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話

揭陽話

揭陽話(Ket-yon-uē)分布於廣東粵東地區揭陽榕江流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陽話
  • 外文名:Jieyangnese
  • 別名榕江
  • 使用地區:揭陽榕江流域、海外潮汕人聚集地
  • 方言語系:閩語 
  • 文體:漢字、揭文、揭陽文
簡介,揭陽文,文字特點,文字改造,文字結構,輸入法,歷史起源,發展,揭陽話,語音關係,語音特點,聲調特點,本調,變調,

簡介

揭陽話在粵東各縣中保留古音最多。學者鄭肫仁在《古縣富古音》一文中稱:“揭陽是嶺東最先建起的古縣,爾後又建海陽、潮陽,合稱‘三陽’,揭陽先走了幾大步,文化遠比後二縣發達,故保存的古韻母音特別多,也特別牢固,歷來人們稱頌榕江人語音特別優美悅耳,這是古韻母多的緣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的地區方言還是揭陽話為最古老。揭陽也有自己的文字,俗稱“揭文”或“角文”。
揭陽榕江音樂噴泉揭陽榕江音樂噴泉

揭陽文

文字特點

揭文的本質特點是音節文字,類似朝鮮文字,但是朝鮮文字在每個字記錄一個音節的同時,內部又用不同的部件記錄音節中的不同音素,朝鮮文字是音素化的音節文字。也有些類似日語的假名音節文字,但是日語的假名不是獨立的文字,需要漢字配合。揭文只是如同假名外表殘留漢字特點,本質上為音素化的帶調文字,與漢字完全不同,屬於音節表音文字,只是形體結構與漢字類似。
寧靜致遠寧靜致遠
揭文的外表特點是:字的整體輪廓呈現方形,與漢字形狀性質一樣,在現代書寫中更像韓字。蒐集到的字將近8000個,但是去掉異體字和錯別字,實際使用的字只有大約3000多個。記錄的是當地方言的“白話”,也就是用“白話”朗讀。

文字改造

揭文的字以前部份是簡單的漢字,而且做了許多簡化和改造。但後期全部簡化成了表音字。更容易理解和區分。

文字結構

揭文文字結構分為左右、左上下、上下、左中右、左中上下及全體結構。每個字分別由音節文字:輔字、韻字及調字組成,其中只有韻字和雙輔字能單獨作為揭文字型使用,輔字(單輔字)和調字均需韻字配合。
揭文輸入法 鍵盤揭文輸入法 鍵盤
揭文由19個輔字(單輔字)、33個韻字、1個假韻字、34個雙輔字、16個特殊獨體字、7個調字和1個外文調字組成(與漢字偏旁部首類似)。

輸入法

如今有關揭文的輸入法及字型檔正在適配中,其中揭文字型設計常用有2種,一種為常體(與漢字黑體類似),另一種為客體(與漢字楷書類似)。還有一種不用作書寫的字型為刻體,即為雕刻或印章用字。
揭陽話

歷史起源

關於“揭文”文字的記錄,其實揭文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年輕的文字。只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大概在民國末期,在創造這些文字以前,李氏夫婦是用漢字來紀錄他們的語言的。對建國前的人來說,讀書識字是一項較奢侈的事,也沒什麼條件可以學。李先生為除了語言之外還能用文字和自己妻子溝通,所以就獨自花了數年時間創出一種能比較容易理解的文字作為同妻子日常生活用,也就是揭陽文的產生。
春風得意(臨摹)春風得意(臨摹)
原本李氏夫婦倆叫“揭文”為白字,後來覺得名字不大好聽,就以當地揭陽縣縣名取其第一個字“揭”作為揭文,但在每一次書寫中,李氏妻常常將角文中的“揭”字寫成“角”字(揭陽話中“揭”與“角”音素相近),後來便慢慢習慣叫成“角文”或“揭文”。
揭文的存在,主要是由於中國過去的的女性基本上都沒有讀書識字,李氏夫常常在城外做生意,而李氏婦作為典型的潮州女性喜好到鄰里做客(也有據說是在城裡做走賣豆腐之類的生意),所以李氏夫每每回到家的時候李氏婦經常不在家,在當時沒有手機等其他通信工具的情況下,加之李氏婦又不識漢字,李氏夫便自創了揭文,以作為和自己妻子同時都不在家中時的通訊方式,用紙張或布面留言。

