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縣大生態跨越工程三年行動計畫 (2016-2018)

《思南縣大生態跨越工程三年行動計畫 (2016-2018)》是思南縣人民政府發布的生態發展計畫。

思南縣大生態跨越工程三年行動計畫
(2016-2018)
為貫徹落實市委一屆九次全會關於實施大生態跨越工程的戰略部署,全面推進我縣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特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為統領,以“全面脫貧、全面小康”為目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把大生態跨越工程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以最佳化生態空間為突破口,協同推進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以生態環境治理為著力點,全面改善生態人居環境,健全生態制度,培育生態文化,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跨越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到2018年,實現縣域生態空間更加最佳化,生態經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人居更加優美,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構建,生態文化基本普及,為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打下堅實基礎。
三、重點行動
(一)生態空間最佳化行動
1.工作目標
以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和耕地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為重點,進一步加大規劃環評執行力度,推進縣域生態空間布局最佳化。到2018年,生態保護面積占比達到33%以上,耕地保護面積占比達到32.7%,相關綜合性規劃和專項規劃全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規劃環評執行率達到80%。
——2017年,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和耕地保護紅線劃定,規劃環評執行率達到100%。
——2018年,規劃環評執行率達到100%。
3.重點任務
(1)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圍繞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千人以上飲用水源保護區、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五千畝以上耕地大壩、重要生態公益林、石漠化敏感區十大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把烏江白鷺湖風景名勝區、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萬聖山省級森林公園、思南白鷺湖國家濕地公園、河西水廠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思林電站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龍底江黃顙魚大口鮎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許家壩壩區、重要生態公益林、石漠化敏感區等劃為生態紅線範圍,保護面積734.71平方千米。
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縣林業局、縣國土局、縣地質公園管理局、縣環保局、縣畜牧發展中心,各鄉(鎮、街道)。
(2)劃定耕地保護紅線。按照“耕地保有量不減少,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原則,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的調整完善工作,確保全縣耕地保有量穩定在72500公頃以上,其中基本農田穩定在69151公頃以上。
責任單位:縣國土局,各鄉(鎮、街道)。
(3)強化規劃環評。對2013年以來編制完成的涉及土地利用的區域或流域開發利用等綜合性規劃,以及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等專項規划進行全面清理,對涉及環評的規劃實行分期分批完善。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發改局、縣國土局、縣住建局、縣工業和商務局、縣農牧科技局、縣林業局、縣水務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文旅局等涉及專項規劃編制部門,各鄉(鎮、街道)。
(二)生態經濟提升行動
1.工作目標。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模式,全力推進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到2018年,基本實現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用水量、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秸稈綜合利用率、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一般工業廢物處置利用率、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比例等指標接近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標準。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到0.88tce/萬元,單位生產總值用水量降低到95m3/萬元,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達到40萬元/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5%、畜禽規模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75%、一般工業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75%、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比例達到35%。
