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覺禪師

慧覺禪師,俗家姓,諱貞潔,字恆清,其父子強公,字浩然,母周氏。“世居馬山之東麓”之新安村,即青島即墨市通濟街道辦事處山東村。村西的馬山因形似馬鞍,明清稱馬鞍山,馬山雖小,人傑地靈,自古廟宇遍布,修真名士數不勝數。北海李寅賓在《馬山志》序中說,“天下名山洞府多矣,不必盡有志也。馬山一陵阜耳,何以志焉?曰:志其人,非志其山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慧覺禪師
  • 外文名:Hui Jue master
  • :恆清
人物生平,相關詩詞,

人物生平

宋末元初,劉氏祖先由當時的江蘇江寧府上元縣(現南京),遷至山東村。到了元朝末年,劉氏三世祖劉興因“軍功”,被朝廷授予正三品昭勇大將軍,興公過世時享受“諭賜祭葬”,清乾隆版和同治版《即墨縣誌》有記載,可見其貴。
約二百年後,大明王朝神宗萬曆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即公元1577年,禪師出世,劉與、劉興,劉氏族之後。禪師自述,本忉利天紫雲金勝王,自釋迦佛處下降。母親在懷胎時,曾多次出現吉祥的徵兆。
公元1583年、1584年,禪師“七八歲時,夢裡遊魂,偶睹諸聖奇異之景而不認境,忽視天地無相,上下一光,如鏡如月。光中又現千聖如來。倏忽省覺,萬象皆空。形骸似風透竹林,心清如冰函明月。雖幼年未言,已銘刻於懷矣。”此禪師自序文,出自原墓塔之碑文,系膠州溫正春公所撰。溫公曾三至劉家,訪求其書,乃得此文。
據清乾隆、同治年間的《即墨縣誌》以及清李寅賓《馬山志》記載,禪師生來異於常人,九歲時才開口說話,“言輒深慧”,村人對此事感到奇怪,但是對於世世農耕的民眾來說,並沒有興致去探討其中緣由,時間一長也就習以為常了。
萬曆十九年辛卯六月,即公元1591年,禪師十五歲時夢中有所得。縣誌敘述,禪師“年十五目未知書”。但是,就是這個從未讀過書的年僅15歲的農家女,卻突然“跏趺面壁,入定斷息”。佛教用語,即雙盤腿面壁而坐,入定。不是一般的小定,喘息也沒有了。家人見好端端的人一下子沒了呼吸,以為死了,圍繞著她大聲的哀號哭泣。過了很長時間,禪師甦醒過來,打了個哈欠,伸展一下四肢,好像剛剛睡醒的樣子(出定)。繼而對家人說,生死無常,不必驚慌悲傷。從此以後出口成章,吟詠唱誦,精美絕倫,所說出的詞句,好像是提前構思好了一樣,而且都是史書道書經書上沒有的,句句珠璣,不同凡響。此事在即墨造成轟動,儒釋道各宗的名流雅士對此均嘆為稀有。
兩年後,“神宗二十一年葵巳六月二十八日晨時頓悟禪宗”,即公元1593年農曆六月二十八日晨於佛教禪宗下悟入。筆者據乾隆五十三年的碑文,禪師“遂出家勞山朝陽洞,旋居明霞洞”,也就是說慧覺禪師在朝陽洞出家,很快又到明霞洞修行(青島市權威部門的數據是出家在明霞洞)。
慧覺禪師轟動即墨的青少年時期,青島(當時的即墨地區,下同)還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大事件,那就是被後世譽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與太清宮道士耿義蘭的著名的僧道之爭,直接結果是憨山大師成為萬曆皇帝與慈聖皇太后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皇太后支持憨山,皇帝支持耿義蘭),被發放雷州,也直接導致了廣東佛教在“罪人”憨山的領導下發揚光大,圓寂後,憨山大師的肉身被與唐朝禪宗六祖慧能祖師等的肉身一起裝金供奉於廣東南華寺。400多年後的今天,其肉身仍在廣東南華寺。也是青島的悲哀,青島人無福。
慧覺禪師在嶗山修行時期,曾居明霞洞,慈光洞,鐵佛庵等處修行。而此時,離此不遠的太清宮裡,憨山與眾道士“激戰正酣”,“戰爭”源自海印寺。
明朝皇帝多信佛道,嘉靖、萬曆,尤甚。萬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嶗山太清宮僧道之爭結束。借著嶗山佛道之爭的勝利,更兼與皇太后宮廷政治鬥爭的勝利,萬曆皇帝頒《道藏》賜予嶗山太清宮,派遣一位姓何的官員護送,何公此行還有一個重要使命,“兼敕訪海上異人”。海上指沿海嶗山,異人指修行大成就者。就是皇帝派他在青島地區尋找大修行者。
