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2006年菲利普諾伊斯導演美國電影)

揭竿而起(2006年菲利普諾伊斯導演美國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揭竿而起是由菲利普諾伊斯執導的美國電影,主要描述了由一次未遂的火燒工廠事件引起的一場“黑白交鋒”。

基本介紹

  • 導演菲利普?諾伊斯
  • 主演:蒂姆,羅賓斯,德瑞克,盧克,羅伯特,胡布斯
  • 出品公司: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對白語言:英語,南非荷蘭語
  • 中文名:揭竿而起
  • 外文名:Catch a Fire,Hotstuff
  • 製片地區南非英國美國
  • 類型:驚悚,劇情
  • 片長:98 min
  • 上映時間:2006年9月2日 美國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員表,幕後花絮,

劇情簡介

種族問題多年來一直糾纏著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尤其是像南非這樣曾經歷過殖民的國家尤為嚴重。儘管,早在1991年曼德拉領導的偉大運動已經廢除了所謂的“種族隔離制度”,但在廣大的南非黑人身上依然無時無刻不體現出種族的不平等與種族偏見。派屈克(戴瑞克·盧克)是南非大煉油廠的工人,和睦的家庭和穩定的收入使得他很少顧及什麼所謂的種族運動,因為一向喜歡平靜度日的他只希望過好眼前殷妻教子的平凡日子。對於現狀沒有過多的抱怨。而同在煉油廠的其他很多工人則在種種的壓力下不得不不斷地與那些依然高唱“種族不平等,種族隔離”的“高貴”白人們做著不懈的鬥爭。突然有一天,一次未遂的火燒工廠事件發生了,此事件一爆發很快便成為這場“黑白交鋒”的導火線。一直受白人控制的國家機器隨即派來了白人警探尼克·沃斯(蒂姆·羅賓斯)來調查此縱火案。
電影《揭竿而起》電影《揭竿而起》
那個喜歡探險遊戲的蒂姆·羅賓斯無論是在曾經經典的《肖申克的救贖》還是在《勇敢者遊戲》系列當中都以一個智者的形象世人。如今,在經歷了多年的不斷轉變和嘗試之後,羅賓斯再次發現了自己新的定位--對於人性與社會問題的重大職責的重新詮釋。該片當中白人警探尼克·沃斯,儼然在樹立一個果敢、堅毅的西方式的英雄形象。此人,雖然明白借一己之力來穩定住已經動盪不安的種族紛爭的社會和國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在刻板的生活信條“我們肩負著人類最原始的使命”面前,他依舊我行我素。終於在最關鍵時刻,他制止了更大的災難發生,找出了所謂的犯罪根源,得意地將罪魁禍首送進了聲名狼藉的魯班島監獄,卻不明白正是因為自己的步步緊逼,才讓原本“清白”的好人派屈克走上自毀前程的不歸路。眾人皆知,蒂姆·羅賓斯對於這類以內心活動為主的角色尤為見長。似乎,早在十二年前的《肖申克的救贖》就已經將這一印象深深地烙在廣大影迷們的心中。那之後,羅賓斯的好萊塢旅程一直被定格在了肖申克監獄之中。
電影《揭竿而起》電影《揭竿而起》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SB policeman羅伯特·胡布斯----
Patrick Chamusso德瑞克·盧克----
Nic Vos蒂姆·羅賓斯----

