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秋季反擊作戰

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第一線部隊依託陣地,在全線分別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營以下陣地實施的進攻戰。

基本介紹

  • 名稱: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秋季反擊作戰
  • 時間:1952年秋
  • 參戰方: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 策略:依託陣地的戰術性反擊
正文介紹
1952年秋,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體系已基本完成,陣地更加鞏固;反“絞殺戰”(見鋼鐵運輸線)已經取得勝利,前線物資的供應已有很大改善;炮兵裝甲兵得到加強,可以同時在若干地段上集中優勢炮火支援步兵作戰;同時,部隊經過1951年秋季以來個別性戰術反擊作戰,初步積累了對現代化裝備的軍隊實施陣地進攻作戰的經驗。這一切為舉行全線性戰術反擊準備了條件。志願軍為了殲滅“聯合國軍”有生力量,破壞其可能的進攻,決定從9月18日開始,第一線各軍按照統一計畫各自選定目標,對“聯合國軍”班、排、連支撐點及個別營的防禦陣地實施進攻,求得當晚完成攻殲任務。在作戰指導上,強調準備好了再打,組織密切的步炮協同,加強對空防禦,大膽使用坦克配合步兵作戰,並作好抗擊敵軍連續反撲的準備。
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秋季反擊作戰
朝鮮人民軍為配合志願軍作戰,在東線也發起了戰術性反擊。
此次作戰,志願軍對進攻的目標,集中優勢的兵力和火力,採取突然動作,給以殲滅性打擊。對攻克的陣地,可能固守的則固守,不能固守的則主動放棄,以保持主動。在此原則下,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作戰方式:①“快打、快撤、抓一把”,即達成攻殲任務後迅速撤回;②“拉鋸式的反覆爭奪”,即第一梯隊完成攻殲任務後迅即撤回,第二梯隊乘對方重占陣地立足未穩時,再次反擊,反覆殺傷對方有生力量;③“攻克固守,打敵反撲”,即利用對方失去陣地必然要反撲的特點,依託已占陣地,乘對方脫離工事反撲時,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特別是炮兵火力,予以大量殺傷,鞏固已占陣地,這種打法被形象地稱為“引肉上砧”。
這種依託陣地的戰術性反擊,早在1951年9月便已個別地開始,而在這次反擊作戰中則表現為更有組織和更帶全線性。這種戰法,用較小的代價,取得了較大的戰果,可以積小勝為大勝,使美國獨霸世界的野心與兵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毛澤東在1952年10月24日給志願軍的賀電中指出:“此種作戰方法,繼續實行下去,必能制敵死命,必能迫使敵人採取妥協辦法結束韓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