——2017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到0.84tce/萬元,單位生產總值用水量降低到90m3/萬元,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達到45萬元/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畜禽規模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80%、一般工業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80%、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比例達到40%。
——2018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到0.8tce/萬元,單位生產總值用水量降低到85m3/萬元,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達到50萬元/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畜禽規模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85%、一般工業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85%、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比例達到45%。
3.重點任務
(1)全力推進生態工業發展。把培育製造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生態工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全力推進工業企業提質量、上規模,確保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和工業廢物處置利用率得到明顯提高,規模工業企業數量突破100戶,其中:1—5億元15戶、5—10億元4戶、10億元以上的 “明星企業”2戶,並著力培育2—3戶在全省同行業中影響較大的上市企業。
責任單位:縣工業和商務局、貴州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農牧科技局、縣石材辦,相關鄉(鎮、街道)。
(2)促進生態農業提質升級。把建設生態農業園區、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特色農業、培育品牌和推動農業安全生產作為發展生態農業的重點,推進生態農業規模化、特色化、產業化、品牌化,確保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和產量、農產品質量品質、秸稈綜合利用率和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等明顯提高。
責任單位:縣農牧科技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各鄉(鎮、街道)。
(3)大力發展生態林業。以實施“森林資源培育、森林(濕地)資源保護、林業產業提升、林業發展支撐體系建設”四大工程為重點,統籌推進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水體修復與保護、林場轉型發展、生態廊道、集中連片“花果山”和石漠化修復“八個一批”建設,實現石漠化地區生態修復、城區綠化、通道綠化、景區及水源地綠化、25度坡耕地還綠和美麗鄉村生態修復 “六個明顯好轉”。
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發改局、縣住建局,各鄉(鎮、街道)。
(4)促進生態旅遊業快速發展。以建設旅遊基礎設施、完善旅客接待服務設施、打造精品旅遊景區為重點,推進生態旅遊業加速發展,打造為全域旅遊示範縣和全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到2018年,旅遊產業作為全縣重要支柱產業的地位更加突出,實現接待遊客人次突破800萬,同比增長40%;旅遊收入達65億元,同步增長40%;旅遊業增加值達16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15%以上。
責任單位:縣文旅局、縣住建局、縣林業局、縣農牧科技局、縣水務局,各鄉(鎮、街道)。
(5)最佳化發展現代服務業。以發展商貿、物流、金融、大數據四大業態為重點,最佳化發展現代服務業。到2018年,全縣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形成特色鮮明、支撐有力、協調配套的服務業產業體系。
責任單位:縣工業和商務局、貴州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金融辦,各鄉(鎮、街道)。
(三)生態環境整治行動
1.工作目標
以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石漠化和裸露山體治理、水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開展生態環境整治行動。到2018年,新建污水處理廠9個、污水收集管網65千米、檢查井1400座,日處理污水2.2萬噸;新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1個、垃圾收運系統8個,日處理垃圾400噸、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1個;治理石漠化面積45平方千米、裸露山體面積4平方千米;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環境面積60平方千米;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面積200平方千米;改造燃煤鍋爐8台30蒸噸,縣城區和建制鎮飲食行業餐廚垃圾和油煙污染治理實現全覆蓋。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新建污水處理廠2個、污水收集管網13.6千米、檢查井231座,日處理污水0.6萬噸;新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1個、垃圾收運系統3個,日處理垃圾150噸、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1個;治理石漠化面積13.5平方千米,開展裸露山體地質環境工程損壞性調查,確定重點治理項目,研究制定治理方案,落實治理力量及資金;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環境面積38平方千米;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面積70平方千米;改造燃煤鍋爐3台10蒸噸,全面治理縣城區飲食行業餐廚垃圾和油煙污染。
