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食量

採食量

採食量,通常是指動物在24小時內採食飼料的重量。採食量有隨意採食量和實際食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採食量
  • 外文名:feed intake
  • 適應種類:動物
分類,隨意採食量,實際採食量,剩餘採食量,家禽採食量的計算方法,豬採食量計算,影響採食量的因素,日糧因素,日糧能量含量,蛋白質和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抗營養因子,飲水量,管理因素,吃食和飲水,環境應激,疾病和免疫應激,

分類

隨意採食量

隨意採食量(voluntary feed intake,縮寫VFl)隨意採食量是單個動物或動物群體在自由接觸飼料的條件下,一定時間內採食飼料的重量。隨意採食量是動物在自然條件下 採食行為的反映,是動物的本能。

實際採食量

實際採食量是在實際生產中,一定時間內動物實際採食飼料的總量。隨意採食量和實際採食量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隨意採食量是動物的本能,一般隨動物日齡或體重增加而增加。實際採食量可能與隨意採食量相同,也可能存在一些差異,這取決於動物自由接觸飼料的程度和方式。在自由採食時,實際採食量一般與隨意採食量相近,不可能大大超過隨意採食量,除非採取強飼,如生產鵝肥肝時,採用強飼,可使鵝實際採食量遠大於隨意採食量。生產中,人們基於各種原因而控制動物自由接觸飼料,因而,實際採食量往往低於隨意採食量。實際生產中,供給動物飼料時,既要使動物的實際採食量符合動物的生理需求,又可通過人為的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調控採食量以達到一定的生產目的。
飼養標準或動物營養需要量中給出的採食量僅僅是定額,它是根據動物營養原理和大量動物實驗結果而確定的理論值,為動物不同生產階段的平均採食量。該定額不等同於實際採食量。

剩餘採食量

剩餘採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是Koch等(1963)提出的一種估測畜禽飼料效率的指標,是畜禽實際採食量(actual feed intake)與根據其體型大小和生長速度預期的採食量的差值。換句話說,RFI是畜禽實際採食量與用於維持和增重所需要的預測採食量之差。

家禽採食量的計算方法

肉雞:從第一天開始每天增加5克。即1000羽白羽肉雞第35日齡的採食量為:
5g×35d×1000÷500=350(斤)
肉雜雞:採食量為白羽肉雞的1/2。即1000羽817肉雜雞第35日齡的採食量為
5g×35d×1000÷500÷2=175(斤)
蛋雞:每隻雞每天的採食量為:(單位為g)前1~9天,採食量為日齡數加2;第10~19天,採食量為日齡數加1;20~49天,採食量為日齡數;第50~120天,採食量為50+(日齡數-50)÷2;121日齡之後每天的採食量維持在120~125g之間。即1000羽蛋雞第35日齡的採食量為: 35×1000÷500=70(斤)
肉鴨:十天2兩;二十天3兩;三十天5兩。肉種雞:三周末36g,以後每周增加2~3g。開產後根據雞場和雞群的具體情況進行限飼。

豬採食量計算

一、乳豬:
1、出生10天的乳豬主要是吃奶,10天后可以補料,大約平均每天吃料25克;出生一個月的乳豬平均每天餵200克;一至兩個月的平均每天800克。這期間共耗料約50公斤左右,體重可達15公斤左右。
2、10~20日齡期耗料少;共0.25公斤。21~30日齡期耗料1.75公斤。31~40日齡期耗料4.25公斤。41~50日齡期耗料7.0公斤。51~60日齡期耗料10公斤。即10~60日齡期耗料23公斤,青料12公斤.
二、小豬:從13公斤體重到40公斤時,每公斤增重耗料按2.0公斤料算(看自已餵料多少決定),共耗料54.0公斤. 乳仔豬二項合計用料23+54=77公斤.每隻左右。
三、待配母豬:2公斤每天;
四、妊娠期的母豬:每日可餵1.8~2.7公斤;最後1~2周可增加1~1.5公斤;或妊娠前期母豬:2公斤每天;妊娠後期母豬:2.5公斤每天;
五、哺乳期的母豬:4.5公斤每天。
六、瘦肉型生長豬:
1~5公斤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0.2公斤;
5~10公斤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0.46公斤;
10~20公斤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0.91公斤;
20~60公斤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1.69公斤;
60---90公斤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2.71公斤;
七、肉脂型生長肥育豬:
20~35公斤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1.52公斤;
35-60公斤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2.2公斤;
60~90公斤重:每日每頭採食風乾料(含水分10~12%左右)2.83公斤。
另外,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大約總共需要400~700斤飼料(稍有差別)

