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脈學之門:傳承百代永續的脈學心法

推敲脈學之門:傳承百代永續的脈學心法

基本介紹

  • 書名:推敲脈學之門:傳承百代永續的脈學心法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頁數:225頁
  • 開本:16
  • 定價:35.00
  • 作者:鄒運國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764025
  • 品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推敲脈學之門:傳承百代永續的脈學心法》講述了脈學自古都是醫者臨證必備的技能之一,作為初入岐黃之室的入室弟子或欲自學成才者,脈訣為必讀號書之一。《推敲脈學之門:傳承百代永續的脈學心法》適用於中醫藥院校師生、中醫醫院臨床工作者、民間醫療工作者、西醫學習中醫者、自學中醫者以及更廣大的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脈學法竅,診宗必備
一、脈學基礎,一點靈光
(一)脈學梗概,正本探源
(二)脈氣終始,血脈氣息
(三)以息定率,以常達變
二、脈法捷要,存乎一心
(一)診脈部位,持脈手法
(二)平旦診脈,六字真言
(三)七診九候,指法真諦
(四)年齡風土,脈隨相移
三、脈中六部,脈位真經
四、五臟平脈,成竹在胸
五、時令變脈,隨俗為變
第二章脈法思辨,一通百通
一、辨脈提綱,引申觸類
二、脈證從舍,四診合參
三、辨脈十要,脈法真諦
第三章脈象統類,類脈鑑別
一、脈象統類,取象比類
(一)浮脈之體,枯木浮水
(二)沉脈之體,如綿裹砂
(三)遲脈之象,一息三至
(四)數脈之象,一息六至
(五)滑脈之狀,盤珠荷露
(六)澀脈之狀,輕刀刮竹
(七)虛脈之體,浮大遲軟
(八)實脈之狀,三候堅長
(九)洪脈之形,來盛去衰
(十)微脈之態,按之欲絕
(十一)弦脈之體,繃緊挺直
(十二)緩脈之態,從容和緩
(十三)長脈之形,過於本位
(十四)短脈之體,半指之間
(十五)緊脈之形,繃急絞轉
(十六)芤脈之狀,類似慈蔥
(十七)革脈之象,芤弦相合
(十八)牢脈之態,弦長實大
(十九)濡脈之體,水上浮漚
(二十)弱脈之體,軟而沉細
(二十一)散脈之象,去來無定
(二十二)細脈之象,細直而軟
(二十三)伏脈之形,推筋著骨
(二十四)動脈之態,滑數緊短
(二十五)促脈之體,數而一止
(二十六)結脈之象,緩止復來
(二十七)代脈之狀,動止復動
二、類脈鑑別,脈神辨真
(一)浮芤革散,洪虛濡微
(二)沉伏弱牢,皆應沉取
(三)遲緩澀虛,總兼遲字
(四)數緊促動,共性躁疾
(五)澀兼五象,微合四形
(六)虛芤二脈,都兼浮大
(七)實緊牢脈,皆有堅實
(八)洪與實脈,力度之差
(九)弦緊牢脈,弦長之象
(十)緩遲數脈,至數之中
(十一)長弦二脈,往來端直
(十二)短澀二脈,不能足滿
(十三)芤虛革脈,需別軟字
(十四)濡弱微細,兼有細象
(十五)散濡虛芤,都兼浮虛
(十六)動兼四象,滑數緊短
(十七)促結代脈,動而終止
三、脈象歸類,指下乾坤
第四章平脈辨證,臨證指南
一、脈證相應,憑脈斷病
(一)浮脈主表,風熱血虛
(二)沉脈為陰,虛氣積寒
(三)遲司髒病,沉痼虛寒
(四)數脈陽熱,非熱即瘡
(五)滑主痰食,上逆下瘀
