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雲山

慕雲山

慕雲山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上蘭村西北,是山西省城保存最為完好的生態園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慕雲山
  • 位置:太原市尖草坪區上蘭村西北
  • 海拔:約1200米
  • 原名:耄仁山
  • 特色:耄仁寺
  • 距市中心:28公里
簡介,歷史,景觀之耄仁寺,景觀之傅山故里,景觀之天門關,慕雲山之造林故事,慕雲山的現況,郊遊路線,

簡介

慕雲山位於太原市尖草坪區上蘭村西北,距市中心28公里,海拔約1200米,深林覆蓋面積3000餘畝。山上有經濟林4000餘株,生態林100000餘株,草本植物200餘種,中藥材100種,喬木20餘種,灌木50餘種。核桃、萍果、棗、桃、山杏已到盛果期,森林覆蓋率已達80%以上,據有關專家稱:該山巒的植被狀況優於山西省的管涔山天龍山、石千峰東山林場,是省城保存最為完好的生態園林。慕雲山生態旅遊區是由現年92歲,具有69年黨齡的老黨員袁克良,以艱苦奮鬥,愚公移山的精神,經過39年艱苦卓絕的勞動,由荒山禿嶺改造而來,人工植樹達15萬株,許多珍稀樹木,藥材得以在這裡保存下來,袁克良老人是對遊客進行艱苦奮鬥、愛國主義、環境保護和黨員教育的活教材。

歷史

慕雲山原名耄仁山,相傳公元九年一批西漢官員為避莽亂逃到此山,光武帝為了表彰他們的赤膽忠心,賜名此山為耄仁山,此寺即為耄仁寺

景觀之耄仁寺

耄仁寺坐落在慕雲山腹地,四面環山。據史料記載,耄仁寺始建於漢朝,盛於唐朝,宋、元、明、清歷朝屢有毀建,民國期間塌毀,但寺院大體規模仍在,規模宏大。主要建築有上寺、下寺、龍王廟關帝廟觀音殿
耄仁寺現存依山開鑿的石佛實屬國內石刻中的珍品。佛像威嚴高大,神態安詳。現存較完好的碑刻分屬正德、天啟、崇禎、乾隆、嘉慶幾個時期。明正德《淮宗源碑》仍然完好地矗立在石佛之側,雖經風雨剝蝕字跡斑駁,但碑中陳述猶可辨認。略云:耄仁寺成名於漢光武帝御封。緣自漢室遺老在耄仁寺避莽亂,18年後有幸還朝面聖之故。因該地占盡天象地脈形勝之極,且諸老均已八九十高齡故名之。
寺內龍王廟前有一泉眼,泉水富含礦物質,長期飲用此泉水對人體大有益處。凡到此的遊客都免不了要痛飲甘泉,並且還要帶上一瓶作為神泉聖水給親友一嘗。
耄仁寺周圍的山脈形似蓮花,故慕雲山又有蓮花山之別稱。整座寺廟就居於“蓮花”的中央,環境十分幽雅。該寺在漢光武帝和唐太宗時曾一度上升為國寺。李唐王朝對耄仁寺喜愛有加,唐太宗欽點重臣尉遲恭親臨耄仁寺監工修造。其後,歷朝歷代屢修屢毀。《淮宗源碑》載:“有陽曲縣安生釋子俗姓賀法號果福者,度門徒真宣與鎮城巨家劉氏之子協力整率古剎寺院,重修下寺黑龍廟龍泉聖像護法,佛像環立,廟貌煥然,開墾地土,四山明至:東——石盤頭、西——段壕、北——車輻梁、南——安子嶺,數十里之闊。”清乾隆年間兩度修葺,於廢者興之,缺者補之,略費時日,廟貌整齊,佛像輝煌,足壯觀瞻。晚清、民國乃至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未曾修葺過,致使千古名寺幾成廢墟。

景觀之傅山故里

耄仁寺的南面是竇大夫祠和歷史名人傅山的故里,北面是凌井溝,東邊是楊家將駐守的。作為太原市的歷史文化遺存,不遠的將來,這裡一定會重要的旅遊景區。
傅青主(1607~1684)本名傅山,字青竹,後改字青主,陽曲(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向陽西村)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青主,別號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先世居山西大同,後徙于山西忻州,他是著名的學者,哲學、醫學、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他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起被梁啓超稱為“清初六大師”。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在當時有“醫聖”之名。

