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島

普陀山島

普陀山島位於浙江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3.5公里,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88.2米,素有"海天佛國"的美譽,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全國首批確定的4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普陀山的勝景集寺廟、海、沙、石於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陀山島
  • 外文名:Putuo Island
  • 地理位置浙江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
  • 所屬地區:浙江
  • 旅遊景點:梅灣春曉、磐陀夕照、蓮池夜月
基本概況,文獻記載,宗教活動,景色特點,旅遊指南,交通工具,門票價格,社會評價,佛國文化,

基本概況

普陀山島位於舟山境內蓮花洋上,約12.32平方公里,傳為觀音大士顯化道場,素有“海天佛國”之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屬全國首批確定的4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普陀山島普陀山島
公元916年,日本高僧慧鍔五台山請得一尊觀音佛像回國,途經舟山蓮花洋,因風浪受阻而登梅岑島建“不肯去觀音院”,從此正式開闢佛教道場,梅岑島遂依佛經改為“普陀洛迦。
普陀山全島有蓮洋午渡、短姑聖跡、梅灣春曉、磐陀夕照、蓮池夜月、法華靈洞、古洞潮聲、朝陽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霽、茶山夙霧、天門清梵十二大景觀,有南天門普濟寺、後山、西天、法雨寺佛頂山梵音洞紫竹林洛迦山九大景區。
普陀山島位於浙江省舟山島東側,屬於舟山市普陀區。浙江沿海漁民早就來此捕魚,最早寺廟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鍔主持其事。有普濟寺、法雨寺、盤陀庵、靈石庵等寺廟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勝。此處也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其宗教活動可溯於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煉丹遺蹟隨處可覓。
普陀山島岸邊普陀山島岸邊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跡始著。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台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數番前行,無法如願,遂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文獻記載

佛教《嚴華經》記載的“觀自在菩薩至普陀洛迦山”一說,使普陀成為觀世音之聖地。唐鹹通四年(863年),日本僧人慧萼從五台山奉引觀世音像回國,因為風浪所阻,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觀音院”,成為普陀佛教開山之起始。至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年)正式定普陀山為觀音菩薩道場,與五台山、峨嵋山、九華山同稱佛教四大名山。後歷代皇帝撥幣累建,香火日旺。全盛時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達4000餘人。在島上的小徑間漫步,經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麗的自然風景和濃郁的佛都氣氛,使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1997年農曆九月廿九,南海觀音露天銅像建成。此日烏雲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銅像開光時,天開洞門,陽光普照,尤其令海內外信徒傾服。
普陀山島相關圖畫普陀山島相關圖畫

宗教活動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燭火輝煌、香菸燎繞;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
普陀山島的藍色天空普陀山島的藍色天空
每逢佛事,屢現瑞相,信眾求拜,靈驗頻顯 。綿延千餘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鐘靈毓秀之淨土,積澱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觀音大士結緣四海,有句俗語叫:“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世界的信仰。”

景色特點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樹木66種、1221株。不僅有千年古樟,還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普陀鵝耳櫪。島四周金沙綿亘、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各呈奇姿,引人入勝。普陀十二景,或險峻、或幽幻、或奇特,給人以無限遐想。不少名勝古蹟,都與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
登山攬勝,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島浮在海面上,點點白帆行駛其間,景色極為迷人。前人對普陀山作了這樣高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把普陀與人間天堂西湖相比,應該說,這個評語是客觀的。島上的千步沙和百步沙已成為著名的沙灘旅遊區,不但有優良的沙質,還有完善的遊樂設施。暢遊在這樣的佛國海洋中,別有一番滋味。
普陀山島普陀山島
普陀山奇岩怪石很多。著名的有磐陀石、 二龜聽法石、海天佛國石等二十餘處。在山海相接之處有許多石洞勝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島的四周有許多沙灘,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是一個弧形沙灘,長約3里,沙細坡緩,沙面寬坦柔軟,是一個優良的海水浴場。夏天去遊覽,可帶上游泳衣在這裡暢遊。島上樹木蔥鬱,林幽壑美,有樟樹、羅漢松、銀杏、合歡等樹。大樟樹有1000餘株。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樹圍達6米。還有一株“鵝耳櫪”,是我國少見的珍貴樹種,列為國家二等保護植物。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論在哪一個景區、景點,都使人感到海闊天空。雖有海風怒號,濁浪排空,卻並不使人有驚濤駭浪之感,只覺得這些異景奇觀使人振奮。普陀山既以海天壯闊取勝,又以山林深邃見長。登山攬勝,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島浮在海面上,點點白帆行駛其間,景色迷人。
普陀山島概覽普陀山島概覽

