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里克·佩尼亞蘭達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德爾·卡斯蒂略(英語:Enrique Peñaranda del Castillo,西班牙語:Enrique Peñaranda del Castillo)(1892年11月15日——1969年12月22日)玻利維亞軍人、政治家、總統。佩尼亞蘭達1892年出生於玻利維亞拉巴斯省拉雷卡哈州的丘丘拉亞,早年從軍並前往玻利維亞陸軍軍事學院學習軍事,1910年從軍校畢業並獲得少尉軍銜,1921年出任營級指揮官,獲中校軍銜,1932年起任玻利維亞陸軍第四師師長並獲上校軍銜,1932年~1935年參加查科戰爭,是戰爭期間玻利維亞軍隊的重要將領,1933年12月起任陸軍總司令,指揮玻利維亞軍隊同巴拉圭軍隊作戰,1934年11月發動政變罷免玻利維亞總統丹尼爾·薩拉曼卡,之後繼續擔任玻利維亞軍隊總指揮直至戰爭結束,戰後佩尼亞蘭達繼續出任玻利維亞陸軍總司令直至1938年底,1939年~1940年任國防部長,1940年在保守勢力的支持下當選為玻利維亞總統,任內試圖恢復戰前傳統政治體制,但並沒有取得成效。玻利維亞政府實行親近美國的外交政策,對法西斯主義國家宣戰。經濟方面實行自由進出口貿易政策,1943年12月被軍事政變推翻,下台後流亡西班牙並在馬德里定居,受到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的庇護,1969年12月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里克·佩尼亞蘭達·德爾·卡斯蒂略
  • 外文名:Enrique Peñaranda del Castillo
  • 國籍玻利維亞
  • 民族:艾馬拉人同梅斯蒂索人
  • 出生地:玻利維亞 拉巴斯省 拉雷卡哈州 丘丘拉亞
  • 出生日期1892年11月15日
  • 逝世日期1969年12月22日
  • 職業:軍人 政治家 總統
  • 畢業院校:玻利維亞陸軍軍事學院
  • 主要成就:擔任玻利維亞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
    擔任玻利維亞總統
    任內對法西斯國家宣戰
  • 軍銜:上將
從軍經歷,查科戰爭,歷次戰役,丘基薩卡湖事件,博克龍戰役,阿爾塞戰役,岡德拉戰役,出任陸軍總司令,最強者戰役,蒙特斯鎮兵變,戰爭最後一年,戰後時期,總統生涯,當選總統,新國會,國家建設,外交政策,國內危機,政權垮台,下台之後,家庭成員,

從軍經歷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德爾·卡斯蒂略,1892年11月15日出生於玻利維亞拉巴斯省拉雷卡哈州丘丘拉亞的一個印第安人社區內一個有政治影響的莊園主家庭,其父親是艾馬拉人(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其母親是梅斯蒂索人。恩里克·佩尼亞蘭達早年參軍並在玻利維亞陸軍軍事學院學習軍事,1910年從軍事學院畢業,獲得少尉軍銜,之後他在玻利維亞陸軍中服役,佩尼亞蘭達在軍中職務不斷晉升,1921年他出任玻利維亞陸軍的營級指揮官,同時獲中校軍銜,1932年起出任玻利維亞陸軍第四師師長並獲得上校軍銜,之後率軍駐守查科地區的穆尼奧斯要塞。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恩里克·佩尼亞蘭達

