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雲山(福建省閩中地區山脈)

戴雲山(福建省閩中地區山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戴雲山,狹義指其主峰,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在福建泉州市德化縣赤水鎮戴雲村。廣義,或稱戴雲山脈,位於福建省中部,屬閩中山地,南北最長處約20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80公里,面積約18608.5平方公里。

西部一支是沙溪和尤溪的分水嶺。主支北段為尤溪和梅溪、大樟溪的分水嶺和發源地,南部是晉江的發源地,也是晉江與九龍江的分水嶺。東支則為大樟溪與木蘭溪、龍江的分水嶺。

戴雲山地區,氣候屬中亞熱帶涼溫區,氣候涼溫而潮濕,適於林、茶、果生產,林業、茶葉、柑桔亦占重要地位,特別是安溪所產的“鐵觀音”茶,馳名中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戴雲山
  • 別稱:戴雲山脈
  • 地理位置:福建省中部
  • 走向:東北—西南
  • 長度:200公里
  • 寬度:180公里
  • 起點:南起九龍江上游北岸
  • 終點:北至閩江中游南岸
  • 主峰:戴雲山海拔1856米
  • 面積:約18608.5平方公里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水文,氣候,植被,主要山峰,西支,主支,東支,南段,實用信息,交通信息,主要景點,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戴雲山
戴雲山(脈),南北縱貫,北隔閩江中游,與鷲峰山區丘陵、河谷平原區相望;西隔閩江上游沙溪與閩西武夷山區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區毗鄰;南隔九龍江,與博平嶺、九龍江中游丘陵、河谷平原區相接;東鄰閩東沿海丘陵、台地、平原島嶼區。包括永泰、大田、德化全部,仙遊、永春、安溪的大部和閩侯、閩清、尤溪、南平、沙縣、三明、永安、漳平、華安、同安、南安、莆田、福清等縣(市)的一部。南北最長處約200千米,東西最寬處約180千米,面積約18608.5平方千米,占福建省總面積的15.33%。山嶺連綿,地勢高亢,盆谷密布,具有鮮明的山地自然景色,是福建省著名的山區之一。
戴雲山脈是福建省中部的主要山脈,在三明市境內北起尤溪縣洋中鄉老鷹咀,經白岩山、大橫山向西南至大田縣大仙峰一帶,長約135公里,海拔700~1500米,最高峰(指在三明市境內)為大田縣大仙峰,海拔1553.4米。

地理環境

地質

在大地構造上,本區正處於閩東燕山斷陷帶的中段,西南隅隸屬西南海西印支拗陷帶。中、新生代以來,以斷裂活動為主,形成一系列北東和北西斷裂帶。如北東向的政和—大埔斷裂帶、長樂—詔安斷裂帶,分別切過本區西部和東部邊緣;西北向的沙縣—南日島斷裂、永安—晉江斷裂切過北部和中部,其次還有東西向的漳平—仙遊斷裂和南北向的忠信—嵩口斷裂。由於斷裂的活動,導致了中、新生代廣泛而強烈的火山噴發和岩漿侵入,使區內廣泛分布侏羅—白堊系陸相火山岩噴發—沉積岩系,其中以晚侏羅紀南園組出露面積最大,總厚度達6000多米。其次是下白堊統石帽山群和石牛山組,前者主要分布閩清、永泰一帶,如石帽山(1237米)、雲山(1079米)等,後者分布於德化、閩侯、永泰一帶,如石牛山(1782米)、石柱山(1803米)和五虎山等。古生代及其以前的老地層,多出露西部的大田、德化陽山和安溪劍斗等地。侵入岩以燕山期為主,分布零散,多呈岩體出露,如大洛岩體、桂溪岩體和九仙山岩體等。上述斷裂構造和岩層對本區地貌發育起深刻的影響。

