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蹤跡:當代中國文化研究訪談錄

思想的蹤跡:當代中國文化研究訪談錄

“文化研究”作為一個舶來品,它如何旅行到中國大陸,其間香港、台灣的文化研究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文化研究”與“文學研究”的關係是什麼,它是否有助於引導當下的文學批評走出困境?文化研究、文化批評與文化詩學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差異?當下中國大陸的文化研究應該怎樣對待伯明罕學派的理論遺產?在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語境下,批判是否可能,是否依然有效,是否足夠?後理論時代,理論何為?當下中國的文化研究如何處理性別、族群、亞文化等核心議題?如何思考文化記憶與歷史書寫之間的張力關係?

《思想的蹤跡——當代中國文化研究訪談錄》以上述追問為基本的問題意識,嘗試以專題訪談的形式,邀請兩岸三地十幾位頂尖學者就中國文化研究的若干重要面向展開深度對話,話題涉及“伯明罕學派與中國文化研究”、“媒介、美學與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範式及其方法論反思”、“民族志與日常生活理論”、“全球化、本土性與當代西方民族主義理論”、“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關係”、”比較文學的文化轉向”、“文化詩學與文化研究”、“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後冷戰時代的全球思想圖景”、“空間政治與都市文化”、“性別政治”、“文化研究的區域經驗”等方面,受訪專家包括樂黛雲、童慶炳、戴錦華、汪暉、陶東風、黃卓越、陳清僑、金惠敏、陸揚等學界尊宿。

基本介紹

  • 書名:思想的蹤跡:當代中國文化研究訪談錄
  • 作者:鄒贊
  • ISBN:9787531678274
  • 頁數:237
  • 定價:38.00
  •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 裝幀:平裝
(1)目錄

前言
第一編 在地經驗與本土實踐
(1)文化鏡城與隱形書寫——戴錦華訪談
(2)繪製思想知識的新圖景——汪暉訪談
(3)“文化研究”的香港經驗——陳清僑訪談
(4)“文化研究”的西部經驗——劉志友訪談
第二編 理論旅行與他者鏡像
(1)追述與反思:伯明罕學派與文化研究——黃卓越訪談
(2)雅努斯神話:媒介、美學與文化研究——金惠敏訪談
(3)現代性、日常生活與文化研究——陸揚訪談
(4)全球化、本土性與當代西方民族主義理論——馬戎訪談
第三編 焦點論爭與方法問思
(1)從“文化詩學”到“文化研究”——童慶炳訪談
(2)“文化研究”的問題意識與本土實踐——陶東風訪談
(3)“寫文化”與民族志“真實”——彭兆榮訪談
(4)重返“八十年代”的限度及其可能——張旭東訪談
第四編 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
(1)“文化轉向”與中國比較文學新視野——樂黛雲訪談
(2)跨文化研究範式與作為現代學術方法的“比較“——陳躍紅訪談
(3)“文化研究”視野下的外國文學教學——劉意青訪談
(4)回望巴別塔:巴赫金的詩學與文化理論——凌建侯訪談
附錄:“入戲的觀眾”:斯圖亞特·霍爾與英國文化研究
後記
(2)內容簡介
本訪談錄由北京大學博士、新疆大學碩士生導師鄒贊副教授歷時五年完成,系國內首次以學術訪談的方式呈現“文化研究”這一顯學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之路,也是國內首次全面追蹤這一跨學科研究範式的在地性實踐,主要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首先,本書既有別於一般性的文化研究學術專著,也不同於常規的學術訪談。它試圖展現當代中國文化研究的思想知識圖景,既有巨觀層面的歷史化勾描,也有微觀細部的個人化展示;既匯集了文化研究的核心理論話語,也穿插了許多本土實踐案例,較好地體現了文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世界與本土的結合。
其次,本書針對每位學者之於中國文化研究的具體貢獻發問,有意識地引入學界論爭與焦點話題,讓學者從各自持有的學術立場和學科領域出發,互相對話,以便達成思想交鋒與交叉共振的效果。
最後,本書有意識打破學科疆界,充分體現出“文化研究”固有的開放性和跨越性,受訪專家涉及文學批評、電影理論、社會學、民族問題研究、比較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想史研究等領域,行文也儘量保持學術對談的在場性和思辨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