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刀區

掇刀區

掇刀區隸屬於湖北省荊門市,地處荊山山脈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東北角與鐘祥市相連,西南角與當陽市交界,北與東寶區毗鄰,南與沙洋縣接壤,介於北緯30°44'57"-31°04'06",東徑112°02'14"-112°21'36"之間。

掇刀區版圖總面積616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4個街道、2個鎮,戶籍總人口29萬人。2016年,該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8.41億元。掇刀區地形以低山、丘陵、岡地為主,海拔在46.2-262米之間;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

掇刀區正式成立於2001年,因三國名將關羽屯兵練軍、刀掇巨石而得名。掇刀是三國古戰場,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留下了荊襄古道長坂坡、岳飛城等歷史遺址,養育了清代名臣周培公,共和國將軍陳士榘鄧家泰,當代旅台畫家李可梅等民族俊彥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體育,科學技術,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地方文化,方言俚語,飲食習俗,文化遺址,旅遊景點,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掇刀屬荊州地域。
為楚地。
歸南郡當陽縣。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分長林縣立荊門縣,屬南郡江陵府,掇刀屬荊門縣域。唐末,廢荊門縣入長林縣,掇刀屬長林縣域。
五代,掇刀地域為荊南國高氏所踞。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在當陽設荊門軍,領長林縣,屬江陵府。不久,軍廢。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在長林縣復置荊門軍,領長林、當陽二縣,屬荊湖北路,掇刀屬荊門軍。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軍廢。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復立荊門軍,仍領長林、當陽兩縣,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移荊門軍於鴉雀鋪南坡(今團林鋪鎮蓮花村),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長林縣治隨荊門軍南移長林故城,並在鴉雀鋪南坡設荊門鎮。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廢當陽縣入長林縣,荊門軍遷回鴉雀鋪南坡。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荊門軍為荊門府,屬河南行省,府治當陽,次年移治長林縣。元天曆元年(1328年),降府為州,屬荊湖北道宣慰司,掇刀屬荊門州。
洪武九年(1376年),降荊門州為縣;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當陽縣入荊門縣;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升荊門縣為荊門州,復當陽為屬縣。明嘉靖十年(1531年),掇刀屬承天府(1646年改為安陸府,府治鐘祥)。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荊門升為直隸州,領當陽、遠安二縣,屬湖北布政使司,掇刀仍屬荊門州。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政府改荊門直隸州為縣,屬湖北省襄陽道,後改屬荊宜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荊門縣直屬湖北省。掇刀地域屬荊門縣。
1949年2月,荊門城區解放,7月荊門全境解放,8月1日,荊門縣人民政府建立。
1951年底,荊門縣調整為12個區和1個鎮,並將地名區改為數字區,城關區即為一區,當時的掇刀屬城關區(一區)管轄。
1952年10月,荊門縣行政機構調整,分別從一區(城關區)、二區(煙墩區)、四區(五里區)各劃出一部分設立十三區(團林區),掇刀、雙堰、譚店、興埠等鄉從一區劃歸團林區管轄。
1956年4月撤銷區公所,由縣委派出農村工作指導組,團林區(十三區)撤銷,掇刀劃歸城關工作指導組管轄。
1957年2月,城關工作指導組撤銷,所轄範圍劃為南橋、高店、掇刀三個直屬鄉,屬縣直接領導。
1958年9月,在“人民公社化”高潮中,全縣成立了高峰、紅旗、並舉、萬能、超美、東風、衛星、火箭等8個大公社,掇刀、團林及煙墩的部分大隊劃歸萬能人民公社領導。
1959年4月,荊門縣將8個大公社調整為13個公社,撤銷萬能人民公社,成立團林人民公社,掇刀又劃歸團林人民公社領導。
1961年5月成立湖北省國營羅漢山農牧場,掇刀恢復人民公社建制,隸屬農場管理。
1963年2月,羅漢山農牧場撤銷,掇刀人民公社劃歸煙墩區(後經改制稱煙墩人民公社)領導。
1975年12月,撤區並社,全縣組建22個人民公社(鎮),掇刀是新組建的公社之一,原沈集區所轄的麻城管理區劃歸掇刀公社領導。
1978年12月,全縣22個公社(鎮)調整為18個公社(鎮),掇刀人民公社撤銷,原掇刀大部分管轄範圍劃歸煙墩人民公社管轄。
1979年11月,荊門市(縣級)成立。
1980年1月,市人民政府決定設立東寶、車橋、牌樓、革集四個公社和龍泉、白廟兩個街道辦事處。掇刀的車橋、周河、仙女、雙仙、雙喜、楊店、響嶺、交通、雙泉等9個大隊劃歸荊門市車橋人民公社領導。雙井、譚店、袁集等三個大隊仍歸荊門縣煙墩公社領導。
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荊門縣,荊門縣的行政區域併入荊門市,由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
1984年1月,荊門市16個人民公社改為區公所。掇刀石區公所是該次設立的區公所之一。
1986年1月,掇刀石區公所改為十里牌街道辦事處。
1987年10月又將十里牌街道辦事處更名為掇刀石街道辦事處,隸屬東寶區人民政府領導。
1992年10月,荊門掇刀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1993年1月8日正式掛牌。
2000年11月,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高新區設在掇刀開發區內。
2001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荊門市掇刀區正式成立,為荊門市轄區。
掇刀區政府大樓掇刀區政府大樓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6月,掇刀區下轄掇刀石街道白廟街道、興隆街道、雙喜街道辦事處4個街道和團林鋪鎮麻城鎮2個鎮。區政府駐龍井大道9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掇刀區地處荊山山脈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位於湖北省荊門市西部,東北角與鐘祥市相連,西南角與當陽市交界,北與東寶區毗鄰,南與沙洋縣接壤;全區東西最大橫距34.8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5.67公里,總面積616平方公里,介於北緯30°44'57"-31°04'06",東徑112°02'14"-112°21'36"之間。