地貌

本區地貌類型以山地為主,面積約15646.75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84.1%。山地可分為三個山帶,均呈東北—西南展布,與主要構造線一致。
西帶有鳥石頂(1249米)、武陵山(1108.6米)、大帽山(1250米)、八羊崎(1303.6米)、普禪山(1508.7米)、鋤頭峽(1437米)、鯉魚仔山(1584米)、大嶺山(1604.7米)和天斗山(1568.7米)等,多由花崗岩和火山岩組成,是沙溪和尤溪的分水嶺。本帶受掀斜作用影響,西坡陡、東坡緩,具層狀地貌現象。
中帶北起閩江南岸的白雲山(1287米),南至九龍江北岸的九龍山(1286米),包括鐵打山(1208.5米)、羅漢山(1287.7米)、大仙岐(1312.5米)、戴雲山(1856米)、九仙山(1644.2米)、雞冠岐(1331米)、大白岩(1350米)、雪山(1336.1米)、大仙峰(1553米)、吳殊尖(1254.7米)、陳頭岐(1344.2米)、大鴛山(1518米)、佛耳山(1532米)等,主要由火山岩和花崗岩組成,山體高大,連片雄偉,是戴雲山脈的主體,北段為尤溪和梅溪、大樟溪的分水嶺和發源地,南部是晉江的發源地,也是晉江與九龍江的分水嶺。
東帶以石牛山為主體,主峰石柱山(1803米),包括雞冠山(1541米)、黑上山(1451米)、石帽山和五虎山等,該山帶均由石帽山群和石牛山組組成,岩性較堅硬,垂直節理髮育,在外營力作用下,切割強烈,發育為尖峭基岩山峰,雄偉壯觀,是大樟溪與木蘭溪、龍江的分水嶺。
本區丘陵面積不大,約占全區面積的7.73%,多分布於大樟溪中、下遊河谷兩側和一些山間盆谷平原的周圍,比高多在100~200米之間,切割較為破碎,坡度在15°~25°左右,風化層較厚,植被覆蓋尚好,多闢為經濟林和果園。平原包括河谷平原和山間盆谷平原,前者主要分布於大樟溪和尤溪河谷兩側,多呈條帶狀,由沖積物組成,比高在5~9米,地面平坦,微向河床傾斜,土層深厚肥沃,水利條件好,是本區糧食高產區。山間盆谷平原分布遍及全區,從海拔100米到1000米均有發育,面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有橢圓形、長條形等,其長軸均沿構造線延伸,組成物質有沖積、洪積和坡積等,常呈緩坡地產出,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山區農田、居民點分布區,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發育在500米以下的盆谷平原,以種植雙季稻為主,500米以上的盆谷平原以種植單季稻為宜。
由於新構造運動間歇性抬升,本區發育有數級山頂面,由高到低為1200~1400米、800~1000米、600~700米和50~100米,各級山頂面,地勢起伏和緩,頂面平坦,多為農耕之地,常有居民點分布,還有不少尚未開發利用。
本區地貌類型多樣,地貌形態結構較為複雜。地貌類型組合以山地為主,不僅分布廣泛,而且連片集中。這種地貌條件對於發揮山區優勢,大力發展林業,建立山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十分有利的。

水文

本區水系發育,河流除東部和南部屬晉江、九龍江、木蘭溪和龍江水系外,其餘地區均屬閩江水系,其中較大的河流有尤溪、梅溪和大樟溪等,流向北東,與主要構造方向一致,注入閩江,把本區山地切割成為三個山帶。在北西向構造的制約下,支流多呈北西向,構成格狀或樹枝狀水系,在大樟溪上游,沿戴雲山主峰和石牛山北側,發育有環狀水系,河床比降大,裂點發育,水力資源豐富,如閩清、永春等縣均是有名的水力發電先進縣。
尤溪,別稱沈溪,是閩江中游的一級支流。其上游有二:一為均溪,發源於大田縣南部,由屏山溪、武陵溪、小湖溪於石牌匯合後向北流經大田縣城關(岩城)、京口、嵩才、尤溪縣街面、下尾村,長49公里;二是文江溪,發源於永安市青水鄉南部山間,流經槐南,大田縣文江、德州、滄州至尤溪縣下尾村,長70公里(文江溪在尤溪縣境內河段又叫赤目溪)。均溪、文江溪在下尾村匯合後始稱尤溪。尤溪由南向東北流經坂面、沈城、梅仙、西濱和尤溪口,注入閩江,長171公里,流域面積543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和平溪、銘溪、廣平溪、朱坂溪、新橋溪、清溪、青印溪、吉木溪、華蘭溪、際後溪、古蹟口溪、京口溪皆發源於戴雲山。
洋中溪,是閩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尤溪縣湯川鄉上洋,經溪濱、后庄、漈下、洋中、漈口至南平市樟湖坂、溪口入閩江,長32公里。支流有桂峰溪、洪坑溪、山重溪、西碧溪、自漈溪。
高洲溪,為閩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尤溪縣湯川鄉山嶺,經山兜、溪尾、上塘至古田縣灣口入閩江。在三明市境內河道長24公里。
大樟溪,是閩江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它發源於尤溪縣湯川鄉珠峰,經珠建、吉安、嶺下、華仙、永泰縣,在倉山縣注入閩江。

