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奧孔群像雕塑

拉奧孔群像雕塑

拉奧孔是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祭司。《拉奧孔群像雕塑》在羅得島被發現,群像高184厘米。此像現藏羅馬梵蒂岡美術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奧孔群像雕塑
  • 類別:雕塑、石刻、美術
  • 作者:阿基桑得羅斯等
  • 原屬:希臘
  • 地點:羅得島
  • 雕刻時間:公元前3世紀初
簡要介紹,詳細信息,

簡要介紹

【名稱】拉奧孔群像雕塑
【類別】雕塑石刻
【作者】阿基桑得羅斯等
【原屬】希臘

詳細信息

希臘化時期的第三個美術中心是在羅得島上。該島在希臘化時代正好處在希臘與小亞細亞的居間地位,公元前3世紀初,它已成為一個重要港口與運輸要地,藝術的繁榮自不言而喻了。富有的僱主常常招聘許多雕刻家來為他們未來的豪華建築製作雕像。公元前3世紀初,大雕刻家列西普斯的弟子卡列斯,曾在那裡花了12年時間製作了一座高達34米的青銅巨型太陽神雕像。據普林尼記述,該島在文藝繁榮時期曾擁有一百多個巨大的雕像,從這可以想像羅得島的財力之雄厚。可惜這些巨型雕像都被毀於公元前227年的一次大地震中了。
大理石群像《拉奧孔》便是在羅得島發現的,群像高184厘米。據西方考古學家考證,其製作年代約在公元前1世紀中葉,作者是羅得島的雕塑家阿基桑得羅斯與他的兒子坡里多羅斯、阿典諾多羅斯。如果真是這樣,它應屬於羅馬時代的雕刻。但由於羅得島的雕塑風格與柏加馬的風格十分相近,它們都偏重於表現戰爭與激烈的鬥爭,人物的肌肉都表現得十分緊張,而且在內容上也有共同性,如在柏加馬的宙斯祭壇浮雕上一樣,一般以神話或現實中的戰爭為主。雕刻史家們就把這尊群像放在希臘雕刻史中來研究。
拉奧孔,是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祭司。由雅典娜諸神庇護的希臘軍與特洛伊人進行了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但希臘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後想出了一個木馬計:用木頭做了一匹巨大的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體希臘將士都假裝撤退,乘船隱避到附近的海灣里,奧德賽率領眾英雄事先藏入馬肚裡。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撤回希臘本土了,就打開了城門。他們看見城門外留下一隻巨大的木馬,以為這是用來獻給女神雅典娜的,想把它拖進城來。阿波羅神廟的老祭司拉奧孔便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這匹木馬拉進城內,以免中計。這觸怒了雅典娜和眾神要毀滅特洛伊城的意志。雅典娜便派遣兩條巨蛇,把拉奧孔父子三人纏死(見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這是一個神與人衝突的悲劇。作為祭司,預告災難的來臨是他的責任,但他違背了天意,因而遭到懲罰。 在《拉奧孔》雕像上所表現出來的是極度的肉體痛苦。不過,這種肉體痛楚多於內心的激動,也即說,三個被蛇纏身的形象所構成的戲劇性表演,超過了對他們心靈活動的揭示,它們缺少一種由於靈魂的掙扎而迸發出來的激情,作品不夠深沉,欠含蓄,只具有表面的力度和造型上的結構美。
我們從這組群像的寫實技巧上看,作者是深諳人體解剖知識的,他們對人在表現痛苦時的動作,對巨蛇纏身的情景作了精心的設計和美的構想。18世紀一位德國詩人兼美學家萊辛,在他的一本以《拉奧孔》命名的著作中說道:拉奧孔面孔所表現的苦痛並不如人們根據這痛苦的強度所應期待的表情那么激烈。正是這樣,在古代希臘,美就是古代藝術家的法律,他們為了避免在表現痛苦中顯示醜,往往避免激情,或是沖淡到多少還可以現出一定程度的美來。萊辛還認為: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體苦痛的情況之下表現出最高度的美。身體苦痛的情況之下的激烈的形體扭曲和最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所以他不得不把身體的苦痛沖淡,把哀號化為輕微的嘆息。這並非因為哀號就會顯示出心靈不高貴,而是因為哀號會使面孔扭曲,令人噁心。《拉奧孔》,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16頁) 這個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從18世紀後,希臘的許多優秀雕刻品已被大量發現了,人們對希臘雕刻多少能獲得一個較全面的觀感,對各個時期的藝術傾向,也有較深的體會。有比較才能鑑別。可是當《拉奧孔》雕像在16世紀被發現時,情形就不同了。那時人們在經歷了近1000年的宗教神學統治後,只能發現古人在藝術上對生命的讚美。連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米開朗基羅也讚嘆其藝術之不可思議!這是因為現實主義藝術的發展還不能解釋藝術在體現形象的內心世界方面的意義。當然,這樣解釋並不是說,這尊雕像的藝術價值降低了。
《拉奧孔》的美學意義是不能否定的,因為我們看到了古代雕刻家在反映人類精神生活方面所具有的廣泛知識:它那金字塔式的穩重構圖,富有節奏變化的人物四肢與身軀的處理,蛇的律動與手臂交錯之間的造型對比……。為了表達痙攣的肌肉,雕塑家必須對人體運動作周密的觀察。《拉奧孔》雖未向觀眾表達更多的內心語言,但仍是一尊忠實地再現自然並善於進行美的加工的典範作品。此像現藏羅馬梵蒂岡美術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