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時雜詠

感時雜詠

《感時雜詠》是詩人董必武先生於1944年寫下的七言律詩。詩作表達了詩人對國民黨反動派法西斯專職統治的嚴厲抨擊,同時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自毀長城的罪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感時雜詠》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董必武詩選》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董必武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感時雜詠
【其一】
果然六月慘飛霜②,只為沉冤未可忘。
重壓青年集中訓,屢興黨獄法西方③。
小人放肆居高位,特務橫行踞上床④。
屏息面牆防偶語⑤,敢雲無怠或無荒。
【其二】
過得河來拆卻橋,血書史跡怎能消?
建軍黃埔誰之助⑥?逼主白雲孰與饒⑦!
仲夏羊群窺武漢⑧,長沙馬日鬧風潮⑨。
可憐革命仍流產,辜負壺漿又一瓢。
【其三】
欲守四方歌大風⑩,飛鳥未儘先藏弓⑪。
萬里長城徒自壞,幾番巧計總成空。
江南不讓奸通敵,河北終教虜入籠。
枉費心機頑固派,廿年政策逐飄蓬⑫。

注釋譯文

①感時雜詠:原詩無題。此題為《董必武詩選》編者所加。
②果然六月慘飛霜:指1940年7月7日發生的綦江慘案。六月飛霜,典出《淮南子》:“鄒衍盡忠於燕惠王,惠王信譖而系之。鄒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
③屢興黨獄法西方:指國民黨反動派為了鎮壓進步、革命黨派和組織,往往羅織罪名,構成冤獄,稱作“黨獄”。法西方,指效法德、意法西斯主義。
④上床:上位。
⑤偶語:對語。《史記·秦紀》:“有敢偶語詩書,棄市。”《史記·高祖本紀》:“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無怠或無荒:沒有怠荒。怠慌,懶惰放蕩。
⑥建軍黃埔誰之助:這裡指黃埔軍校的建立。這所軍事學校是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由國共兩黨合作創辦的。
⑦逼主白雲孰與饒:指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背信棄義突然發動武裝叛變,炮轟當時的廣州總統府,孫中山先生不得不在深夜冒著槍林彈雨突圍出走。陳炯明司令部當時設在廣州市白雲山。熟與,如何(兩者相比,擇其一)。饒,怒,讓。全句的意思是,共產黨幫助創建黃埔軍校與陳炯明逼迫、叛變孫中山相比,誰對國民黨寬厚仁讓,已經很清楚了。
⑧仲夏羊群窺武漢: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又指示軍閥夏斗寅勾結軍閥楊森,趁大部分國民革命軍開赴河南北伐之際,於5月17日偷襲武漢。“羊群”指夏斗寅、楊森的反動軍隊。
⑨長沙馬日鬧風潮:指馬日事變。1972年5月1日,反動軍官許克祥蔣介石指使,在長沙發動反革命政變,捕殺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及工農民眾百餘人。
⑩欲守四方歌大風:此系出自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的典故。《史記·高祖本紀》:公元前195年劉邦討伐英布叛亂後回師長安,途徑故鄉沛,乃置酒沛宮,與父老子弟歡聚,酒酣,邦擊築而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⑪飛鳥未儘先藏弓:出自“鳥盡弓藏”的典故。《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蜚”同“飛“。比喻事成以後,功臣遭到廢棄或者殺害。此句的意思是,日本侵略軍尚未被趕走,就迫害真正抗日的愛國者和共產黨人。
⑫飄蓬:蓬即蓬蒿。遇風常吹折離根,飛轉不已。比喻人或者事物的漂泊不定。

作品鑑賞

第一首是抨擊國民黨反動派法西斯專職統治的。“果然六月慘飛霜,只為沉冤未可忘。”詩人開頭就以浪漫的筆觸,把國民黨法西斯專制統治所造成的“沉冤”,觸目驚心地提出來,給讀者造成一個強烈深刻的印象。接下來的兩聯就是敘述法西斯專制統治的具體表現:“重壓青年集中訓,屢興黨獄法西方。小人放肆居高位,特務橫行踞上床。”在這樣的高壓下,人們只好保持緘默了:“屏息面牆防偶語,敢雲無怠或無荒。”把人們在國民黨專制統治下的小心翼翼、惶惶不可終日的情狀寫透、寫活了。
第二首,是追溯和譴責國民黨反動派對大革命的反叛。“過得河來拆卻橋,血書史跡怎能消?”點出主題,引出下文。“建軍黃埔誰之助?逼主白雲孰與饒!”黃埔軍校是在共產黨的幫助下創建的,這與陳炯明叛變革命並逼迫孫中山相比,誰對國民黨寬讓,這已經很清楚了。然而,“仲夏羊群窺武漢,長沙馬日鬧風潮”,蔣介石集團卻以背叛革命、屠殺革命群體和共產黨人以報之。詩人無限感慨地寫到:“可憐革命仍流產,辜負壺漿又一瓢。”惋惜與憤慨的感情潺湲而出。
第三首,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自毀長城的罪行。“欲守四方歌大風,飛鳥未儘先藏弓。”國民黨反動派口頭上也高喊焦土抗戰,然而日軍還沒打走,他們卻瘋狂地鎮壓、捕殺真正堅持抗日的愛國人民和革命者。這一聯化入兩個典故:一個是劉邦賦《大風歌》,一個是“蜚鳥盡,良弓藏”。從而使該聯的內涵更加含蓄、深層,更富於尖銳的諷刺意味。“萬里長城徒自壞,幾番巧計總成空。”這是諷刺國民黨反動派多次製造反共高潮,破壞抗日民族統一線的。“江南不讓奸通敵,河北終教虜入籠。”意思是,國民黨表明上反對江南的汪精衛等漢奸的通敵叛國行徑,卻誘使日本去大舉進攻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抗日民主根據地。“枉費心機頑固派,廿年政策逐飄蓬。”這是呼應全篇的意味深長的收束。
該詩的特點,是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進行抒情的。但並不是單調乏味的平鋪直敘而往往以生動、凝練,含蓄豐富的筆觸出之。看這三首詩的頸聯:“小人放肆居高位,特務橫行踞上床”;“仲夏羊群窺武漢,長沙馬日鬧風潮”;“江南不讓奸通敵,河北終教虜入籠”。每聯對仗既工整又生動、俏皮,頗富辛辣的諷刺意味,詩人對國民黨反動派憎惡、冷嘲的神情浮讀者眼前。詩中典故的恰切運用,如“果然六月慘飛霜,只為沉冤未可忘”,如“欲守四方歌大風,飛鳥未儘先藏弓”等等,那觸發人們豐富聯想的深邃意境,那發人深思,複雜、厚重的歷史蘊涵,更給敘事平添了無窮的詩意。

作者簡介

董必武(1885~1975),字用威。湖北黃安人。抗戰時期,曾任中共與國民黨談判的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長期駐留重慶。一九四五年作為中國解放區的代表赴舊金山參加聯合國會議。有《董必武詩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