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愛森斯坦(愛森斯坦)

謝爾蓋·愛森斯坦

愛森斯坦一般指本詞條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1898年1月23日—1948年2月11日),出生於俄羅斯里加,俄羅斯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作家、剪輯師,畢業於聖彼得堡土木工程學院建築系。

1923年,執導個人第一部短片《格魯莫夫的日記》。1924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罷工》。1925年,執導戰爭電影《戰艦波將金號》,該片在1958年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上被國際影評家評為電影問世以來12部最佳影片之首。1928年,為了紀念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周年,執導了劇情電影《十月》。1934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15周年,撰寫了文章《五年規劃巧1924-1929》。1938年,執導戰爭電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他憑藉該片被蘇維埃芭術委員會授予國家獎章。1939年,被授予“蘇聯電影20年”貢獻勳章。1944年,執導傳記電影《伊凡雷帝》。1948年,撰寫了個人最後一篇文章《彩色電影》。

1948年2月11日,謝爾蓋·愛森斯坦因心絞痛而死於拍片現場,終年50歲。1958年,由其執導的傳記電影《伊凡雷帝2》上映。1979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墨西哥萬歲》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質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爾蓋·愛森斯坦
  • 外文名:Sergei M. Eisenstein
  • 別名:Sergei Mikhailovich Eizenshtein
  • 國籍:俄羅斯
  • 出生地:里加
  • 出生日期:1898年1月23日
  • 逝世日期:1948年2月11日
  • 職業: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作家、剪輯師
  • 畢業院校:聖彼得堡土木工程學院建築系
  • 主要成就:蘇維埃芭術委員會授予國家獎章
    “蘇聯電影20年”貢獻勳章
    列寧勳章
  • 代表作品罷工戰艦波將金號十月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伊凡雷帝、墨西哥萬歲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監製作品,文學作品,剪輯作品,美術作品,參演話劇,參演歌劇,舞台設計,參演紀錄片,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898年1月23日,謝爾蓋·愛森斯坦出生於里加的一個建築師家庭。1908年,考入里加市實科中學(與古典教育相對,主要學習自然科學、現代語言)。1912年,參加劇目《圖蘭朵公主》的演出。1915年,從里加市實科中學畢業;9月,被聖彼得堡土木工程學院建築系錄取
1917年,在聖彼得堡報紙上發表漫畫《警察局整頓秩序》,並被推薦到《星火》雜誌。1918年3月18日,自願加入紅軍,成為聖彼得堡地區第2軍事工程隊的技術員;9月20日,隨同18軍事工程隊從彼得堡去了東北前線
1919年,作為導演、布景師和演員參加了沃熱可第五共產黨俱樂部的戲劇演出;6月11日,擔任18軍事工程隊第1區的技術員;8月1日,擔任18軍事工程基地的工地主任;11月,擔任大盧基第2軍事工程基地建就部主任助手
1920年2月9日,在大盧基俱樂部為喜劇愛好者上演了根據果戈里作品改編的喜劇《雙》、《鏡子》等;2月下旬,在大盧基俱樂部時成立了戲劇劇團,並擔任了該劇團的常任導演;5月25日,離開大盧基,被派往波洛茨克當一名軍事工程師;6月27日,離開波洛茨克,被派往西方戰線政治部從事戲劇工作;7月11日,擔任西方戰線政治部戲劇部門的美化師;10月20日,擔任無產階級文化協會工人劇院舞台設計部主任;11月,在無產階級文化協會的導演學校任教。
1921年4月13日,成為中央無產階級文化戲劇協會委員;4月29日,為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的劇本《飢餓王》擔任舞台設計;5月,以美工師和導演的身份參加了根據傑克·倫敦小說改編的活報劇《墨西哥人》的演出;9月15日,進入由梅耶荷德指導的高級導演班學習;11月15日,執導個人第一部話劇《智者》,該劇改編自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智者千慮必有一失》;12月,與尤特凱維奇一起創作了兩部戲劇: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和弗·麥斯的《馬的好親戚》。
1922年1月5日,與尤特凱維奇共同編排的滑稽劇《馬的好親戚》首演;4月25日,與尤特凱維奇共同編排的戲劇《麥克白》在政治教育總局戲劇部中央文化劇場首演;7月,擔任無產階級文化協會戲劇部的主任;同年,離開國立高等戲劇工作室,擔任莫斯科無產階級文化協會巡迴劇團的導演;11月,擔任戲劇《塔列爾京之死》的實驗導演,該劇在國立戲劇藝術研究院的劇場首演。
謝爾蓋·愛森斯坦謝爾蓋·愛森斯坦