發展

由於在當時的環境下,在中國未改革開放前,社會的任何一樣物件都會受到很大制約,更何況是一種新文字的運作,加之中國漢字在中原領域一直都是被認為最高雅的文字,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漢人自當完全使用漢字,而不應創製自己的文字,否則就等於背離了優秀的漢文化。改革開放之後,由於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女性也可以用漢字交流,李氏夫婦也很少使用揭文交流,揭文漸漸開始被淡亡。
由於李氏夫婦後期也沿用漢字交流,且終無所出,所以揭文也隨之消失數年,就在“揭文”被埋沒於床腳而沒有人關注的時候,2010年在揭陽舊城改造中的拆遷廢墟中這種罕見的字元才被這人世所了解和認識。作為一種獨特罕見的文化遺存,雖然它的歷史不長,但希望中國政府也能重視保護揭文。
(圖中揭文意思:很多年前,我會經常用國語將“目標”讀成“mu piao”,而如今的小孩會經常用揭陽話將“目標”讀成“mak biao”,這就是社會了。
現代揭文書寫日記現代揭文書寫日記
對於如今00後的孩子,他們的揭陽話受國語的影響已經是非常大的了,他們很多字用揭陽話都不會讀了,也很多字也經常讀錯。)

揭陽話

揭陽話源自閩南語莆田話,在唐朝中後期,北宋期間、南宋末期,元朝後期的亦思法杭兵亂,明朝時、清朝的嚴酷的沿海遷界時陸續有閩南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區,移民原因是閩南人口過多和逃避因逃避外軍入侵導致戰亂,南宋末期,因逃避外軍入侵導致的戰亂,南宋末年那一次規模最大,十幾萬閩南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區,早中期莆田話屬於閩南語,現代莆仙話則已因受福州話影響而與閩南語有不同,因此雖然揭陽話源自莆仙話但是卻跟閩南語更為接近。
海納百川(毛筆字)海納百川(毛筆字)

語音關係

一般漢字是揭陽話文讀的書寫文字,而揭文是揭陽話白讀的書寫文字。新中國建立以後,教育條件也日趨完善,基本上每箇中國孩子都能接受漢字教育,能很好的認識漢字,而且揭文一直沒有做任何推廣,所以當地人民不認識揭文也是很正常的。

語音特點

揭文可以說是揭陽話白讀的對應文字,它的每一個字都可以在揭陽話中找到對應的讀音。其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語法特殊、辭彙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等。如現代漢語是四聲拼讀,但揭陽話仍保留著八音拼讀的語音系統,發音複雜,而且土話摻雜太多,外人不易學到;揭陽話中客人叫人客,母雞叫雞母,步行叫行路,鐵鍋叫鼎,瓶子叫樽等等;揭陽話中古漢語保留較完整,揭語一字多義,一個“食”字,幾乎包括了喝、吃、飲、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飲食動作,如食(吸)煙、食(喝)酒、食(啃)蔗、食(飲)水等。
揭陽文字型檔部分字型揭陽文字型檔部分字型
揭陽話跟其他漢語方言一樣,是聲調語言。它有八個聲調,並有豐富的變調,這在揭文中得到充分的套用,起到區分一詞多義的作用。揭陽話中的“方”字,在組成詞時,南方(huhn)、方(pang)塊、方(hwang)言、姓氏‘方(puhng),有四種讀法,揭文中卻有四個字與之對應。

聲調特點

本調

揭陽話有8個聲調,稱為本調,其調類和調值是:陰平33、陰上42、陰去213、陰入2、陽平55、陽上35、陽去11、陽入5,用本調號1至8(同序號一致)表示如:1(33)、2(42)、3(213)、4(2)、5(55)、6(35)、7(11)、8(5)。還有4個變調號0(21)、9(24)、10(3)、11(51)。
聲調例字表
序號
1
2
3
4
5
6
7
8
例字
拼音
hung1
hung2
hung3
huk4
hung5
hung6
hung7
huk8
調類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調值
33
42
213
2
55
35
11
5

