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答佛印

《戲答佛印》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也是蘇軾著名的開悟詩。詩中作者借東晉陶潛與慧遠的故事以喻自己與佛印,體現了二人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詩人通過對蜜蜂釀蜜的描寫,流露出自己的辛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戲答佛印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東坡七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戲答佛印
遠公沽酒飲陶潛①,
佛印燒豬待子瞻②。
採得百花成蜜後,
不知辛苦為誰甜。

注釋譯文

①遠公:即東晉時期著名僧人慧遠。陶潛:即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慧遠與陶淵明之間的友誼被世人傳為佳話。
②佛印:宋代雲門宗僧人,法名了元,字覺老。與蘇軾私交甚密。

作品賞析

在作者蘇東坡的方外友中,只有與佛印了元禪師的佳話最多。他們意氣相投,百無忌禁。
“遠公沽酒飲陶潛”,東晉時,慧遠法師在廬山結“蓮社”,入社的都是當代高人名流,唯有陶淵明屢請不至。因為陶淵明嗜酒如命。慧遠只好為他破例,只允許他一人可以飲酒。但陶淵明終嫌寺廟規矩太多而沒有入社。這裡蘇東坡以陶淵明自喻,把佛印喻為慧遠。當然佛印沒有慧遠那么多的戒律,宋代的名僧總是比較灑脫,何況是禪師,所以有“燒豬待子瞻”的佳話。名人高士的作為,哪怕攜妓胡為都是“美談”,若為常人,當然會斥為“無行”。
“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佛印“燒豬”,在僧眾眼裡是犯戒的,但卻為後世留下美談。世間許多人,許多事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如同蜜蜂辛勤釀蜜,結果蜜又是為誰吃了。這裡蘇東坡又觸動了自己的“辛酸處”,才有如此之句。

作者簡介

蘇軾像蘇軾像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秸二年(1057)進士,曾任鳳翔府簽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宋孝宗時追諡文忠。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為豪放詞代表,並稱“蘇辛”。詩文合集有《蘇東坡集》,文集有《蘇軾文集》,詩集有《蘇軾詩集》,詞集有《東坡樂府》。《全宋詞》收其詞約350首。《全宋詞補輯》錄其詞1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