景觀之天門關

天門關位於太原北郊關口村北一華里許,現屬於太原市陽曲縣西凌井鄉行政範圍,可以驅車從太原市柴西公路往北直達。過去是山西西八縣聯通省城的重要交通關隘。
凌井溝西緣是呂梁山脈千里疊嶂的主體,每逢大雨,山洪暴發,大水自天而降,排山倒海灌入谷中。谷水摧動山石,水石共滾,牛吼雷鳴,十分兇險。大水過後,谷底被沖刷得青石嶙嶙,明淨如鏡,當地人把谷水稱為掃谷水。掃谷水出天門關後過柏板境,叫柏板河,東流注入汾水。天門關矗立太原北陲,是太原府通往晉西北的咽喉要道,但卻無人敢來谷底犯險。隋楊廣為晉王時,去管涔山避暑,在峽谷東壁的峭崖上鑿山架木,修了一條棧道,這才“天梯石棧方鉤連。”但道遠棧險,終是“猿猱欲度愁攀援。”正是這條大峽谷,朔風吹來,在天門關造成了一個獨特的小氣候,這才有了“天門積雪”的獨特風光。

慕雲山之造林故事

在山西省太原市慕雲山,有一位87歲高齡的傳奇老人,38年來義務植樹15萬棵,被當地人傳為佳話。
1974年,袁克良作為太原市二輕局綠化隊隊長,承攬黨組織交給的3000畝荒山的造林任務。那時的慕雲山,荒蕪死寂,懸崖陡峭,晚上還有狼群出沒。沒過兩年,隊員們耐不住山裡的艱苦與寂寞紛紛藉故下山,最後只剩下袁克良一人和兩件工具。他白天上山挖坑種樹,晚上為防狼群,把鐮刀放在枕邊和衣而眠。喝的是半截破瓮積下的雨水,燒的是山上撿來的柴火,點的是罐頭瓶充當的油燈。就這樣,他一呆就是37年,儘管退休,也一直沒有離開。
袁克良的綠化區域是三道梁兩條溝,僅一條溝的直線距離就有好幾公里。幼苗吐芽時,最容易被鳥兒啄掉,他看護不過來,於是便找來許多網絲,繞山設定連動鈴鐺,只要主桿一搖,全網連動,鳥兒就被嚇飛了。像這樣的功課,袁克良時常做,終於把原本不宜種樹的慕雲山變得鬱鬱蔥蔥。
為了種樹,袁克良操勞一生,除了山上的幾眼土窯洞外,連一間像樣的房子也沒有。他自己出錢僱工買苗,一來二去,將一生的積蓄投給了荒山。老伴胡春蓮,不僅不抱怨他把僅有的退休金補貼種樹,還主動住進土窯幫他護林。兒子袁兵元,也將辦廠的錢長期支援父親的綠化事業。如今,在袁克良一家的感召下,累計已有5萬多名志願者慕名而來義務植樹。
老領導添綠,胡富國題詞
2014年4月22日,原省領導吳達才武正國、省名聯會秘書長劉俊謙以及名人雜誌社總編楊志剛等近二十人,登上慕雲山,義務植樹添綠。此行,他們還給慕雲山袁克良、袁兵元父子帶來了珍貴的禮物——胡富國的題詞和李才旺的書法作品。
原山西省委書記胡富國同志為慕雲山題詞原山西省委書記胡富國同志為慕雲山題詞
慕雲山上風景怡人,幾孔鑲嵌在山間的窯洞,就是慕雲山工作人員的辦公室。袁兵元感慨植樹不易,這么多年來,他們再窮再累,沒有找過政府。“父親吩咐我,不要給政府找麻煩。我們就自己解決資金問題,40年來,我們陸續累計投入差不多上千萬。”袁兵元一邊揮舞著手勢介紹,一邊將準備好的鍬和榔頭分發給眾人。在進山山路一邊,大家根據測量的標準距離,各自挖坑種樹。一個多小時後,一顆顆柏樹,並排站了起來,迎風搖擺,生機盎然。
原省領導吳達才向本報記者談了他此次植樹的感想:“父子兩人愚公移山式的綠化義舉,對我們每個人都很有教育意義,我們今天也參加了勞動,並且代表山西名人聯合會送了字,希望今後咱們共同努力保護生態環境,將慕雲山建設綠化得更好。”植樹間隙,山西詩詞學會會長武正國還為袁克良、袁兵元父子現場吟詩:“種樹根為本,做人德是虹,晶瑩流汗水,碧翠繡乾坤。”這首詩觸動了袁兵元,他用布滿裂紋的大手,摸了摸濕潤的眼眶。
“植樹造林綠化荒山,造福子孫功德無量”這是原省委書記胡富國,託付吳達才送來的一副題字。吳達才介紹,4月21日19時,胡富國得知幾人要上慕雲山植樹,趕寫了這幅字,以表達他對40年獻身綠化事業的袁克良老人的敬意。第二件禮物便是現任山西省政協常委,省文聯主席、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李才旺,敬意慕雲山,託付幾位原省領導送來的價值不菲的墨寶。
面對這樣的讚譽,作為慕雲山“二代綠化愚公”的袁兵元很是感激。他意氣風發,當場提出了繼續建設慕雲山,提升慕雲山品牌影響的一些想法。他想在路邊栽滿開黃色小花的野玫瑰,在山上種滿奇珍異果,還想在慕雲山舉辦義務植樹、詩歌比賽、攝影節、寫生、筆會、採摘等十大系列活動,以讓更多的人喜歡自然綠化,參與到生態保護的事業中來。
從媒體關注慕雲山後,特別是央視、人民日報、山西省、太原市各大媒體多年追蹤報導慕雲山,袁克良、袁兵元父子綠化愚公山四十年義務植樹的故事和精神感動著越來越多的人,近年,來自各地各單位的志願者在慕雲山上也播撒了一片片的綠色。慕雲山現共植樹約20萬株,由光禿禿的荒山野嶺蛻變為一個綠色環抱的太原慕雲山生態園區。慕雲山早已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分別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袁克良、袁兵元父子兩人接力,繼續征戰在造綠的生態路上。前幾年,袁兵元為報效家鄉,自己籌集資金承包了家鄉平山縣營里鄉沙窪村和下槐鎮劉家坪村,兩寨一山共一萬多畝的荒山,受到了平山縣委、縣政府的表彰,被媒體譽為太行愚公,也受到當地村民們的熱情歡迎和支持。
省領導在慕雲山一起種樹建起了“名人林”省領導在慕雲山一起種樹建起了“名人林”
省領導吳達才(左五)、武正國(左六)與袁兵元(左七)在慕雲山一起種樹建起了“名人林”

