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發生於1950年11月7—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韓(韓國)軍誘至預定戰場後,對其突然發起反擊的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

基本介紹

  • 名稱: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
  • 地點:朝鮮
  • 時間:1950年11月7—12月24日
  • 參戰方中國人民志願軍 聯合國軍 美軍
  • 結果:志願軍戰略成功  重創美軍第25師、騎兵第1師, 美陸戰一師
  • 參戰方兵力:志願軍38萬餘人,聯合國軍22萬餘人
  • 傷亡情況:殲敵36000餘人 己方損失多達30000人
  • 主要指揮官:彭德懷 麥克阿瑟
戰役背景,戰役經過,戰役結果,戰役紀念,戰役意義,

戰役背景

志願軍入朝參戰並取得第一次戰役的勝利,使“聯合國軍”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計畫徹底破滅。1950年11月9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確定,在未完全判明中國軍隊參戰意圖前,繼續堅持以軍事進攻迅速占領全朝鮮的原定計畫,同時批准“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轟炸鴨綠江上所有橋樑的計畫。在朝鮮戰場,麥克阿瑟準備發動“最後的攻勢”,計畫先以地面部隊進行試探性進攻,查明志願軍實力和行動企圖,以航空兵摧毀與封鎖鴨綠江上所有橋樑和渡口,阻止中國繼續向朝鮮戰場增兵;然後以美軍第10軍在東線經長津湖西進,美軍第8集團軍在西線由清川江北上,兩軍在江界以南武坪里會合,再向北推進,趕在鴨綠江冰封前搶占全朝鮮。為實現這一計畫,“聯合國軍”將在漢城的美軍第25師和新到朝鮮的土耳其旅、英軍第29旅調至西線,將新到朝鮮的美軍第3師調至東線。此時“聯合國軍”在前線的地面部隊增至5個軍共13個師3個旅另1個空降團,計22萬餘人,比第一次戰役增加8萬多人;擁有飛機1200餘架。
戰鬥場景戰鬥場景
第一次戰役即將結束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判斷“聯合國軍”可能重新組織進攻,提出了“鞏固勝利、克服當前困難、準備再戰的方針,如敵再進,則讓其深入後殲擊之”的方針。1950年11月5日,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同意彭德懷提出的方針,並指出:“德川方面甚為重要,志願軍必須爭取在元山、順川鐵路線以北區域創造一個戰場,在該區域消耗敵人的兵力,把戰線推到平壤至元山一線,而以德川、球場、寧邊以北以西區域為後方,才能對長期作戰有利”。同時確定第9兵團(轄第20、第26、第27軍計12個師)立即入朝,在東線擔任江界、長津方面的作戰任務。9日,毛澤東再次指出,“志願軍應爭取在一個月內,東西兩線各打一兩個仗,殲敵七八個團,將戰線推進至平壤、元山一線”的方法。據此,志願軍採取內線作戰、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方針,計畫在西線將“聯合國軍”誘至大館洞、溫井、妙香山、平南鎮一線,集中6個軍殲滅之;在東線將其誘至舊津里、長津一線,由第9兵團殲滅之。此時,志願軍已達9個軍30個師38萬餘人,在東西兩線均形成優勢兵力。為開展敵後游擊戰以配合正面作戰,經志願軍與人民軍商定,由志願軍第42軍2個營和朝鮮人民軍1個聯隊組成游擊支隊,滲透到孟山、陽德、成川之間地區,破壞交通運輸,襲擾敵人,並聯絡在敵後的人民軍部隊。
志願軍某部指戰員在軍隅里陣地上指揮戰鬥志願軍某部指戰員在軍隅里陣地上指揮戰鬥