——2017年,新建污水處理廠2個、污水收集管網13.7千米、檢查井365座,日處理污水0.35萬噸;新建生活垃圾收運系統3個,日處理垃圾150噸;治理石漠化面積15.5平方千米、裸露山體面積2平方千米;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環境面積12平方千米;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面積70平方千米;改造燃煤鍋爐3台10蒸噸,治理10個建制鎮飲食行業餐廚垃圾和油煙污染。
——2018年,新建污水處理廠5個、污水收集管網37.7千米、檢查井804座,日處理污水1.25萬噸;新建生活垃圾垃圾收運系統2個,日處理垃圾100噸;治理石漠化面積16平方千米、裸露山體面積2平方千米;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環境面積10平方千米;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面積60平方千米;改造燃煤鍋爐2台10蒸噸,治理7個建制鎮飲食行業餐廚垃圾和油煙污染。
3.重點任務
(1)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管理。開工建設長壩、合朋溪、青槓坡、板橋、孫家壩、思林和縣城新區西岸等7個生活污水處理廠,配套完善污水收集管網、檢查井等設施。加強縣城一期、縣城二期、塘頭、許家壩、邵家橋、鸚鵡溪、大壩場、瓮溪、涼水井、文家店、三道水等11個污水處理工程的運行管理,提升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確保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2%以上。開工建設雙塘、燈油壩2個工業污水處理廠,配套完善污水收集管網、檢查井等設施,推進工業園區排污體系的形成,實現工業污水達標排放。
責任單位:縣水務局、貴州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相關鄉(鎮、街道)。
(2)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與管理。開工建設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塘頭、許家壩、大壩場、鸚鵡溪、瓮溪、涼水井、邵家橋、關中壩等8個鄉(鎮、街道)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加強縣城生活垃圾填埋場和垃圾收運系統的運行管理,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確保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4%以上。建設思南縣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重點對醫療廢物進行集中處理。
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衛計局、縣城管局,相關鄉(鎮、街道)。
(3)加強石漠化和裸露山體區域治理。實施馬河、香壩、道溝屯等小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到2018年,全縣石漠化治理面積累計達到156.91平方千米,占石漠化總面積的比例提高到45%以上。以高速公路、國省幹道、烏江航道可視範圍和旅遊景區為重點區域,開展裸露山體治理,重點實施好關閉採石場和閉坑煤礦地表環境恢復、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邊坡治理等工程,著力打造地質環境綜合治理示範區,建成石林景區、四野屯景區、白鷺湖景區綠色旅遊通道長廊。
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國土局、縣林業局、縣文旅局,相關鄉(鎮、街道)。
(4)推進水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採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加大白鷺湖庫區、七里塘電站庫區、沙沱電站庫區思南段和龍底江思南段四大區域水源涵養林建設和沿岸植被保護力度,打擊非法作業,開展魚類人工增值放流,強化水體山脊線範圍內的生態建設與管理。加強區域內集鎮區、居民點和水源流域綜合治理,減少源頭污染;改變漁業養殖方式,實行撤網除屏,減少漁業養殖面積。實施河道疏通工程,重點對箱思溪、清渡河、黑灘河、岩頭河、黑鵝溪等河流上遊河段及其主要支流河道阻水障礙物和河道內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固體廢棄物等進行清理,拆除兩岸非法建築。繼續推行河長負責制,落實分級分區管理制度,建立岸線規劃保護約束機制,落實岸線有償使用制度。加強環境執法,嚴厲打擊排放黑廢水行為,強化區域內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加大水質監測頻度。
責任單位:縣水務局、縣林業局、縣環保局、縣住建局、縣農牧科技局,各鄉(鎮、街道)。
(5)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施化肥、農藥作用量零增長行動,利用率提高到30%以上,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平均防控效果達到80%以上,主要糧食作物專業化防治覆蓋率提高到25%以上,建成統防統治組織8個。增設土壤墒情檢測點,加密監測頻度,採取測土配方施肥、綠色控害和秸稈綜合利用等措施,重點推進塘頭、許家壩、大壩場等區域化肥農藥污染治理工程。規劃設定廢舊農膜回收網點,加大廢舊農膜回收和資源化循環利用力度,重點推進張家寨、合朋溪、青槓坡、涼水井等區域殘膜污染治理工程,消除“視覺污染”。
責任單位:縣農牧科技局、縣工業和商務局、縣畜牧辦、縣供銷社,各鄉(鎮、街道)。
(6)強化大氣污染防治。以控制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重點,加強對燃煤、工業、機動車船、施工揚塵、農業等領域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推廣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全面推進現有燃煤鍋爐改造。以縣城規劃區為中心,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禁止銷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擴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設施。推廣清潔生產工藝,推進建材、化工企業配套建設除塵、脫硫、脫硝等裝置。合理控制城區燃油公車、計程車保有量,推廣套用節能環保型和新能源機動車船。加強城區、重點集鎮建設施工和運輸的管理,防治揚塵污染。推廣套用秸稈、落葉綜合利用技術,禁止露天焚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以縣城城區和建制鎮為重點區域,開展飲食行業油煙污染專項治理。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貴州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工業和商務局、縣住建局、縣城管局、縣交通局、縣公安局、縣農牧科技局,各鄉(鎮、街道)。
