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策略聯盟決策與績效衡量模式研究

副題名

外文題名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and performance of strategic alliance for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論文作者

戴淑芬著

導師

張群指導

學科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中小企業 企業組織 決策 企業績效

館藏號

F279.24

館藏目錄

2009\F279.24\64

中文摘要
從世界範圍看,中小企業的生命力十分旺盛。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在世界各國或地區卻處於“強位弱勢”的地位。所謂“強位”是指中小企業在世界各國或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的戰略性地位。
所謂“弱勢”是指中小企業由於企業規模小、產品市場占有率低、技術裝備水平低、勞動生產率總體水平偏低、抵抗風險能力弱等原因,造成其在與大企業的激烈競爭中處於劣勢,始終是一個弱勢的群體。這種弱勢並不僅僅是某個行業或某個地區性的問題,而是一個整體性、橫跨各部門的、覆蓋全領域的現實問題,在我國,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和突...>> 詳細
從世界範圍看,中小企業的生命力十分旺盛。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在世界各國或地區卻處於“強位弱勢”的地位。所謂“強位”是指中小企業在世界各國或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的戰略性地位。所謂“弱勢”是指中小企業由於企業規模小、產品市場占有率低、技術裝備水平低、勞動生產率總體水平偏低、抵抗風險能力弱等原因,造成其在與大企業的激烈競爭中處於劣勢,始終是一個弱勢的群體。
這種弱勢並不僅僅是某個行業或某個地區性的問題,而是一個整體性、橫跨各部門的、覆蓋全領域的現實問題,在我國,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和突出。 策略聯盟作為現代企業組織制度創新中的一種,已成為現代企業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被譽為“20世紀20年代以來最重要的組織創新”。
實施策略聯盟可以有效地彌補中小企業在資金、人力、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資源缺陷,降低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化競爭為合作,在內化學習中獲得經營績效及競爭優勢,充分發揮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長。因此構建策略聯盟應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實現優勢互補、拓展競爭地位、超越常規發展的首選方式之一,由此可知,策略聯盟對今日中小企業是何等重要。
本論文就是基於以上背景,借鑑國際上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對我國中小企業策略聯盟展開理論和實證研究。 首先,論文探討了中小企業和策略聯盟的概念,中小企業的特點、類型以及策略聯盟的類型劃分與界定;其次,將交易成本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和價值鏈理論等理論作為策略聯盟的理論基礎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再次,論文展開對策略聯盟決策動力因素、策略聯盟績效衡量指標、策略聯盟績效影響因素等的研究。
對於策略聯盟績效和影響因素的關係提出了十一項假設,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小企業策略聯盟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的關係模型;最後,論文運用問卷調查、訪談所獲得的統計數據和Lisrel分析模型與軟體,通過實證研究手段具體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現階段策略聯盟的現狀、聯盟類型的採用、影響其形成策略聯盟的決策動力因素、策略聯盟績效狀況、策略聯盟績效影響因素對策略聯盟績效的影響方向與影響程度,進而檢驗了策略聯盟績效影響因素模型中的各項假設,得出了相關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