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斯坦

摩根斯坦

奧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1902.01.24-1977.07.26),也譯為奧斯卡·摩根斯坦,德國-美國經濟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摩根斯坦
  • 外文名:Oskar Morgenstern
  • 出生日期:1902.01.24
  • 逝世日期:1977.07.26
生平簡介,獲得成就,

生平簡介

1902年1月24日生於西里西亞的戈爾利策,1977年7月26日卒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摩根斯特恩在維也納大學講授經濟學,1935年獲教授學銜。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後,摩根斯特恩被迫離開維也納來到美國,1944年加入美國籍。他在普林斯頓大學教經濟學,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後半生,1941年獲教授銜。他很熱心於將數學套用於經濟學,更廣義地說,套用於人類的各種戰略問題(不管是商業、戰爭,還是科學研究),以便獲得最大利益和儘可能地減少損失。他認為這些原理也同樣適用於哪怕簡單得象拋擲硬幣這樣的遊戲,因而提出了所謂的對策論(博弈論)。1944年,他同另一名流亡學者諾伊曼合著了《對策論和經濟行為》一書。

獲得成就

馮·諾依曼遇到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Morgenstern),並與其合作才使博弈論進入經濟學的廣闊領域。1944年奧斯卡·摩根斯特恩馮·諾依曼合著的巨作《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出版,標誌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的初步形成。《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包含了對策論的純粹數學形式的闡述以及對於實際套用的詳細說明。這篇論文以及所作的與某些經濟理論的基本問題的討論,引起了對經濟行為和某些社會學問題的各種不同研究,時至今日,這已是套用廣泛、羽翼日豐的一門數學學科。有些科學家熱情頌揚它可能是“20世紀前半期最偉大的科學貢獻之一”。
馮·紐曼--摩根斯坦效用函式(von Neumann-Morgenstern utility function)也稱VNM效用函式
VNM效用函式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馮·紐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設的基礎上,運用邏輯和數學工具,建立了不確定條件下對理性人(rational actor)選擇進行分析的框架。不過, 該理論是將個體和群體合而為一的。後來,阿羅和德布魯(Arrow and Debreu)將其吸收進瓦爾拉斯均衡的框架中,成為處理不確定性決策問題的分析範式,進而構築起現代個體經濟學並由此展開的包括巨觀、金融、計量等在內的宏偉而又優美的理論大廈。
如果某個隨機變數X以機率Pi取值xi,i=1,2,…,n,而某人在確定地得到xi時的效用為u(xi),那么,該隨機變數給他的效用便是:
U(X) = E = P1u(x1) + P2u(x2) + ... + Pnu(xn)
其中,E表示關於隨機變數X的期望效用。因此U(X)稱為期望效用函式,又叫做馮·諾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式(VNM函式)。另外,要說明的是期望效用函式失去了保序性,不具有序數性。
這一函式表示決策人為一局賭博的每種可能的結果所賦予的效用,它說明了決策者對風險的偏好。
這個函式是一個很抽象的函式,一般我們認為雨天穿3件衣服跟晴天穿同樣的3件衣服的效用是不一樣的,但是這個效用函式就是抽象的認為兩者的效用相等。其實是一種數學的思想~一種映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