地形地貌

掇刀區境內地形以低山丘陵、岡地為主,北有仙女山,海拔高度248.2米;南有寨子山,海拔高度114米;東北有大火山,海拔高度112.4米;西南有團包山,海拔高度132米。最高點是位於掇刀石街道辦事處境內的前寨,海拔高度262米,最低點是位於麻城鎮境內竹皮河支流的趙家橋,海拔高度46.2米。

氣候

掇刀區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979毫米,最大降水量1510.8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北風,年平均氣溫15.9度,極端最高氣溫40°C,極端最低氣溫-14°C,年均相對濕度80%。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掇刀區境內地表徑流源於降水,補償性水源有地下水和流經境內漳河水庫客水,有大小泉眼102處,大泉、小泉、品泉、雙井、湘龍出水量較大。主要河流有新埠河、車橋河、竹皮河、麻城河、楊樹港。多年平均徑流深為車橋河流域287.3毫米、竹皮河流域255毫米。降水資源總量6.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1.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約0.21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掇刀區境內礦產主要為沉積礦藏。根據2005年全區礦產資源統計發現,區內共發現非金屬礦藏11種,開發利用有石膏燃煤石灰石方解石、紅磚粘土紅砂岩5種。

人口民族

2014年末,掇刀區戶籍總人口23.31萬人,2014年新出生1565人,出生率6.55‰,死亡率6‰,自然增長率0.55‰。境內主體民族為漢族,主要少數民族有土家族回族等。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掇刀區實現區域生產總值193.02億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8.7%。一、二、三產業比重為6.7:64.1:29.2。全年完成財政收入7.4993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3313億元,增長17.2%。財政支出8.6422億元,增長27.4%。全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98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3元,分別增長9.34%、11.62%。

第一產業

2014年,掇刀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01億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5.31。其中,農業產值10.06億元,增長1.82%;林業產值0.26億元,增長2.25%;牧業產值6.53億元,增長8.75%;漁業產值3.79億元,增長9.69%。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13.02億元,增長5.21%。其中,農業增加值6.6億元,增長1.8%;林業增加值0.13億元,增長2.21%;牧業增加值3.43億元,增長8.7%;漁業增加值2.54億元,增長9.63%。
2014年,掇刀區糧食種植面積12.67千公頃,產量9.38萬噸,增長0.53%;棉花種植面積900公頃,產量1100噸,下降47.72%;油料種植面積15.75千公頃,產量4.46萬噸,增長8.01%;蔬菜種植面積5.64千公頃,產量19.51萬噸,增長6.03%;禽蛋產量1.02萬噸,增長7.71%;水果產量1.41萬噸,增長1.43%;水產品總產量2.34萬噸,增長3.21%;肉類產量2.49萬噸,增長14.75'%;家禽出籠301.45萬隻,下降2.07%;生豬出欄16.98萬頭,增長1.25%。

第二產業

2014年,掇刀區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251.74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12.3%;規模工業產銷率97.8%;規模工業稅金總額4.77億元,增長88.5%。新增億元企業3個、規模企業10個、稅收千萬元企業兩個。開工建設億元項目68個,增加17個,完成投資52.45億元,增長26.6%。
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

第三產業

2014年,掇刀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69億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14.4%;外貿出口6906萬美元,下降3.2%。房地產業投資完成投資額38.7億元,增長49.88%。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增長11%,貸款餘額增長18.8%。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總值6.31億元,增長1.7%。全年接待中國國內外遊客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21億元,分別增長13.6%、13.2%。
掇刀區城區掇刀區城區

社會事業

文化體育

2014年,掇刀區重點培育村級文化中心22個、文化中心戶48個,建成社區文化室19個,覆蓋率100%,組織開展農民春晚、元宵民間文藝活動、“農家樂杯”文藝比賽、民眾廣場舞大賽和社區文化節等活動20餘次。在湖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暨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14枚金牌、10枚銀牌、5枚銅牌。

科學技術

2014年,掇刀區爭取上級科技計畫項目24項710萬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個,登記省級高新技術產品兩件,登記科技成果18項;申請專利129件,其中發明專利55件,實用新型專利74件。國家授權專利73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6件,實用新型專利58件,外觀設計專利9件。