戰役經過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殲敵1.5萬餘人,把進犯到鴨綠江邊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其企圖於“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美夢。鑒於志願軍實力尚未完全暴露,為爭取主動,出其不意,志願軍首長令各軍停止進攻,主動後退,誘敵深入,伺機反擊。果然,“聯合國軍”被迷惑,錯誤判斷志願軍是“怯敵退走”,最多不過六七萬人,不是一個“不可侮的勢力”,於是重新發動進攻。
11月8日,西線“聯合國軍”沿清川江北進,並宣稱:“聖誕節結束韓戰”,“鴨綠江並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此時,“聯合國軍”的部署由東至西依次為:南韓軍第7、第8師,美軍第2、第25、第24師,英軍第27旅,而美軍騎兵第1師和土耳其旅等部則部署於第二線。志願軍自東至西依次為第42、第38、第40、第39、第66、第50軍。根據毛澤東批准的戰役計畫,志願軍首長命令第42、第38軍從東翼進攻“聯合國軍”側後,向西南方向進行雙層迂迴,斷敵南逃退路;第40軍正面突擊美軍第2師。11月25日,志願軍第38、第42軍出其不意向“聯合國軍”發起進攻,分別將南韓軍第7、第8師大部殲滅。與此同時,第40軍向美軍第2師進攻。
11月25日,志願軍第38、第42軍出其不意向“聯合國軍”發起進攻,分別將南韓軍第7、第8師大部殲滅。與此同時,第40軍向美軍第2師進攻。在零下20多度的嚴寒條件下,官兵們冒著“聯合國軍”的猛烈火力,擊潰第2師第9團,在新興洞殲滅該師3個連,26日在蘇民洞又殲敵200多人。第2師餘部沿清川江南逃。此後數日,第40軍各部晝夜分頭尾追,冒著“聯合國軍”飛機、大炮和坦克火力的阻攔,打了許多小規模殲滅戰:在柳洞殲滅美軍2個多連;在龍水洞擊垮美軍1個營,殲敵150多人;在院裡殲敵一部,炸毀重型坦克13輛;在軍隅里擊潰美軍第2師第38團和師指揮所,殲敵1個營,繳獲數十列火車和堆積如山的作戰物資。
軍隅里位於清川江下游南岸,是鐵路、公路交通樞紐,也是西線“聯合國軍”重要的作戰物資供應基地。第40軍於30日3時攻占軍隅里,第38軍於此前切斷了“聯合國軍”的退路,使敵人全線潰退。同日,第40軍分兵南下尾追美軍第2師第9團殘部,在青谷里與斷敵退路的第38軍會師,俘虜美軍450餘人。12月1日,第40軍主力繼續尾追向西海岸逃竄的美軍第2師殘部,攻占安州,殲敵一部。2日,志願軍首長令各軍主力停止進攻,以部分兵力尾敵追擊。6日,志願軍收復平壤,第二次戰役勝利結束。

戰役結果

此役,志願軍取得超出預定計畫的勝利。志願軍殲滅南韓軍第7、第8師大部及土耳其旅一部,給美軍第2、第7師和陸戰第1師嚴重打擊,重創美軍第25師、騎兵第1師,共斃傷俘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繳獲與擊毀各種炮1000餘門、汽車3000餘輛、坦克與裝甲車200餘輛,繳獲飛機6架。並將戰線推至“三八線”南北地區,粉碎了“聯合國軍”迅速占領朝鮮北半部的企圖,迫使其由進攻轉入防禦。作戰中,志願軍共傷亡3萬餘人。

戰役紀念

作家魏巍將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松骨峰戰鬥寫成了那篇著名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

戰役意義

第二次戰役歷時29天,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戰略意義最為重大的一次勝利。這一勝利,大大超過了毛澤東在志願軍入朝時及第二次戰役前的預想。隨著志願軍收復平壤、元山,美軍開始大撤退,一直退到了三八線以南地區。志願軍不但徹底粉碎了“聯合國軍”所發動的“聖誕節攻勢”,而且將戰線由清川江推至三八線,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外)的全部領土,解放了三八線以南的瓮津半島及延安半島,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
志願軍取得的勝利震驚了世界,在全世界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正如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所稱的,這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它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國際舞台上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在近代一直落後挨打的形象。至此,再也沒有人會認為中國的這支“農民武裝”式的軍隊是一支可以輕易侮辱的力量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