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州

房州

房州,即湖北房縣,古稱“房陵”,以“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房縣古為梁州城,西周以前為彭部落方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房州
  • 別名:今湖北房縣
  • 所屬地區:湖北十堰市
  • 地理位置:中國華中
  • 方言:西南官話(鄂北片)-房陵話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 特產:燕耳,黃酒
歷史沿革,房州名沿革,元和郡縣圖志,

歷史沿革

即湖北房縣,房縣古為梁州城,西周以前為彭部落方國
春秋為防渚,屬麇、庸二國之地。戰國為房陵,屬楚。
秦置房陵縣,屬漢中郡,以“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東漢末為房陵郡治,改屬荊州。
三國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兩郡為新城郡,房陵為新城郡治台。
晉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改屬梁州。
南北朝時迭有變更。北周改房陵縣為光遷縣,為光遷郡治。
隋大業二年(606年)為房陵郡。
唐貞觀十年(636年)改光遷縣為房陵縣,為房州治,隸山南東道
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為保康軍,隸京西南路
元為房州治,隸湖廣中書省襄陽路。至正二年(1342年)省房陵縣入房州。
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始稱房縣,屬湖廣布政使司襄陽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房縣改屬鄖陽府。
民國初年屬襄陽道;民國二十年(1931年)隸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隸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房縣是革命老蘇區。1931年夏,賀龍鄧中夏、柳直旬率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主力轉戰房縣, 開闢了以房縣為中心的鄂西北蘇區,成立了房縣蘇維埃政府。
1946年7月,王樹聲羅厚福中原新四軍五突圍部隊轉戰房縣, 在房縣中壩成立了鄂西北軍區,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縣人民政府,開創了以房縣武當山地區為中心的鄂西北根據地。
1949年元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陳謝兵團四縱十二旅和陝南軍區部隊,發動房竹戰役,解放房縣,成立了房縣人民民主政府,屬陝西省兩鄖專區。
1950年4月改屬湖北省鄖陽行政專員公署。
1953年隸屬襄陽行政專員公署。
1965年襄鄖分設,房縣仍隸屬鄖陽地區。
1994年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合併,為十堰市所轄 。

房州名沿革

開皇十八年(598)改羅州置,治竹山縣(今湖北竹山縣)。大業初省,唐武德元年(618)分遷州復置,仍治竹山縣。貞觀十年(636)徙治房陵縣(今湖北房縣),轄境相當今湖北房縣、竹山、竹溪、保康等縣及神農架林區北部地。南宋時治所遷徙不定,元還舊治(即今房縣),屬襄陽路,明洪武十年(1377)(一說為八年)改為房縣。

元和郡縣圖志

房州,房陵。下開元戶一萬四千四百三十二。鄉三十四。元和戶四千四百三十一。鄉三十四。
《禹貢》梁州之域。古麇國之地,《左傳》曰“楚子伐麇,成大心敗麇師於防渚”。闞る以為防陵即春秋時防渚,州之得名,蓋自此也。戰國時屬楚,秦為漢中郡地。漢立房陵縣,屬漢中郡。後漢末,立為房陵郡。建安三十四年,蜀先主遣宜都太守孟達征房陵,殺太守申耽。魏文帝時,孟達降魏,魏改房陵郡為新城郡。後達叛魏降蜀,司馬宣王擊殺之。侯景之亂,地入後魏。至周武帝,改為遷州。貞觀十年,廢遷州,自竹山縣移房州於廢遷州廨,即今州理是也。
州境:東西五百二十三里。南北三百六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六百六十八里。東北至東都一千一百五十五里。南至歸州山路五百里。東至襄州四百二十里,水路五百八十四里。正西微北至金州五百四十里。北至均州二百六十八里。
貢、賦:開元貢:麝香,蠟,鍾乳,蒼礬石。賦:布,麻。元和貢:麝香二十顆,茜草,石膏,雷丸。
管縣四:房陵,永清,竹山,上庸。
房陵縣,上。郭下。本漢舊縣,屬漢中郡。後漢改“防”為“房”。後魏以為光遷縣,貞觀十年復改為房陵。
房山,在縣西南四十三里。其山西南有石室,似房,因以為名。
建鼓山,在縣南一百十三里。與馬鬣山連線,二山並高峻,冬夏積雪。
築水,出縣西北葉山,經縣北二里。魏遣夏侯泉與張?下巴西,集軍宕渠,劉備屯軍築口,即此水也。
趙王遷墓,在縣北九里。秦使王翦滅趙,徙趙王遷於房陵。
永清縣,中下。西至州一百十里。本房陵縣地,後魏廢帝分房陵東境置大洪縣,周武帝改為永清縣,屬遷州。隋改屬房陵郡。
沮水,出縣西南景山,東南入於漢江。《左傳》曰:“江、漢、沮、漳,楚之望也。”
築水,經縣北三里。
大洪故縣城,在縣東六里。
竹山縣,中下。東至州一百四十八里。本漢上庸縣,古庸國也。昔武王伐紂,庸人往焉,故《牧誓》雲“及庸蜀羌{髟矛}微盧彭濮人”,注云“庸、濮在江、漢之南”。《左傳》曰“庸率郡蠻以叛楚,使廬戢梨侵庸”,後遂滅之。至漢初,立上庸縣,屬漢中郡。後漢於縣立上庸郡。後魏改置竹山縣,因黃竹嶺以為名也。
方城山,在縣東南三十里。頂上平坦,四面險固。山南有城,周十餘里。
白馬塞山,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初,孟達為新城太守,登此山而嘆曰:“劉封、申耽據金城千里而不能守,豈丈夫也。”
黃竹山,在縣北一百里。山上竹色皆黃,因以為名也。
上庸縣,中下。東至州二百五十里。本漢上庸縣地。按漢上庸縣,今竹山縣理是也。蕭齊武帝分上庸縣地於此立新豐縣,屬上庸郡,後魏改為孔陽縣,因界內孔陽水為名。隋開皇三年罷孔陽縣,仍移上庸縣理於廢孔陽縣理,屬羅州。貞觀十年,改屬房州。
羅山,在縣北四里。
孔陽水,在縣西五十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