(四)生態人居改善行動
1.工作目標
以建設城區路網、完善城區市政基礎設施、推進重點中心鎮建設、改善農村路網、改造農村居民點、創建縣城文明活動為著力點,開展生態人居改善行動。到2018年,建設城區路網60千米、供排水管網15千米、供電通訊線路15千米,建設重點中心鎮5個,新建通村油(水泥)路760千米、縣鄉道改造60千米、窄路面公路拓寬改造200千米,改造農村居民點52個、改造危房1.5萬戶,實施農村集中建房39處、建房1.17萬戶。全面完成縣城“六城聯創”。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建設城區路網20千米、供排水管網5千米、供電通訊線路5千米,新建通村油(水泥)路330千米、縣鄉道改造20千米、窄路面公路拓寬改造100千米,改造農村居民點14個、改造危房0.5萬戶,實施農村集中建房13處、建房0.39萬戶。
——2017年,建設城區路網25千米、供排水管網5千米、供電通訊線路5千米,建設重點中心鎮2個,新建通村油(水泥)路340千米、縣鄉道改造20千米、窄路面公路拓寬改造50千米,改造農村居民點14個、改造危房0.5萬戶,實施農村集中建房13處、建房0.39萬戶。
——2018年,建設城區路網15千米、供排水管網5千米、供電通訊線路5千米,建設重點中心鎮3個,新建通村油(水泥)路90千米、縣鄉道改造20千米、窄路面公路拓寬改造50千米,改造農村居民點14個、改造危房0.5萬戶,實施農村集中建房13處、建房0.39萬戶。
3.重點任務
(1)全力推進城區路網建設。加快思林電站進場公路改造和陳家寨至趙家壩公路建設進度,打通連線新老城區的快速通道;建設城南新區3座跨江城市橋樑,全力推進城南新區東西兩岸大道和區內次幹道建設,加速形成城南新區路網。加快鹽市街市政道路和城南片區道路建設進度,改造黨職校至息樂溪道路,建設烏江大道延伸線、溫泉大道延伸線、雙龍二道、萬聖路、三才口經天澤園、城北國小至江岸名都、城西加油站經月亮灣至中和大道、大同人才公寓經鳳凰隧道東出口及蘭家岩至新公安局等市政道路,推進老城區完善路網結構,提高道路通達率。
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貴州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國土局,相關鄉(鎮、街道)。
(2)完善城區市政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停車場,切實解決城區停車難題,重點在老城區建設城北新區、政府廣場、原教育局、交易中心、人民會場、原長途客運站、燈光球場、鳳凰廣場、鹽市街等9處停車場;在關中壩片區建設白鷺公園地下停車場和1個社會停車場;在雙塘片區建設雲山旅遊接待中心地下停車場、1個社會停車場和民族文化廣場、獸王山景區、新區廣場3處停車場。規劃建設老城區、雙塘新區和城南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50千米。建設趙家壩、雷坪、雙龍、沙壩4座水廠,改造老城區供水管網,提高城區供水保障能力。建設老城區、關中壩、雙塘、城南新區排水工程,廣泛採用透水鋪裝、綠地滲蓄、修建蓄水池等措施,在滿足防洪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截留利用雨水,積極創造條件建設“海綿城市”。
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水務局,相關鄉(鎮、街道)。
(3)建設重點中心鎮。建設大壩場、張家寨、香壩、瓮溪、孫家壩等5個重點中心鎮。重點推進街道路網改造、建設鎮區集中建房點基礎設施,推進農村建房向鎮區集中,推動各類保障性住房、安置點向中心鎮延伸。加大供水設施建設力度,擴大供水規模,推進自來水供應向鎮區周邊村寨延伸。改造客運站場,增強農村客運能力。改造排水、防洪、消防、通信等市政設施,提高鎮區人口承載能力。到2018年,將5個重點中心鎮建設成為引領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市級示範小城鎮。
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水務局、縣交通局,大壩場鎮、張家寨鎮、香壩鎮、瓮溪鎮、孫家壩鎮。
(4)全力改善農村路網。實施燈油壩至大壩場、瓮溪至文家店、張家寨至胡家灣等超齡服役縣鄉油路改造項目。開工建設建制村瀝青(水泥)路、路網連通工程和窄路面公路拓寬改造等農村公路項目,解決剩餘150建制村的通暢問題,形成“乾支相接、互聯互通、服務高效”的農村公路網路,實現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率達100%。
責任單位:縣交通局,各鄉(鎮、街道)。
(5)加大農村居民點改造和整治力度。以農村集中建房和農村危房改造為重點,結合“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公共設施配套水平、綠化美化水平、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道路通達水平、建築風貌特色化水平和村莊環境管理水平“六個提升”。
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國土局、縣水務局、縣衛計局、縣財政局,各鄉(鎮、街道)。
(6)推行低碳綠色生活方式。最佳化城區和塘頭、許家壩示範小城鎮公共運輸路網結構,增強連通性和可達性,強化公共運輸主體地位;建設公交站場(台)、步行道、腳踏車道、休閒步道、人行過街等設施,提高綠色出行率。以城區賓館建設、住宅小區開發、農村集中建房為突破口,提高綠色建築比例。開展綠色社區(村)創建活動,引導城鄉居民廣泛使用節能、節水器具。全面推進政府綠色採購。
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交通局、縣住建局等,各鄉(鎮、街道)。
(7)開展縣城文明創建活動。實施安化、小橋溝歷史文環境化街區環境整治、河東棚戶區改造等重點項目,加快城區烏江兩岸景觀工程、城區山體景觀綠化、烏江大道二期河道沿江景觀綠化、城區路燈升級改造。圍繞高速公路互通和縣城區域河岸、廣場、道路、小區、公園及城區周邊裸露山體,採取規劃建綠、見縫插綠、拆圍擴綠、配套添綠等綜合措施,實施“森林入城”工程,推進城區休閒綠地和核心林地建設,營造城市“綠島”。推動縣城防洪排澇工程、農產品批發市場、背街小巷、管網線路、市政公用設施等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嚴格規範城區交通秩序、市場秩序,形成山水相映、林路相依、綠帶相連的生態景觀格局,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和內在品質,實現“六城聯創”。
責任單位:縣城管局、縣住建局、縣林業局、縣水務局、縣環保局、縣文旅局,關中壩街道、雙塘街道、思唐街道。
