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縣大健康跨越工程三年行動計畫 (2016-2018)

前言,一、總體要求,二、主要目標,三、重點行動,四、保障措施,

前言

思南縣大健康跨越工程三年行動計畫(2016-2018)
為貫徹落實市委一屆九次全會關於實施大健康跨越工程的戰略部署,促進全縣居民的全面健康發展,結合思南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一屆九次全會關於實施大健康跨越工程的戰略部署,以“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為統領,以“全面脫貧、全面小康”為目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圍繞“醫、養、健、管”四大元素,全力推進全縣醫療服務、醫藥製造、保健養生、健康養老、運動康體和健康管理六大業態發展,為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

二、主要目標

到2018年,初步形成以“醫、養、健、管”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體系,把大健康產業培育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大健康產業影響力在烏江流域和全市處於前列,基本建成烏江流域大健康產業示範基地。
——醫療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基本構建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社區15分鐘、鄉村30分鐘醫療服務圈;全縣千人擁有醫療機構床位達到3.7張、執業(助理)醫師達到1.5人、註冊護士達到3人。
——醫藥製造產業快速突破。建成1個醫藥製造產業園,園區基礎設施達到“七通一平”,入園企業達到6家以上;全縣藥材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
——養生產業體系基本構建。建成縣級以上養生基地12個;全縣有機、綠色、無公害食材種植面積達到22萬畝,加工、行銷體系基本配套。
——養老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建成縣級養老機構4所、鄉(鎮、街道)養老機構25個;全縣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達到35張以上。
——運動康體產業較快發展。建成縣級以上健身基地7個;鄉、村兩級康體設施覆蓋率達到70%以上。
——健康管理能力明顯增強。建成縣級健康體檢中心1個、健康諮詢平台1個;全縣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5%以上、健康保險參保率達60%以上。

