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江(長江流經鄱陽湖水系贛江的支流)

恩江(長江流經鄱陽湖水系贛江的支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恩江,古稱瀕水,又名烏江,源出雩山山脈北麓,為江西永豐縣樂安縣境內第一大江。流經七都、佐龍、恩江、八江4個鄉鎮,在吉水縣城南注入贛江。全長167公里(永豐境內53公里)其支流在永豐縣境有19條,較大的有3條:麻江、遇源河(又名萬崇河)、藤八河。

基本介紹

  • 主要支流:麻江、遇源河
總述,恩江 河名的由來,

總述

恩江流經永豐縣城段,上有麻洲,下有龍蟠洲,古老的恩江石拱大橋和新的永豐大橋交相輝映,似兩條彩虹飛架於兩洲之間。岸上有報恩寺塔、狀元樓、歐陽修紀念館。紅樓、白塔、青橋、綠洲、碧水溶為一體,酷似一幅優美的天然風景畫。

恩江 河名的由來

關於永豐縣城南邊的“恩江”其河名的來歷,以前的《永豐縣誌》沒有記載,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是因恩江北岸的報恩寺塔而得名,一開始叫“報恩江”,後來簡稱“恩江”。其實這只是一個錯誤的推測。筆者現用一段鮮為人知的史實來揭示“恩江”河名的真實來歷。
據《宋史》記載:北宋哲宗紹聖年間(公元1094—1097年),皇后孟氏之女福慶公主偶染一病,經宮廷御醫多方診治,服藥無數,卻未見好轉,只好請道士以符咒求神之術求其康復。孟皇后把這件事情稟告宋哲宗。哲宗認為“此人之常情耳”,也表示贊同。而與孟皇后爭寵的皇妃劉婕妤則有意歪曲事實,誣告孟皇后實為自己請了養母聽宣夫人燕氏和尼姑法端禱祠求福。哲宗聞之,怒不可遏,下令捉拿,共捕押涉案太監、宮女30人,並施以酷刑,毀肢割舌,殘酷不堪。後又命令監察御史董敦逸將案子復錄一次,以示其秉公辦事。
董敦逸是吉州永豐流坑村(今屬樂安)人,了解事實真相後,也知道哲宗寵愛劉皇妃已勝過孟皇后的事實,不忍心將案子維持原判上報,出於良心和正義,他不顧權勢、奸臣的反對和威脅,
冒著遭貶丟官甚至掉腦袋的危險,毅然上書懇切陣言,實事求是為孟後申述其冤。他說:“中宮之廢,事有所思,情有可察,臣嘗閱錄其獄,恐得罪天下”。哲宗因董敦逸違其意而“讀之怒”,加上奸臣蔡卞、蔡京等人從旁誹謗,“欲加重貶,”幸得章淳、曾布等大臣極力勸阻,為之申辯,才得以從輕發落。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借他事將其調知興國軍(今湖北陽新)。孟皇后也因董敦逸的秉公執法而恢復了“中宮”娘娘的尊位,從輕貶居瑤
華宮。此事史稱“瑤華秘獄”。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繼位,下詔復尊孟皇后為元佑皇后,後又被尊為隆佑太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大舉南侵,奪取臨安(今杭州),孟後與高宗在混戰中被衝散,在殿前參軍何維貞(今江西樂安望仙人)的護衛下,孟後與六宮宗室西逃,經江西永豐乘船前往江西樂安望仙避難。一天,在金兵追趕下,孟後一行來到吉水境內文江下游兩河交匯處(筆者認為此處即為文江和贛江匯合處),孟後指著從東而來注入贛江的文江問身邊侍臣:“東水發源何處?”何維貞回答說:“從董敦逸家門前來。”孟後聞之,望著滔滔不息的河水,回首往事,不禁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於是,命身邊侍臣取金杯舀河水一杯,她接過金杯一飲而盡,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董御史)吾之恩人也,飲此水以報之”。從此,文江便改名為“恩江”,並沿用至今。後來,永豐縣城“報恩鎮”也因此改名為“恩江鎮”。
據說,當天夜晚,孟後夢見業已去世多年的恩公董敦逸仍身著朝服,銀須飄飄,神采奕奕,叩謝太后飲水之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