(五)建設生態文明制度
1.工作目標
以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定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落實節能降耗制度、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建設生態文明示範鄉鎮、村(社區)為重點,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制定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落實節能降耗制度、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和生態文明考核制度。
——2017年,創建生態文明示範鄉鎮8個。
——2018年,創建生態文明示範鄉鎮8個。
3.重點任務
(1)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定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實施意見,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和《貴州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對思南的功能定位,將縣域空間劃分為最佳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四大主體功能區。
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國土局、縣住建局、縣林業局、縣農牧科技局、縣環保局、縣水務局,各鄉(鎮、街道)。
(2)制定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思南縣“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明確“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點建設項目。
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林業局、縣環保局、縣國土局、縣住建局、縣農牧科技局、縣水務局。
(3)落實節能降耗制度。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制度的落實,把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產品能耗水平作為節能評估的重要依據,嚴禁審批單位增加值能耗高於上年度全縣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的工業項目。嚴格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嚴禁新上高污染、高能耗項目。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通過樹立標桿、政策激勵、提高標準,形成推動終端用能產品、高耗能行業能效水平不斷提高的長效機制。
責任單位:縣發改局、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工業和商務局、縣住建局、縣交通局、縣農牧科技局、縣機關事務管理局、縣文旅局。
(4)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推進固定源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全面實施,規範排污許可行為。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工業商務局、縣水務局、縣住建局、縣衛計局、縣農牧科技局,各鄉(鎮、街道)。
(5)建立生態文明考核機制。制定《思南縣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辦法》,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列入績效目標考核,作為黨政領導幹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責任單位:縣績效辦、縣文明辦,各鄉(鎮、街道)。
(6)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定《思南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案》,明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理念、原則、目標,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空間規劃、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及責任追究等制度,構建環境治理體系、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
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國土局、縣住建局、縣林業局、縣環保局、縣水務局、縣農牧科技局。
(7)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圍繞土地資源、林木資源和水資源,探索研究編制《思南縣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摸清自然資源的“家底”,為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提供信息基礎。
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國土局、縣林業局、縣水務局,各鄉(鎮、街道)。
(8)建設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參照國家、省、市生態文明示範創建活動,制定《思南縣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實施方案》,完成16個生態鄉鎮創建。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農牧科技局、縣住建局、縣林業局、縣水務局,各鄉(鎮、街道)。
(六)生態文化培育行動
1.工作目標
以推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保護開發生態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產品、大力培育文化產業、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推進環境信息公開為重點,開展生態文化培育行動。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黨政領導幹部參加生態文明培訓人數比例達到80%,公眾對生態文明知識知曉度達到60%,環境信息公開率達到60%,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達到60%。