查科戰爭

歷次戰役

1932年~1935年,玻利維亞同巴拉圭爆發了查科戰爭,恩里克·佩尼亞蘭達是戰爭期間玻利維亞軍隊的重要將領,他曾指揮玻軍參加過多次戰鬥。
1932年6月15日~7月15日,指揮軍隊參加奪取查科地區丘基薩卡湖(巴拉圭稱“皮典圖塔湖”)的軍事行動。
7月27日~28日,出兵奪取科拉萊斯和托萊多兩座位於查科地區的堡壘。
9月7日~29日參加博克龍戰役。
9月30日~10月23日,參加保衛阿爾塞要塞的戰役。
12月~1933年2月,指揮軍隊同巴拉圭在“七千米”展開拉鋸戰。
1933年3月,參加坎波霍爾丹戰役。
7月11日~15日,參加岡德拉要塞戰役。
10月23日~12月11日,參加第二次阿利瓦塔堡戰役。
12月7日~11日,率軍從坎波比亞突圍。
1933年12月12日,佩尼亞蘭達出任玻利維亞陸軍總司令,獲準將軍銜。
1934年3月20日~27日,指揮卡納達塔里哈戰役。
佩尼亞蘭達同巴軍指揮官埃斯蒂加里維亞佩尼亞蘭達同巴軍指揮官埃斯蒂加里維亞
5月10日~25日,指揮“最強者”戰役,玻軍取得勝利。
8月21日~22日,指揮第一次阿古多納爾戰役。
9月初~17日,指揮圍攻普斯托布魯諾。
9月22日~10月5日,指揮第二次阿古多納爾戰役。
11月,指揮圍攻伊恩達格和埃爾卡門戰役。
11月27日,佩尼亞蘭達發動蒙特斯鎮兵變,罷免玻利維亞總統丹尼爾·薩拉曼卡。
12月5日~8日,指揮伊恩達格戰役。
1934年12月28日~1935年1月3日,指揮伊比沃沃戰役。
1935年1月起,擔任蒙特斯鎮保衛戰的總指揮,5月,發動蒂格爾—因加維戰役,6月12日,戰爭結束。

丘基薩卡湖事件

1932年4月25日,玻利維亞軍官奧斯卡·莫斯科索和豪爾赫·霍爾丹兩位少校在乘飛機偵查查科地區時,稱發現了一片大湖(玻利維亞稱該湖為“丘基薩卡湖”,巴拉圭稱“皮典圖塔湖”),適合在此處修建堡壘,但他們同時發現在湖東岸,巴拉圭已經先於玻利維亞修建了堡壘,莫斯科索在地圖中標註了堡壘的位置,並通過佩尼亞蘭達領導的第四師將情報送往拉巴斯,而後政府一方面下令不要引發衝突,另一方面又下令立刻占領丘基薩卡湖,當時拉巴斯總統府收到的情報顯示並沒有巴拉圭軍隊在湖附近駐紮,而初始情報是標註了巴拉圭的堡壘位置。玻利維亞總統丹尼爾·薩拉曼卡指責是陸軍總司令菲利韋托·奧索里奧篡改了地圖,誤導了政府的決策,但第四師師長恩里克·佩尼亞蘭達也有私自篡改地圖重大嫌疑,因為他是最先接手情報的高級軍官。
奧斯卡·莫斯科索少校帶領28名士兵出發,經三個星期的行軍,於6月15日抵達丘基薩卡湖附近,他們攻占了丘基薩卡湖,驅逐了駐守的巴拉圭軍隊,並建立“聖克魯斯元帥堡”,隨後佩尼亞蘭達帶領144名士兵前往支援莫斯科索,但在7月15日,丘基薩卡湖陣地被巴拉圭軍隊奪回。7月27日~28日,第四師師長佩尼亞蘭達聯合第一師師長卡洛斯·金塔尼利亞攻占了查科地區的科拉萊斯和托萊多兩座堡壘,他們輕鬆的取得了戰鬥的勝利,隨後佩尼亞蘭達率第四師駐守托萊多堡壘。

博克龍戰役

9月7日,博克龍戰役爆發,佩尼亞蘭達為支援博克龍要塞的玻軍,決定打出一條通往博克龍的走廊,12日,他命令550名士兵執行此任務,但遭到巴拉圭軍隊的擊退。之後佩尼亞蘭達經尤克拉要塞前往阿爾塞要塞,在尤克拉要塞期間,佩尼亞蘭達指揮玻軍第四師與前來進攻的巴拉圭軍隊展開多次交火,16日,前來進攻的巴拉圭軍隊達7500人,尤克拉要塞的玻軍只有2000人,因與巴軍的交戰和疾病蔓延導致傷亡過千,佩尼亞蘭達於17日離開尤克拉,前往阿爾塞要塞,之後他又多次試圖阻擊進攻博克龍的巴軍,但並沒有取得明顯效果,29日,博克龍堡壘的玻利維亞士兵投降,博克龍戰役以玻利維亞失敗而告終。

