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濟寺

慧濟寺

慧濟寺俗稱佛頂山寺,初建於明代,全寺占地20畝,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坐落於普陀山佛頂山上,普陀山以“海天佛國”享譽海內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該寺因山制宜,布局包括天王殿後,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樓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條平行線上,與左右廂房相擁,頗有浙東園林建築風格,為其他禪林所少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慧濟寺
  • 俗稱:佛頂山寺
  • 初建於:明代
  • 占地:20畝
  • 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
  • 坐落於:普陀山佛頂山上
  • 開放時間:8:00-16:00
  • 門票價格:5元
  • 住持:釋道慈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簡介,歷史溯源,地理位置,景點概況,建築特色,景區介紹,當地特色,文化之邦,絲茶之府,古風民韻,特色餐飲,交通信息,

簡介

慧濟寺位於普陀山佛頂山上,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原有石亭、供石佛。俗稱佛頂山寺,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圓慧初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庵為寺。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請得《大藏經》。光緒時又大加建,並經朝廷批准請得大藏經及儀仗,欽賜景藍龍缽、御製玉印等。從此,一切規制與普濟、法雨鼎峙。全寺建築別具一格,依山就勢,橫向排列,殿堂寬敞壯麗,整座寺院深藏於森林之中,以幽靜稱絕。大雄寶殿蓋彩色琉璃瓦,陽光之下光芒四射,形成“佛光普照”奇景,煞是壯觀。
普陀·佛頂山普陀·佛頂山
全寺占地20畝,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天王殿傍山而建,與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兩邊由阿難與迦葉侍之,大殿兩廂各有10尊塑像,是傳說中的“二十諸天”,後兩側供奉千手觀音木雕像。寺內還保存有御印三枚,分別為明萬曆年間銅印,清乾隆六年(1795)金印,嘉慶元年(1796)玉印。普陀山以“海天佛國”享譽海內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慧濟寺慧濟寺

歷史溯源

慧濟寺·觀音殿慧濟寺·觀音殿
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圓慧初創,名慧濟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僧人能積擴庵為寺,建圓通殿、玉皇殿、齋樓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請得《大藏經》明 ,又經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剎,與普濟寺法雨寺並稱普陀山三大禪寺。解放初,僧善余等居之。“文革”期間,被拆去禪堂700餘平方米,殿宇荒蕪,佛像被毀,寺由部隊進駐。
1979年10月,駐軍騰退。
1980年開始,由本山佛協集資全面修復,重塑佛像。1988年新建觀音殿,1989年10月舉行佛像開光典禮。
1991年觀音殿鐫刻歷代名畫觀音聖像123幀,1992年建漢白玉蓮花池。
1993年6月翻建大悲閣;10月,大修西廂樓。
1994年12月新建發電間等附屬用房。
慧濟寺的大雄寶殿1995年I0月新建梅檀閣,拆建齋堂。裝修8間樓為新穎賓客樓。1997年重建閱藏樓5間。
1998年,監院戒忍發起鏨刻西院壁間釋迦佛應化事跡浮雕32幀,雕琢山門口龍宮。

地理位置

慧濟寺位於海拔291.3米的佛頂山上,佛頂山又名“菩薩頂”,是普陀山最高處,因處佛頂山中間谷地,俗稱佛頂山寺,為普陀山第三大寺。寺院深藏高崗林屏之中,清幽絕聳,走出山門不遠,便可觀幽奇諸峰,飄渺群島,四周鳥語花香,令人恍若置身天國。寺院主要殿堂布局在一條水平線上,顯示了設計者利用地形設計的高超技巧和智慧。
“入三摩地”題字“入三摩地”題字
“入三摩地”四個大字題刻在入口處,赫然醒目系1982年慶華法師臨董其昌字跡所書。
佛教信徒們出於對釋迦牟尼佛的淙敬,把聖像供奉在全山最高的寺中的大雄寶殿內,兩邊侍立著弟子阿難和迦葉,大殿兩廂各塑有10尊神像,為佛教中的“二十諸天”,明燈蓮台,香火不滅。
1989年在慧濟寺中精塑2.7米高觀音菩薩像,又在四壁嵌雕觀音菩薩石刻像123尊,匯集唐、宋、元、明、清等歷朝名畫家所繪的觀音寶像,由當代雕刻大師杭州黃良起德行製作。佛像形態各異,精妙絕倫,是普陀山佛教藝術之精華之一。