氣候

本區緯度相對較低,氣候屬中亞熱帶涼溫區,氣候涼溫而潮濕,年均氣溫17℃左右,≥10℃積溫5500℃~5700℃,熱量資源略高於(二)區。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最高峰戴雲山(1856米),氣候垂直分布明顯,適於林、茶、果生產,農作物一般一年二至三熟,單季稻面積廣。本區林業、茶葉、柑桔亦占重要地位,特別是安溪所產的“鐵觀音”茶,馳名中外。本區應發揮山地廣,面積大,緯度較低,熱量資源較豐富的特點,大力發展林業生產,加速造林綠化,培育、營造水源涵養林和防護林,恢復和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還要大力發展烏龍茶生產,出口創匯。本區粘土礦物儲量豐富,質量高,生產陶瓷器歷史悠久,亦應大力發展,出口創匯。

植被

閩中東戴雲山—鷲峰山脈常綠櫧類照葉林小區
典型植被類型——常綠櫧類照葉林,主要分布於沙縣富口、高橋、大洛、鄭湖,梅列區、三元區(岩前以西除外),永安市的西洋、上坪、貢川,大田縣、尤溪縣等地海拔600~1300米山坡中上部。上層優勢種為米櫧、絲栗栲、南嶺栲、甜櫧、山茶科、樟科、杜英科的某些屬種。林下灌叢有香檳杜鵑、山礬、百兩金、石斑木、黃瑞木、柃木、毛冬青、烏藥、絨楠等。林下草本稀少,常見的有狗脊、中華裏白等。層間植物主要有瓜馥木、昆明雞血藤、藤黃檀等。
常綠針葉林,分布於海拔600~900米的陰坡山坳、谷地,主要為馬尾松林、杉木林及部分柳杉林,以杉木林長勢良好。此外,還有建柏、濕地松、火炬松林。
針闊混交林,分布於海拔250~900米山坡的中上部,以馬尾松與櫧類、栲類、櫟類混交林為主,少數為馬尾松與木荷混交。
落葉闊葉林,零星小塊狀混生於山坡下部、溪邊的常綠闊葉林中或林緣,主要為楓香、擬赤楊、野柿、酸棗等。
毛竹林,分布於永安市的西洋、上坪、貢川,大田縣的廣平、桃源,尤溪縣的八字橋、梅仙、台溪,三元區的莘口、中村,梅列區的洋溪,沙縣的湖源、富口、大洛、高橋等地。
經濟林,主要為油茶林,分布於海拔100~600米的丘陵地區。
灌叢,分布於海拔200~800米低山丘陵中,屬次生植被。主要有黃瑞木、映山紅、苦竹、木等。在海拔較高的中山上部有亨利杜鵑、小果南燭、卡氏烏飯。
草叢,分布於海拔200~1500米以上,主要有芒萁骨、五節芒。海拔1500米以上的中山草甸為莎草科、禾本科建群的草本群落。
本區植被垂直帶以梅列區洋溪鄉鑼鈸頂(海拔1537米)為例,可分四帶:
低山丘人工植被帶,分布於海拔140~400米,主要有人工杉木林、馬尾松林、油茶、果樹、油桐林等。
毛竹林帶,分布於海拔400~900米。
常綠櫧類照葉林帶,分布於海拔600~1300米。
中山灌叢草甸帶,分布於海拔1300米以上,以亨利杜鵑、卡氏烏飯構成矮化灌叢。

