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椰子

大王椰子

大王椰子是棕櫚科植物,原產古巴、宏都拉斯等地。大王椰子植株單幹,高約15~20 1TI,樹幹高聳挺拔,樹葉巨大、羽狀,整體樹形非常優美、壯觀。大王椰子是目前我國行道樹和園林樹中最高大、最能代表南亞熱帶風光的棕櫚科植物之一。我國華南各地均栽培和利用大王椰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王椰子
  • 拉丁學名:Roystonea regia (HBK.)O.F. Cook
  • 別稱:王棕、文筆樹、大王棕、棕櫚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亞綱:檳榔亞綱
  • :初生目 Principes
  • 亞目:椰子亞目
  • :棕櫚科 Palmae
  • 亞科:檳榔亞科 Arecoideae
  • :檳榔族 ARECEAE
  • :王棕屬 Roystonea
  • 分布區域:我國南部熱區常見栽培
  • 亞族:王棕亞族 ROYSTONEINAE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大王椰子為王棕的別稱,為棕桐科王棕屬多年生常綠直立大喬木,樹高10~20 米。根系極發達。莖單幹不分枝,基部向上膨大,中部向上變細,呈酒瓶狀,幼樹則基部膨大,隨生長變粗變大,具有明顯老葉脫落後葉鞘留下的節狀環痕,老乾灰白色。南方暖地因潮濕多雨,莖幹上生滿醉苔類及蔽類植物,呈醉苔類綠色,也有的種類基部明顯膨大,變細後又變成膨大再變細。
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集生於樹幹先端,葉長可達3~5 米,綠色裂片條狀披針形,長60~90厘米,先端漸尖,葉鞘長,緊緊包裹先端莖幹。肉穗花序生於葉鞘束下,排列成圓錐花序方式粉生,多分枝,花序長可達50厘米以上,花小,白色,雌雄同株並同一個花序。雄花:花萼3片,花瓣3瓣,雄蕊6~12;雌花:花瓣嚙合狀排列,不完全雄蕊6枚,呈齒牙狀突起,子房3室,柱頭3,果為漿果,含種子一枚。
果實成熟時紅褐色至濃紫色,內含種子1 粒。北方容器栽培很少開花結實。

生長環境

喜陽,喜溫暖,不耐寒;對土壤適應性強,但以疏鬆、濕潤、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富含機質的肥沃沖積土或粘壤土最為理想。