旅遊指南

交通工具

航空
舟山普陀山機場位於朱家尖島北部,當前已開通北京、晉江、廈門、汕頭、上海浦東、南京、青島等航線。從機場到普陀山,先乘中巴車或計程車到蜈蚣峙碼頭,從這裡乘快艇5分鐘即達普陀山。
公路
交通大宇上海徐家匯客運站每天7:20、8:20、9:20、13:40、15:10、16:30有6班高速大巴直達沈家門,票價120元,6小時可達。再轉渡輪或快艇前往普陀山。
杭州汽車東站每天有8班高速巴士直達沈家門半升洞碼頭,車程4個半小時。半升洞碼頭與普陀山之間每小時一班渡輪,半小時即達普陀山。若乘快艇,人滿即開,航程不過10分鐘。
水運
上海、寧波到普陀山
1.十六鋪碼頭每晚18:00有夜班船開往普陀山,彎靠岱山,次日8:30抵達普陀山。每周五19:00加開一班,次日7:00直達普陀山。票價從47元(散席)-387元(貴賓艙)不等,其中三等艙150元,四等艙100元左右。
普陀山島普陀山島
2.上海蘆潮港每天有兩班快艇到普陀山,十六鋪碼頭每天8:15、10:50開車,在蘆潮港10:00、12:30(彎靠岱山)換船,12:15、15:15即達普陀山。票價有158、185元兩檔。
3.上海金山每天也有一班快艇去普陀山,十六鋪碼頭每天8:00開車,在金山10:00換船,12:30抵達普陀山。票價有156、183元兩檔。4.寧波直達普陀山高速輪每天有7班,彎靠沈家門的每天還有4班。先從市區的江北碼頭乘車到白峰碼頭,再轉快艇前往,全程約需2小時,票價50元。
普陀山到舟山其他島嶼
1.普陀山--沈家門半升洞碼頭,每天7:00--16:00每小時一班輪渡,航程半小時,快艇每天6:00--18:00,10分鐘一班。
2.普陀山--朱家尖蜈蚣峙碼頭,6:30--17:30,快艇10分鐘一班,僅需5分鐘航程,票價15元。
3.普陀山--桃花島,快艇每小時一班。
4.普陀山--岱山16:00開,17:30到;岱山--普陀山6:00開,8:30到。
公車:
普陀山由兩條旅遊專線車將大多數景點連線了起來。這兩條專線車每隔10-15分鐘一班,運營至17:00止,17:00以後各類車輛陸續收工,遊客應在此前返回住地。從碼頭到前寺3元,從百步沙到索道站6元。1號線:百步沙(前寺)、百步閣、紫竹林、入三摩地、碼頭、海防新村、海鮮園、寶陀飯店、西天渡口2號線:百步沙(前寺)、朝陽洞、大乘庵、法雨寺、飛沙岙、寶月庵、古佛洞、索道站
計程車:
普陀山景點較分散,團體包車更划算。18座普通中巴車480元/天,24座五十鈴空調中巴車850元/天,桑塔納轎車600元/天。普陀山旅遊淡旺季明顯,淡季可議價。如包車一天,你可以選擇以下常規景點一游:1.去索道站乘索道上慧濟寺;2.游好慧濟寺乘索道回,去法雨寺;3.去普濟寺;4.去紫竹林看南海觀音;5.送回碼頭或賓館。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是普陀山的三大寺,紫竹林是一個風景區,包括紫竹林禪院、不肯去觀音院、南海觀音立佛等六個風景點,以上景點是普陀山的精華所在。

門票價格

上島門票110元/人,南海觀世音菩薩雕像門票6元/人,島內寺院門票多為5元,清晨和傍晚都不收門票,可以隨意進廟。
普陀山島遠眺普陀山島遠眺
普陀山島內巴士:依距離遠近2元到8元不等;
索道: 上25元, 下15元,往返35元 (其實自己上下山不太累,自己在山上漫步走走,山道幽靜,不論冬夏都很愜意的)。

社會評價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路 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濕地等15個類型。其中,普陀山島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