阿爾塞戰役

博克龍戰役失敗後,佩尼亞蘭達率第四師繼續駐守阿爾塞要塞,同時組織修建從阿爾塞至尤克拉的新防禦帶,19日,巴拉圭軍隊出現在佩尼亞蘭達駐守的阿爾塞陣地前,而之前巴軍已經攻占阿爾塞要塞附近的多處要塞,玻利維亞軍隊以火炮擊退敵人,這是玻軍第一次在查科戰爭中大規模使用火炮,21日,巴軍繞到玻軍右側進攻,玻軍大潰,佩尼亞蘭達被迫率第四師的第四、五步兵團和第五騎兵團掩護部隊撤至阿利瓦塔堡,22日,巴軍炮擊阿爾塞,玻軍受到嚴重的驚嚇,不敢出戰,佩尼亞蘭達不願意放棄阿爾塞,他看到自己的軍隊如此懦弱,便試著鼓舞士氣,23日,佩尼亞蘭達在阿利瓦塔召集士兵,他向士兵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希望士兵能夠被言語所感動,從而敢於主動出擊,結果4000多士兵中只有約1000人敢站出來,此時,佩尼亞蘭達既感到氣憤,又感到可恥,他的手激動地顫抖著,慢慢地摸向了自己的手槍。但當他看到幾千雙面如死灰,卻帶有絕望和憤恨的目光時,佩尼亞蘭達背脊一涼,頓時改變了主意——1000名敢於一戰的戰士無法對抗3倍的逃兵,展示長官威嚴,當場槍斃一兩個逃兵,他無疑可以做到這一點,但他自己身上立刻就會冒出3000個血窟窿,為了避免軍中內斗和被巴拉圭軍隊圍殲,佩尼亞蘭達允許不願意戰鬥的士兵離開了,阿利瓦塔堡也在26日失守。此戰過後,佩尼亞蘭達暫時離任第四師師長職務,由貝爾納迪諾·比爾瓦奧·里奧哈暫時擔任師長職務,里奧哈指揮期間,玻軍同巴軍展開“七千米”拉鋸戰,12月8日,佩尼亞蘭達重新出任第四師師長,代理師長職務的里奧哈任師參謀,兩人指揮第四師繼續同巴軍作戰直至1933年2月,12月26日,佩尼亞蘭達指揮玻軍第四師正面進攻巴軍守衛的“十一千米”,但以失敗告終。
查科戰爭期間的佩尼亞蘭達查科戰爭期間的佩尼亞蘭達

岡德拉戰役

1933年3月11日,佩尼亞蘭達指揮玻軍第四師聯合第九師進攻阿利瓦塔堡,17日攻占該堡,之後佩尼亞蘭達指揮軍隊追擊巴軍第一師師長卡洛斯·費爾南德斯,迫使後者撤退至岡德拉要塞,在抵達岡德拉後,佩尼亞蘭達頻繁發動進攻,但次次被拉斐爾·佛朗哥指揮的巴軍第一師擋在防線之前,5月16日,巴拉圭軍隊發起反擊,被玻利維亞軍隊擊退。此後交戰雙方開始進行戰壕防禦,7月12日,玻軍第四師遭佛朗哥領導的巴軍第一師的突襲,損失慘重,14日~15日之交的夜晚,佩尼亞蘭達率第四師從岡德拉撤離,並在坎波比亞建立了新戰線。9月,獲得第一軍團的指揮權,10月23日起,佩尼亞蘭達參加保衛阿利瓦塔堡的戰役,12月7日,坎波比亞被巴拉圭軍隊包圍,10日,玻利維亞陸軍漢斯·孔特將玻軍第九師的指揮權授予佩尼亞蘭達,而後佩尼亞蘭達努力收聚兵力保護薩維德拉要塞,當日晚上佩尼亞蘭達率少量軍隊突圍,突圍後率軍撤至穆尼奧斯要塞。
佩尼亞蘭達同巴拉圭軍隊指揮官埃斯蒂加里維亞佩尼亞蘭達同巴拉圭軍隊指揮官埃斯蒂加里維亞