(六)澀主血少,寒濕傷陽
(七)虛脈熱暑,養營益氣
(八)實脈火郁,陽毒傷食
(九)洪脈陽亢,陰血虛少
(十)微脈虛極,氣血兩虧
(十一)弦主痰飲,痛瘧少陽
(十二)緩為胃氣,取其兼脈
(十三)長脈陽盛,陽毒熱深
(十四)短脈氣虛,血澀痞疼
(十五)緊主痛寒,風癇冷痰
(十六)芤脈為病,多為失血
(十七)革主表寒,里虛血虧
(十八)牢主里實,寒痛疝瘕
(十九)濡主髓虛,亡血虛極
(二十)弱主驚瘺,陰虛陽衰
(二十一)散脈散亂,胃衰元亂
(二十二)細主氣衰,諸虛勞損
(二十三)伏主吐瀉,痰食積聚
(二十四)動司痛驚,陰陽相搏
(二十五)促主火病,血痰寒食
(二十六)結氣血凝,積癰疝瘕
(二十七)代主髒衰,元陽不足
二、指下六部,各有玄機
(一)浮脈六部,多為風邪
(二)沉脈六部,寒積髒病
(三)遲脈六部,寒痛痰虛
(四)數脈六部,瘡瘍火熱
(五)滑脈六部,痰食渴淋
(六)澀脈六部,虛痛脹血
(七)虛脈六部,食滯虛痿
(八)實脈六部,氣壅熱甚
(九)洪脈六部,氣壅火亢
(十)微脈六部,氣血大衰
(十一)弦脈六部,痰癮寒攣
(十二)緩脈六部,風虛秘泄
(十三)長脈六部,滿逆郁冷
(十四)短脈六部,陽虛火衰
(十五)緊脈六部,寒痛陽虛
(十六)芤脈六部,失血之兆
(十七)革脈六部,血虛感寒
(十八)牢脈六部,陰寒里實
(十九)濡脈六部,氣虛寒盛
(二十)弱脈六部,血氣虛少
(二十一)散脈六部,元陽不足
(二十二)細脈六部,氣衰虛損
(二十三)伏脈六部,氣鬱寒凝
(二十四)動脈六部,陰陽搏擊
(二十五)促脈六部,火亢物停
(二十六)結脈六部,陰寒凝積
(二十七)代脈六部,氣血衰微
三、兼脈證治,先天脈鏡
(一)浮脈相兼,滑澀洪微
(二)沉脈相兼,遲數弦滑
(三)滑脈相兼,浮沉大散
(四)澀脈相兼,堅大虛軟
(五)弦脈相兼,浮沉遲數
(六)緩脈相兼,浮沉大小
(七)緊脈相兼,浮沉數急
四、雜病脈象,推斷預後
(一)脈斷病機,吉凶順逆
(二)外感邪氣,內察脈氣
(三)肺癰肺痿,腸癰實熱
(四)咳嗽喘急,脈中玄機
(五)內傷雜病,脈中伏筆
(六)瘧疾泄痢,嘔吐霍亂
(七)火熱骨蒸,勞極傷暑
(八)喉痹眩暈,頭痛血虛
(九)心腹九痛,疝氣腰痛
(十)腳氣痿病,痹病五疸
(十一)失血諸證,瘀血內蓄
(十二)疑難雜病,水腫脹滿
(十三)遺精白濁,上下三消
(十四)鼻頭色黃,大便燥結
(十五)癲狂與癇,脈法詳辨
(十六)髒積腑聚,中惡腹脹
(十七)癰疽之脈,潰與未潰
(十八)金瘡出血,祟脈當別
(十九)中毒之脈,臨證詳查
(二十)大醫精神,脈神千金
……
第五章脈學迷宮,撥雲見日
第六章脈中參考,取長補短

文摘

著作權頁:



積和聚的分別是:由於痰或血積,積而不散,固定在一定的部位,有行跡可見的,叫作“積”,多屬於五臟方面的病變。積塊能夠移動,有的疼,有的不疼,時而發作,時而消失,叫作“聚”,多屬於六腑方面的病變。總的來說,多因脾胃虛弱,氣血兩衰,再結合四時的外感,都可以引起本病,也就是說先因正氣不足,然後邪氣得以積聚。因此,積聚而脈來實強的,是正氣還沒有完全衰敗,病變較輕;積聚而脈來沉細,說明正氣虛損已極,這種病變,就較為急劇了。
中惡,多見於病後,忽然氣絕不省,包括現代醫學所稱的“休克”、“假死”之症。中惡而見腹脹,脈來緊細,說明正氣雖衰,邪氣不盛,容易回蘇。若脈來浮大,是邪氣已經深入的表現,病情就比較嚴重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