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比

性別比

性別比是在種群層面上研究的問題,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對雌性(女性)的比率。“第一性別比”指懷孕時的性別比;“第二性別比”指剛出生嬰兒的性別比;“第三性別比”指所有成熟個體(此指出生後至死亡)的性別比。人口學上對人類社會或國家中的男女性別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目為計算標準。目前的人類二級性別比大約是105位男性對100位女性。而生物學上的性別比,則是以族群中雄性所占比例來做定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性別比
  • 外文名:sex ratio
  • 對象:種群
  • 類型:一種比較
  • 簡介:指族群中雄性對雌性的比率
簡介,範圍,計算,失衡,原因,控制,後果,改善,

簡介

性別比是在種群層面研究的問題。性別比(或稱性比例)是人口學上關於社會或國家男女人口數量的一種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目為計算標準。也是生物學中對種群中雌雄個體數量的比率,以族群中雄性所占比例來做定義。
性別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對雌性(女性)的比率。“第一性別比”指懷孕時的性別比;“第二性別比”指剛出生嬰兒的性別比;“第三性別比”指所有成熟個體(此指出生後至死亡)的性別比。
人口學上對人類社會或國家中的男女性別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目為計算標準。人類的二級性別比大約是105位男性對100位女性。而生物學上的性別比,則是以族群中雄性所占比例來做定義。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出生性別比失衡較為嚴重、持續時間較長的國家。2016年中國出生性別比為112.88,性別比連降8年,與正常值104-107有稍高的偏離。
2018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008萬人,其中,男性人口71137萬人,女性人口67871萬人,雖然男性人口仍比女性人口多出3266萬,但總人口性別比為104.81(以女性為100)至國際通行的的合理區間之內。
2000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比例大概為118.23,其中男生783萬,女生662萬,男生比女生多121萬。
00後總人口大概1.46億左右,其中男生比女生多將近1300萬。其中,每一個年齡段男生大約比女生多100萬左右。
對於有性染色體的生物來說,通常種群中的雌雄比例為1:1,但由於種種原因往往達不到這一比率,有孤雌生殖的動物,比如科莫多巨蜥(ZW機制)雄性:雌性=4:3,幼年龜類(XY機制)雄性:雌性=1:3,即使沒有孤雄或孤雌生殖功能,獅子的性別比例往往也達不到1:1,始終是雌獅多於雄獅。而對於沒有性染色體的生物來說,由於性別由胚胎髮育環境(如溫度)(如蛇類、鱷魚)或卵子是否受精決定(如膜翅目昆蟲),因而性別比例則不確定。

範圍

人類嬰兒性別並非純然1比1的機率,由於X及Y精子移動速度、重量不同,所以Y精子比較容易勝出、讓卵子受孕,所以人口學家認為新生兒正常的人口比約為106,在人口統計學上,一般正常範圍則在102至107之間。高於或低於這個數字,背後則可能隱藏了環境、社會、醫療等因素。
但由於女嬰較男嬰存活率為高,且女人比男人長壽,加上男人比較容易因為工作、衛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死亡,所以整體人口的性別比多在100以下,越高齡、生活環境愈好的國家,因為高齡女性人口愈來愈多,所以性別比也愈低,例如日本在2002年只有95.5。
其實所有生物都一樣性別比例受多種因素影響,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我們的需求對生物性別進行選擇,比如說砍伐不結果的雄株木瓜,保留結果的雌株和雌雄同株木瓜,通過孤雌生殖技術多產雄蠶少產雌蠶,以獲得更多蠶絲,通過精子篩選使乳用畜多產雌性少產雄性,肉用畜多產雄性少產雌性,以此獲得更多的乳製品和肉製品等等,但法律禁止對人類先進行性別選擇,除非特殊需要,諸如對血友病、色盲病等性別連鎖疾病的預防。

