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王孫·刺桐花底是兒家

憶王孫·刺桐花底是兒家》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這是一首懷人之作,寫年輕女子期盼與心上人相守相聚的懷春之事。詞人只輕輕幾筆的勾畫便使意象鮮明,境界全出。“倚著閒窗數落花”之結語,形神俱到,確是精妙的收束。通讀全詞,清新自然,明白如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憶王孫·刺桐花底是兒家》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憶王孫
刺桐花底是兒家,已拆鞦韆未採茶。睡起重尋好夢賒。憶交加,倚著閒窗數落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憶王孫:憶王孫:詞牌名,或名《念王孫》。此調創自李重元,取詞句“萋萋芳草憶王孫”末三字為調名。單調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韻。
②刺桐(tóng):樹名。亦稱海桐、木芙蓉。落葉喬木,花、葉可供觀賞,因枝幹間有圓錐形棘刺,故名。兒家:古代代年輕女子對其家的自稱,猶言我家。
③已拆鞦韆:舊俗於寒食清明後拆鞦韆,表明是晚春時節。
④賒(shē):渺茫、稀少。
⑤交加:謂男女相偎,親密無間。前蜀韋莊《春愁》:“睡怯交加夢,閒傾瀲灩觴。”

白話譯文

刺桐花開了,花瓣兒嫣然飄進了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窗,總是漫天情,總是夜來香。四月好美麗,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她坐在家門,微笑朦朧著羞紅的臉。夢裡花落知多少。數一片落花,就想起曾經,窗前的月光,把兩個人的影子縫成一個的日子。

創作背景

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載:“刺桐花’云云,皆構想之詞。性德詞中,多有此類。此詞當作於早期,疑為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前作。”
納蘭的妻子盧氏本生長於廣東,是名副其實的“南國素嬋娟”,而納蘭生命中的另一紅顏江南才女沈宛,則是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士,因此,無論是盧氏還是沈宛,都與納蘭眼前的刺桐一般,是生長於南國的佳人知已。看到佳人故鄉風物,納蘭懷人之心油然而生,便擬小女子口吻寫上一則懷春之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是篇書寫童稚回憶的詞章,清新自然,明白如話。稚氣散漫的詞人只輕輕幾筆的勾畫便使意象鮮明,境界全出。
首句點明主人公身份:年輕女子。 “刺桐花底是兒家”,寥寥數語,聽來無不給人以溫柔旖旎,天真爛漫之感。接下“已拆鞦韆未採茶”一句,點明時令。古時,二月以後農事漸忙,故古人常於寒食清明後,拆掉鞦韆。鞦韆既拆,新茶未采,正是晚春時節。“睡起重尋好夢賒”,寫少女春夢。醉眠之中,她做了好夢,但是醒後,美夢卻渺茫難尋。“憶交加,倚著閒窗數落花。”這句“憶交加”點明了好夢為乃是“交加”之夢。睡夢之中,全是與心上人相守相聚的情景,醒來之後,卻只有回憶。本想倚靠著閒窗,靜數落花,但腦海里卻滿是關於兩人在這窗前依偎看花的回憶。
這首小令與納蘭其他作品的風格截然不同,倒與南宋中期楊萬里的詩(如《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有所相似,採用白描的手法,用近乎口語的語言,描寫生活細節的小情趣,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個情竇初開的渴望與心上人廝守的小兒女形象。

名家點評

近現代學者林花榭《讀詞小箋》:“王荊公詩‘細數落花因坐久’,閒趣也。納蘭雲‘倚著閒窗數落花’,乃無聊也。雖同言一事,而情自有別。”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