景點概況

慧濟寺建築位置:建築在海拔283米的普陀佛頂山上。
氣候:舟山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海洋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夫酷暑。1月最冷,平均氣溫4.3-6.1攝氏度。7月最熱,平均氣溫26.3-28.1攝氏度。由於海洋和調節,除中午溫度較高外,早晚均較風涼。尤其是外海小島,晚上睡覺還要蓋薄被,被譽為江南避暑的天堂。
面積:占地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188平方米。景觀:慧濟寺始建於明代,明代圓慧和尚在榛莽間,發現一石上刻“慧濟禪林”四字,遂募化創建慧濟庵,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擴庵為寺,到鹹豐元年(1851)正式開始傳戒,光緒三十三年(1907)再次擴建。德化禪師請得御賜《大藏經》在寺中珍藏,於是成了與普濟寺法雨寺齊名的三大寺之一。1984年修復後更壯觀,占地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188平方米,殿堂樓閣145間。
慧濟寺慧濟寺
慧濟禪寺內有殿4座、堂7座、樓5座,現有建築面積3300多平方米。慧濟寺布局因山制宜,與一般寺宇有所不同,大雄寶殿、藏經樓大悲閣具在一條水平線上。寺西道右有稀世古木“鵝耳櫪”L,其樹枝駢出雙分,極有規則,系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西麓公路邊有方形巨石凌空孤峙,裂紋中剖,如斧劈刀切,稱“刀劈台”,山背坡下怪石嶙峋,呼為“石林”,山上雙峰壘峙,上多白石,如積雪又似涌浪,稱為大小雪浪山。

建築特色

寺院現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649平方米,有殿4座,堂7所,樓閣7幢,以及方丈室、庫房等,共145間。該寺布局因山制宜,天王殿後,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樓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條平行線上,與左右廂房相擁,頗有浙東園林建築風味,為其他禪林所少見。
慧濟寺慧濟寺
主殿大雄寶殿寬25米,進深15.25米,高10.5米,5架抬梁13楹,殿正中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像,左右是弟子阿難和迦葉。兩廂塑有佛教傳說的“二十諸天”像。大殿東南有一鐘樓,重檐歇山頂,無樓面,上掛大銅鐘,鐘下供地藏,地藏後有梯,可登攀撞鐘。