變調

連讀時,音節調值受另一音節調值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叫變調,該音節稱變調音節。變調有前變調和後變調之分:連讀時,前一音節調值受後一音節調值影響而發生變化者,稱為前變調,相反稱為後變調。
前變調
前變調是指末音節之前的變調。為了拼式簡短,音節連寫時變調音節只標變調號。例如:祝福
簡寫成
,孥仔人
簡寫成
。例中右下角的10和6是變調號。
前變調錶
本調號
變調條件
變調號
變調值
例字
陰平1
8個聲調
不變
真實

陰平2
陰134;陽67
9
23
展廳 

陰2;陽58
(6)
35
展覽

展覽廳

陰去3
陰134;陽67
(2)
42
放鬆

陰2;陽58
11
51
放學 

陰入4
陰134;陽67
10
3
國家

陰2,陽58
(8)
5
發展

陽平5
8個聲調
(7)
11
形式

陽上6
8個聲調
0
21
電燈

陽去7
8個聲調
0
21
例字

陽入8
8個聲調
(4)
2
特點

本調號和前變調號關係表
後本調
變調
21
0
陰平
33
1
陰上
42
2
陰去
213
3
陰入
2
4
陽平
55
5
陽上
35
6
陽去
11
7
陽入
5
8
變調
24
9
變調
3
10
變調51
11
前本調
陰平33 1
不變調(無變調號)
陰上42 2
2+0/1
=9
2+2
=6
2+3/4
=9
2+5
=6
2+6/7
=9
2+8
=6
2+9/10
=9
2+11
=6
陰去2133
3+0/1
=2
3+2
=11
3+3/4
=2
3+5
=11
3+6/7
=2
3+8
=11
3+9/10
=2
3+11
=11
陰入2 4
4+0/1
=10
4+2
=8
4+3/4
=10
4+5
=8
4+6/7
=10
4+8
=8
4+9/10
=10
4+11
=8
陽平55 5
5+12個聲調=7
陽上35 6
6+12個聲調=0
陽去11 7
7+12個聲調=0
陽入5 8
8+12個聲調=4
註:前本調和後本調,分別指連讀時前一字本調和後一字本調。表中所示是前變調條件及其結果。加號“+”前後數字是本調號,等號“=”之後是變調號,其變調值即為變調音節的實際讀音。
上表“前本調”和“後本調”欄目中,黑體的數目字0/1/2/3/4/5/6/7/8/9/10/11為調號序號。
後變調
所謂後變調,是指雙音節或三音節(或多音節)詞語末字音節受到前面音節調值的影響而發生的調值變化,其特點是調值穩定,不像國語的輕聲,不過有人還是把揭陽話的後變調叫做輕聲。揭陽話的後變調有4個調值:2,11,21,213,其中有3個同本調值相同,用同一調號標示,如3(213):揭陽伙
,在鍋底
。其他一個是同前變調值相同,用同一調號,如0(21):去過
後變調例字表
後本調
調號
變調條件
後變調值
例字
陰平22
1
8個調
11
豬烏

手粗

呾伊

拍伊

船開

是書

面烏

掠伊

陰上42
2
8個調
213
溪底

恁孬

勿我

伯伙

贏你

唔準

揢恁

賊搶

陰去213
3
8個調
21
伊喊

看過

畏做

借去

埕塊

在塊

鼻臭

挈去

陰入2
4
8個調
不變
掙脫

孬摔

媄踢

筆黑

無血

𠀾難

恬嘖

粟赤

陽平55
5
8個調
11
腳長

水流

菜寒

乞人

魂無

後來

覓來

食個

陽上35
6
8個調
21
腳斷

看下

欲睗

竹壞

媛傻

在內

妹坐

篾耐

陽去11
7
8個調
21
貓㩼

你問

勿詉

叔用

錢呢

儉份

賣哇

盒漏

陽入5
8
8個調
2
正月

我詖

四日

得著

無毒

人食

二月

抲著

互變調
互變調,就是相互兩個字結合成一個詞後,前字與後字相互影響都發生變調。
例如:展覽
,嬤嬤
不規則變調
不規則變調,就是沒有規律的變調,只能死記。例如:在內無
(在家嗎),來內
(回家),來地塊
(去哪兒),做嘖來
(一起去)。
揭陽話中字連成句聲調變化不只8個調值,要比單字讀的8音調多出4個調,即是在讀寫中是12調運用,比國語4音調,客家話6音調及廣府話9音調都要多,這也是在揭文中句子充分運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