主要山峰

西支

玳瑁山脈位於沙溪、尤溪河谷之間,範圍包括尤溪縣西部,沙縣、三明市區東部,永安市大部分及大田縣西部。南北綿延200多公里。海拔500~1500米,地勢高,起伏大,最高峰紫雲洞山,海拔1647米。玳瑁山脈北段千米以上山峰有:
大峰山,海拔1077米,位於尤溪縣西濱鎮。
五峰山,海拔1102.4米,位於尤溪縣西濱鎮。
蓮花山,海拔1050.6米,位於尤溪縣西濱鎮。
金雞山,海拔1281米,位於尤溪縣聯合鄉。
金峰山,海拔1387.2米,位於尤溪縣梅仙鄉。
老熊坑咀,海拔1258.5米,位於尤溪縣聯合鄉與梅仙鄉交界處。
蓮花山,海拔1207.8米,位於尤溪縣梅仙鄉與團結鄉交界處。
雙髻山,海拔1153米,位於尤溪縣梅仙鄉與團結鄉交界處。
北坑頂,海拔1219.6米,位於尤溪縣梅仙鄉。
角山,海拔1152.4米,位於尤溪縣團結鄉。
烏石頂,海拔1249米,位於沙縣南霞鄉與尤溪縣團結鄉、管前鄉交界處。
仙山,海拔1043.6米,位於尤溪縣團結鄉與坂面鄉交界處。
虎鼻岩,海拔1111米,位於尤溪縣坂面鄉。
蓬萊山,海拔1288米,位於尤溪縣坂面鄉。
白蟻崎,海拔1074.5米,位於尤溪縣坂面鄉。
倒排岩,海拔1269.8米,位於尤溪縣梅仙鄉。
尖山,海拔1040米,位於尤溪縣梅仙鄉。
九阜山,又稱九埠崎,海拔1215.2米,位於尤溪縣團結鄉與池田鄉交界處。
棋盤頂,海拔1298.3米,位於尤溪縣池田鄉與大田縣梅山鄉交界處。
獅龍盂,海拔1235米,位於尤溪縣池田鄉與管前鎮交界處。
赤壁亭,海拔1179.7米,位於尤溪縣池田鄉。
蔡坑峽,海拔1000米,位於尤溪縣池田鄉。
大帽山,海拔1095.1米,位於尤溪縣池田鄉。
銀鳳亭,海拔1271.1米,位於尤溪縣池田鄉。
鐵釘岩,海拔1192.8米,位於尤溪縣、大田縣、沙縣交界處。
玳瑁山,海拔1263.4米,位於尤溪八字橋鄉與大田縣廣平鄉交界處。
旗柄山,海拔1039.8米,位於尤溪縣聯合鄉。
東頭亭岬,海拔1080米,位於尤溪縣梅仙鄉。
高山岬,海拔1063.7米,位於尤溪縣團結鄉。
牛角頂,海拔1157.3米,位於尤溪縣聯合鄉。
草岩崎,海拔1138米,位於尤溪縣八字橋鄉。
武陵山,海拔1108.6米,位於尤溪縣管前鎮與團結鄉交界處。
大羅岐,海拔1015.4米,位於尤溪縣管前鎮。
五馬落槽,海拔1015.6米,位於沙縣南陽鄉。
根竹坪,海拔1058.4米,位於沙縣大洛鄉。
斜刀岩,海拔1167.2米,位於沙縣鄭湖鄉。
文筆峽,海拔1319.1米,位於沙縣大洛鄉。
鑼鈸頂,海拔1537米,位於沙縣大洛鄉。
五龍山,海拔1256.8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與大田縣廣平鄉交界處。
陡山,海拔1088米,位於梅列區洋溪鄉。
下殿仔,海拔1090米,位於梅列區洋溪鄉。
雞母林山,海拔1008米,位於梅列區洋溪鄉。
高岩山,海拔1167米,位於梅列區徐碧鄉。
虎頭山,海拔1110米,位於梅列區徐碧鄉。
蓮花峰,海拔1501.9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
斗峰,海拔1369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與大田縣廣平鄉交界處。
蓬仙岩,海拔1319.1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
北洋岐,海拔1303.4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與大田縣廣平鄉交界處。
仙人坂面頂,海拔1288.9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
五瓶酒,海拔1276.9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與大田縣廣平鄉交界處。
峰頭爐,海拔1288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與大田縣廣平鄉交界處。
黃厝大岐頭,海拔1213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
吼天獅,海拔1108.5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
大眾山,海拔1204.8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
九階岐,海拔1202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
斗峰山,海拔1309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
文必無,海拔1015米,位於三元區中村鄉。
普禪山,海拔1508米,位於三元區莘口鎮、中村鄉與永安市槐南鄉交界處。
爐長甲,海拔1483.2米,位於三元區莘口鎮與永安市貢川鎮交界處。
張公岩,海拔1471米,位於三元區莘口鎮與永安市貢川鎮交界處。
雙髻山,海拔1429.2米,位於三元區莘口鎮。
雷公頂,海拔1071米,位於三元區莘口鎮。
真人岐,海拔1275.6米,位於三元區莘口鎮。
發龍峰,海拔1156.7米,位於三元區莘口鎮。
燕子岩,海拔1079.5米,位於三元區莘口鎮。
文筆頂,海拔1015米,位於三元區莘口鎮。
永仙峰,海拔1160.8米,位於大田縣奇韜鄉。
雙髻峰,海拔1228米,位於大田縣廣平鎮。
文筆峰,海拔1255米,位於大田縣廣平鎮。
大背峰,海拔1250米,位於大田縣廣平鎮。
五峰崎,海拔1119.3米,位於大田縣廣平鎮。
天子盾,海拔1180米,位於大田縣廣平鎮。
蓮花山,海拔1081.4米,位於大田縣廣平鎮。
瓊山,海拔1212.3米,位於大田縣太華鄉。
牛屎糞丹,海拔1111.2米,位於大田縣太華鄉。
後尖峰,海拔1057.3米,位於大田縣太華鄉與永安市青水鄉交界處。
筆架山,海拔1133.6米,位於大田縣太華鄉。
守門石,海拔1096米,位於大田縣太華鄉。
烏峰寨,海拔1188米,位於大田縣太華鄉。
紫嶺,海拔1066米,位於大田縣太華鄉與上京鎮交界處。
黃石崎,海拔1026米,位於大田縣太華鄉。
後頭崎,海拔1016米,位於大田縣太華鄉。
山荒,海拔1074米,位於大田縣奇韜鄉。
紗箕丘,海拔1174米,位於大田縣奇韜鄉。
東山棋,海拔1026米,位於大田縣建設鄉。
東山頭,海拔1039.5米,位於大田縣建設鄉。
文筆崎,海拔1224米,位於大田縣桃源鎮。
香菇侖,海拔1246米,位於大田縣桃源鎮。
高岬,海拔1240.1米,位於大田縣桃源鎮。
北山,海拔1164.1米,位於大田縣桃源鎮。
萊坑崎,海拔1020米,位於大田縣桃源鎮。
篩箕落米,海拔1035米,位於大田縣桃源鎮。
文筆仔山,海拔1229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與貢川鎮交界處。