佛國文化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名山之一,晉太康年間(280-289)信徒們已經發現本島(時稱梅岑山)自然環境與佛教諸經所載觀音勝地相似,時常有人登山求訪大士蹤跡。
據“舊志”記載,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有梵僧(一個西域僧)來潮音洞錢燔十指,指盡,親見大士說法,授予七色寶石,靈感始起。
鹹通四年(863),日本僧慧鍔第三次入唐,詣五台山敬禮,至中台精舍,睹觀音鄉容貌端雅,懇求請歸其國,眾從之,鍔即肩負至明州開元寺,覓得張友信(一說張支信)便船,將登舟,像重不可舉,率偕行,賈客竭力負之,乃克勝。及過梅岑山,濤怒風飛,舟人懼甚,鍔夜夢一僧謂之曰:“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風相送。”鍔泣以夢告眾,鹹驚異,乃置像於洞側,祈禱而去。山上居民張氏請像供奉於宅,稱“不肯去觀音”是為普陀山供奉觀音之始。歷代山志誤載為後梁貞明二年(916),系將請像與建院二事合而為一。其實,慧鍔系唐代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大師高足,茲錄其三次入唐情況如下:
慧鍔三次入唐情況
第一次來回
楚州梢公(失名)唐武宗會昌元年(841),日本仁明朝承和八年。楚州此船原為送回仁明朝遣唐使到日本,楚州梢公水手等即搭原船回唐,學問僧園載的弟子仁濟、順昌亦乘此船入唐。慧鍔入唐是為了朝拜五台山。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日本仁明朝承和九年,李鄰德明州(即寧波)慧鍔為向本國請求惡徒愛山供養費,乘此舟回國。
第二次來回
唐武宗會昌四年(844),日本仁明朝承和十一年,慧鍔攜帶日本過桔皇后親手繡制繡文袈裟、寶幡及供養費等施給五台山。又到杭州靈池寺謁見齊安國師,迎接他的弟子義空去日本開創禪宗。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六月二十二日,日本仁明朝承和十四年。張友信、元淨等二十二人。明州望海鎮(即寧波市鎮海區)同年六月二十四日日本肥前國值嘉島留那浦3搭乘者:慧鍔、仁好、惠運。據《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載,隨日本高僧圓仁的弟子性海入唐的日本人春太郎、神一郎同乘此船回國。
第三次來回
唐懿宗鹹通三年(862)九月三日,日本清和貞觀四年。張友信、全文習、任仲元等日本肥前國值嘉島同年九月七日明州石丹岙4搭乘者:慧鍔、真如法親王入唐求法,在日本肥前國松浦郡柏島新造。
張友信明州唐懿宗鹹通四年(863)四月,日本清和朝貞觀五年搭乘者:慧鍔、賢真、忠全等。此船繫上年送真如法親王入唐返航。
此次慧鍔從五台山請得觀音像一尊,帶回本國,舟至普陀山潮音洞,遇風濤,遂置像於洞側,史稱“不肯去觀音”。至後梁貞明二年,在張氏宅址建“不肯去觀音院”,乃普陀山最早寺院。
宋朝廷保護佛教,度僧散牒,設僧錄司統領天下寺院,但禁止僧人私度。宋太祖乾德五年( 967),命內侍王貴送香幡到普陀山供奉。神宗元豐三年(1080),內殿承旨王舜封 出使三韓(朝鮮、韓國),遇風濤有感,以事上奏,詔改建“不肯去觀音院”,賜額“寶陀 觀 音寺”,許每歲度僧1人,置田積糧,安眾修靜。飛錫來山者,皆禪林俊秀。紹興十八年(1148),史浩等游普陀,在潮音洞 目睹大士靈現,撰《題留寶陀寺碑碣》(文存)。寧宗嘉定三年(1210)八月大風,圓 通殿被摧,當朝賜錢萬緡重建,七年,殿成,御書“圓通寶殿”額,建龍章閣藏之。丞相史 彌 遠捐資莊嚴殿宇及廊廡,備香燈供養,寧宗聞之,再賜金竧衣、銀缽、瑪瑙珠、松鹿錦幡等 供殿,置常住田567畝,山1607畝,普陀香火日盛。理宗寶慶年間(1225—12 27)詔寶陀寺列入江南教院“五山十剎”,表示如下: 淳祐八年(1248),制師顏頤仲禱雨有感,施錢2萬,米50石,置長生庫,建接待莊,招待來往使臣,奉詔免山僧賦役。宋代普陀山佛教以禪宗為主,發展較迅速。曹洞宗法裔真歇著《華嚴無盡燈記》;大川普濟 著《五燈會元》。鹹淳年間(1265—1274),普陀山僧一山一寧等奉詔刪修《百丈清規》,建立起一代典章——《鹹淳清規》。