分布範圍

分布於原產地中美洲古巴、牙買加、巴拿馬,我國華南、東南及西南省區引種已久,半歸化。

栽培技術

採種和播種
大王椰子的外果皮由青色變為紅褐色至紫黑色,種子胚乳硬實,說明種子成熟,即可採收。種子採收後,浸水或用稻草堆約一周,待果皮鬆軟,用水洗擦去果肉,即可隨播或置沙中貯藏(不宜曝曬或脫水過乾)。播種時,氣溫宜20℃以上如春季。播後注意保濕並搭蓋蔭棚,保持透光度30% 40%為宜。5~1O月播種於沙床,最快15天可發芽,2個月以後基本發芽結束。而11月以後播種,1個月後才陸續有發芽,至第二年春天又有少量種子發芽。可見,不同時間播種,發芽持續時間很不一致。大王揶子的種子老鼠喜食。故播後需蓋好防鼠網以免損失。
育苗
大王椰子是鬚根的淺根性樹種,對水分反應靈敏,從沙床移至畦地時,往往因部份根受到損傷使吸水機能減弱,導致葉子枯黃或枯死。大王椰子的種子含有營養豐富的胚乳,在發芽後一段時間內,可以不依靠外來養分而生長,所以在發芽生根初期較易移植。針對這一情況,發芽1個月後,根部只長出1—2條根時,就應擇陰雨天氣及時將沙床苗移植於畦地。為了節約用地和集中管理,可直接將沙床苗移植於營養袋培育一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每半個月淋尿素水肥一次,濃度3%~5%,第二年春再擇陰雨天氣將杯苗移植到畦地。大王椰子在幼齡期性喜偏陰,故夏季要置於蔭蔽的環境,冬季需有稻草或薄膜覆蓋防霜越冬。只要做到以上幾點,一年生苗高可達50~60厘米(自然高)。地徑2~4厘米。
栽培與管理
栽植地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濕潤疏鬆、肥沃的酸性或微酸性土。栽植時間應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大王椰子喜溫暖不耐嚴寒,適生溫度23~25℃,當溫度降至15~C以下時,即停止生長。二是大王椰子為偏陰性喜光植物,苗期怕強光照射。應選4-5月問和8~10月的氣候條件下栽植,這時氣溫適宜,栽後成活率較高。移植後,淋足定根水,在苗木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保持圃地土壤濕潤。栽植密度視培育苗木大小而定,一般以80×80厘米為宜,可畝植700株,苗木成活後,於生長季節每月追施氮肥一次,可乾施(開溝淺施),也可水施,9月份以後增施磷鉀肥。雜草可採用噴施除草劑的方法,濃度視雜草種類及除草劑而定,一年噴施2次即可。只要加強水肥管理,經過5年的培育,自然高可達4.5~5.5米,桿高1.8~2.0米,1米桿徑可達40~60厘米,即成園林綠化的規格苗木。
養護管理
大王椰子的移植存在較多的難題。由於大王椰子植株高大,挖掘過程中難免損傷根系,移植後很難儘快恢復,造成吸水不足,導致植株失水死亡。
保持樹幹基部有氣生根露出泥面
大王椰子的根屬肉質根,移植後2年內留一定量的氣生根在外透氣和進行光合作用,有利於大王椰子樹體儘快恢復。
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
大王椰子特別是未經移植或斷根處理的大王椰子,在移植過程中,根系會受到較大的損傷,吸水能力大大降低,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謝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大王椰子體水分代謝平衡是新移植大王椰子養護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關鍵。為此,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包乾。用草繩、蒲包、苔蘚等材料嚴密包裹大王椰子乾和比較粗壯的分枝。
2. 噴水。噴水要求細而均勻,噴及地上各個部位和周圍空間,為大王椰子體提供濕潤的小氣候環境。大王椰子體成活後再行修剪整形。同時,在大王椰子體萌芽後要特別加強噴水、遮陰、防病治蟲等養護工作,保證嫩芽與嫩梢的正常生長。
3. 土壤通氣。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能有利於根系萌發。為此,一方面要做好中耕鬆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結。另一方面要經常檢查土壤通氣設施(通氣管或竹籠),發現通氣設施堵塞或積水,要及時清理,以經常保持良好的通氣性能。
支撐
大王椰子樹大易招風,因此大王椰子種植後應立即支撐固定,慎防傾倒。正三角樁最利於大王椰子體的穩定,支撐點以大王椰子體高2/3處左右為好,並加墊保護層,以防傷皮。
防凍
新植大王椰子樹的枝梢、根系萌發遲,年生長周期短,積累的養分少,因而組織不充實,易受低溫危害,所以應做好防凍保溫工作。第一,入秋後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並逐步延長光照時間,增強光照強度,以提高大王椰子體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來臨之前,做好大王椰子體保溫工作,可採取覆土、地面覆蓋、設立風障、搭制塑膠大棚等方法加以保護。
病蟲害的防治
堅持以防為主,根據大王椰子樹的特性和病蟲害的發生髮展規律,勤檢查,做好防範工作。一旦
發生病情,要對症下藥,及時防治。
大王椰子最易感染的病害是乾腐病,屬真菌病害。發病初期,在樹幹上可見不規則的淺紅色病斑,有的在樹幹上出現大小和長短不一的裂縫,有的在裂縫中流出黃褐色的黏稠液體。病情嚴重的,病部組織出現腐爛,顏色呈褐色,由下向上蔓延。發病後期,樹冠葉片變小,樹體凋萎,葉片乾枯,最後脫落,甚至導致樹體死亡。
防治:可用乙磷鋁500倍液和甲霜靈500倍液噴霧。為了不使藥液迅速沿著樹幹流失,可在大王椰子樹幹上纏綁稻草等,使藥液在樹幹上保持一定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