1923年,執導個人第一部短片《格魯莫夫的日記》,並作為雜耍影片加入到戲劇《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之中;4月,執導的戲劇《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在無產階級文化協會第一工人劇場演出;5月,在雜誌《左翼文藝戰線》上發表文章《吸引力蒙太奇》。1924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罷工》;12月4日,退出無產階級文化協會。
1925年4月,發表文章《論唯物主義方法的形成》;8月,發表文章《拍攝工人電影的方法》;10月,憑藉電影《罷工》獲得國際舞台藝術展給予的最高獎勵(金獎);同年,執導由亞歷山大·安東諾夫、格里高利·亞歷山德羅夫共同主演的戰爭電影《戰艦波將金號》,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講述了面對沙皇政府腐敗的統治和血腥的鎮壓,敖德薩海軍波將金號戰艦起義的歷史故事,該片在1958年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上被國際影評家評為電影問世以來12部最佳影片之首。
1926年6月,發表文章《貝拉忘了剪刀》。1928年,為了紀念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周年,執導了劇情電影《十月》,該片根據美國記者約翰·里德的報告文學《震撼世界的十天》改編;7月,愛森斯坦與亞歷山大洛夫、普多夫金共同寫下了宣言《有聲電影的未來——聲明》;8月,針對日本戲劇歌舞化撰寫了文章《意想不到的接合》。
1929年,執導戰爭喜劇短片《The Storming of La Sarraz》;同年,執導短片《Gore i radost zhenshchiny》;隨後,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總路線》上映,該片是蘇聯第一部表現農村合作化的影片。1930年,在法國拍攝短片《感傷曲》,該片試驗了聲畫對位法;同年,執導喜劇短片《情感羅曼詩》;隨後,與格里高利·亞歷山德羅夫聯合執導短片《女人苦與樂》。1931年,執導紀錄短片《瓦哈卡的破滅》。
1932年8月,創作喜劇劇本《MMM》;10月,被任命為國立電影學院導演系主任;隨後,撰寫文章《通過革命走向藝術——通過藝術走向革命》;同年,在厄普頓·辛克萊的資助下,去墨西哥拍攝了縱貫墨西哥2000年歷史的紀錄片《墨西哥萬歲》,但也沒有完成。在這部影片中,他探索了單鏡頭畫面的運動、節奏及結構。這部影片的8萬米底片在愛森斯坦生前始終未送到莫斯科。直到1979年,有6萬餘米膠片集中到了莫斯科,由愛森斯坦當年的助手亞歷山大洛夫剪輯成完整的影片,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金質獎。
1933年,執導劇情電影《墨西哥的驚雷》;同年,執導紀錄片《愛森斯坦在墨西哥》;5月,按照教學大綱開始為國立電影大學的學生上導演課,並在講座的基礎上開始撰寫著作《導演教程》;7月,撰寫文章《論未來的影片<莫斯科>》;7月29日,擔任莫斯科電影聯盟工廠董事。
1934年3月,撰寫文章《關於法西斯主義,德國電影和真實的生活一一致宣傳德國部長戈培爾博士的公開信》;5月,撰寫文章《哎!論電影語言的純潔性》;9月,為了紀念蘇聯電影15周年,撰寫了文章《五年規劃巧1924-1929》;同年,執導短片《Death Day》。
1935年,執導紀錄片《謝爾蓋·愛森斯坦:梅蘭芳演出》。1937年1月,被授予國家研究所導演系教授稱號;同年,執導劇情短片《白靜草原》,該片用詩意的手法描寫了現實主義生活,因而被批判犯了形式主義錯誤;4月,撰寫文章《<白靜草原>的錯誤》。
1938年3月,為了對蒙太奇原理進行分析,撰寫了文章《蒙太奇1938》;同年,執導戰爭電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該片將影片的敘事結構同古老的傳說、民間故事聯繫起來,將影片的映像處理同古俄羅斯的壁畫及建築藝術交織起來,獲得史達林獎金。
1939年1月,撰寫文章《論作品的結構》;隨後,被授予列寧勳章;同年,執導短片《The Fergana Canal》。1940年,執導紀錄片《墨西哥艷陽天》;1月,撰寫文章《大師的誕生一一關於杜甫仁科》;3月,撰寫文章《神話的化身》;5月,撰寫文章《主題取之不盡》;6月,撰寫文章《再論作品的結構》;10月,被授予“蘇聯電影20年”貢獻勳章;隨後,被任命為“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藝術監製;11月,由其執導的理察·華格納話劇《瓦爾基里亞》在莫斯科大劇院上演。
1941年,執導短片《Conquering Cross》;同年,擔任紀錄短片《An Appeal to the Jews of the World》的製片人;3月,憑藉電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被蘇維埃芭術委員會授予國家獎章。1942年11月,撰寫文章《普羅科菲耶夫》。
1943年,執導短片《Seeds of Freedom》。1944年,執導傳記電影《伊凡雷帝》。1947年6月19日,被任命為蘇聯科學院藝術研究所電影部負責人;10月,撰寫文章《蘇聯電影H十年與俄羅斯文化傳繞》。1948年2月,撰寫了個人最後一篇文章《彩色電影》。
1958年,由其執導的傳記電影《伊凡雷帝2》上映。1988年,在紀錄片《愛森斯坦:一個來自里加的小男孩》中出鏡。1990年,在紀錄片《謝爾蓋·愛森斯坦:剪輯教程》中出鏡。1996年,在紀錄片《謝爾蓋·愛森斯坦自傳》中出鏡。1998年,在紀錄片《愛森斯坦的墨西哥幻想曲》中出鏡。2007年,在紀錄片《跟隨戰艦波將金號的航行軌跡》中出鏡。

