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腎小球基膜病

抗腎小球基膜病(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占全部腎活檢病例的0.14%,男女比為6:1,平均起病年齡為26.1±7.6歲。腎小球基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是腎小球濾過蛋白的主要屏障,不但可作為免疫複合物的沉積處,某些成份還可作為抗原產生相應的抗體,引起抗GBM病。早期血漿置換及甲基強的松龍衝擊治療可緩解肺、腎損害。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腎內科
  • 常見病因:可能為多種病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 常見症狀:前驅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肺出血,腎臟受累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抗腎小球基膜病的確切病因不清,可能為多種病因共同作用的結果。GBM主要由膠原及非膠原兩種成分構成。由於某種化學毒物或病毒感染,使腎小球基膜中的非膠原成分暴露其抗原性,產生自身抗體,引起自身免疫反應病。

臨床表現

有前驅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肺出血,腎臟受累,高血壓,中重度貧血及中樞神經系統受累。腎臟受累表現為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中度蛋白尿及急進性腎功能減退。肺受累主要表現為輕重不等的肺出血。大約60%的患者有肺出血。表現為咳嗽、痰中帶血或血絲.也可以為大咯血。嚴重者可以發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檢查

1.尿常規
白細胞增多,蛋白尿、尿沉渣有紅白細胞管型。
2.痰液檢查
痰中除有紅細胞外,可見含“含鐵血黃素”的上皮細胞。
3.血清GBM抗體
套用間接免疫螢光法(IIF)、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印跡法檢測及鑑定血清抗GBM抗體。
4. X線胸片
表現為雙側或單側肺部陰影或浸潤影,嚴重者可表現為雙肺滿布棉絮樣滲血。
5.組織病理學檢查
腎臟等組織的病理檢查有助確診。腎臟病理改變的特徵為新月體形成及線狀IgG沉積物沿毛細血管袢基膜瀰漫沉積,伴突出的間質改變。

診斷

典型患者完全符合下列三聯征:
1. 肺出血
肺泡基膜IgG呈線樣沉積。
2. 急進性腎炎綜合徵
腎臟大量新月體形成(毛細血管外增生性腎炎),可伴毛細血管壞死,GBM有IgG呈線樣沉積。
3. 抗體陽性
血清抗GBM抗體陽性。

治療

抗腎小球基膜病的治療多採用血漿置換和免疫抑制劑,早期血漿置換及甲基強的松龍衝擊治療可緩解肺、腎損害,但緩解後停用免疫抑制治療可能導致復發。

預後

本病患者的整體預後差。部分病例臨床上可獲得暫時緩解,但最終將進展為尿毒症。除腎病綜合徵為預後不良的徵兆外,疾病治療過程中無緩解,疾病初期即出現腎功能減退、肉眼血尿、高血壓等臨床表現均提示預後較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