擔仔式漁船

平潭縣首先使用擔仔式大圍繒木帆船是錢便澳和鐘門兩村,1956年從閩侯縣購進兩對木帆大圍繒漁船,到江蘇呂泗洋漁場捕黃瓜魚,到舟山漁場捕帶魚,1959年改造成機帆船。
60年代初期,小型圍繒逐步轉向中大型圍繒,平潭漁民因經濟困難,無力建造大噸位新漁船,即把國家計畫分配造船木材指標,向閩侯縣閩江公社、連江縣東升大隊和長樂縣海星大隊等漁業單位,換回擔仔式舊木帆船。一般噸位在10~25噸左右。擔仔式漁船的主要特點是平艏蝦艉,艏艉向外斜伸並上吊,弦弧高,能劈浪前進;主龍骨由二或三段接成,前端低於艉端,便於在圍捕上層魚時迴轉靈活,圍拖底層魚時船向穩定;轉球為圓舭線型,船體兩側安裝舭龍骨,俗稱防搖板,減少船體橫搖,達到提高船的穩性;兩側為杉木對開板稱“走馬”,加強縱向硬度。船上具有兩桅或三桅,頭桅也稱前桅,採用向前斜插,幫助船體迴轉靈活;中桅後傾,掛帆時可獲得較大的受風面積,以提高航速。艉部多有艉樓建築,一般都有較完整的駕駛員和船員生活區。該船以圍網作業為主,也適合□釣作業,6級風正常作業,7級風照常航行。由於適應性廣,航速快,抗風性能好,後來得到推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