個人生活

家庭
謝爾蓋·愛森斯坦的祖上父系是猶太人,他的父親是建築工程師米哈伊爾·奧西波維奇·愛森斯坦,母親是尤利姬·伊萬諾夫娜。
逝世
1946年2月2日,謝爾蓋·愛森斯坦在克里姆林宮醫院做心肌梗塞手術。1948年2月11日,謝爾蓋·愛森斯坦因心絞痛而死於拍片現場,終年50歲;2月13日,他的葬禮在新聖女墓地舉行。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98年
《未知的伊萬雷帝》
電影
1988年
《伊凡雷帝3》
電影
1979年
《墨西哥萬歲》
電影
1958年
《伊凡雷帝2》
電影
1958年
《Eisenstein's Mexican Project》
短片
1944年
《伊凡雷帝》
電影
1943年
《Seeds of Freedom》
短片
1941年
《Zapotecan Village》
短片
1941年
《Spaniard and Indian》
短片
1941年
《Mexico Marches》
短片
1941年
《Mexican Symphony》
短片
1941年
《Land and Freedom》
短片
1941年
《Idol of Hope》
短片
1941年
《Conquering Cross》
短片
1940年
《墨西哥艷陽天》
電影
1939年
《The Fergana Canal》
短片
1939年
《瓦爾基里亞》
話劇
1938年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電影
1937年
《白靜草原》
短片
1935年
《謝爾蓋·愛森斯坦:梅蘭芳演出》
紀錄片
1934年
《Death Day》
短片
1933年
《愛森斯坦在墨西哥》
紀錄片
1933年
《墨西哥的驚雷》
電影
1932年
《¡Que viva Mexico!》
電影
1931年
《瓦哈卡的破滅》
短片
1930年
《情感羅曼詩》
短片
1930年
《女人苦與樂》
短片
1929年
《總路線》
電影
1929年
《Gore i radost zhenshchiny》
短片
1929年
《The Storming of La Sarraz》
短片
1928年
《十月》
電影
1925年
《戰艦波將金號》
電影
1925年
《罷工》
電影
1923年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戲劇
1923年
《葛魯莫夫的日記》
短片
1922年
《塔列爾京之死》(實驗導演)
戲劇
1922年
《麥克白》
戲劇
1922年
《馬的好親戚》
滑稽劇
1921年
《智者》
話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9年
《絕非冷漠的校園》
電影
1979年
《墨西哥萬歲》
紀錄片
1958年
《伊凡雷帝2》
電影
1944年
《伊凡雷帝》
電影
1943年
《Seeds of Freedom》
電影
1940年
《墨西哥艷陽天》
紀錄片
1938年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電影
1937年
《白靜草原》
短片
1933年
《墨西哥的驚雷》
電影
1931年
《瓦哈卡的破滅》
短片
1930年
《情感羅曼詩》
短片
1929年
《總路線》
電影
1929年
《Gore i radost zhenshchiny》
短片
1928年
《十月》
電影
1925年
《戰艦波將金號》
電影
1925年
《罷工》
電影
1921年
《馬的好親戚》
戲劇
1921年
《麥克白》
戲劇