白岩頭,海拔1162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田壠仔,海拔1193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羊嶺,海拔1070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斗角壠,海拔1268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大秀峰,海拔1285.6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鯉魚山,海拔1384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將軍山,海拔1493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老虎岩,海拔1367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白葉盂山,海拔1347.2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天斗山,海拔1568.7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大水坑,海拔1318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十八荇,海拔1454.5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蓮花山,海拔1360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鳳凰岐,海拔1041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獅子岩,海拔1225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仙人打鼓,海拔1265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石碧山,海拔1267.8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洋仔界,海拔1015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橫格嵐,海拔1471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上地岌,海拔1474.5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茅寮凹,海拔1341.3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大洋,海拔1420米,位於永安市上坪鄉。
觀音頂,海拔1066米,位於永安市槐南鄉。
連天岩,海拔1234.3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
石羅山,海拔1373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
天寶岩,又稱大嶺山,海拔1604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
一頂山,海拔1311.6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
上山洋,海拔1350.2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
烏頭山,海拔1008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
乾山,又稱通天岩,海拔1514.4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
雪山,海拔1412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
葫蘆山,海拔1066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
南山蘆,海拔1133.6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
黃年山,海拔1106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與大田縣桃源鎮交界處。
鐵山,海拔1071米,位於永安市青水鄉與大田縣桃源鎮交界處。
北山,海拔1164.1米,位於大田縣桃源鎮。
鋤頭坪,海拔1164.1米,位於大田縣桃源鎮。
南山寨,海拔1359.2米,位於永安市西洋鎮。
岬頭坪,海拔1055米,位於永安市西洋鎮。
虎山,海拔1092.3米,位於永安市西洋鎮。
冷水坑頭,海拔1092米,位於永安市西洋鎮。
高山崎,海拔1092米,位於永安市西洋鎮。
尖山頂,海拔1133.8米,位於永安市西洋鎮。
和尚頂,海拔1396.9米,位於永安市貢川鎮。
黃岩山,海拔1110米,位於永安市曹遠鄉與洪田鄉交界處。
烏沙坪,海拔1050.3米,位於永安市洪田鄉。
石蓮山,海拔1039.4米,位於永安市洪田鄉。
貴人山,海拔1051米,位於永安市洪田鄉。
大漳山,海拔1103米,位於永安市洪田鄉。
紫雲洞山,海拔1647米,位於永安市洪田鄉。
天台山,海拔1478米,位於永安市洪田鄉。
頭坑,海拔1090米,位於永安市洪田鄉。
大撫嶺,海拔1122米,位於永安市洪田鄉。
蓬蓋髻山,海拔1381.6米,位於永安市洪田鄉。
愛頂岬,海拔1373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牛角山,海拔1405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大眾山,海拔1472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筆架山,海拔1088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大牛山,海拔1088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十八風洋,海拔1052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竹次坑,海拔1241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天平寨,海拔1112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香爐山,海拔1533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尖貴頂,海拔1258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尖風崬,海拔1201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大侖山,海拔1077.9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後門壟,海拔1180.5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小香爐山,海拔1441.6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鹿角山,海拔1434.7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跌虎頂,又稱尾崎尖,海拔1200米,位於永安市西洋鎮與大田縣桃源鎮交界處。
蓮花洞,海拔1024.2米,位於永安市西洋鎮與大田縣桃源鎮交界處。
馬乾坑岬,海拔1023米,位於永安市小陶鎮。

