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原言

戴東原言

戴震(1724—1777),字東原,安徽休寧隆阜人。清代乾隆年間百科全書式的著名學者、大思想家。 戴震出身於貧寒的負販家庭,一生顛沛奔波於大江南北,講學著述,50歲入四庫全書館校理古籍,精於考據、訓詁,在天文、數學、物理、地誌、經籍考析等領域都有很高的學術造詣,為我國古代文獻的整理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本名:戴東原言
  • 字號:字東原
  • 出生時間:1724
  • 去世時間:1777
一,戴東原其人,原文,註解,翻譯,二,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作者謂學問之道,隆阜名人,作者的學生,作者著作,

戴東原其人

戴震(1724—1777),字東原,安徽休寧隆阜人。清代乾隆年間百科全書式的著名學者、大思想家。
戴震出身於貧寒的負販家庭,一生顛沛奔波於大江南北,講學著述,50歲入四庫全書館校理古籍,精於考據、訓詁,在天文、數學、物理、地誌、經籍考析等領域都有很高的學術造詣,為我國古代文獻的整理作出了貢獻。

原文

明季有宋某者,卜葬地,至歙縣深山中。日薄暮,風雨欲來,見岩下有洞,投之暫避。聞洞內人語曰:“此中有鬼,君勿入。”問:“汝何以入?”曰:“身即鬼也。”宋請一見。曰:“與君相見,則陰陽氣戰,君必寒熱小不安。
不如君燒火自衛,遙作隔座談也。”宋問:“君必有墓,何以居此?”曰:“吾神宗〔1〕時為縣令,惡仕宦者貨利相攘〔2〕,進取相軋,乃棄職歸田。歿而祈於閻羅,勿輪迴(3)人世。遂以來生祿秩,改注陰官。不虞幽冥之中,相攘相軋,亦復如此,又棄職歸墓。墓居群鬼之間,往來囂雜,不勝其煩,不得已避居於此。雖淒風苦雨,蕭索難堪,較諸宦海風波,世途機阱(4),則如生忉利天(5)矣。寂歷空山,都忘甲子(6)。與鬼相隔者,不知幾年;與人相隔者,更不知幾年。自喜解脫萬緣,冥心造化,不意又通人跡,明朝當即移居。武陵漁人(7),勿再訪桃花源也。”語訖,不復酬對。問其姓名,亦不答。宋攜有筆硯,因濡墨大書“鬼隱”兩字於洞口而歸。
——《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

註解

1.註:明代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
2.註:rang三聲,音嚷,侵奪
3.註:佛教名詞。佛教認為眾生各依所作善惡業因,一直在所謂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中生死相續,升沉不定,有如車輪的旋轉不停,故稱輪迴
4.註:jing二聲,音井,裝有自動機關的捕獸陷阱
5.註:佛教名詞。又稱三十三天,引伸為天堂。忉,dao一聲,音刀
6.註:甲居十乾之首,子居十二支首位。古人用乾支相配以紀日、紀年,故又以甲子代稱歲月
7.註:晉人陶潛所寫《桃花源記》中人物