出任陸軍總司令

由於漢斯·孔特將軍指揮的玻利維亞軍隊在查科戰場上不斷戰敗,孔特被免去了陸軍總司令職務,1933年12月12日,在坎波比亞戰役中有英勇表現的佩尼亞蘭達被任命為新一任玻利維亞陸軍總司令,同時獲得準將軍銜,此時,戰場形勢對於玻利維亞極其不利,巴拉圭軍隊已經包圍穆尼奧斯要塞,隨時準備發起進攻,但因國際聯盟調停,巴軍暫停攻勢,趁巴軍停止進攻期間,佩尼亞蘭達於18日從穆尼奧斯撤退至巴利維安要塞,而後佩尼亞蘭達和安赫爾·羅德里格斯、奧斯卡·莫斯科索、戴維·托羅和赫爾曼·布希等軍官在巴利維安要塞度過了1933年的聖誕節。
佩尼亞蘭達和玻軍將領佩尼亞蘭達和玻軍將領
1933年12月19日,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簽署了一份短暫的停火協定,在停火期間,佩尼亞蘭達將軍在玻利維亞組織了一支55000人的軍隊,這是查科戰爭爆發以來組織的第三批軍隊,1934年1月8日,停火期滿,戰爭重新開始,此時,玻軍又將8000名新兵運至查科地區。巴軍在停火期滿不久便迅速奪取了普拉塔尼約斯、洛阿、埃斯特羅等地,2月10日~11日,玻軍的馬加里尼奧斯堡壘陷落,3月20日~27日,玻軍的塔里哈淪陷。

最強者戰役

巴拉圭在連續奪取了多座堡壘後,試圖圍殲玻軍第八師,5月10日~18日,巴軍第二、七、八師對玻八師形成了包圍圈,巴軍第二師困住玻八師,巴軍第七師對玻八師正面進攻,巴八師從南方包圍玻八師;在最強者戰役前夕,玻利維亞第一軍團防守巴利維安,第二軍團第八師駐守埃斯佩蘭薩,第三師在“最強者”附近,第九師守衛卡蘭戴蒂和皮基瓦,由於一路上崗哨及時向總部報告,佩尼亞蘭達將軍得以在巴軍行動時迅速做出反應,19日,他命令第九師14000人從卡蘭戴蒂南下,抵達巴軍第八師所在地,巴第八師因南翼遭受威脅被迫向東南方撤退,玻第三師出現在巴軍第二師以北,此時佩尼亞蘭達的部隊的包圍圈形成了一隻巨螯,鉗住了前來包圍玻八師巴拉圭軍隊,19日~25日,玻軍對巴軍發起了戰鬥,戰鬥在多個方向進行,巴軍傷亡超過1800人,1400多人被俘,此次戰役以玻利維亞的勝利告終,大大提升了玻軍的戰鬥士氣,但對於對手巴拉圭來說,損失雖然較多,但並不致命。
薩拉曼卡總統視察查科戰場前線,佩尼亞蘭達親自迎接薩拉曼卡總統視察查科戰場前線,佩尼亞蘭達親自迎接