計算

其中根據統計對象不同,性別比又可分為以下各種。
1.種群總數量性別比;統計對象為全部種群數量。計算方法是:性別比=﹝雄性個體數÷雌性個體數﹞×100%;2.出生性別比:統計對象為出生時的幼仔或幼蟲。計算方法是:出生性別比=某年或某季節、某世代出生的雄性幼仔(幼蟲)數÷該年或該季節、該世代出生的雌性幼仔(幼蟲)數×100%。出生性別比又叫第二性別比。第一性別比是胚胎形成時的性別比。
婦產科檢查性別比婦產科檢查性別比
3.嬰兒性別比:這種統計方法一般只用於人類,統計對象為1周歲記憶體活的嬰兒。計算方法是:嬰兒性別比=某時點1周歲以內的男嬰÷該時點1周歲以內的女嬰數×100%;
4.繁殖年齡性別比:統計對象為到達繁殖年齡的全部個體。對人類來說,中國為男22周歲、女20周歲的人口為法定結婚年齡,對於其它動物則以成年個體數量進行計算,對於植物來說一般在開花後進行計算,因為開花後容易判斷植物性別。繁殖年齡性別比又叫第三性別比;
5.死亡個體性別比:統計對象為某一時期內死亡的全部個體總數;
6.分年齡組性別比:統計對象為各發育階段的個體數。

失衡

經歷過長期封建社會發展的亞洲國家,由於“重男輕女”的封建落後思想仍較根深蒂固,所以性別比都較西方國家為高。以2002年為例,中國大陸的人口性別比為106.1、台灣104.1、韓國110。
台灣目前尚未針對逐漸惡化的性別比有任何政策,而大陸則於2004年開始,推行“關愛女孩行動”。

原因

人口出生性別比是一個重要的衡量男女兩性人口是否均衡的標誌。國際上一般以每出生100個女性人口相對應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數值來表示。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生育史說明,在不進行人為性別選擇干涉的情況下,新生嬰兒的性別比在102~107之間。這是由人類生殖過程的生物學特性決定的。對這個數值的任何人為控制和改變,都會對人口的兩性結構造成嚴重危害。
據統計,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到的1981年出生嬰兒性別比是108.47;第四次人口普查得到的1989年出生嬰兒性別比是111.9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嬰兒出生性別比高達116,遠超國際認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線107。
人口出生性別比失衡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以2000年中國人口普查情況為基準,中國0歲~15歲之間的男性總人口與同年齡段的女性總人口相比,大約多出1883萬人。2010年後,這些人群開始逐漸進入婚齡,那時,男女婚齡人口的比例失衡問題將會凸顯:農村成年男性中的某些困難人群會遭遇嚴重的“娶妻難”;買賣婚姻現象會加劇;婚外性行為會增多;家庭穩定性也會受衝擊;社會不安定因素也會增加。
以往,人們一提起生育性別的偏好總會談到受文化習俗或“封建餘毒”的影響,談到農活對重體力勞動者的客觀需要。但張翼認為,刺激中國普遍出現男性偏好的不僅有上述傳統因素,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廣東等省,私營企業的家族化特徵,也對男性偏好形成生育刺激。越是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區、越是在那些人口控制政策執行得嚴格的省份,出生性別比上揚的狀況就越明顯。那些土地遼闊、人口比較稀疏、少數民族居住比較集中的西北內陸和西藏地區,人口出生性別比才低於107的警戒線。在中國,只有新疆、貴州、青海和西藏的嬰兒出生性別比在正常之列。
國家在控制人口總量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但一些人在安排家庭生育計畫時受到潛在的男性偏好影響。人口出生性別比失調的另一個主因是私人診所B超機的使用和某些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對B超機的濫用,這使得流產的女嬰數量大大多於男嬰。
中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時,農村的人口出生性別比偏高,而城市人口出生性別比還算均衡。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流動人口不僅加大了計生部門監控的難度,也把在鄉村中普遍存在的男性偏好生育觀帶入城市生活。
控制出生性別比失衡的重要手段有:黨和政府部門加大對生育選擇的監控;對B超等能夠予以性別選擇的醫檢設備進行嚴格管理;對非法經營的機構和個人追究經濟責任及刑事責任;消除女童輟學現象;消除就業中的性別歧視等。

