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燈虎

打燈虎

上元節的燈市歷來有猜謎的活動,俗稱打燈虎,據說,是從《史記》李廣在北平射虎的故事中引申出來。燈謎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字遊戲,屬於傳統猜燈謎的一種形式。它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燈虎
  • 簡介:上元節的燈市歷來有猜謎的活動
  • 歷史傳說:《史記》李廣在北平射虎
  • 流行:清朝
簡介,歷史傳說,傳承與發展,

簡介

上元節的燈市歷來有猜謎的活動,俗稱打燈虎

歷史傳說

據說,是從《史記》李廣在北平射虎的故事中引申出來。

傳承與發展

清代在士大夫階層很流行。那時的猜燈謎活動都是一些文人墨客標榜“以文會友”用個人名義主辦的,也有一些商號,附庸風雅,藉以在節日期間招來顧客,亦出面搞猜燈謎的活動。清代平日打燈虎就很盛行,不過到了節日更加興旺罷了。
燈節晚間主辦者將謎條(謎面、謎目)張貼在各式的花燈上或燈與燈之間的拉繩上,任人猜射,猜中有獎,以助興趣。早先所給的獎品上至綾羅綢緞各項尺頭,下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後來僅是象徵性的紀念品,如書籤信箋之類。有的鋪子故意將獎品標出:如“獎蘋果三千”,一旦有人猜中,則僅給一蘋果上插三根牙籤,以資笑樂,許多圍觀者為之捧腹。
當時打燈虎大致可分兩類。一是文人給文人辦的,也就是文人制謎給文人猜。這類謎較為深奧,所打的謎底多系四書五經原句,且多用格。過去謎格多至百十來個,如鞦韆格、捲簾格、調頭格、蕉心格、調尾格、雙鉤格、上樓格、下樓格、系鈴格、解鈴格、梨花格、白頭格、玉帶格、粉底格、鶴頂格、丹心格、朱履格、徐妃格、摘頂格、下踵格、蟬蛻格、求凰格、遙對格、蝦須格、燕尾格、碎錦格、內附格、豕亥格、探驪格……舉不勝舉。燈謎用格後,其謎底可以移字位,更字數,變字形、改字型、諧字音、借字意,作者制謎得心應手,猜者也有謎途、捷徑,避免海底撈針,漫無邊際。但無猜謎知識和經驗的,往往不得其門,反倒增加了猜射的難度。第二類是買賣商號為招徠顧客,故意制些通俗的燈謎,此可謂“下里巴人”了。一般都是比較幽默詼諧,趣味性較強的。如:八戒洗澡,打一肉食名,謎底為豬下水。又如:借東風,打水產食用植物二。(梨花格、即謎底全是諧音字)為蓮蓬藕。又如:農夫心內如湯煮,打三字俗語,謎底為“干著急”。
猜燈謎可以增加知識,鍛鍊智力,使人的思路敏捷,同時活躍了節日氣氛。燈會上喜氣洋洋,三五成群,互相切磋,互比才智。有的遊人,餘興未盡,在歸途上還與謎友們對剛才見到的燈謎進行猜射、品評。清人趙駿烈在他的《燕城燈市竹枝詞》中說:“燈謎巧幻勝天工,不惜奇珍與酒紅。多少才人爭奪彩,夸長競短走胡同。”反映了當時燈市打燈虎的盛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