景區介紹

整個寺院深藏於森林之中,幽靜稱絕,登高四望,遠山近礁,環列奔趨。寺宇依山勢而建,殿閣樓堂,雕樑畫棟,布局別致,周圍古木異卉眾多。植物學家鐘觀光1930年於後門左側發現“鵝耳櫪”一株,定名“普陀鵝耳櫪”,為世界珍稀樹種。寺後坡下還有一種僅見於浙江的珍稀樹種新木姜子。1983年慧濟寺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對外開放的全國重點寺廟之一。由此向南走,有一條往法雨禪寺的山路。途中可以看到許多石刻,但有些已模糊不清了。刻在雲扶岩上的“海天佛國”這四個大字比較有名,傳說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將侯繼高的手筆。慧濟寺位於浙江省普陀山之佛頂山(又稱“白華頂”、“菩薩頂”)右上方,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寺最早時僅有石亭,明朝僧人慧圓始創“慧濟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1783年)僧人能積擴庵為寺。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請得《大藏經》,又經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剎,與普濟、法雨共稱“普陀山三大禪寺”。
普陀鵝耳櫪普陀鵝耳櫪
法雨寺到慧濟寺需經香雲路,全程有石級1088層,約二華里。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慧濟寺住持文正,東監院慶禪募資砌石而成,路旁又設鐵欄桿。一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沁人心脾。路西的青玉澗,自山巔至山麓,一帶飄流,淙淙汨汨之聲,時有所聞。過香雲亭向前,有略呈方形巨矗立路側,垂面上鐫數尺見方四個大字:“海天佛國”,為明朝抗倭名將侯繼高所書。“海天佛國”石上又疊一石,狀如巨鐘,高插青冥。石上有摩崖題刻“雲扶石”三字。雲扶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缽,承受天露,日積月累,清冽不腐。
在香雲路中段的拐灣處,有方形巨岩矗立路側,岩面“海天佛國”四個大字出自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手筆。每個字約一米見方,它十分貼切地概括了普陀風光的特點,後來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稱。在海天佛國崖上又疊一石,高插雲海,險而且玄,石上刻著“雲扶石”三字。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缽,承受天露,日積月累,清冽不腐。海天佛國崖周圍多老桿矮松,虬枝橫臥,多有黃山古松韻味。慧濟寺占地面積二十餘畝,建築面積五千五百平方米,布局不規則,頗具江南園林特色。該寺山門簡樸,上書“慧濟禪寺”。天王殿與普陀山其它寺院不同,系硬山建築。主殿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兩邊侍立阿難與迦葉。大殿兩廂各塑有十尊塑像,是佛教傳說中的“二十諸天”,後兩側供觀音及千手觀音木雕像。大雄寶殿屋頂全用天藍、淡綠、鵝黃、紫紅等色琉璃瓦蓋成,陽光下映出萬道彩虹,形成“佛光普照”的綺麗景觀。寺內現存御印三枚,其中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賜金印一枚,印文是“敕建南海普陀名山觀音寶印”,嘉慶元年(1796年)賜翠玉印一枚,印文是“南海普陀佛頂觀音大士寶印”;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賜銅印一枚,印文為“敕建南海普陀禪寺觀音寶印”。
慧濟寺
慧濟寺後門左側有普陀山三寶之一的“普陀鵝耳櫪”。該樹從地表處分兩杈並列長出,在一丈多高處又分兩杈,往上再有規律地一分為二,故又稱“夫妻樹”。這棵樹是二百多年前由緬甸僧人到普陀山朝拜時攜來,為世界稀有植物。1932年經植物學家鄭萬均先生鑑定,認為是一新樹種,定名為“普陀鵝耳櫪”,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另有被譽為“佛光樹”的新姜子木,也是稀有樹種,好似一個報春的使者,每當春天農曆二月十九觀音大士聖誕之日,它的嫩梢枝葉就披上金黃色的絨毛,在陽光里熠熠閃光,為佛國增光添彩。
佛頂山是普陀山最高處,晴天四望,遠山近礁,環列奔趨。遇山雨欲來,則白霧圍繞山腰,漸至混蒙,雲扶石都如青帆一片,出沒雲濤,充滿詩意。歷來有“不上佛頂,等於未到普陀”之說。華頂還可看到罕見的海市蜃樓和佛光。

當地特色

文化之邦

慧濟寺的景區法雨寺是浙江有名的景點之一,這裡悠久的歷史創造了輝煌的吳越文化,大地上文物古蹟比比皆是:杭州的六和塔、岳飛墓、飛來峰造像和寧波天一閣、溪口蔣氏故居等28處文物古蹟被國務院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慧濟寺慧濟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人傑地靈,曾涌現出蘇東坡、白居易、王羲之、吳昌碩、蔡元培、金庸等文化名人以及無產階級文化先驅魯迅等。如今,遍布全省各處的許許多多富有影響的博物館和紀念館,無疑是這些大師們留給這片故土的豐富文化遺產。