控制

學者對於性別比異常有許多解釋,而一個社會中可能各種影響性別比的方式都同時存在。 生殖科技:生殖科技是最快、最有效,而且較不傷感情的性別控制技術,其中又可約略分為三種:
墮胎
在懷孕初期利用超音波、羊膜穿刺、絨毛篩檢等方式,知道胚胎性別之後,再將胚胎取出。雖然台灣、中國大陸都明令禁止這種行為,但醫生“體諒”婦女在傳統社會重男輕女的壓力,有部分還是願意協助墮胎。
精蟲分離:精蟲分離是將精蟲分成X及Y兩群後,再注入婦女體內,但不確保100%生男,不過傷害最小。
試管嬰兒:在體外培育受精卵後,檢查性別,確定是男孩之後在植入子宮。這種方式100%可以生男,但所拋棄的女性胚胎是否為生命,醫界尚有爭辯。
偏方
中國社會中一直傳說各種能夠生男的方法,例如控制飲食酸鹼性,依照日期、時辰行房等等。
胎次
大陸明文規定實施“全面二孩”,台灣雖然未限制婦女生育數目,但在經濟壓力之下,許多夫妻決定只生一胎,也成為“假性一胎化”。學者發現,在這種社會中,頭一胎的性別比雖然已經偏高,但是第2、3胎後,更為異常,有時候可以達到130,明顯有人為因素介入,主要是婦女可能第一胎生女後,第二胎無法再將命運交給上天決定,只好求助生殖科技。
環境
也有學者認為,環境荷爾蒙可能改變夫妻雙方的體質,所以男嬰的比率會愈來愈高。由於華人社會性別比異常的區域,也是B型肝炎盛行區域,也有學者提出假說,認為B型肝炎(B型肝炎)可能影響性別比,但未獲進一步學術上的證實。

後果

婚姻
性別比失衡之後,最大的衝擊就是婚姻;一些研究顯示,當大量年輕男性無法找到另一半時,社會治安會顯著變差、甚至可能是造成戰爭的因素。
重男輕女封建落後思想致性別比失衡重男輕女封建落後思想致性別比失衡
清朝統治時代的台灣是一個例子,由於清朝政府早期禁止人民全家移民來台,因此當時台灣社會明顯男多餘於女,造成了許多“羅漢腳”,增加台灣社會動亂的頻率。
在台灣、以處於適婚年齡的男女來看,雖然出生時性別比位於只是略高的106,但由於女性結婚意願低,許多男人必須娶東南亞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籍女性。而性別比失衡的一代,未來更難由台灣女性中找到適合的伴侶。
在經濟狀況較差的地區,在人口數較多的地區,很難以“娶外籍新娘”來解決婚姻問題;中國是最明顯的例子,其未來更令人擔憂。

改善

女孩的健康成長與家庭幸福、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密切相連。保障婦女兒童權益,促進社會性別平等,是計畫生育、男女平等兩大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和根本要求。
國家計生委在《關於防止出生嬰兒性別比升高的意見》(1994)中指出:“一些專家和有關部門認為,80年代以來出生嬰兒性別比的統計數字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瞞報、漏報出生女嬰,在高出正常值的統計數字中大約有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是瞞報、漏報女嬰引起的”。
國家衛生計生委抓住這一關鍵環節,加強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宣傳倡導工作,引導民眾轉變思想觀念。促進社會性別平等、實現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平衡是事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
因此有的學者認為,1989年全國城鎮出生性別比,實際上最高也不會超過107.7,同期的全國農村最高也不會超過110.2。根據這一推論,女嬰的漏報、瞞報,至少使普查獲得的1989年城鎮與農村的出生性別比分別提高了3.6和4.2,進而得出:城鎮的出生性別比上升是種“假性上升”,而農村的出生性別比是“真性”與“假性”影響大致持平。
堪薩斯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約翰·甘迺迪及其合作者陝西師範大學的史耀疆研究發現,從1990-2015年間,2500萬女性有可能在出生時沒上戶口,大部分“消失的女孩”不是被溺害,而是上戶口比較晚和未報告出生人口造成的。
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工作,2010年,我國20歲至29歲的男性人口總數為1.1484億人,同年齡段女性為1.1358億人,兩者只差126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