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物症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戀物症
  • 主要症狀:迷戀非生命物體,以此喚起性幻想和性衝動
  • 主要病因:童年不良教育環境,素質性因素
  • 傳染性:無傳染性
臨床表現,評估與診斷,發生原因與發生過程,預防與治療,

臨床表現

戀物症(fetishism)指迷戀非生命物體,以此作為刺激物喚起性幻想和性衝動。常見於男孩,迷戀對象常為直接接觸異性體表的東西,如一綹頭髮、鞋、手套、內衣、內褲、絲襪、髮夾、別針、項鍊等。戀物癖患者往往不能去愛一個實際存在的、完整的人,而只對其穿著或佩帶的物品感興趣。有時為了獲得以上物品,他們甚至不擇手段去偷,因而觸犯法律。如一名13歲男孩,多次偷拿母親的胸罩和內褲,躲起來嗅其氣味,被母親發現後遭責罵;幼時父母離異,母親對其關心較少且缺乏耐心,主要由祖母照看;體格和智力正常,青春期剛發育;稱想接近母親但又怕,嗅母親內衣時感到很愉快、甚至興奮。

評估與診斷

根據DSM-Ⅳ的診斷標準,要診斷戀物症,必須具備三條標準:
A.至少6個月以來,反覆多次以非生物物體(例如女性的內衣)來激起性幻想、性迫切願望、或行為。
B.這種幻想、願望、或行為,產生了臨床上明顯的痛苦煩惱,或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損。
C.戀物癖所用物體並不僅限於易裝(如異性裝癖)用的女性服裝,也不是作外生殖器刺激用的器具(如某種振盪器)。

發生原因與發生過程

戀物癖通常是童年時性心理發育受阻,大多有性對象泛化或以象徵物代替異性性對象的趨勢。在青春發育期,又習得了以某種物品或人體的某部分為性對象的性感滿足行為,通過條件反射機制而形成了戀物癖。有些頑固性戀物癖者或多或少地伴有某種遺傳或先天方面的缺陷。發生的原因可能與童年不良教育環境或素質性因素有關。戀物癖可能是在偶然情況下,通過條件聯繫的機制而形成的。如有一個對女人鞋、襪形成戀物癖的人,是在他年輕時性慾尚未明確定向時,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通過浴室門的鑰匙小孔窺視了女子的裸浴,當時因為鑰匙孔隙視野小,只能看到該女子的鞋、襪及一小部分身體,這時恰好引起他的性興奮。又由於他有易於形成鞏固的條件反射傾向,雖然這種無關刺激只是偶然地與性興奮相結合,但較容易地形成了鞏固的條件聯繫。此後,這一偶然出現的刺激(即女子的鞋、襪)單獨出現時,便可形成性反應,進而產生了戀物癖。

預防與治療

兒童青少年性倒錯者尚未完全定型,比成人容易治療。從小注意兒童行為可能出現的偏異,特別關注患兒的家庭和社會背景,以心理行為治療為主。進行家庭治療和社會幹預。對於少數性興奮過強的患兒可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以降低性興奮。
兒童的性健康培育越早施行越好,從優生做起,抓好遺傳素質,並為小兒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提供科學的性教育素材。
對兒童期出現有明顯戀物傾向者,除了進行性教育外,應在正面引導基礎上鼓勵其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開朗性格,創造條件讓他們多增長知識,鍛鍊自身各種能力和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等,從而防止戀物癖惡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