絲茶之府

這裡全省盛產綠茶,有西湖龍井開化龍頂等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全省的綠茶出口量占全國綠茶出口量的二分之一。
慧濟寺慧濟寺
杭嘉湖地區,至今一直是絲綢的主要產地,有關種桑養蠶的風俗活動豐富多彩,許多習俗仍保留至今,有軋蠶花、吃蠶花飯、進香、踏青、祀蠶神等。
這裡湖泊眾多,水網密布。大運河縱貫南北,古鎮風貌至今猶存。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六大水鄉古鎮中,浙江就占有其中的三席(西塘、南潯烏鎮),徜徉於小橋、流水、人家,懷古、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古風民韻

這裡各地星羅棋布的水鄉村落中,至今仍保存有許多明清時代,甚至更早期的古建築、古民居。
那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樸實憨厚、聚居而居的民風民俗,使得龍門、諸葛、芙蓉、蒼坡、郭洞俞源、大昌、前童、廿八都等一大批原來“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小村鎮,正越來越多的為都市人所神往。

特色餐飲

海鮮-貝殼類海鮮當地的活海鮮相當豐實。黃魚、墨斗魚、海蟹、花蛤淡菜、貝殼類、條紋蝦等應有盡有。除各賓館、山莊的餐飲外,飯店主要集中在海鮮園、前寺、後寺和南天門附近。
慧濟寺慧濟寺
其中,海鮮園集中了52家海鮮餐館,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另外,普陀山上的海鮮價格偏高,距此不遠的沈家門的海鮮價格要便宜很多,在沈家門轉船的時候,可以痛快的享用一番。
小貼士:在這裡吃海鮮,建議選擇星級賓館,價格並不比小飯店貴,而且保證質量。如果下榻在家庭式旅館,讓老闆幫助做一頓海鮮也是很實惠的。最好不要去一些小飯館吃海鮮,避免上當受騙。
素齋也一向受到海內外遊客的好評,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在寺內吃一頓素齋。齋堂都有方便香客趕齋的時間。一般早餐為5:30~6:00,中飯為10:00~11:00,晚飯16:30-17:00左右。到時候不妨到客堂打聽一下,花十幾塊錢吃一頓齋飯,經濟實惠,別有一種風味。

交通信息

航空:舟山普陀山機場位於朱家尖島北部,從舟山機場到定海、沈家門,有機場班車或計程車直達。
普陀山普陀山
公路:定海鴨蛋山至寧波白峰航線輪渡24小時通航(每天航班104班,航程40分鐘,10級大風照常通航)以及沈家門到朱家尖的海峽大橋開通後,遊客可乘車通過海峽輪渡和大橋直達定海、沈家門(半升洞)和朱家尖。
定海汽車站每天有24班巴士發往寧波,有6班高速巴士發往上海徐家匯和桃浦路站。
舟山市汽車運輸公司半升洞汽車站每天有8班發往杭州汽車東站,有34班巴士發往寧波(6:30-16:40)。
普陀汽車運輸公司位於沈家門東海中路,每天有10班巴士發往寧波。
慧濟寺水運:舟山群島與外界的交通聯繫主要依靠輪船。普陀山客運碼頭是通往大陸的主要視窗,每天有發往上海的夕發朝至客輪(航程12小時,雙休日增加一班),日間各有一班高速客輪發往上海蘆潮港和金山碼頭,行程僅需2-2.5個小時。普陀山與寧波之間每天有4班普通客輪和11班高速客輪(7班直達,4班彎靠沈家門)對開。此外,定海每天都有直達上海和金山的夜班船和快艇各1對。定海、沈家門與寧波之間每天各有4班高速客輪對開。舟山西碼頭與上海金山之間每天有車客渡1對。沈家門隔天7:20有一班客輪發往象山石浦港。
公車:舟山本島上有定沈線公車(半小時一班)連線定海和沈家門兩大重鎮,車程約40分鐘。本島和朱家尖島之間也有海峽大橋貫通,有公車直達舟山機場和島內各主要景區。其餘各島之間的交通完全依靠輪船。普陀山、岱山嵊泗、大衢、桃花島等大島上還有公交定班車或旅遊專線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