主支

三明市境內戴雲山脈千米以上山峰有:
老鷹咀,海拔1136.6米,位於尤溪縣洋中鄉。
頂宮仙,海拔1272.7米,位於尤溪縣洋中鄉。
天湖頂,海拔1061米,位於尤溪縣洋中鄉。
近山鼻,海拔1026.9米,位於尤溪縣洋中鄉。
積穀山,海拔1095.8米,位於尤溪縣溪尾鄉與湯川鄉交界處。
蓮花心,海拔1064.4米,位於尤溪縣溪尾鄉。
大磨奄,海拔1020米,位於尤溪縣溪尾鄉。
岐坑尖,海拔1000.3米,位於尤溪縣溪尾鄉。
白岩山,海拔1442.9米,位於尤溪縣湯川鄉。
大模山,海拔1472米,位於尤溪縣湯川鄉。
北山岩,海拔1312.2米,位於尤溪縣湯川鄉。
歇坪,海拔1258.8米,位於尤溪縣湯川鄉與台溪鄉交界處。
西山頭,海拔1144.7米,位於尤溪縣湯川鄉。
白將岐,海拔1124.9米,位於尤溪縣湯川鄉。
嶺頭岐,海拔1111米,位於尤溪縣湯川鄉。
芝山,海拔1061.7米,位於尤溪縣湯川鄉。
大模山,海拔1472米,位於尤溪縣湯川鄉。
蓬萊山,海拔1289米,位於尤溪縣坂面鄉。
九阜山,海拔1215米,位於尤溪縣坂面鄉與新陽鎮交界處。
劍門庵頂,海拔1303.6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大岬頂,海拔1234.4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高峰頂,海拔1146.6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獅頭山,海拔1142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四角石,海拔1029.5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大眾鼻,海拔1059.1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與中仙鄉交界處。
上湖頂,海拔1127.6米,位於尤溪縣中仙鄉。
太華山,海拔1102.7米,位於尤溪縣中仙鄉。
大榕後,海拔1085.1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牛角岩,海拔1055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大帽寨,海拔1050.8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尖鼻崎,海拔1022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五雷岬,海拔1010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蓮花池,海拔1005.2米,位於尤溪縣台溪鄉。
羅漢山,海拔1287.5米,位於尤溪縣坂面鄉。
十八灶,海拔1180.7米,位於尤溪縣坂面鄉。
六角崎,海拔1080米,位於尤溪縣坂面鄉。
大峰山,海拔1077米,位於尤溪縣西濱鎮。
棋盤頂,海拔1298.3米,位於大田縣梅山鄉。
牛角岩頂,海拔1025.1米,位於大田縣梅山鄉。
天盂山,海拔1072.7米,位於大田縣梅山鄉。
鑽仔峰,海拔1013米,位於大田縣梅山鄉。
牛旗侖,海拔1057.7米,位於大田縣梅山鄉。
高峰,海拔1282.1米,位於大田縣梅山鄉與湖美鄉交界處。
大扁峰,海拔1097.8米,位於大田縣梅山鄉與前坪鄉交界處。
白石崎侖頂,海拔1091米,位於大田縣前坪鄉。
大侖頭,海拔1062米,位於大田縣前坪鄉。
將軍兜,海拔1028米,位於大田縣前坪鄉。
高日坑侖,海拔1066.7米,位於大田縣前坪鄉。
大山,海拔1072.2米,位於大田縣前坪鄉。
大鑼山,海拔1000.2米,位於大田縣湖美鄉。