影響採食量的因素

日糧因素

有多種日糧因素可以影響採食量。尤其是日糧養分的含量不足時或者大大超過機體需要量時。由於肉禽都已經過了對體增重的選育, 它們對日糧因素影響的反應性都低於蛋禽。肉禽採食時, 只要不因日糧中含毒素、環境因素或疾病因素等原因而受到限制, 通常都吃得非常飽。

日糧能量含量

日糧的能量含量對於肉禽的採食量最具有預測性。如前所述, 雞採食是為了滿足自身對代謝能的需要。能量需要量取決於機體的維持、生長和生產能量需要量。機體的維持需要量優先於生產需要量, 可受到機體健康狀態、活動程度 (受飼養密度、軀體活動、群內個體間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響) 、機體散熱 (受環境溫度、濕度、局部風速等的影響) 等的影響。因此, 採食量會隨日糧能量含量的減少而增加, 直到因腸道充盈度或其它生理因素等原因而受到限制時為止。由於飼料轉化率對於肉禽飼養來說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所以不可以通過降低日糧能量含量來增加其採食量。要限制採食量, 總是要通過日糧能量含量以外的方法。因此, 產蛋母雞幾乎總是能完滿地根據日糧能量含量來調整自己的能量攝入量。然而, 肉種雞在日糧能量含量增加時不能充分降低自身的採食量。比較小型的雞才最能夠在日糧能量含量變化相當大的情況下使自己的能量攝入量保持恆定。另一方面, 重型品種則無論日糧能量含量變化多大都能使採食量保持恆定不變。

蛋白質和胺基酸

日糧蛋白質和胺基酸含量更多地對採食量產生間接影響而非直接影響。體增重會因日糧胺基酸含量降低到最佳生長所需水平以下而下降。由於體重降低, 雞的能量需要量也就降低, 從而為滿足這一能量需要量的採食量也就下降。飼料配合不良或者日糧原料消化率不良導致的日糧胺基酸不平衡, 也會引起採食量下降, 同時還會降低飼料效率。和日糧能量的作用不同的是, 肉禽不能調整自己的採食量來滿足自己的胺基酸需要量, 除非日糧中略微缺乏第一限制性胺基酸。如果日糧略微缺乏第一限制性胺基酸, 採食量會增加而同時飼料效率則會下降。某些胺基酸的缺乏, 尤其是色氨酸缺乏, 會對食慾產生重大影響, 導致採食量下降。胺基酸過度不平衡也會產生類似反應。

維生素和礦物質

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功能主要是用作代謝的輔助因子;常量元素, 比如鈣、磷和鎂, 主要用作軀體的結構性成分。維生素和礦物質只是在其缺乏時或者其日糧含量比需要量高數倍時, 才會影響採食量。日糧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 會導致代謝紊亂從而間接導致採食量下降。礦物質略微缺乏會刺激採食量, 因為雞會力求通過增加採食來滿足其需要。相反, 雞會通過其味覺而感受到日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過量, 從而會拒絕採食該日糧。礦物質過量還會導致飲水量顯著增加。日糧中食鹽含量過量會抑制採食量而刺激飲水量, 日糧鈣過量會抑制生長期肉禽的採食量。微量元素缺乏一般不會影響食慾, 除非微量元素長期缺乏。

抗營養因子

大自然使許多植物都有能力合成一些獨特的化學物質來貯存養分或者起防衛作用。禽類對許多這類物質的攝入量達到中毒水平時, 這些物質就會產生有害作用甚至致死作用。某些飼料原料含有蛋白酶抑制因子、甲狀腺腫素、生物鹼、草酸和植酸等天然化合物, 這些物質會降低養分的利用率, 會抑制採食量, 還會降低動物的生長率 。飼料中真菌或微生物代謝, 植物自身的防衛機制 (為抵抗損傷或感染) , 也會產生抗營養因子。所幸的是, 存在毒性因子這件事本身並不能排斥將這些原料用作飼料。已有大量的各種加工方法可用以中和或解除這些飼料中有毒成分的毒性。此外, 沒有一種毒性物質會在任何攝食水平下都具有毒性作用;只要攝食水平足夠低, 那么大多數毒性物質都是可以耐受而不產生任何有害作用。