蒙特斯鎮兵變

1934年8月17日~9月6日,玻軍第九師卡蘭戴蒂要塞淪陷,8月21日~22日的第一次阿古多納爾戰役以玻利維亞失敗告終,9月,巴拉圭軍隊攻入玻利維亞無爭議領土地區,但之後佩尼亞蘭達同戴維·托羅指揮軍隊包圍普斯托布魯諾,迫使進駐的巴軍投降,9月22日~10月5日,發動第二次阿古多納爾戰役,試圖包圍巴拉圭軍隊,但巴軍成功突圍。11月6日,佩尼亞蘭達指揮玻軍圍攻伊恩達格。
薩拉曼卡總統和佩尼亞蘭達將軍薩拉曼卡總統和佩尼亞蘭達將軍
11月10日~17日,巴軍發起埃爾卡門戰役,經過一周的圍困,迫使7000餘名玻利維亞士兵投降,當時佩尼亞蘭達出於戰略考慮,並沒有援助埃爾卡門的玻軍,17日,埃爾卡門戰敗後,佩尼亞蘭達率軍從巴利維安要塞撤退,玻利維亞總統丹尼爾·薩拉曼卡在收到失敗的情報後,決定要撤換佩尼亞蘭達。
佩尼亞蘭達在出任陸軍總司令後,時常與薩拉曼卡總統意見不合,兩人時常發生矛盾,埃爾卡門戰役後,兩人的矛盾達到白熱化的程度,佩尼亞蘭達在戰敗後向總統謊報軍情,隱瞞損失,使得玻利維亞軍事重鎮蒙特斯處於危險境地,得知真相後的薩拉曼卡總統怒不可遏,準備到前線當面教訓佩尼亞蘭達。
1934年11月25日,薩拉曼卡總統抵達蒙特斯鎮,在一間名為“斯陶特”的瑞士風格小屋下榻,總統在晚餐後表示第二天就要撤掉佩尼亞蘭達總司令的職務,換上何塞·萊昂納多·蘭薩,蘭薩建議貝爾納迪諾·比爾瓦奧·里奧哈出任總司令,薩拉曼卡拒絕了這一建議,同時要求佩尼亞蘭達立刻前往蒙特斯鎮面見總統。
11月26日下午,佩尼亞蘭達和戴維·托羅、赫爾曼·布希等軍官乘坐飛機抵達蒙特斯鎮,在獲悉薩拉曼卡總統的態度後,佩尼亞蘭達只是簡單的問了一句:“他有多少警衛?”當晚,佩尼亞蘭達同手下軍官制定了廢黜總統的計畫。
佩尼亞蘭達和埃斯蒂加里維亞在停戰後舉行會晤佩尼亞蘭達和埃斯蒂加里維亞在停戰後舉行會晤
27日清晨,佩尼亞蘭達派赫爾曼·布希負責逮捕蘭薩,同時,佩尼亞蘭達親自前往斯陶特,並部署多輛卡車在斯陶特周圍,對總統下榻地形成包圍態勢,薩拉曼卡總統此時也從夢鄉驚醒,發現花園裡全是軍隊,機關槍架在窗外,佩尼亞蘭達此時放聲大笑,之後他說:“等著瞧吧,現在等著瞧吧。”佩尼亞蘭達下令將包括薩拉曼卡總統在內的俘虜押往機場,之後他以不可一世的口吻說道:“你們的行動就像個懦夫,我現在示範給你們看,什麼才叫男人!”被包圍在房間裡的薩拉曼卡平靜並諷刺的說:“恭喜你,將軍,你打了你一生中唯一一次漂亮的包圍戰。”當天19點,已被佩尼亞蘭達控制的薩拉曼卡總統被迫通過無線電台發表辭職聲明,副總統何塞·路易斯·特哈達·索爾薩諾接任總統。特哈達·索爾薩諾接任總統後,佩尼亞蘭達繼續擔任玻利維亞陸軍總司令。

戰爭最後一年

蒙特斯鎮兵變後,玻利維亞在查科戰場的形勢絲毫沒有好轉,12月5日~8日,伊恩達格要塞失守,12月28日~1935年1月3日,伊比沃沃戰役失敗,1月23日,卡蘭戴蒂淪陷,巴拉圭軍隊此時已經大規模的攻入玻利維亞本土,入侵了聖克魯斯省和塔里哈省,占據了一些石油產地,1935年1月,巴拉圭軍隊對蒙特斯鎮發起進攻,但遭到了佩尼亞蘭達領導的玻軍的頑強抵抗,2月~3月,佩尼亞蘭達的軍隊成功的保衛了卡拉因薩、卡米利等地的油田,4月,佩尼亞蘭達的軍隊發起了反攻,5月,發起蒂格爾—因加維戰役,迫使入侵的巴拉圭軍隊繼續後撤。經過阿根廷、巴西、美國、烏拉圭、智利和秘魯等美洲國家的調停,6月12日,玻利維亞同巴拉圭簽署了停戰協定,查科戰爭結束,3年後兩國簽署正式的和平協定。戰爭結束當天,佩尼亞蘭達同巴拉圭軍隊總司令何塞·費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維亞將軍舉行了會晤,當年7月18日,佩尼亞蘭達同埃斯蒂加里維亞再次舉行會晤。
佩尼亞蘭達同埃斯蒂加里維亞在會晤時碰杯佩尼亞蘭達同埃斯蒂加里維亞在會晤時碰杯

戰後時期

查科戰爭結束後,佩尼亞蘭達獲得上將軍銜,同時被政府授予安第斯神鷹勳章,並繼續出任玻利維亞陸軍總司令直至1938年底,卡洛斯·金塔尼利亞執政期間(1939年~1940年),佩尼亞蘭達出任國防部長。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恩里克·佩尼亞蘭達
查科戰爭結束後,玻利維亞國內局勢動盪,在1936年5月17日和1937年7月13日接連發生兩次軍事政變,第一次是戴維·托羅聯合赫爾曼·布希推翻自由黨人總統何塞·路易斯·特哈達·索爾薩諾的軍事政變,第二次是赫爾曼·布希廢黜戴維·托羅的政變,佩尼亞蘭達那時雖然是陸軍總司令,但在這兩次軍事政變期間,他並沒有過多的參與,每次政變結束後,佩尼亞蘭達都會率先表示承認新成立的政府。在1936年~1939年的戴維·托羅——赫爾曼·布希執政時代,佩尼亞蘭達擁護托羅——布希的軍事社會主義政策,但他同時與傳統黨派保持著聯繫,努力協調傳統黨派與改革派政府的關係。

