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是指各種原因引起肝細胞大面積壞死或嚴重肝功能損害,出現以黃疸、腹水、肝性腦病和凝血功能障礙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徵。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是起病急,進展迅速。近年來隨著肝移植、人工肝等技術的發展,病死率有明顯下降。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病毒感染、藥物或中毒等引起
  • 常見症狀:黃疸、腹水、肝性腦病和凝血功能障礙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病毒感染
在中國,85%~90%急性肝衰竭由急性病毒性肝炎所致,以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見,其次有甲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
2.藥物
引起急性肝衰竭的藥物以抗結核藥、非甾體類抗炎藥、抗抑鬱藥和抗癌藥物最常見。
3.急性中毒
(1)常見化學毒物有磷、銻、氯仿、硝基苯、氟烷、四氯化碳等。
(2)短期大量飲酒。
(3)常見生物毒素有魚膽和毒蕈。
4.缺血
嚴重創傷,急性循環衰竭如休克、急性心力衰竭、門靜脈血栓形成等,導致肝細胞缺血、壞死。
5.其他
急性肝豆狀核變性、肝澱粉樣變、中暑、妊娠急性脂肪肝、膿毒症、惡性腫瘤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臨床表現

1.早期表現
起病急,進展快,缺乏特異性。可表現為全身無力、噁心、嘔吐和食慾缺乏等症狀。
2.黃疸
進行性加深,進展速度快。
3.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可分為四期,早期為神經、精神改變,煩躁、譫妄、計算力與定向力障礙、抽搐、嗜睡,晚期可出現昏迷。
4.凝血功能障礙
皮膚、黏膜、內臟廣泛出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5.腦水腫
大部分患者可出現腦水腫,表現為昏迷程度迅速加深、頻繁抽搐、瞳孔異常變化、呼吸不規則、血壓持續升高、視盤水腫等。
6.肝進行性縮小
肝臟有大面積壞死,並可出現肝臭、撲翼樣震顫,為發生肝昏迷的先兆。
7.肝腎綜合徵
急性肝衰竭引起的急性腎衰竭,患者出現少尿或無尿、酸中毒、氮質血症、高鉀血症等表現,大多數為功能性。

檢查

1.血生化檢查
(1)血清膽紅素進行性升高,每日可升高17.1~34.2μmol/L,數天內即可達171μmol/L以上。同時血清轉氨酶進行性升高,嚴重者出現“膽-酶分離”,AST/ALT比值>1。
(2)血清蛋白或前清蛋白明顯下降。
(3)血膽固醇水平明顯降低。
2.凝血功能檢查
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15s)和凝血酶原活動度(PTA)降低(<40%)。血小板<50×109/L,血纖維蛋白原減少(<1.25g/L),血清膽鹼酯酶活力<40%。
3.影像學檢查
提示肝臟體積進行性縮小。
4.組織病理學檢查
肝細胞呈一次性壞死,壞死面積超過肝實質的2/3;或亞大塊壞死,伴存活肝細胞嚴重變性,竇壁網架不塌陷或少量非完全性塌陷。由於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嚴重降低,實施肝穿刺具有一定的風險,應慎重選擇。

診斷

急性肝衰竭的臨床診斷需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等綜合分析而確定。
急性起病,2周內出現Ⅱ度及以上肝性腦病(按Ⅳ度分類法劃分)並有以下表現者:①極度乏力,並有明顯厭食、腹脹、噁心、嘔吐等嚴重消化道症狀;②短期內黃疸進行性加深;③出血傾向,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臟進行性縮小。

治療

1.病因治療
由毒物、藥物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應儘快清除毒性物質並積極進行解毒治療。
2.支持治療
適量輸新鮮血、血漿和白蛋白。
3.口服乳果糖
以排軟便2~3次為度,也可灌腸。口服腸道抗生素(如甲硝唑)以減少腸內菌群。
4.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MODS)
(1)糾正酸鹼失衡,鹼中毒較多見,對患者危害大,重症鹼中毒可靜脈滴注稀鹽酸或大劑量維生素C,並補鉀。
(2)注意抗感染治療。
(3)意識障礙並有視盤水腫時需用甘露醇等脫水劑。
(4)尿量過少時可用利尿劑。
5.人工肝輔助治療和肝移植
將患者血液通過體外的動物肝灌流,或通過活性炭等吸附作用和半透析作用,以清除肝衰竭患者血中有害物質。對肝病引起的急性肝衰竭還可行肝移植。這些療法費用昂貴,尚未取得較成熟的經驗,尚需繼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