翻譯

有個叫戴東原的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明代末年有個姓宋的人,為了選擇墓地,來到安徽歙縣的一個深山中。黃昏,風雨將要襲來,他見山岩下有個洞,便鑽進去暫避。聽到洞內有人說道:“這裡面有鬼,您不要進來。” 宋某問道:“那你為什麼進來?”答道:“我就是鬼呀。”宋要求和他見面,鬼答道:“如果和您見面。那么您的陽氣和我的陰氣便會相鬥,您必定會忽寒忽熱地不舒服。不如您燒起堆火來自衛,我們遠遠地隔開座位交談吧。”宋某問道:“您必定是有墓地的,為什麼會住在這裡?”答道:“我在明朝神宗時做知縣,因為厭惡官宦互相侵奪財產地位,為求升官而互相傾軋的行為,於是棄官回家了。我死後向閻羅請求,不要再輪迴到人間。於是便按我來世應享的官職和俸祿的標準,改任為陰間的官。沒想到陰間的互相爭奪傾軋,也和人世一樣,於是我又棄官回到墓里。我的墳墓處在許多鬼魂的墓穴之間,他們往來嘈雜,弄得我不勝其煩,不得已避居到這裡。這裡雖然淒風苦雨,寂寞冷落得使人難受,但是和宦海風波、人世道路上的陷阱相比,我就如生活在天堂里一樣了。在這空山里寂寞度日,我都忘掉了歲月。和群鬼相隔絕,不知有多少年了,和人相隔絕,則更不知有多少年了。自己慶幸解脫了種種因果的纏繞,潛心於尋找大自然的奧秘,想不到又接觸了人的蹤跡,明天我應該立即遷居。您也無須做武陵漁人,再訪尋桃花源了。”說完,不再對答。宋某問他的姓名,也不答。宋某帶有筆硯,於是蘸滿墨汁,寫了“鬼隱”兩個大字在洞口,便回家了。

原文

戴東原言:其族祖某[1],嘗僦僻巷一空宅[2],久無人居。或言有鬼,某厲聲曰[3]:「吾不畏也。」入夜,果燈下見形,陰慘之氣砭人肌骨[4]。一巨鬼怒叱曰[5]:「汝果不畏耶?」某應曰:「然[6]。」遂作種種惡狀。良久,又問曰:「仍不畏耶?」又應曰:「然。」鬼色稍和[7],曰:「吾亦不必定驅汝,怪汝大言耳[8]。汝但言一『畏』字[9],吾即去矣。」某怒曰:「實不畏汝,安可詐言畏[10]?任汝所為可矣!」鬼言之再四[11],某終不答。鬼乃太息曰[12]:「吾住此三十餘年,從未見強項似汝者[13]。如此蠢物[14],豈可與同居?」奄然滅矣[15]。或咎之曰[16]:「畏鬼者常情,非辱也,謬答以畏[17],可息事寧人[18]。彼此相激[19],伊於胡底乎[20]?」某曰:「道力深者[21],以定靜祛魔[22],吾非其人也。以氣凌之[23],則氣盛而鬼不逼;稍有牽就,則氣餒而鬼乘之矣。彼多方以餌吾[24],幸未中其機械也[25]。」論者以其說為然。
引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二十三·灤陽續錄五

注釋:

[1]族祖:同族的祖父輩。
[2]僦(jiù):租。
[3],厲聲:嚴厲的聲音(表示鄭重其事)。〕
[4]:〔砭(biān):刺。原是古代治病的石針。〕
[5]。〔叱(chì):大聲責罵。〕
[6]:然:正是。〕。”
[7]。色稍和:面容漸轉溫和。〕,
[8],大言:說大話,吹牛。〕
[9]。但:文言多是“只”的意思。〕
[10],詐言:說假話。〕
[11]?〔再四:很多次。再,兩次。〕,
[12],〔太息:長聲嘆氣。〕
[13]:〔強項:脖子硬,不肯低頭(形容剛正不屈)。
[14]。〔蠢物:蠢人(表示毫不隨和)。〕,
[15],〔奄(yǎn)然:很快地。〕
[16]。咎(jiù):責備。〕
[17]:〔謬:假裝。〕
[18],〔息事寧人:使事端平息。息,使敵方消氣。〕。
[19]。〔相激〕
[20],〔伊於胡底:到哪裡為止呢?伊,助詞。於,到。胡,何。底,盡頭。《詩經·小雅·小(mín)》:“我視謀猶(謀畫為政之道),伊於胡底。”〕
[21]〔道力:指不受外力影響的修養。〕
[22],〔定靜:心志堅定。 祛(qū)魔:除去邪魔。〕,
[23],〔以氣凌之:用正氣壓倒它。〕,
[24],〔餌:引誘。〕
[25],〔未中(zhòng)其機械:沒有中他的圈套。機械,害人的計謀。〕