高盂尖,海拔1066.7米,位於大田縣均溪鎮與前坪鄉交界處。
十八盂崎,海拔1205.4米,位於大田縣均溪鎮與太華鄉交界處。
石鼓崎,海拔1218米,位於大田縣均溪鎮與太華鄉交界處。
小龍盂,海拔1146米,位於大田縣均溪鎮與湖美鄉交界處。
岬牡丹,海拔1100.1米,位於大田縣均溪鎮。
吃水坑頭,海拔1179米,位於大田縣均溪鎮與石牌鄉交界處。
德正公侖,海拔1080米,位於大田縣均溪鎮。
虎壁崎,海拔1197.9米,位於大田縣均溪鎮與石牌鄉交界處。
萬天盂,海拔1091米,位於大田縣均溪鎮與屏山鄉交界處。
尖崎,海拔1093.1米,位於大田縣均溪鎮與屏山鄉交界處。
寶山,海拔1094.9米,位於大田縣早興鄉。
門東崎,海拔1058米,位於大田縣石牌鄉。
崎頂山,海拔1202米,位於大田縣石牌鄉。
羊角寨,海拔1027.9米,位於大田縣石牌鄉與武陵鄉交界處。
狂狗叫月,海拔1421米,位於大田縣石牌鄉。
石筍尖,海拔1037米,位於大田縣石牌鄉。
大仙峰,海拔1553.4米,位於大田縣屏山鄉與石牌鄉交界處。
岐頂,海拔1196.1米,位於大田縣屏山鄉。
祭兜尖,海拔1032.5米,位於大田縣屏山鄉。
馬騎尖,海拔1088米,位於大田縣屏山鄉。
大尖岐,海拔1060.5米,位於大田縣屏山鄉。
草仔格侖,海拔1023米,位於大田縣屏山鄉。
林半天,海拔1168米,位於大田縣屏山鄉與吳山鄉交界處。
大骨山,海拔1389米,位於大田縣屏山鄉、吳山鄉、石牌鄉交界處。
大寨山,海拔1062.5米,位於大田縣吳山鄉。
虎朝崎,海拔1002米,位於大田縣吳山鄉。
陳公岩,海拔1024米,位於大田縣吳山鄉。
艮山,海拔1186米,位於大田縣吳山鄉。
吳殊尖,海拔1245.1米,位於大田縣吳山鄉。
棟山,海拔1259.6米,位於大田縣吳山鄉。
金雞崎,海拔1047.8米,位於大田縣吳山鄉。
虎遼崎,海拔1033.5米,位於大田縣濟陽鄉。
九龍漈尖,海拔1222米,位於大田縣濟陽鄉。
烏山頭,海拔1200米,位於大田縣濟陽鄉。
象山,海拔1432米,位於大田縣謝洋鄉與武陵鄉交界處。
貴畲尖,海拔1061米,位於大田縣謝洋鄉。
黃牛山,海拔1111米,位於大田縣謝洋鄉。
牛頭尖,海拔1042米,位於大田縣謝洋鄉。
蓮花峽,海拔1230米,位於大田縣吳山鄉。
銀盤尖,海拔1245.7米,位於大田縣吳山鄉。
蓮花山,海拔1047.3米,位於大田縣謝洋鄉。
烏土洋,海拔1037.3米,位於大田縣謝洋鄉。
七星柵,海拔1190米,位於大田縣謝洋鄉。
尖峰,海拔1326米,位於大田縣武陵鄉。
石尖峰,海拔1224.4米,位於大田縣武陵鄉。
龍母山,海拔1308米,位於大田縣武陵鄉。
一頂尖,海拔1413.7米,位於大田縣武陵鄉。
雪山,海拔1278.4米,位於大田縣武陵鄉。
大孔山,海拔1017米,位於大田縣武陵鄉。
石獅崎,海拔1353米,位於大田縣武陵鄉。
尖崎頂,海拔1028米,位於大田縣武陵鄉。
烏蟒崎,海拔1141米,位於大田縣上京鎮、東風農場、太華鄉交界處。
石獅崎,海拔1037.8米,位於大田縣上京鎮。
福德山,海拔1042.5米,位於大田縣上京鎮。
仙亭後,海拔1001.6米,位於大田縣上京鎮。
筆架山,海拔1165米,位於大田縣上京鎮。
雞母巢侖,海拔1200米,位於大田縣上京鎮。
前湖山,海拔1112米,位於大田縣武陵鄉。
深隔崎頂,海拔1075.2米,位於大田縣上京鎮。
南坪盂,又稱後頭崎,海拔1016米,位於大田縣上京鎮。

東支

德化,永春
福州 永泰 閩清
莆田

南段

漳州華安,
廈門同安,
泉州安溪,南安

實用信息

安全提示
戴雲山是沒有被開發的,所以出發前一定要做好野外登山的一切準備。

交通信息

戴雲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西部。省道206線可達。距泉州市約160公里。沿著S206省道分叉向戴雲村拐,按路標指示走到盡頭抵達戴雲寺,抄後山小路登上戴雲山。