監製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58年
《伊凡雷帝2》
電影
1944年
《伊凡雷帝》
電影
1941年
《An Appeal to the Jews of the World》
短片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48年
《彩色電影》
文章
1947年
《蘇聯電影H十年與俄羅斯文化傳繞》
文章
1942年
《普羅科菲耶夫》
文章
1940年
《再論作品的結構》
文章
1940年
《主題取之不盡》
文章
1940年
《神話的化身》
文章
1940年
《大師的誕生一一關於杜甫仁科》
文章
1939年
《論作品的結構》
文章
1938年
《蒙太奇1938》
文章
1937年
《<白靜草原>的錯誤》
文章
1934年
《五年規劃巧1924-1929》
文章
1934年
《哎!論電影語言的純潔性》
文章
1934年
《關於法西斯主義,德國電影和真實的生活一一致宣傳德國部長戈培爾博士的公開信》
文章
1933年
《論未來的影片<莫斯科>》
文章
1933年
《導演教程》
教學著作
1932年
《通過革命走向藝術——通過藝術走向革命》
文章
1932年
《MMM》
喜劇劇本
1926年
《意想不到的接合》
文章
1926年
《有聲電影的未來——聲明》
宣言
1926年
《貝拉忘了剪刀》
文章
1925年
《拍攝工人電影的方法》
文章
1925年
《論唯物主義方法的形成》
文章
1923年
《吸引力蒙太奇》
文章

剪輯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44年
《伊凡雷帝》
電影
1938年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電影
1930年
《情感羅曼詩》
短片
1930年
《女人苦與樂》
短片
1925年
《戰艦波將金號》
電影

美術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58年
《伊凡雷帝2》
電影
1944年
《伊凡雷帝》
電影
1938年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電影
1920年
《雙》、《鏡子》、《馬拉》、《占領巴士底獄》、《喬治·唐丹》、《希望的破滅》
話劇

參演話劇

時間名稱角色
1920年
《雙》
戴眼鏡的人物

參演歌劇

時間名稱
1912年
《圖蘭朵公主》

舞台設計

時間名稱類型
1921年
《飢餓王》
舞台劇

參演紀錄片

時間名稱
2007年
《跟隨戰艦波將金號的航行軌跡》
1998年
《愛森斯坦的墨西哥幻想曲》
1996年
《謝爾蓋·愛森斯坦自傳》
1990年
《謝爾蓋·愛森斯坦:剪輯教程》
1988年
《愛森斯坦:一個來自里加的小男孩》
1923年
《葛魯莫夫的日記》

獲獎記錄

個人獎項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79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質獎《墨西哥萬歲》獲獎
1941蘇維埃芭術委員會授予國家獎章----獲獎
1940“蘇聯電影20年”貢獻勳章----獲獎
1939列寧勳章----獲獎
1925國際舞台藝術展給予的最高獎勵(金獎)《罷工》獲獎

人物評價

在電影《戰艦波將金號》中,愛森斯坦通過運用一系列蒙太奇手法,將影像語言敘述得出神入化,即使是石獅子的睡、蹲、站,也可用來隱喻沉睡、猛醒,乃至抗爭(鳳凰娛樂評)
謝爾蓋·愛森斯坦謝爾蓋·愛森斯坦
愛森斯坦的蒙太奇很少作完整的敘述功能,在其蒙太奇結構中推動鏡頭向前的不是情節動作而是思想,連續性影像傳達的重點不是事件而是主題意義,故而愛森斯坦的影像結構具有純粹理性的特徵。這種吸引力蒙太奇產生的富有衝擊力的情緒效果升華為對概念和思想的傳達,就發展到了愛森斯坦所認為的蒙太奇的最高階段——理性蒙太奇。吸引力蒙太奇著力於對觀眾情緒的衝擊,而理性蒙太奇著力於觀眾的理性認知,目的指向於使電影具備更強的說服力和引導力。愛森斯坦的電影創作與研究包羅萬象,而其主體特徵又非常清晰明確,隨著激烈的社會變遷,他始終在帶有先鋒派實驗色彩的形式主義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糾葛之間踟躕探索(《當代電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