幕後花絮

一、影片以一種精彩的講故事方式,重現了那一段發生在南非最為真實的歷史片斷--種族隔離(1948-1991年),雖然距離其宣告結束剛剛過了15個年頭,但其根源卻可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
我們所熟悉的那個後來被叫做“南非”的國家,其實最初的時候是桑人的故鄉,他們原先是非洲西南部傳統遊獵民族的一員,後來因為土地被占領,只好來到一片新的土地安家落戶……考古學的研究結果顯示,他們出現在大約一萬年以前。後來,大約是1500年之前吧,班圖部落也從非洲中部來到這裡,帶來了他們的制鐵工藝、畜牧業以及農耕,這塊土地也隨著他們的到來越來越繁榮。到了17世紀中期,南非形成了幾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大部落,他們雖然說著不同的語言,傳承著不同的文化,卻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得相安無事
電影《揭竿而起》電影《揭竿而起》
1652年,南非第一次出現了白人居民,源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行駛到好望角,在這裡建立了一個中轉站。在接下來的兩百年間,這裡形成了一股來自於荷蘭、法國德國英格蘭的移民熱潮。在19世紀的世紀之交,好望角成了英國的殖民地,這引起了最初定居在這裡的荷蘭後裔--布爾人的不滿情緒,他們更是對英國人幫助這裡結束了奴隸制度而恨得咬牙切齒。1843年,布爾人開始向南非的內部遷移,希望可以擺脫英國的統治,還自己一片自由的天空--這就是南非歷史上著名的“大遷徙”。然而這次大規模的移民,雖然避開了英國人,卻與一直自給自足的黑人部落產生了巨大的衝突,其中有一場決定性的戰役“血河之戰”,發生在南非祖魯族軍隊與布爾人之間。布爾人在這場戰鬥中幾乎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他們在未死一人的情況下,造成了祖魯族大約3000人的傷亡,看來是上帝幫助“文明”鎮壓了“野蠻”。
電影《揭竿而起》電影《揭竿而起》
二、1910年,南非境內的四個大省終於形成了一個國家,政體則是數百萬的黑人處在少數白人的統治下……從那一刻起,這個國家政府最迫切需要面對的就是這個所謂的“國家問題”。1913年的《國家土地法》規定,白人擁有南非87%的土地使用權,他們剝奪了黑人的家園和農場,從此,生活在這裡的黑人就開始了長達80年的漫長抵抗。 身在統治階層的布爾人一直是南非文明的精神象徵,直到他們在“布爾戰爭”中被英國殖民者殘酷鎮壓後元氣大傷。到了上個世紀20年代,雖然依靠著殘存的自恃和隔離仍然勉強維持著這個所謂的“精神象徵”,但很難再成為整個國家能夠依附的強大力量。這時,布爾人在南非的生活形態開始走下坡路,因為他們畢竟要面對的是多出自己幾百倍的黑人勢力,這種情況讓布爾人對未來開始產生恐懼。
恐懼引發了政變,1948年,布爾人重獲管理國家的權力,他們的政黨的目標就是加固曾經的統治地位,然後讓它變成一種意識形態,並最終成為這個國家人民需要遵守的立法,以便能夠更好地控制南非的政治局面--這就是“種族隔離”制度,其目的很明顯,首先是避免不同膚色人種之間的通婚、鞏固白人至高無上的權力;其次迫使黑人成為供白人驅使的廉價勞動力……制度執行的直接結果就是,數以百計的黑人社區都被迫遷走,為白人騰地,黑人必須無條件接受白人頒布的法令,甚至簽下了可以囚禁他們的或限制他們人身自由的檔案。
電影《揭竿而起》電影《揭竿而起》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1960年3月21日,在南非沙佩維爾的一個小鎮區,黑人終於開始了反抗“種族隔離”的遊行示威,卻遭到警察開槍鎮壓,打死69人,打傷180人,雖然這些抗議的人都是非武裝的民眾……政府迅速對這一突發事件做出了反應,ANC以及其他左翼的政治組織全部被解散,在隨後的兩年里,黑人領袖不是被驅逐出境就是被關進大牢,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反種族隔離的激進分子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不過,這一系列的鎮壓手段只是催生了更加多的激進分子,尤其是在索韋托的一場學生運動導致了更多的傷亡之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ANC下屬的武裝力量。
上世紀80年代,南非處在全面內戰的狀態下:對內,任何黑人的集會遊行都會受到最為殘酷的血腥鎮壓;對外,這個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被孤立了:所有的國際運動機構都將其驅逐出大名單;生活消費品出受到聯合國的抵制--對外無法出口,再加上國內的石油制裁,這一切幾乎毀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電影《揭竿而起》電影《揭竿而起》
每日新聞中播報的暴力事件更是為已經劍拔弩張南非火上澆油,南非的最後一位白人總統弗雷德里克·威廉姆·德克勒克(F.W. de Klerk)放任國家走向滅亡,完全聽之任之。1990年2月,他被迫撤銷了有關ANC和其他政治團體的禁令。納爾遜·曼德拉也在27年後走出大牢、重見陽光,被流放的人重返家園,“種族隔離”制正式廢除。1994年,南非第一次舉行自由選舉,ANC爬上政台,納爾遜·曼德拉成為了總統,標誌著這個國家徹底走出布爾人統治下的陰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