主要景點

戴雲山,九派發源,迎客松抒臂延賓。戴雲寺周圍風光秀麗,明人把它的風光景物概括為:“戴雲秋景”、“迎雪春潮”、“一柱撐空”、“七里盤谷”、“六朝真僧”、“石帽頂冠”、“風髻通玄”、“澗畔石英鐘舟”、“天池灑雪”、“石壁懸松”、“雲中石廠”、“天外線泉”、“山西三鼓”、“岩東石鐘”等十六勝景。南宋理學家朱熹、明代大學士張瑞圖曾登臨戴雲,都曾留下墨寶。
接近峰頂接近峰頂
2005年8月9日,戴雲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戴雲山是一座天然的綠色寶庫。孕育有維管束植物145科393屬580種。有些地方尚保存著成片的半原始森林,有鵝掌楸黃檀油杉福建柏、建寧椴、紅豆樹東方古柯等國家珍稀林木和樟、楠、櫟、黃山松等福建鄉土珍貴樹種。另有山茶花、蘭花、杜鵑百合卷丹野牡丹等多種花卉。此外,還有石菇、石綏、瑞香、黃連、香薷銀耳金線蓮銀線蓮夜明砂等60多種中藥材,以及茅膏菜、圓葉茅膏菜、黃花狸藻挖耳草等有趣的食蟲植物。旅遊者在觀光瀏覽的過程中,體驗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感受回歸大自然愉悅心情的同時,進一步激發他們熱愛森林、保護自然的美好情愫,在這裡您還可挖掘出豐富的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內涵。
沿途上蟬聲四起,樹幹棲息了很多蟬沿途上蟬聲四起,樹幹棲息了很多蟬
用沿途的溪水冰梨 用水尤清冽形容都不為過用沿途的溪水冰梨 用水尤清冽形容都不為過
戴雲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山地垂直氣候明顯,又具有北亞熱帶和南溫帶某些特徵。夏季涼爽,冬季無嚴寒,潮濕多雨,霧日多,光照充足,山地氣候景觀突出,人為破壞少,是城市中稀缺的原始原生態自然環境。本區氣候年均溫17.8℃,大於等於10℃年積溫3200-5200℃。年降水量1603毫米,日照數195-240天,全年霧日達300天,相對濕度87%。素以雲霧著稱的戴雲山,雲海四時常有,隨著氣候冷暖變幻無常。
戴雲寺在德化赤水戴雲村。史載,遠在南北朝,就有僧到此開基建寺。唐時,泉州開元寺僧袒膊(名知亮)仰慕鐘靈毓秀的戴雲山,常自言曰:“身在紫雲,顯在戴雲。”大中十二年(858年),他逝世後,徒弟將其遺體運往戴雲山寺,塑像來祀,後其師慈感亦在此坐化。兩位僧人同被崇奉為戴雲寺的始祖。該寺始建於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宋端拱二年(989年)僧懷整重建。今寺宇附近尚存有南來淳祜四年(1244年)建的石板橋,大殿正中有明洪武二十年二月建的拜壇立石,上下殿有清康熙甲子(1684年)、乾隆庚辰(1760年)、乾隆己丑(1769年)部分維修的記載碑石。殿宇系木構歇山頂建築,梁架結構簡單。今寺宇外觀保存基本完整,規模宏敞,為德化保存最大的寺廟。寺內尚存有明代萬曆三十二年進士、書法家瑞張圖題刻的“豪余精舍”殘匾,部分殘缺的木刻楹聯 。
戴雲寺戴雲寺
戴雲寺戴雲寺

地理位置

德化縣境內的宗教寺廟、名人堂屋、古城寨和革命鬥爭遺址等旅遊資源眾多,比較著名的有:建於南北朝時期的戴雲寺屈斗宮古窯址、五代後唐的周香林寺以及蘇十萬抗元鬥爭遺址群、中共閩浙贛省委機關活動遺址等,岱仙瀑布更是令人嘆絕。還有以生態觀光、農家田園為特色的農業生態旅遊正在起步。
德化縣宗教文化豐富:如九仙山宗教文化資源的九仙山彌勒石像、石牛山的岱仙瀑布、永安岩、靈鷲岩古剎、戴冠觀音石刻造像、戴雲寺、西天寺石壺寺五華寺龍湖寺等都是遊覽避暑,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