三、重點行動

(一)醫療服務體系完善行動
1.工作目標
以加大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為重點,促進醫療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到2018年,完成新建醫院(衛生院)項目15個、整體搬遷衛生院項目3個、擴建衛生院項目4個、村(社區)衛生室標準化改造項目150個,建成中醫工作室1個、鄉(鎮、街道)中醫館28個等任務。全縣醫療機構新增床位1400張。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新建醫院(衛生院)項目6個、整體搬遷衛生院項目3個、村(社區)衛生室標準化改造項目50個,建成中醫工作室1個、鄉(鎮、街道)中醫館10個;全縣醫療機構新增床位300張。
——2017年,新建醫院(衛生院)項目6個、擴建衛生院項目4個、村(社區)衛生室標準化改造項目50個,建成鄉(鎮、街道)中醫館10個;全縣醫療機構新增床位投產800張。
——2018年,新建醫院(衛生院)項目3個、村(社區)衛生室標準化改造項目50個,建成鄉(鎮、街道)中醫館8個;全縣醫療機構新增床位300張。
3.重點任務
(1)強化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加快形成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民營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辦醫體系。全力推進第一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邵家橋新區醫院、烏江醫院、西南醫院、骨科醫院、婦女兒童醫院、康復理療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雙塘新區精神病醫院、雙塘社區衛生計生服務中心、關中壩社區衛生計生服務中心、民族中醫院中醫工作室、28個鄉(鎮、街道)中醫館等項目建設,實施好長壩、大河壩、天橋等3個衛生院整體搬遷項目和大壩場、楊家坳、文家店、興隆等4個衛生院擴建項目。通過3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以第一人民醫院為龍頭,第二、第三人民醫院為兩翼,大壩場鎮、瓮溪鎮、合朋溪鎮、張家寨鎮、青槓坡鎮、鸚鵡溪鎮、孫家壩鎮等7箇中心鄉鎮衛生院為樞紐,其它鄉鎮衛生院為重點,民營醫療機構為補充,村衛生室為網底的醫療衛生服務新格局,全面構建起縣、鄉、村層次分明、功能互補、布局合理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責任單位:縣衛計局、貴州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發改局、縣國土局、縣林業局、縣住建局、縣環保局、縣人民醫院、縣民族中醫院,相關鄉(鎮、街道)。
(2)實施醫療機構能級提升工程。推進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縣民族中醫院創建三級乙等中醫院、縣計畫生育婦幼保健中心創建二級甲等婦保院,許家壩、合朋溪、青槓坡、亭子壩、張家寨5個衛生院創建一級甲等衛生院,板橋、興隆、大河壩、天橋、胡家灣、長壩、寬坪、思林8個衛生院創建一級乙等衛生院等創建工作;完成150個村衛生計生室標準化建設;建成省級學科3個、市級學科7個。引導烏江醫院、西南醫院等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特色專科,與公立醫療機構實現錯位經營,優勢互補。
責任單位:縣衛計局、縣人民醫院、縣民族中醫院。
(3)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按照“縣有二級中醫院、鄉有標準化中醫館、村有便捷中醫看”的目標要求,完成縣民族中醫院基層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和28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建設。鞏固“全國農村中醫藥先進單位”創建成果,加強中醫藥服務網路建設,推進中醫醫療服務體系的形成。實施基層中醫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惠民工程新模式。發揮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特色優勢,促進針灸、推拿等特色中醫醫療發展。
責任單位:縣衛計局、縣人民醫院、縣民族中醫院,各鄉(鎮、街道)。
(4)提高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大醫療衛生高端人才引進和現有醫療衛生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力度,充實壯大人才隊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縣級醫院對鄉(鎮、街道)衛生院、鄉(鎮、街道)衛生院對村(社區)衛生室的幫扶機制,推進人才、資源雙“下沉”。加強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防治。建立和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確保藥品質量和安全。完善醫療糾紛處置機制,提升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責任單位:縣衛計局、縣人社局、縣編辦、縣財政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人民醫院、縣民族中醫院。
(二)醫藥製造產業突破行動
1.工作目標
以建設醫藥製造產業園區、引進醫藥製造企業、培育壯大醫藥流通企業和發展特色中藥材基地為重點,推進醫藥製造產業發展得突破性進展,基本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優勢突出的醫藥產業體系。到2018年,全縣醫藥產業累計完成投資達到35億元以上,總產值突破15億元。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規劃建設醫藥製造產業園區1個,培育或引進制藥企業1家、藥品流通企業1家;建設地道藥材基地2萬畝。
——2017年,培育或引進制藥企業1家、藥品流通企業1家;建設地道藥材基地2萬畝。
——2018年,培育或引進制藥企業1家、藥品流通企業1家;建設地道藥材基地2萬畝。
3.重點任務
(1)建設雙塘醫藥製造產業園。編制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制定園區發展目標和建設標準,指導園區建設與發展。加大園區市政道路、供電、通氣、給水、排水、通訊、電視管線和場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七通一平”,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責任單位:貴州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工業和商務局、縣住建局、縣衛計局,雙塘街道。