慕雲山的現況

袁克良畢竟年齡大了,常常是跪著幹活,一跪就是一、兩個小時,挖坑、鋤草、鬆土。有的大學生說,看著老人跪著勞動,我們有種掉淚的感覺。不過,老人很樂觀。他說,過去,慕雲山只有我們父子種樹。現在,每年有幾千人上山種樹。而且,去年10月,政府投資一百多萬元,將進山的路修成了柏油路,人們上山時輕鬆多了。老人還高興地說,我是老了,但事業後繼有人。他說的是袁兵元。從上大學到太原彈簧廠,從主管技術設備的科長到經營廠長、董事長,袁兵元迅速成長起來。他大學畢業的設計課題是“熱卷彈簧反射爐”,在運用到生產實踐後,提高了生產效益,其產品運用到國內多個行業,有些產品還出口到國外。現在,袁兵元每天基本上是往返於小店彈簧廠、尖草坪區上蘭村慕雲山和彈簧公司這三點之間。他把公司掙下的錢投入到慕雲山上。在投入數百萬元、種下13萬株不同種類的樹之後,慕雲山5000畝荒山披上了綠裝。袁克良說,兒子和我最大的不同是,他種樹講科學,除了不斷改進他發明的月光植樹法外,還注重綠化的景觀效果以及生態效益。我過去栽樹綠了就行,現在,他栽樹講究行距、間距,樹的成活率也高。
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和《朝聞天下》欄目里播送了袁克良近40年創業、矢志不移堅持種樹的先進事跡,感動每一個人。為了提高樹的成活率,他們買水澆樹,汽車運來的水是裝在大塑膠袋里的,我們嘗過,全是塑膠味,而就是這樣的水,老人除了澆樹,還要做飯和喝水。每年的植樹黃金季節是三四月,而五月種樹屬於反季節植樹,要提高成活率,就要提高成本多付出,僅僅是澆水,就要比三四月種樹時多澆一倍的水,而每一車水都是老人家自己花錢買的。
各級領導看望袁克良父子時問他們有什麼新的計畫,袁兵元說,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在慕雲山繼續種樹,決心把這裡建成森林公園。

郊遊路線

1 自駕車尖草坪區柏板鄉鎮城村後山,通過一條隧道,越過一個靶場,便可進入了慕雲山。這是入山之東線。
2 中北大學東X256號鄉間公路往北走到頭就是入山之西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