——2017年,黨政領導幹部參加生態文明培訓人數比例達到90%,公眾對生態文明知識知曉度達到70%,環境信息公開率達到70%,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達到70%。
——2018年,黨政領導幹部參加生態文明培訓人數比例達到100%,公眾對生態文明知識知曉度達到80%,環境信息公開率達到80%,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達到80%。
3.重點任務
(1)推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烏江演藝中心(烏江演劇院、烏江文學藝術創作中心、思南花燈博物館、文化藝術展館)、烏江文化會館、烏江文化健康產業園、烏江演劇院、烏江博物館、曠繼勛紀念館、烏江圖書城、中和書院、思南武陵山區土家民族文化影視基地、烏江歷史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檔案展覽館、方誌館等場館。加大社區文化中心、村級文化活動室建設力度,配置基本設施。依託鄉鎮綜合文化站,廣泛實施“數字小影院”工程。做好文物古建築保護修繕工作。
責任單位:縣文旅局,各鄉(鎮、街道)。
(2)保護開發生態文化資源。挖掘甩神節、鬧喪歌、哭嫁歌等民俗文化傳統,挖掘農耕文化、土司文化、儒佛文化、儺文化、花燈藝術文化中的積極元素,推出更多“思南花燈戲”優秀作品。挖掘黔東地下黨、曠繼勛、肖次瞻等紅色文化精髓,深入研究思南文化內涵,提煉思南文化精神。創建“烏江文化研究院”,推進烏江文化研究,提升思南文化研究和保護水平。建設邵家橋古纖道隨想文化體驗游基地、板橋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塘頭土家喜文化刻紙藝術創作基地、長壩石林民俗文化觀賞基地。
責任單位:縣文旅局,各鄉(鎮、街道)。
(3)打造特色文化產品。建設烏江、溫泉、石林、四野屯、岑頭蓋、荊竹園、郝家灣、思唐古建築群等原生態攝影基地,爭取掛牌“音樂創作基地、影視創作基地、文學創作基地、戲劇創作基地、書畫創作基地”。結合鹽油古道、土司制度演變、號軍起義、曠繼勛等重大歷史、民族、革命題材,組織實施影視劇、小說、詩歌、舞台劇、廣播劇、歌曲等精品創作工程。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旅局、縣文聯,各鄉(鎮、街道)。
(4)大力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創意、動漫遊戲、廣播影視、印刷出版、廣告傳媒、藝術品和民族民間工藝品製作、展覽展示等產業,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主體,建設創意、動漫設計製作基地。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旅局,各鄉(鎮、街道)。
(5)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幹部培訓體系。開展學校、企業、社區生態文明知識宣傳活動,提高生態文明知識知曉度。加強農村生態文明知識宣傳,以村為單位開展生態培訓,普及生態農業生產、生態鄉村生活等主題,增強農村居民生態文明意識,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滿意度。
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文旅局、縣教育局、縣農牧科技局,各鄉(鎮、街道)。
(6)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制定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推進政府及時、準確公開環境信息,保障公眾對環境信息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貴州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工業和商務局、縣農牧科技局、縣住建局、縣林業局、縣水務局,各鄉(鎮、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思南縣大生態工作領導小組(另行文),由縣政府縣長任組長,縣政府分管副縣長、縣政協聯繫副主任任副組長,相關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局,由縣發改局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協調大健康跨越工程各項工作落實。
(二)強化要素支撐。在融資支持方面,建立“企業為主、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多元化籌資機制,設立縣級大生態跨越工程專項資金,通過專項資金撬動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大生態建設領域。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拓寬融資渠道,加快推進有利於形成大生態產業體系和大生態環境體系建設的市場化配置機制,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在政策扶持方面,認真執行國家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有關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引進先進的節能、節水、節材技術、設備和產品。落實用地優惠政策,保障建設用地優先供給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生態產業項目。
(三)夯實基礎能力。加強各職能能力建設,強化部門聯動,建立健全大生態跨越工程建設指標統計體系。加快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建設,實現能耗動態監控,提高能耗統計分析的時效性、準確性。圍繞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污染物減排,執行相關行業標準,進一步規範企業、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
(四)強化督促考核。將大生態跨越工程各項目標任務納入對各鄉(鎮、街道)、縣直各相關單位年度績效目標考核內容,建立健全全縣森林覆蓋率、造林綠化、環境保護與治理等涉及大生態跨越工程任務考核、驗收、測算等相統一的考核體系。縣督查局要將大生態跨越工程推進情況作為重要督查內容,強化跟蹤問效,確保大生態跨越工程各項目標任務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