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紗巾的少女

披紗巾的少女

《披紗巾的少女》是義大利的拉斐爾·桑蒂於16世紀創作的油彩肖像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披紗巾的少女
  • 別名:冬娜薇拉塔
  • 作者:拉斐爾·桑蒂
  • 創作時間:1518年到1519年
  • 類別:油彩肖像畫
  • 材質:木板
  • 規格:約85×60厘米
  • 現收藏地:羅馬國立美術館
創作背景,創作手法,畫家簡介,

創作背景

1514年,拉斐爾在給他的一位友人、外交家兼政治活動家巴達薩爾·卡斯蒂利昂伯爵的信中談到他在創作完女性肖像時說:“我坦率地告訴您,為了創造一個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觀察許多美麗的婦女,然後選出那最美的一個,作為我的模特兒。您一定會同意我的意見。由於選擇模特兒是很困難的,因而我在創作時不得不求助於頭腦中已形成的或正在搜尋的理想美的形象,它是否就那樣無缺,我不知道,但我努力使其達到程度。”這一番話不僅可幫助我們理解拉斐爾的許多聖母像,還有助於我們賞析這一幅《拉芙娜·莉娜》畫。這一幅女子肖像是半裸著身子的,這在拉斐爾的全部聖母像中是個例外。有人對於此作是否為拉斐爾所繪存有疑義。眾所周知,拉斐爾受寵於教皇利奧十世,教皇賜給他一頂紅衣主教的帽子,並想把紅衣主教比比耶納的一個侄女嫁給他。
《披紗巾的少女》《披紗巾的少女》
天性溫和的拉斐爾沒敢峻拒,但對這樁婚事一直拖著。看來畫家別有所鐘。 關於拉斐爾的愛情生活,沒有可靠的史料。據義大利美術史家瓦薩里的記述,拉斐爾是個多情種,極願討好美麗的女性,且向她們表示時刻準備為其效勞。那一幅肖像畫《披紗巾的少女》據稱就是他所鐘愛的一位富有魅力的女性冬娜·薇拉塔的肖像,可是依學者們分析,這一肖像仍屬於半虛構性質。 此外,拉斐爾最早還愛過一位女性,叫拉·芙納蕾娜,她是羅馬一家麵包房主的女兒。人長得很美。有的美術史家認為這幅半裸體肖像就是以她為模特兒的。 這一幅畫是拉斐爾晚期的創作,而且有明顯的風格主義特點。有人根據這一特點,說此畫是他的得意門生朱里奧·羅馬諾完成的。1518年間,拉斐爾在創作法爾奈塞別墅天頂畫與其他大壁畫時,確已有他的弟子們參加工作了。學生們常按照拉斐爾的素描稿去上色彩正稿。
在他為數眾多的學生中,朱里奧·羅馬諾是他最得意的高足之一。有鑒於此,有人斷認此畫是這位學生在拉斐爾的素描稿基礎上完成的傑作。但這幅畫是拉斐爾按照一位他所看中的女性模特兒所作的,這一點已是確鑿無疑了。只是這模特兒究竟是誰,只得留待以後的研究成果來揭曉了。 現就這一幅肖像的坐勢與手勢看,都與《披紗巾的少女》模一樣。16世紀末之前,這幅畫一直歸羅馬一位伯爵夫人所收藏。

