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奧孔(萊辛創作的文學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拉奧孔》德國啟蒙運動文學的傑出代表萊辛著。副題是《論詩與畫的界限》,今傳本二十九章,是全書的一部分。萊辛從比較“拉奧孔”這個題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詩中的不同的處理,論證了詩和造形藝術的區別和界限,闡述了各類藝術的共同規律性和特殊性,並批判了文克爾曼“高尚的簡樸和靜穆的偉大”的古典主義觀點。

基本介紹

  • 書名:拉奧孔
  • 作者:萊辛 
  • ISBN:9787020025084 
介紹,目錄,源初,

介紹

萊辛認為,一切藝術皆是現實的再現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結果,這是藝術的共同規律。只是繪畫、雕刻以色彩、線條為媒介,訴諸視覺,其擅長的題材是並列於空間中的全部或部分“物體及其屬性”,其特有的效果就在於描繪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徵;詩以語言、聲音為媒介,訴諸聽覺,其擅長的題材是持續於時間中的全部或部分“事物的運動”,其特有的效果則是展示性格的變化與矛盾以及動作的過程。作者還討論了空間藝術的繪畫、雕刻和時間藝術的詩是可以突破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補充。繪畫和雕刻可寓動於靜,選擇物體在其運動中最富於暗示性的一刻,使觀者想像這物體在過去和未來的狀態。詩可化靜為動,賦予物體的某一部分或屬性以生動如畫的感性形象。萊辛於是看到了文藝的共同要求,就是賦予描寫對象以生動的、豐富的具體形象。就各類藝術所表現的美學理想看,“表達物體美是繪畫的使命”,美是造型藝術的最高法律;詩則不然,它所摹仿的對象不限於美,醜、悲、喜、崇高與滑稽皆可入詩。
《拉奧孔》批判了文克爾曼古典主義觀點和其他一些從法國移植來的古典主義理論。歌德說:“這部著作把我們從一種可憐的觀看的領域裡引到思想自由的原野。”對後世影響深遠。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為什麼拉奧孔在雕刻里不哀號,
而在詩里卻哀號?
第二章 美就是古代藝術家的法律;
他們在表現痛苦中避免醜
第三章 造形藝術家為什麼要避免描繪激
情頂點的頃刻?
第四章 為什麼詩不受上文所說的局限?
第五章 是否雕刻家們摹仿了詩人?
第六章 是否詩人摹仿了雕刻家?
第七章 是獨創性的摹仿還是抄襲?
第八章 詩與畫在塑造形象的方式上的分別
第九章 自由創作的雕刻與定為宗教用途
的雕刻之間的區別
第十章 標誌的運用,在詩人手裡和
在藝術家手裡不同
第十一章 詩與畫在構思與表達上的差別
第十二章 畫家怎樣處理可以眼見的和
不可以眼見的人物和動作?
第十三章 詩中的畫不能產生畫中的畫,
畫中的畫也不能產生詩中的畫
第十四章 能入畫與否不是判定詩的好壞
的標準
第十五章 畫所處理的是物體(在空間中的)並
列(靜態)
第十六章 荷馬所描繪的是持續的動作,他只用
暗示的方式去描繪物體
第十七章 對各部分的描繪不能顯出詩的整體
第十八章 兩極端:阿喀琉斯的盾和伊尼阿斯的盾
第十九章 把荷馬所描寫的盾還原(再造)出來
第二十章 只有繪畫才能描寫物體美
第二十一章 詩人就美的效果來寫美
第二十二章 詩與畫的互動影響
第二十三章 詩人怎樣利用醜
第二十四章 醜作為繪畫的題材
第二十五章 可嫌厭的和可恐怖的
第二十六章 拉奧孔雕像群作於何時?
第二十七章 確定拉奧孔雕像群年代的其它證據
第二十八章 鮑格斯宮的格鬥士的雕像
第二十九章 溫克爾曼的《古代藝術史》里的幾點錯誤
附錄一 關於《拉奧孔》的萊辛遺稿(摘譯)
甲 提綱A
乙 提綱B(為續編擬的)
丙 關於《拉奧孔》的筆記
附錄二 甲 萊辛給尼柯萊的信,一七六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乙 古人如何表現死神(節譯)
附錄三 維吉爾在《伊尼特》史詩中關於
拉奧孔的描寫
譯後記
插 圖 一、拉奧孔雕像群(扉頁)
二、阿波羅雕像(第二十二章)
三、安提弩斯雕像(第二十二章)
四、擲鐵餅者雕像(第二十八章)
五、鮑格斯宮的格鬥士的雕像(第二十八章)

源初

雕塑取材於希臘和特洛伊戰爭的神話傳說:拉奧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由雅典娜諸神庇護的希臘軍與特洛伊人進行了十年的戰爭,但希臘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後想出了一個木馬計:用一匹巨大的木馬放城外,讓奧德賽率領英雄們藏入馬腹,然後叫全體希臘將士假裝撤退,乘船隱避到附近的海灣里。特洛伊人以為希 臘人撤走了,就打開城門,見到一隻巨大的木馬,想把它拖進城去。祭司拉奧孔出來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 木馬拉進城,以免中計。這觸怒了雅典娜和眾神,因為拉奧孔破壞了眾神要毀滅特洛伊城的計畫。於是雅典娜從海中調來兩條巨蟒把拉奧孔和他兩個兒子活活纏死。這是一個人與神衝突的悲劇。作為祭司要預示人們避免災難,這是他的責任。但他違背了神的意志,因而遭到懲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