譯文

戴東原說:他家族的祖輩某人,曾在荒僻街巷租了一座空宅子。因這兒長期沒人住,有人說這兒有鬼。族祖厲聲道:“我不怕。”到了夜裡,鬼果然在燈下顯出形來,陰森的氣息侵人肌骨,一個大鬼怒叱道:“你真的不怕么?”族祖應道:“不怕。”鬼便作出種種可怕的樣子,過了好一會兒,又問:“還不怕么?”族祖又說:“不怕。”鬼的臉色稍緩和了些,說:“我也不是非要把你嚇走,只是怪你說大話,你只要說一個怕字,我就走了。”族祖怒道:“我真不怕你,怎么能撒謊說怕?隨便你怎么做好了。”鬼再三勸說,他還是不答應。鬼嘆息道:“我住在這兒有三十多年了,從未看見像你這么固執的。這種蠢傢伙,怎么能和你同住?”鬼一下消失了。有人責備他說:“怕鬼是人之常情,並不是什麼難堪的事,撒謊說個怕字,可以息事寧人。如果彼此這么叫勁,鬼沒完可怎么好?”族祖道:“道力深的人用定靜來驅逐魔鬼。我不是道力深的人,只能以盛氣對付他。氣盛鬼就不敢進逼,稍有遷就就氣餒,而鬼就趁機而入了。鬼想方設法引誘我,幸好我沒進它的圈套。”人們談論起來,認為族祖的看法對。

作者簡介

戴震(1724—1777),字東原,安徽休寧隆阜人。清代乾隆年間百科全書式的著名學者、大思想家。戴震出身於貧寒的負販家庭,一生顛沛奔波於大江南北,講學著述,50歲入四庫全書館校理古籍,精於考據、訓詁,在天文、數學、物理、地誌、經籍考析等領域都有很高的學術造詣,為我國古代文獻的整理作出了貢獻。 尤其可貴的是,戴震治學,“志在聞道”,他“論治以富民為本”,不懈地探索“古今治亂之源”,以思想家的大無畏勇氣,嚴厲審視被統治者僵化的官方理學,尖銳地批判“後儒以理殺人”,提出了“體民之情、遂民之欲”、主張“平恕”、“舍名份而論是非”的哲學思想,成為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先驅,“啟導了十九世紀的—線曙光”。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等哲學著作,引入西方近代科學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自然科學成果,提出新的“理”論,被稱為“八百年來中國思想界一大革命”,“發二千年所未發”,集中體現了徽州文化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精神。
清代考據學家,思想家。字東原,安徽休寧隆阜(今屬屯溪〕人。進士,曾任纂修、翰林院 庶吉士之職。在哲學上,他認為物質的氣是宇宙本原,陰陽、五行、道都是物質性的氣。認為理是事物的條理,是事物的規律,不能脫離具體事物而存在,理就在事物之中,“理化氣 中”。他還認為宇宙是氣化流行的總過程,“天地之氣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人的認識能力是“天地之化”,通過耳目鼻口之官接觸外物,心就能發現外物的規則,致知格物就是對事物進行考察研究,只有經過觀察和分析,才能認識事物的道理。
他還提出“光照說”,認為心之認識如同火光照物,光小照得近,光大照得遠,這實質上是一種樸素直觀的反映論。在倫理思想方面,認為人“有欲、有情、有知”,這是人的本性,否定情慾,也就否定了“人之為人”。他主張要區別欲與私的界限,認為私是“欲之失”,不能“因私而咎欲”。要“理存乎欲”,使人的自然情慾得到合理的滿足,而不能只“存理滅欲”。他還提出“以情潔情”的主張,反對道學家的偽善,“以理殺人”。一生著作很多,包括算學、天文、地理、聲韻訓詁、考據、哲學等多方面內容。有《戴震文集》(中華書局版,1980)、《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版,1980)等。
戴震是音韻學家江永的弟子。他對經學、天文、地理、歷史、數學都有研究。乾隆年間為《四庫全書》纂修官。對於音韻學很有研究,創立了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以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此外,他也精通訓詁學。