(2)引進培育醫藥製造企業。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引進省內外藥品製造知名企業入駐思南發展醫藥製造產業。鼓勵本縣企業與縣外資本技術結合、與省內外大型製藥集團合作創辦醫藥製造企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醫藥製造企業。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促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開發民間組方、驗方,推進地方特色中藥、民間醫藥研發套用,推出一批作用機理明確、技術含量高、療效明顯、市場占有率高的特色民族藥。研發製造化學藥、生物製品、保健品、健身用品、老年人用品及醫療器械等產品。
責任單位:縣投促局、貴州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工業和商務局、縣衛計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3)培育壯大醫藥流通企業。大力發展藥品配送中心、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銷售網路向鄉鎮延伸,開拓農村醫藥市場,構建高效、快捷、便民的現代醫藥流通體系。精準扶持康達醫藥配送企業,延伸服務領域,推行現代化管理,打造成為銅仁西部和烏江中下游最大藥物配送企業。推動信息化與醫藥流通產業的深度融合,開啟“網際網路+醫藥”新模式,促進醫藥流通轉型升級。
責任單位:縣工業和商務局、縣衛計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4)發展特色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天橋—大壩場—興隆和鸚鵡溪—張家寨—香壩—合朋溪—長壩特色中藥材種植示範帶。超前謀劃各類涉農項目布局,整合各類涉農資金投入中藥材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著力解決基地產業路、供排水、土地綜合整治、土壤面源污染防治和藥材初加工等問題,全面改善基地生產條件,提升中藥材產品質量,提高基地單位產出率。發揮思南中藥材產地環境良好優勢,重點發展金銀花、吳茱萸、紅豆杉、長壽菊、白朮、丹參等特色中藥材種植。實施中藥材品種目錄動態管理,加強野生中藥材種植資源和優良品種選育繁育,建立優勢品種培育機制,激活具有獨特療效的中藥、民族藥“休眠”品種。
責任單位:縣扶貧辦、縣農牧科技局、縣林業局,相關鄉(鎮、街道)。
(三)養生產業體系構建行動
1.工作目標
以建設養生基地、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食材為重點,全力推進養生產業發展。到2018年,基本構建起以“療養、度假、避暑、康體、觀光旅遊休閒、食材基地、食材加工”等業態為支撐,覆蓋全縣範圍的養生產業體系。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建設縣級以上養生基地4個,鄉村養生示範基地4個;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食材7萬畝。
——2017年,建設縣級以上養生基地4個,鄉村養生示範基地4個;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食材7萬畝。
——2018年,建設縣級以上養生基地4個,鄉村養生示範基地4個;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食材8萬畝。
3.重點任務
(1)發展縣級養生基地。依託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自然資源優勢和“石林、溫泉、烏江、歷史文化”四張旅遊名片,發展縣級以上養生基地。重點建設九天溫泉旅遊療養基地、白鹽井溫泉旅遊療養基地、石林生態旅遊度假基地、白鷺湖旅遊避暑基地、萬聖山旅遊避暑基地、烏江文化健康養生產業園示範基地、縣城新區健康養生示範基地、騰龍峽景區觀光旅遊休閒基地、塘頭現代高效農業園區觀光旅遊休閒基地、四野屯景區觀光旅遊休閒基地、郝家灣鄉村旅遊休閒基地、黑鵝溪鄉村旅遊休閒基地、楓芸之字峽旅遊休閒基地等13個縣級養生基地。
牽頭單位:縣文旅局。責任單位:縣地質公園局、縣林業局、縣住建局、縣農牧科技局,相關鄉(鎮、街道)。
(2)建設鄉村養生示範基地。依託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結合“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推進一批鄉村旅遊觀光型養生示範基地。重點建設塘頭鎮青槓壩村、蜂桶槽村,板橋鎮郝家灣村,邵家橋鎮漁溪溝村、鳳嗚場村,三道水鄉白楊村,瓮溪鎮荊竹園村,文家店鎮五星村,長壩鎮龍門村,香壩鎮尖峰村,青槓坡鎮楠木王村,大壩場鎮楊家寨村,涼水井鎮磨溪村,孫家壩鎮大興村,張家寨鎮關山村等15個養生示範基地。
責任單位:縣文旅局、縣農牧科技局、縣住建局,相關鄉(鎮、街道)。
(3)發展健康特色食材產業。把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食材作為農業園區發展的主導產業,圍繞“七產四帶”山地特色農業發展布局,重點推進10萬畝生態茶、10萬畝無公害蔬菜、6萬畝精品水果、10萬畝油茶等基地建設和生態畜牧業發展;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三品一標”認證,提升“三品一標”產品比重。發展食材加工業,重點推進速食方便紅薯粉加工、馬鈴薯澱粉冬粉加工、玉米食用油加工、核桃深加工、高純度茶多酚深加工、紅茶加工、植物油精細化加工、有機茶油深加工、嬰幼兒健康營養食品加工、果蔬汁飲料加工、天然礦泉水生產、醬園異地擴建、鼎一食品公司遷建、蔬菜速凍加工、蔥類蔬菜綜合加工、葡萄酒生產、優質豬肉加工等項目建設。配套建設冷鏈物流配送設施,延伸無公害、綠色、有機藥食品產業鏈,推動健康特色食材採取“網際網路+”模式銷售。
責任單位:縣農牧科技局、貴州思南經開區管委會、縣扶貧辦、縣工業商務局、縣投促局、縣供銷社,各鄉(鎮、街道)。
(四)養老服務水平提升行動
1.工作目標
以建設養老設施、創新養老服務方式為重點,全力推進養老產業發展。到2018年,實現縣、鄉兩級養老設施全覆蓋,養老服務業態形式多樣,養老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建設縣級養老機構2個、鄉(鎮、街道)養老機構8個;單位老年人擁有床位達到10張/千人。
——2017年,建設縣級養老機構2個、鄉(鎮、街道)養老機構8個;單位老年人擁有床位達到13張/千人。
——2018年,建設鄉(鎮、街道)養老機構9個;單位老年人擁有床位達到15張/千人。
3.重點任務
(1)加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強化老年活動場所和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初步建立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需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老年人無障礙居住和養老設施全覆蓋。重點建設縣城老年養護樓、縣城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縣城老年活動中心、白鷺湖老年養護院和25個鄉鎮敬老院等項目。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縣國土局、縣老乾局,各鄉(鎮、街道)。