總統生涯

當選總統

1939年8月23日,赫爾曼·布希總統自殺身亡,陸軍總司令卡洛斯·金塔尼利亞將軍接管政權,金塔尼利亞上台後,任命佩尼亞蘭達為國防部長,同時組織新一屆的總統和議會選舉,國防部長佩尼亞蘭達被保守派軍人和傳統黨派聯盟(共和黨、真正的共和黨和自由黨等傳統寡頭政黨組成)推舉為正式的總統候選人,1940年3月10日,玻利維亞舉行了總統和議會選舉,傳統政黨聯盟候選人恩里克·佩尼亞蘭達獲得58060票,占總票數的85.99%,玻利維亞左派革命黨候選人何塞·安東尼奧·阿爾塞獲得7645張選票,占總票數的11.32%,獨立候選人、軍事社會主義的擁護者貝爾納迪諾·比爾瓦奧·里奧哈獲得1813張選票,占總票數的2.69%,由於佩尼亞蘭達獲得官方的支持,佩尼亞蘭達在總統選舉中輕鬆獲勝,成功當選為新一任玻利維亞總統,1940年4月15日,佩尼亞蘭達正式就職總統職務,任期4年。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將軍恩里克·佩尼亞蘭達將軍

新國會

佩尼亞蘭達上台後,玻利維亞通過新的國會選舉恢復了傳統的議會制政治體制,然而保守勢力在議會當中並不占據多數,左翼中的激進派和溫和派成功的控制了國會,在1942年3月的國會選舉中,傳統政黨共獲得14163張選票,新成立的各種非傳統政黨獲得23401張選票,保守勢力再次落敗。佩尼亞蘭達時期的玻利維亞國會已經不再為寡頭勢力所壟斷,新興的激進黨派也獲得了在議會上表達對國內國際事務看法的機會。佩尼亞蘭達總統本人在政治上表現也較為寬容,他努力組織辯論國際國內事務的論壇,允許左派組織或政黨表達自身的政治觀點。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總統恩里克·佩尼亞蘭達總統

國家建設

佩尼亞蘭達執政期間,經濟方面,實行自由進出口貿易政策,政府成立玻利維亞促銷公司,以推動貿易的發展;玻利維亞的郵電事業得到顯著發展,顯著的增加了中央行政機構的辦事效率和對地方的控制,1942年,玻利維亞政府向它在全國各地的代表機構發出了75萬封電報和指示;規定所有省級公務員都開始通過新的、可靠的郵政匯票領取薪金;航空郵件的傳遞開始迅速代替緩慢的陸上傳遞系統;軍事方面,1941年起對玻利維亞的空軍部隊進行改組;文化方面,在奧魯羅建立胡安·米薩埃爾·薩拉切學校,1940年5月27日,玻利維亞著名的音樂家何塞·馬里亞·貝拉斯科·邁達納在拉巴斯市立劇院舉行芭蕾舞劇《美洲印第安人》演出時,佩尼亞蘭達總統親自向貝拉斯科·邁達納致賀,稱該劇的上演是“玻利維亞文化藝術史上出類拔萃的重大事件。”總統還前往劇場親自觀看了此劇。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恩里克·佩尼亞蘭達