教育事業

2014年,掇刀區有中國小22所,公、民辦幼稚園50所,其中完全國小17所,初級中學3所,普通高級中學1所(荊門外語學校),職業高級中學1所(湖北信息工程學校),民辦幼稚園37所。在校中小學生及幼兒29031名,在職在編教師1214名。投入資金1837.6萬元,新建、改擴建校舍11316平方米。
荊門外語學校荊門外語學校

醫療衛生

2014年,掇刀區新(改)建“五化”村衛生室12個。有醫療機構183個,衛生技術人員697人,醫院病床760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1.8人、病床3.4張;全年法定傳染病網路直報率100%,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疫苗單苗接種率95%,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5.8‰和6.49‰。

社會保障

2014年,掇刀區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單位236個,職工27135人,靈活就業參保人員11133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單位228個,職工14501人,靈活就業參保人員7200人;參加失業保險單位102個,職工8926人;參加工傷保險單位168個,職工11341人;參加生育保險單位118個,職工7222人。全區城市低保1300戶2209人、農村低保1637戶1809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資金1030萬元,城鄉低保月人均保障水平分別達到273元、131元。全年醫療救助1782人次174.55萬元,臨時救助606人次77.76萬元。爭取農村危房改造資金660萬元,改造農村危房880戶,新增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206戶。

交通

掇刀區境內有207國道荊宜高速公路襄荊高速公路,荊門環城快速線,省道S311線、219線、251線等公路幹線途徑,結成密集的公路網;另有焦柳鐵路荊沙鐵路在境內交匯,設有荊門南站團林鋪站
掇刀區交通圖掇刀區交通圖

地方文化

方言俚語

掇刀區境內居民使用漢語,屬漢藏語系。語言重心靠後,語序固定、前加成分少,與外地人對話,語速放慢。唐代,因“安史之亂”北方移民大批入境,奠定北方語言基礎,宋代,岳飛駐軍鴉鋪,岳家軍多為南方人,南方土語產生一定影響。明末清初,因四川、江西填湖,大量江西人遷入麻城、團林等地,形成以北方語言為基礎,融合南方土語的地方語言。

飲食習俗

掇刀區境內居民以大米為主食,常見特色飲食品種有米子糍粑、罐悶飯、米茶、發麵粑粑、豆餅、掛麵、醃菜、蒸菜、烏奈、咚咚子酒、三匹罐等等。

文化遺址

岳飛城漢代文化遺址
岳飛城漢代文化遺址位於掇刀區團林鋪鎮的蓮花村與五里舖鎮友聯村交界處的一片高崗地。遺址南北長約2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面積約3平方公里。在岳飛城遺址先後有石斧、石鑿、銅劍、銅戈、銅鏡、鐵鋤等文物出土。1992年,遺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響嶺崗東周文化遺址
響嶺崗東周文化遺址位於掇刀區掇刀石街道辦事處響嶺村,1982年因村民平地造田而發現。經荊門市文物部門初步考證,遺址分布在響嶺崗南北長約1000多米,東西寬約300米,總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遺址雖處三國長坂坡古戰場,但主要保存的是東周(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蹟和遺物,是楚文化的一處重要遺址。
黃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
黃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掇刀區掇刀石街道辦事處譚店村5組,為2003年5月修建荊宜高速公路發現的原始社會古文化遺址。遺蹟現象有大型圓形祭祀基槽、灰坑、燒土溝,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石器有石斧、有孔石鏟、石錛等,陶器器形主要有扁足鼎、巨形實用鼎、釜、錛、內折沿碗、鏤孔圈足器等。另發現有古人紡織用的陶紡輪。
謝家院原始文化遺址
謝家院原始文化遺址位於掇刀區團林鋪鎮新村一組。1987年發現,面積約10萬平方米,距今約5000-6000年,包含“大溪文化”和“屈家嶺文化”兩個時期的遺存。前者陶器以鮮紅衣陶為主,少量灰、黑陶及白陶,皆手制。常見器形有圈足盤,斜壁碗,子母口碗,曲腹杯,鼎、豆、罐等。石器多為打制。後者陶器以黑陶居多,多為手制,常見器形有鼎、豆、杯、罐、碗、彩陶紡輪等。石器以磨製為主。

旅遊景點

名稱 
簡介
圖片
千佛洞森林公園總面積4337畝,規劃為七大景區(東山寶塔、將軍山、千佛洞、溫泉、龍潭湖、山門、植物園)、四十七個主要景點,集觀光、訪古、探險、科研、考察、避暑、垂釣、狩獵和歷史教育於一體。
掇刀區
鳳凰旅遊區屬濕地型自然風景旅遊區。因地處鳳凰水庫而得名。鳳凰旅遊風景區水陸面積3.33平方公里,為一城市濕地公園。主要景觀區有濱水景觀帶、濕地生態保護區、度假休閒區等。
掇刀區

著名人物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掇刀區麻城鎮官堰村人,康熙皇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
鄧家泰,掇刀區麻城鎮鄧家沖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陳士榘,掇刀區團林鋪鎮陳家新集人,1909年4月出生,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李可梅,掇刀區麻城鎮三清村人,旅台畫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