何公到青島後,就聽說了慧覺禪師的神異事跡,趕緊找來禪師的論著仔細恭敬地拜讀,並親自登門拜訪,發現確非尋常人。回京後,據實上奏。萬曆皇帝大喜,傳諭旨接禪師進京。禪師到了北京後,在丁府(不知哪位達官,手頭資料所限,無法詳查。但皇帝的客人在丁府,可見丁公應該是位大員,或者是皇室周圍的人。)為皇親國戚、達官顯貴講解經法。一時間滿城職官你來我往,都來恭敬禮拜供養,竟然沒有休息、停歇的日子。禪師對此總能淡泊相處,並沒因身在權貴間而凌傲,也沒有因留在君王左右而惶恐唯唯。真修行人也。禪師一時名聲大噪,北京出資將她的文章刻印成書,“布諸四方”。慧覺禪師所述經書共八部:1、體原部,2、豁悟部,3、高明天道部,4、三教評議部,5、無欲循證部,6、洪範部,7、嘆世部,8、三世大典部。
當時還是太子的明光宗朱常洛,聞訊,也召見禪師,繼而為其修為折服,賜法號“慧覺禪師”,並賜蟠龍法衣一襲,赤杖一雙,還有其他許多封賜,不能一一列舉。時位居東宮的孝和王太后,親自題寫的封號,東宮即明光宗朱常洛的兒子朱由檢之生母,朱由檢即是後來的明熹宗。
明朝後期,朝廷逐漸衰落,宮廷鬥爭此起彼伏。萬曆皇帝晏駕,光宗繼位,銳意改革的光宗繼位僅一個月竟死於後宮的毒害,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紅丸案”。而歷史上著名的明朝三大疑案均發生於這一時段,可見後宮鬥爭的殘酷。於此相對應的,關外,自1583年起,女真(後來的滿族)正在崛起,由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開始,逐漸強大。所謂此消彼長。明神宗萬曆與其兒子明光宗在公元1620年同一年裡相繼晏駕後,此時的慧覺禪師知道明朝氣數將近,加之自己年歲已大,委婉地向朝廷奏說,希望回歸故里,終於獲得恩準。
禪師奉詔入京二十多年,回歸青島後,繼續在嶗山明霞洞修行。這裡是其剛出家時修行過的地方。明崇禎年間,族人于山東村東南建大士庵,由其族侄劉公顯儒自明霞洞迎歸故里,居大士庵修行,並授徒講道,原大士庵內供奉觀世音菩薩。慧覺禪師年事愈高,其名聲越廣,很多人從千里外慕名而來。無論來者是儒,是道,是佛,還是俗,禪師都能很好地應酬迎接,來者都能有所得而歸。禪師晚年修行得非常好,外人從外表已經分辨不出是女身。
大清朝順治四年,即公元1647年,禪師預知時至,三個月前即告訴徒眾自己的歸期。農曆丁亥年二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誕辰日,慧覺禪師無疾而終,刻期入滅。時年71歲(按習慣,用虛歲),禪師圓寂當晚,村人望見一股白氣從大士庵中緩緩升起,婉轉如虬龍,上升於天,更有人看見禪師示現男身而去。所謂證果也。
禪師圓寂後,後人因其圓寂時有白氣升騰,似白雲,故改大士庵名為白雲庵。後又於庵中建立仙姑殿,塑像供奉。慧覺禪師一生闡教弘法,不拘門類,儒釋道兼具,雖賜號慧覺禪師,然平時巾袍道裝,故百姓以仙姑稱之。清順治十三年,即公元1656年,後人在白雲庵前建墓塔供奉。據傳,一百多年後,因塔上之禪師像設被盜而逐漸坍塌。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時,由山東村東南隅移至村南隅,獨處於原白雲庵側之院落中。墓塔為九級磚石結構,塔前兩株巨大的松柏粗可逾抱,塔內塑有慧覺禪師像,及所著珍貴的經卷,塔下則為禪師的墓室。公元1966年8月29日,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紅衛兵用炸藥將墓塔炸毀。白雲庵也毀於文革中。1993年6月,一座嶄新的白雲庵崛起在村西,古樸莊嚴,慧覺禪師墓塔也正在募資修建中。
時間已經過去了幾百年,但是當地百姓並不覺得慧覺禪師已經遠去,民眾覺得禪師時刻在護佑著這一方水土。過去幾百年間,每逢農曆二月初八禪師圓寂日和六月二十八禪師成道日都會舉行盛大的白雲庵廟會。自1993年開始,百姓欣喜地看到,久別的白雲庵廟會又回來了。自首任住持慧覺禪師起,白雲庵的香火已經續傳到了第二十代,新任掌門紀道長,乃慧覺禪師親身嫡傳,其為人隨和開朗,其修持融通三教,真禪師之古風再現。

相關詩詞

古有偈贊曰:
瞿夷分座讓麻姑,
諸態消除一法無。
蹴碎鐵山憑繡屐,
挹來沸海凝冰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