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淡季

情感淡季

《情感淡季》是2012年4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菲利普·貝松。本書介紹了紅裙女人,以及她身邊的三個男人,還有鱈魚角一家咖啡館的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情感淡季
  • 作者菲利普·貝松
  • 原版名稱: L’arrière-saison
  • 譯者:邊靜
基本資料,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基本資料

原作名: L’arrière-saison
作者: (法)菲利普·貝松
譯者: 邊靜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年: 2012-4
頁數: 225
字數:110.00千字
定價: 22.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菲利普貝松系列
ISBN: 9787807459958

內容簡介

五年不見,如何來重拾往事?又如何面對一個曾經背叛她的人?是清空所有的傷痛重拾舊日戀情?還是吸取教訓和痛苦之源大聲說再見?或許,還有第三種選擇……
《情感淡季》的靈感來自於美國著名畫家愛德華·霍普的一幅名作《夜鷹》。這幅畫作中有幾位孤獨的顧客坐在某個城中24小時營業的餐館裡,時間是午夜光景,餐館中日光燈非常明亮,使人好奇,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這些顧客孤伶伶的坐在這裡?作者菲利普·貝松也正是被這種獨特的感覺觸動的:“一開始,我是在芝加哥見到這幅畫的……當我把它掛在屋子裡後,我覺得它出奇地熟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講出紅裙女人,以及她身邊的三個男人,還有鱈魚角一家咖啡館的故事。是的,這在一瞬間變得非常清晰。”不論怎樣,一開始,她在微笑。 這是一種隱秘的微笑,幾乎令人難以覺察,有時候,這樣的笑容浮現在臉上,甚至都不經由人的意志,就不知不覺發生了,而且也沒什麼特別的原 因,無法牽強地去解釋。正是如此:這是一種若有若無的笑容,可以看作是幸福的表現。 她不由自主地流露出這種滿足,可能正是因為她穿上了紅色的短袖連衣裙,這是她非常鐘愛的一件連衣裙,能夠使她的身材更顯纖細,使她的側影像是20世紀50年代廣告畫上的美國女郎。她穿上這條裙子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更漂亮、更性感了。她覺得自己身輕如燕,以至於一個男人,最好是諾曼 ,能夠攔腰抱起她,並且毫不費力地舉到空中。她喜歡這種身輕如燕的感覺:這令她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年少。並非說她已經老了,再過幾個月她就年滿 三十五歲了,但人們已經不像談論“年輕女人”一樣談論她了,而且對她稱呼cc夫.人”多過了“小姐”。她並不為此而傷感,不,她接受歲月的流逝,她的某些部位有些發福了,但可以通過巧妙地選擇衣服加以掩飾,這些只 有她自己最清楚。只要有可能,她確實也想留住一些流逝的時光,並且希望自己仍然是那個引人注目的女人。 是的,那微笑,可能僅僅由此而生,為了魅力依舊。然而,她進門的時候,本卻沒有看她。從幾年前開始,本就不再看她了 。確切地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他對她的熟悉,已經到了沒什麼可看的地步,他這么認為。他對她是如此地了解:什麼都見過了,還要看些什麼 呢?再說,在他們兩人之間,也不是吸引力的問題,永遠也不會是別的什麼,而是一種默契。他們兩人都沒有宣稱他們是朋友,但至少相互認識,他們 非常喜歡對方,他們了解一部分對方的生活,他們有著共同的反應、共同的記憶。正因如此,他們永遠也不會忘記露易絲第一次走進“菲利之家”那天 ,那恰好也是本開始做侍者的第一天,距今已經九年了。正因如此,他一直在那兒,站在櫃檯後面,用一塊濕布機械地擦拭著;而她呢,她總是以同樣 的頻率來這家咖啡館,這裡已經成了她的巢穴和據點。真的,露易絲進門的時候,本沒有抬頭看她,然而已經熟識的東西,他還用再去看么? 即使是她的紅色衣裙,他也已經牢記在心了。他見到這條裙子,不是因為她經常穿著,而是因為她已經買了很久,而且每次穿上它總是重要的場合 或是她想討人喜歡的時候。事實上,當她進門時,他正是這么想的:露易絲想討好什麼人,或者是有什麼大事要慶祝。出於某種原因,諾曼也在這討好 的人選之內。他很欣賞諾曼,即使他遠非他最好的朋友:也許是因為這樣太不自然, 此外,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總令他裹足不前,類似於不夠坦誠,或是利己主義,他無法更為明晰。但這並不重要,再說了,這只是他對諾曼的看法 。露易絲是個大女孩,她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如果她和這個傢伙最終決定共同生活,在本看來,這並不會改變她的生活。 還是幾個月前,露易絲開始了他們的冒險。她很少這么有恆心有毅力,這么堅貞不屈。總的說來,她的愛情持續的時間要短得多,永遠都不知道是 她先離開還是她被拋棄。這次應該比以往幾次更為重要,可能真的如此。這也同樣更為複雜:真是可笑的想法,有這么多單身男人,卻要去找個已婚的 。不管怎樣,這都是她個人的事情。這正好也是她在想的事情。她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很開心,但她很 清楚地感覺到,相對於以往的經歷,本對於這個故事並沒有表現出同樣的好奇。也許是麻木了吧,侍者就是這樣。他不感興趣並不要緊:顯然,他的意 見又不是決定因素,但她很在意本,他能令她打消疑慮。她已經習慣於他的鼓勵、他的沉默和他謎一般的神情,對此,她可以解讀為一種鞭策。 “我不知道諾曼幾點鐘能來。您知道么?我在等他。”“你們沒有確定約會的具體時間?” “沒有,他只是說,他做完要做的事就過來。”“要做的。”她說明事情的方式,讓人覺得這是謊言。然而,她真的可 以告訴本,諾曼要做的事和該立即了結的是什麼嗎?不,當然不。他們還沒有親密至此,而且本肯定也不會在乎,就像他喝下的第一杯百威啤酒。特別 是,這晚,露易絲覺得自己很迷信:她有種預感,重要的是,什麼都不要說破,也就什麼都不會失敗。她堅信只有孩子才會接受這種態度,而理智的成 年人是不會把命運交給喜好捉弄人的上帝的。應該相信,恐懼賦予了她神奇的判斷力。

作者簡介

菲利普·貝松(Philippe Besson),1967—— ,法國年輕作家,迄今為止已創作了十餘部作品,幾乎每年出版一部。2001年,他的處女作《由於男人都不在了》榮獲法國龔古爾羅布萊斯(Emmanuel Roblès)文學大獎。同年,《他的兄弟》進入費米娜文學獎評選的短名單。2003年的《情感淡季》榮獲法國RTL-Lire大獎。同年創作的《義大利男孩》入圍龔古爾文學獎和梅第奇文學獎短名單。他有五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和戲劇。其中《他的兄弟》被曾執導《瑪歌皇后》的法國導演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ereau)改編成電影《死亡詩篇》,並得到2003年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