外交政策

在外交方面,佩尼亞蘭達政府實行親近美國的外交政策,佩尼亞蘭達總統上台後立即同美國結盟,加緊同美國政府的合作,1941年,玻利維亞與美國的合作已經變得十分密切且重要,美國不但以間接租借契約方式加強與玻利維亞的聯繫,而且派遣了一些技術顧問團前往進行技術指導,玻利維亞接受美國派遣的軍事特派團,當年,一個美國陸軍航空隊使團來到玻利維亞,幫助玻利維亞改組空軍部隊,玻利維亞政府同美國政府簽署了長期礦產購買契約。為了獲得美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佩尼亞蘭達同美孚石油公司達成協定,給予該公司200萬美元的賠款,同時購買美孚公司名義下的勘察數據和石油儲藏圖,以補償1937年戴維·托羅政府沒收該公司時所受的損失,1942年和1943年5月,佩尼亞蘭達總統兩次親自訪問美國,他前往華盛頓、紐約和邁阿密等地,會見了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美國副總統亨利·阿加德·華萊士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等政要,佩尼亞蘭達還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成為首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玻利維亞總統。
佩尼亞蘭達總統和外國軍事使團佩尼亞蘭達總統和外國軍事使團
佩尼亞蘭達任內還訪問了委內瑞拉巴拉圭巴西秘魯阿根廷等國,會見了委內瑞拉總統伊薩亞斯·梅迪納·安加里塔、秘魯總統曼努埃爾·普拉多·烏加特切巴拉圭總統伊希尼奧·莫里尼戈、阿根廷總統羅伯托·馬里亞·奧爾蒂斯和巴西總統熱圖利奧·瓦加斯,玻利維亞與巴西、阿根廷簽署了修築鐵路的條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佩尼亞蘭達政府宣布和美國站在同一立場,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此同時玻利維亞宣布支持美國,同納粹德國日本斷絕了外交關係,驅逐兩國駐玻利維亞的大使,還將德國在玻利維亞的勞埃德航空公司收歸國有,1942年2月,玻利維亞向法西斯軸心國宣戰。

國內危機

佩尼亞蘭達執政期間,玻利維亞國內的經濟困難進一步加重,國家面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缺乏醫療衛生條件,佩尼亞蘭達政府不得已將前任政府的所有改革措施予以廢除,印第安人再一次喪失了一切社會福利,礦工們又不得不在悲慘的條件下掙扎,他們的反抗遭到了政府的殘酷鎮壓。
1942年11月~12月,奧魯羅和波托西發生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工資待遇和社會認同的大罷工。1942年12月14日,位於波托西省拉斐爾·布斯蒂略州的卡塔維礦區的7000名礦工因忍受不了錫礦大王西蒙·伊特瑞·帕蒂尼奧的壓迫而舉行了進一周罷工,帕蒂尼奧礦業公司是美國洛克菲勒財團控制的錫礦公司,其錫礦產量占當時玻利維亞全國錫礦產量的43%,為了維護該公司的利益,12月21日,政府出動軍隊鎮壓罷工,罷工礦工的妻子兒女們在前面引路,組成三個縱隊向軍隊逼近,軍隊竟受命向手無寸鐵的礦工及其他們的家人開槍,當場就有幾十名婦女、兒童和礦工倒在血泊之中,造成了震驚全國的“卡塔維大慘案”。事後調查顯示,有超過400人在此次事件中慘遭殺害。

政權垮台

卡塔維慘案後,政府將部分激進的左派組織當作屠殺的替罪羊,關閉了其報紙,逮捕了其領導人,而後佩尼亞蘭達總統停止了對大屠殺事件的譴責,這導致國內溫和的左派也不再支持政府,此時支持政府的只剩下傳統政黨聯盟。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恩里克·佩尼亞蘭達
佩尼亞蘭達政府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廣大民眾的不滿,特別是引起軍隊中左翼力量的激憤,1943年下半年,政府明顯的失去了政治控制能力,同時也開始失去對軍隊的控制,小規模的起義和叛亂不斷發生,1943年12月20日,“拉德帕”組織(又名聖克魯斯元帥共濟會或祖國道義共濟會)的領導人瓜爾韋托·比利亞羅埃爾少校聯合玻利維亞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黨和玻利維亞左派革命黨以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推翻了佩尼亞蘭達政府。

下台之後

佩尼亞蘭達下台後,先是返回家鄉,不久後他流亡西班牙,受到西班牙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獨裁政府的庇護,佩尼亞蘭達在到達西班牙後定居馬德里,並再未返回玻利維亞,1969年12月22日,佩尼亞蘭達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去世,享年77歲。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的雕塑恩里克·佩尼亞蘭達的雕塑

家庭成員

佩尼亞蘭達的表弟內斯托爾·佩尼亞蘭達曾擔任基督教衛理公會的牧師,他主要為玻利維亞境內的印第安人組織宗教活動。
恩里克·佩尼亞蘭達的妻子是格拉謝拉·塞拉諾,兩人共有一個孩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