飲水量

水是雞最必需的養分, 儘管對於水很難象對其它養分那樣測定其需要量。肉禽對水的需要量取決於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以及日糧成分、生長率和腎臟對水的重吸收率。水在機體中的功能是起溶劑的作用, 養分就溶解在水中而被輸送到機體各部, 許多酶觸化學反應也都發生在水溶液中, 水解反應則更是發生在水中。水具有很高的比熱, 機體產熱量可發生很大的變化而導致的體溫變化卻很小。水還有很高的蒸發潛熱, 水從機體的蒸發是體溫調節的重要方法。由於水的這些重要功能, 充足的飲水對於採食量有著重要影響。
肉禽的飲水量至少應為採食量的兩倍 (以重量計算) 。相對於採食量的實際飲水量則受環境因素和日糧因子的影響。提高日糧的粗蛋白含量就會增加飲水量並提高飲水量對採食量的比率 。飼餵碎粒料和顆粒料也會增加飲水量, 還會使採食量大於採食粉料時的採食量, 但飲水量對採食量的比率則保持不變。增加日糧中的鹽分和其它滲透活性礦物質的含量, 會增加飲水量從而便於將過量的礦物質經腎臟“沖洗”出體外。
只是在飲水量少到足以影響機體的水合狀態時, 飲水量才會對採食量產生最大的影響。雞是否容易飲到水, 取決於飼養密度、飲水槽位的大小、飲水器的位置和高度、飲水器的結構和水流率。儘管乳頭狀飲水器既有效又衛生, 但它們不能為6周齡以上的火雞提供足夠的水流, 結果這些火雞的採食量就會下降。

管理因素

不同的雞群或在不同的房舍中, 採食量會有很大變化, 即使這些雞都採食同樣的飼料並且其一般管理措施也都相同。這些差異幾乎總是與管理的不同以及疾病狀態的不同有關。有三大管理因素會對肉禽的採食量具有加性影響: (1) 是否容易飲到水和吃到食; (2) 有無環境應激; (3) 疾病狀態如何。每一個因素對採食量的相對作用都取決於飼養密度。飼養密度增高, 則雞對基本資源 (飼料, 飲水, 墊料, 空氣) 的需要量和消耗量就會增加。對每一種因素加以注意, 是保證雞能夠按其遺傳潛力採食足夠飼料的關鍵。

吃食和飲水

肉禽必須從剛一入舍開始就可在只要想的時候就能夠自由而無阻礙地吃到食和飲到水, 直到它們被銷往市場。必須提供足夠的採食槽位和飲水槽位以便儘可能減少雞在採食和飲水時的爭搶。飼槽和飲水器決不能整天都被占滿, 因為群內膽怯的個體會吃不到它們需要的飼料量。群內個體之間體重高度不一致, 就表明了採食槽位不夠;飼槽的放置應該使所有的個體都能不必爭搶就很容易地吃到食。

環境應激

應激會減少肉禽的採食量。與應激反應有關的應激激素水平的增高, 會使機體動用其養分儲備。應激反應期間養分的吸收和腸道運動都會減弱, 採食量也會相應降低。儘管急性應激可引起短暫的採食量下降, 生產性能受到的影響也很小, 但慢性應激則會對採食量產生明顯而持久的有害影響。一般來說, 慢性應激可產生於三大環境因子:熱應激, 惡劣的空氣品質, 惡劣的墊料質量。

疾病和免疫應激

由疾病引起的免疫應激對採食量具有相當顯著的影響。儘管發生腸道疾病時採食量會明顯降低, 但任何可引起免疫應答的抗原 (病原微生物活疫苗) 都會降低動物的食慾。自然免疫應答對養分的消耗以及對採食量的危害甚於獲得性免疫應答。天然免疫應答導致的炎性細胞因子級聯反應會間接影響雞的行為。白細胞間素-1和TNF-α對大腦和基礎代謝率的作用以及發熱會導致昏睡、群體相互影響減弱和厭食。這些行為變化會導致採食量下降以及增重率降低 。在發生免疫應答的雞, 除了其採食量會降低以外, 還會因其對某些特定養分的吸收率降低而致使其營養狀態惡化。例如, 膿毒症會導致水、鈉、氯和葡萄糖的吸收率降低, 還常常伴發下痢 。傳染性侵害期間發生的性能下降, 大約70%是因採食量下降引起的, 另30%是因養分吸收率和利用率降低所致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