憙

憙,指喜悅。後作“喜”。見徐灝曰:“喜憙古今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憙
  • 拼音:xǐ
  • 注音:ㄒㄧˇ
  • 五筆:FKUN
  • 詞性:動詞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1.同“喜”。
2.指容易發生某種變化:“有葉者,~爛。”

引證解釋

(1)喜悅。後作“喜” [be delighted]
憙,說(悅)也。——《說文》。
遇之有理,故群臣自憙。——《漢書·賈誼傳》
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秦軍解,因之大破。——司馬遷史記
(2)喜好;愛好 [like; love; be fond of; take delight in]
天子心獨憙其事。——《漢書·郊祀志》
陳侯憙獵,淫獵於蔡,與蔡人爭禽。——《穀梁傳》
(3)喜愛;熱中於 [be keen on]
幽并豪俠憙功名,咄嗟顧盼風雲生。—— 元好問《劉時舉節制雲南》
(4)又如:憙事(好事,喜歡多事)。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憙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2
《廣韻》《集韻》《韻會》許旣切《正韻》許意切,𠀤嬉去聲。《說文》悅也。從心從喜,喜亦聲。《徐鍇曰》喜在心,憙見為此事,是心悅為此事也,會意。《史記·周本紀》無不欣憙。
好也。《賈誼·治安策》遇之有禮,則羣臣自憙。《注》憙,好也。
省作喜。《史記·封禪書》天子心獨喜。
《扁鵲傳》問中庶子喜方者。𠀤讀許旣切。《集韻》亦書作憘。
《廣韻》虛里切《集韻》《韻會》許已切《正韻》許里切,𠀤音蟢。樂也。亦省作喜。
《集韻》虛其切,音唏。《說文》卒喜也。本作㰻。或從喜作歖。或從心作憙。亦作憘。《後漢·蔡邕傳》試潛聽之曰憘。《注》音僖,嘆聲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