元朝廷篤信佛教,凡帝王登位,必先受戒,中央設總制院(後改稱宣政院),各路設行宣政院統領教務,給喇嘛和僧侶以優厚待遇。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詔普陀山長老如智同王積翁兩次出使日本,皆因中途有阻而返。大德二年(1298),命內侍李英降香,修飾佛像。三年,敕封江南釋教總統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寧為 “妙慈弘濟大師”,持詔通好日本,命宮廷宿衛孛羅等齎金百兩祝香;敕江、浙省臣協同整修寶陀寺殿宇佛像。四年春,命魏也先、太出降香齋僧。住持如智獻玉琢觀音。五年春,復命太出、李鐵木兒不花、魏也 先持五彩幡旌莊嚴法筵,賜錢3千緡修飾殿宇,新建演法堂;飭浙江省割官田20頃,規定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由廷臣降香,諷誦祈禱,由直賢學士趙孟竨書寫刻碑。皇慶二年(1 313),皇太后遣法華奴為使,蒞山設齋,賜主僧袈裟,敕省賜鈔668錠,購置長明佛燈田3頃。延六年(1319),仁宗命忠宣王(名璋)至江南降御香,璋等兼程朝拜普陀山,歸撰《行錄》1卷。泰定四年(1327),中宮派中政同知帖閭齎金幣,賜齋僧鈔千 錠、僧衣108件,供聖黃金織文幡、金彩綺帛等,給田2頃26畝。致和元年(1328 ),遣御史曹立齎鈔百錠上山降香。至順二年(1331),江西陳覺和等募鑄大士銅像1尊,銅佛千尊及鐘磬等法器供閣。元統二年(1334),宣讓王帖木兒不花施鈔千錠,僧 孚中建多寶塔。至正年間,香火更盛,臣民等渡海不絕。當時記載:“自昔游者,至今為盛 ,若西域名師,王公貴人,各極精誠。”至正二十一年(1361)盛熙明撰《補陀洛迦山傳》四品三章,為“山志”編纂之濫觴。 元末,普陀山寺院、亭橋樓閣、佛塔等設施 已具相當規模。山僧東川永與元初臨濟宗巨匠元叟行端等齊名,一山、孚中等均系臨濟宗揚岐派法裔,一山出使日本後,在日本創立“二十四派日本禪”之一的“一山派禪宗學說”,其門下輯有《一山國師語錄》、《一山國師妙慈弘濟大師行記》等刊行於日本;孚中有《五會語錄》等著述,古鼎著有《四會語錄》,大千等普陀山僧均有語錄行世,對當時江南禪宗的流傳影響頗大。
明代帝皇崇佛,但由於海寇騷擾,使普陀山佛教經歷幾次較大興衰。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在南京天界寺設善世院,統領全國佛教。三年,高僧行丕由五台山佛隴寺駐錫普陀弘揚禪宗,在寶陀寺南嶺建清淨境亭,翰林學士宋濂為撰《清淨境亭銘》。十五年,京都設僧錄司,州設僧正司,縣設僧會司,規定3年一次考試僧侶,合格者免費發給度牒,時普陀山有殿宇300餘間,度僧傳戒,佛事不衰。二十年,信國公湯和經略沿海,以普陀“窮洋多險,易為賊巢。”徒僧毀寺,遷觀音像至寧波棲心寺(即七塔寺)重建殿宇,以“補陀”名之。山上僅留鐵瓦殿1所,使1僧1役守奉之。是為普陀山佛教第一次衰微。
到山,“拿首僧如德”,將山上木材磚瓦盡數檢搜。二十九年,住持真宰進京請求復建, 病歿於京。三十年四月,派御用太監張隨、內官太監王臣齎帑金千兩,齋僧銀1800兩, 誦禮《觀音經》銀3百兩、《觀音經》1幢到山,督造藏經殿,勘地庀材,籌劃建復普陀主 剎。十一月,浙江督撫劉氏上《倭情叵測,海釁難開》奏摺:“懇乞聖明,停止海外山寺之 建,以杜禍萌,以安地方。”被神宗“留中”。翌年五月,飭督撫浙江都御史尹應元率總戎 李承勛、海道副使 王道顯、參將袁世忠、寧波知府鄒希賢等官員並健卒數千巡察普陀山,撰立“渡海紀事碑” ,文云:“……普陀名號最著,因靈修復,殊非非常之原,一旦重以天子之命,勢必竦動遠 近,鯨波叵測,偵備宜嚴。