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校部舊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大七分校舊址
  • 創辦時間:1941年7月26日
  • 所屬地區:甘肅省慶陽市
地理位置,歷史背景,保存現狀,

地理位置

抗大七分校舊址,位於華池縣林鎮鄉東華池村,西距華池縣城八十華里。舊址背靠山樑,系子午嶺林區深處,環顧四周,山丘連綿,林木蒼翠、鳥語花香,環境優越、幽雅。
據志書記載,自西魏歷隋,唐建置的華池縣即今之東華池,唐代還在這裡建置過林州。宋代廢縣為鎮,後為砦。可見其在歷史上一度曾相當繁榮。

歷史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為了培訓一大批優秀的幹部和指戰員,逐於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在陝北瓦窯堡創建了“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不久遷至保全縣(今志丹縣),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日遷往延安,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林彪任校長,劉伯承任副校長。抗大總校下設十二個分校,分布於全國各革命根據地。
抗大七分校於一九四一年七月,以一二0師教導團為基礎而組成,校址原駐山西興縣,一九四三年春遷到東華池。校部下設三個大隊,一大隊駐大鳳川,二大隊駐豹子川,三大隊駐平定川。七分校自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開學,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日結業,僅開辦了一期,歷時三個年頭。
校長是彭紹輝同志,全體學員在荒無人煙的深山密林中,開荒種地,挖窯洞,燒木炭,紡紗織布,養豬放羊,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經過艱苦勞動和認真學習,為黨培養了一批優秀幹部。由於全體同志的辛勤勞動,完全改變了駐地的面貌,開墾了上萬畝良田,栽上了成片果林,修建了寬敞整齊的校部、宿舍、飯堂、同時還建有商店、郵局、照像館等服務設施。不僅完全解決了全體學員的穿衣,吃飯、學習用具等需要,且有節餘,為革命作出了貢獻。

保存現狀


解放戰爭時期,馬匪侵犯解放區,校址遭受嚴重破壞,禮堂和箍窯的門窗全部被燒毀。解放後,這裡先後住過勞改隊,馬場、林二師、原有建築又有拆遷,現住東華池林場。原建築保存下來的只有三十孔石箍窯。“∪”形排列,庭院寬敞,石箍窯純補大方,與南山東華池塔之飛檐翹角交相輝映,形成了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相互烘托。甘肅省人民政府曾於一九六三年二月,一九八一年九月兩次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