創作手法

《披紗巾的少女》的作者是舉世著名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壇三傑之一的“畫聖”拉斐爾·桑蒂。這位超人才華的畫家在其短暫的37年生命中,完成了很多傑作,他的藝術優雅、秀逸、和諧,具有高度的完美,不僅傾倒了當時的人們,也為後世古典主義者認為是不可企及的典範。
人們常把達·文西的創作比作深不可測的大海,把米開朗琪羅的作品比喻為崇山峻岭,而把拉斐爾的畫比作廣闊、明朗的原野。作品《披紗巾的少女》又名《冬娜薇拉塔》,據傳是拉斐爾為意中人畫的肖像。可能是由於有真實的對象為基礎,這件作品刻畫理想化女性的成分減少了,去掉了神秘的色彩,更增強了形象的真實感。畫家運用了極為豐富的繪畫語言,充分發揮色彩表現力,他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極具審美的女性形象。女郎姿態優雅,眼睛明亮,面容姣好安詳而略含微笑,尤其是其華貴衣裙的百褶紋,畫家採用淺褐和銀灰的調子來表現,這與人物那豐滿細膩的肌膚的色彩相輝映。這樣大膽地用亮色來轉換色彩的手法,不僅顯示了拉斐爾對繪畫語言的運用自如,在16世紀的西方油畫中也屬首創。
這幅肖像運用了一種極為豐富的繪畫語言。畫家充分發揮他那色彩的表現力,在這幅畫上每一筆都是一絲不苟的。從美麗膚色到華貴服飾上的綿密衣褶都被細緻入微地描繪出來。拉斐爾如此含情脈脈地再現這個肖像的美,乃因畫上的披紗女郎是拉斐爾的情人芙納蕾娜。女郎披上頭紗,讓畫家去描寫。她那雙象天鵝絨般閃光的眼睛,安詳而略含倩笑的臉龐,以及按在胸前的那隻右手,刻畫得十分細膩。華貴的衣裙上的百褶紋,採用一種淺絳、銀灰色調子來表現,和肌膚的色彩相爭輝。
他的許多聖母像都是在觀察許多美麗的女性形象中選出的。但據史料所載,拉斐爾有一個最理想的模特兒,常常被用於他描繪的一系列聖母像中。其中這一幅題為《披紗巾的少女》,可能是他的意中人的真實形象。
這種大膽的用亮色來轉換的色彩手法,在16世紀時還未曾見到過,只有魯本斯那幅大型油畫連作《馬利亞·美第奇生平》上才看到這種色彩處理。顯然,這與以往拉斐爾所畫的聖母像截然不同。
這是一種白色主旋律,它是從真實的對象中觀察得來的。由於畫家以觀察為基礎,女性的理想化成分減少了,去掉了不必要的神秘色彩,增強了形象真實感。 在畫家的心目中,這位平凡的冬娜·薇拉塔,是一種理想的女性美。如果拉斐爾真是以這一幅《披紗巾的少女》的女人為其所有最成功的聖母像作模特兒的,那么我們確有理由這樣說:拉斐爾的聖母之所以美,乃因她們都來自民間凡胎。
《披紗巾的少女》據傳是拉斐爾為意中人畫的肖像。畫家運用了極為豐富的繪畫預言,充分發揮色彩表現力,每一筆都流露出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女郎閃光的眼睛,安詳而略含倩笑的臉龐。華貴衣裙的百褶紋採用淺絳和銀灰的調子來表現,與肌膚的色彩相輝映。這種大膽的用亮色來轉換色彩的手法,顯示了拉斐爾對繪畫語言的自如運用,由於以真實對象為基礎,作品刻劃的理想化女性成份減少,去掉了不必要的神秘色彩,增強了形象的真實感,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具審美理想的女性。

畫家簡介

拉斐爾·桑西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著名畫家和建築家。文藝復興義大利藝壇三傑之一,他父親是宮廷的二級畫師。他從小隨父學畫,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進畫家畫室當助手,學習了十五世紀佛羅倫斯藝術家的作品,從此走上了獨創的道路。從二十二歲到二十五歲,他創作了大量聖母像,從此聲名大揚。由於高超的藝術造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爾,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最高峰。
拉斐爾的一生雖然像莫扎特那樣短促,可是有關他的傳說及提供的範例卻是非常之多。這些傳說和範例一方面肯定了這位畫家無可爭辯的才華,另一方面卻也可能阻礙了對這位畫家的了解。
一提起拉斐爾其人,提起拉斐爾的藝術風格,總離不開“超凡入聖”、“盡善盡美”這些始於瓦薩里的形容詞,這使廣大公眾對拉斐爾的作品無法深刻領會並與之溝通,無法立即把拉斐爾的作品與那些總想用“天才”、“天才表現”等詞句來標榜的蹩腳作品分開,從而在他的作品中體味生命的苦悶、浪漫的熱情及感情的折磨。
拉斐爾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安寧、和諧、協調、對稱和恬靜的秩序——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作品確實可被稱為“人文主義文藝復興世界的頂峰”。人們往往忘記或忽略的是這樣一種情況:拉斐爾是在歷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種只持續了很短時間的思想風潮上攀登了頂峰,這個奇蹟的創造者是一個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以偏巧不得於兩位最偉大的巨匠,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相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後差不了多少年。
拉斐爾的成就不僅局限於繪畫方面,他還曾經是聖彼得大教堂的主任建築師,也曾擔任過古代遺蹟發掘的監督官。不愧為教皇喜愛並賞識的人才。然而,正處功成名就、春風得意之時,年齡比米開朗基羅年輕8歲,壽限卻不及米開朗基羅的一半的拉斐爾,於37歲生日那天突然患病辭世。友人說,“過於貪戀女色”“過度消耗精力體力”也是他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達·文西的藝術猶如大海,博大精深,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猶如高山,雄渾壯麗,那么拉斐爾的藝術則猶如山間清溪,秀美,寧靜,清純。一位朋友在他的墓志銘中這樣寫著:“拉斐爾就在此安息,他活著的時候,大自然害怕被征服,而他死後,又擔心自己也隨之枯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