乃囑參鎮各官,整旅飭防,聞警即援,永期寧謐,分猷共念。” 從此,不提禁建之事。三十三年,神宗奉皇太后命,遣張隨同御馬太監黨禮、張然齎帑金2 000兩,皇太后、嬪妃等均施銀兩到山督造普陀禪寺;並送齋僧銀300兩,織豎幡幢、金花 丹 藥等及《金剛般若經》1部、《觀音普門品經》1藏供寺。張隨以寶陀寺舊基形局淺漏,辟 遷麓下,重新興造。翌年竣工,賜額“護國永壽普陀禪寺”。此間,後山僧如壽、如光對海 潮寺進行大規模擴建,三十四年,賜額“護國鎮海禪寺”。三十五年,遣黨禮齎金千兩建兩 寺御碑亭,祝福齋僧。住持寂庵進京謝恩,上命披紫,授以僧錄司右善世職。翌年,寧紹參 將劉炳文捐資建楊枝庵,重刻“楊枝觀音碑”。〖JP1〗三十七年,再遣張隨賜金千兩到 山齋僧。命 僧眾檢閱藏經3年,以五彩織金龍緞40尺及長幡、經袱、桌衣等供寺。三十九年,派張隨 齎金千兩祝禧齋僧,派黨禮等賜鎮海禪寺大藏經。四十年,遣使賜普陀寺玉帶鎮山門,釋海 觀撰《玉帶記》。天啟七年(1627)崇王由竫捐資重建藥師殿。崇禎十四年(1641 ),詔國戚田弘遇捧御香到普陀祈禱。明一代,尤其萬曆後期,普陀山佛教得到空前發展, 山上有寺庵200多處。江浙兩省、福建等沿海信徒紛紛朝山做佛事,蓮花洋上“貢艘浮雲 ”,短姑道頭“香船蔽日”,佛事十分興旺。
附:明萬曆二年《普陀禁約》原考(萬曆三十年范淶編) : 照得普陀一山,遠距定海四百餘里,獨峙海中,山多岩窟,田皆沃壤 。洪武初年,信國公經略沿海,見得本山窮洋多險,易為賊巢,遂行起遣。天順年間,始有 緇流私創寺宇,四方流聚漸多,接濟交通,勾引響導。嘉靖三十二年間,倭奴屯據本寺,遂 調發官兵劉恩至等剿滅之。隨奉欽差督撫軍門王〓鈞牌:仰道即行把總黎秀會同主簿李良模 ,帶領兵船前去普陀山,將寺宇盡行拆毀,佛像木植器物等件運移定海招寶山寺收用。其原 山僧人,俱各逃散舟山。查有度牒者,分發各寺;無度牒者,還俗當差。插牌本山,並告示 沿 海一帶軍民、僧道人等,不許一船一人登山樵採及倡為耕種,復生事端。如違,本犯照例充 軍。仍禁本境勢豪之家,不許營謀佃管,若掌印官輕徇人情,故縱犯禁,坐贓問革等因。備 行把總黎秀等及行寧波府並定海縣遵照。
普陀山島位於舟山境內蓮花洋上,面積12.32平方公里,傳為觀音大士顯化道場,素有“海天佛國”之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屬全國首批確定的4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公元916年,日本高僧慧鍔從五台山請得一尊觀音佛像回國,途經舟山蓮花洋,因風浪受阻而登梅岑島建“不肯去觀音院”,從此正式開闢佛教道場,梅岑島遂依佛經改為“普陀洛迦。全島有蓮洋午渡、短姑聖跡、梅灣春曉、磐陀夕照、蓮池夜月、法華靈洞、古洞潮聲、朝陽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霽、茶山夙霧、天門清梵十二大景觀,有南天門、普濟寺、西天、後山、佛頂山、法雨寺、梵音洞、洛迦山九大景區。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勝地,秀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佛教文化溶匯一起,成了名揚中外的"海天佛國"。巍峨莊嚴的普濟寺(前寺)、法雨寺(後寺)、慧濟寺三大寺,是我國明末清初建築群的典型。元代古建築多寶塔、明萬曆年間雕刻的楊枝觀音碑、清初從南京拆遷來的明故宮九龍殿內的九龍藻井,是觀音道場的“鎮山三寶”,這些年興建青石浮雕“五百羅漢塔”、33米高的“南海觀音”露天銅像、純紫銅鑄成的正法講寺“銅大殿”,新近修復的紫竹林禪院、西方庵、祥慧庵等古剎梵宇,又為佛國增添了風采和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