作者謂學問之道

戴東原謂學問之道有三難:淹博難,識斷難,精審難。非博通難以有識斷,無識斷而強作解人,必流於臆斷,而欲識斷精審,又非專精不可。學問無窮,生命有限,雖飲河果腹,象鼠異需,識大識小,各隨資分,然志不可不高遠,心不可分人我,氣不可爭短長,學不可存功利,而後方能涵照如鏡,應聲似谷,識斷平實,而無氣質之偏。

隆阜名人

戴震故里安徽休寧隆阜村(今屬黃山市屯溪區),緊傍徽商重鎮屯溪,在新安江上游橫江、率水交匯之地,以黃山、齊雲山為屏峰,由於地勢平展,水陸交通方便,歷來是一個富庶的商貿集聚地。據說當年商貿帆船,常在橫江邊的這個村莊碼頭靠攏上岸,“攏埠”之名漸漸就被叫作“隆阜”村名了。隆阜村由於人多田少,和徽州許多地方一樣,明清時期外出經商者不在少數,從村里曹家花園、保和堂、七門廳等等徽州古民居遺蹟中,我們還可以隱隱感受到當年徽商發家之後的繁榮景象。
隆阜是徽州的一個千年古村落。村頭六七棵千年古樟,至今枝葉繁茂、遮天蔽日,原先還有戴氏總祠堂荊墩祠,其祠堂構築宏僻,祠前豎有“剡水鐘靈”石坊,水口林坡地上建有精巧巍峨的雲起亭,村口還有一座“禮門”石坊、村中主要街道還有多座街門防盜。據說從隆阜通往屯溪的田野石板板路上,曾有過十幾座石頭牌坊。 隆阜也是一個文風昌盛的文化古村。這裡戴氏、曹氏、汪氏等徽州族姓在村中生息繁衍,興文重教是優良傳統。歷代出高官、出巨賈、出大儒。清代著名畫家戴本孝就是隆阜人,早期國民黨元老戴傳賢祖籍也是隆阜。年代這裡的省立女中等學校教育全國知名,受到黃炎培等教育名家的稱讚,而隆阜的掃盲文化活動還被陶行知大力倡揚。陶行知先生專門向隆阜中學贈送了購得的長城磚。戴震的先祖從唐代由歙縣篁墩到隆阜住居,出了一些仕宦人物,到了戴震以上幾代,便已漸漸式微,戴震故居在隆阜村西三門裡,戴震在著作中稱之為南北河之間的“遊藝塾”,黃炎培題字稱之為“戴東原先生讀書處”。故居房子已在道光年間毀於兵火,現作為隆阜國小,僅存故居院牆石門、“古歡園”石碑,1924年紀念戴震誕辰200周年之際,戴氏後裔戴琴泉等購下村中搖碧樓建立“隆阜東原私立圖書館”,徵集保存了大量戴震著作資料。戴震後裔大多分布在北京、南京、遼寧、上海、廣東等地以及港、台地區,美、日、加、歐等國,他們大多從事農、工科實業,對東原學術的弘揚和東原故鄉的文化事業都非常關心,戴龍蓀戴桔蓀等後裔努力資助家鄉《戴震全集》的出版、戴震紀念館的維修,他們情系故土、為弘揚東原思想無私奉獻的精神,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敬仰。

作者的學生

他的學生有很多都是著名的語言學家:段玉裁孔廣森王念孫

作者著作

主要著作有: 《原善》 《考工記圖注》 《孟子字義疏證》 《聲韻考》 《聲類表》 《方言疏證》 《水經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