(2)創新養老服務方式。探索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事業發展思路,採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等措施,著力培育2-3家集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娛樂、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專業化養老服務企業。推動養老服務從基本生活照料向醫療健康、精神慰藉、緊急救助等方面延伸。推進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形成居家養老社會化、機構養老規模化、社區養老專業化的多層次、多形式的養老服務體系。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各鄉(鎮、街道)。
(五)運動康體產業培育行動
1.工作目標
以建設運動健身設施、豐富運動健身項目、發展全民體育為重點,全力推進康體產業發展。到2018年,基本構建起以全民健身為核心的運動康體產業體系。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建設縣級以上健身基地2個;鄉、村兩級康體設施覆蓋率達到30%。
——2017年,建設縣級以上健身基地2個;鄉、村兩級康體設施覆蓋率達到50%。
——2018年,建設縣級以上健身基地3個;鄉、村兩級康體設施覆蓋率達到70%。
3.重點任務
(1)加強運動健身基地建設。利用城區綠地、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和適宜的自然區域建設沿江登山健身步道等戶外公共全民健身活動設施,依託思林、沙沱兩大電站庫區和城郊地形地貌資源,建設水上運動、山地腳踏車、健身步道等運動設施。通過加強運動健身設施建設,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縣級以上運動健身基地。重點打造白鷺湖水上運動、城區水上運動、環白鷺湖腳踏車賽道、萬聖山腳踏車休閒體驗、城區烏江兩岸步行健身、獸王山公園休閒健身、思南體育館、烏江游泳館等8個健身基地。各鄉鎮、街道重點圍繞足球場、集鎮(重點村莊)休閒健身步道、健身小廣場等建設鄉鎮、街道運動健身基地。
責任單位:縣文旅局、縣住建局、縣城管局、縣交通運輸局,各鄉(鎮、街道)。
(2)豐富運動健身項目。積極爭取建設國家級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打造體育賽事活動高端載體。加快體育場館建設,承接省級以上的專業體育賽事,開發特色精品體育賽事。加快推進社區、鄉(鎮、街道)體育文化項目建設,建設體育公園,創建體育產業園,引進知名體育企業,培育體育品牌。推動體育健身設施、場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深入開展全國舞龍大賽、端午節龍舟大賽、國慶節公路腳踏車賽等賽事活動,引導社區民眾、幹部職工養成健康、良好的體育健身和生活娛樂方式。
責任單位:縣文旅局、縣城管局、縣教育局,各鄉(鎮、街道)。
(3)大力發展全民體育健身。加強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推進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網路的加快形成,達到縣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28個鄉(鎮、街道)和50%的村(社區)建有公共體育健身設施、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有條件的公園(綠地、廣場)普遍建有體育健身設施的水平。宣傳、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提高全年常鍛鍊人群比例和居民身體健康素質,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路。
責任單位:縣文旅局、縣教育局、縣城管局,各鄉(鎮、街道)。
(六)健康管理能力建設行動
1.工作目標
以建設健康服務設施、打造健康服務平台、推進健康服務業新業態發展為重點,著力提升健康管理能力和水平。到2018年,基本建立起以健康體檢、智慧醫療、公共信息平台、健康保險服務為支撐的健康管理體系。
2.分年度目標
——2016年,建設縣級健康體檢中心1個;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60%、健康保險參保率達40%。
——2017年,建設健康諮詢平台1個;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70%、健康保險參保率達50%。
——2018年,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5%以上、健康保險參保率達60%以上。
3.重點任務
(1)培育健康體檢業。建設縣體檢中心,推行醫檢分離和健康人群與病患人群分離制度,推進健康體檢專業化、市場化。
責任單位:縣衛計局、縣住建局、縣國土局。
(2)培育健康信息產業。建設網上醫療和預約診療服務平台,探索“數位化醫院”建設試點,推進“智慧醫療”發展。建設衛生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深入推進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改革,建立完整、動態、可安全共享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滿足健康服務信息化業務發展需求。
責任單位:縣衛計局、縣工業和商務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各鄉(鎮、街道)。
(3)培育健康保險業。推進商業健康保險產業政策的落實,引導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健康保險、護理保險等產品。引導居民強化疾病健康預防和康復服務投入,控制減少醫療治療費用,突出健康保險在健康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依託大數據套用產業,加強健康保險信息系統建設,提高健康保險風險管控能力。
責任單位:縣衛計局、縣工業和商務局,各鄉(鎮、街道)。
(4)探索個性化健康服務。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建立村(社區)責任醫生管理居民健康檔案制度,定期了解居民健康狀況,為居民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使鄉(鎮、街道)醫療機構能及時、全面了解人群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
責任單位:縣衛計局,各鄉(鎮、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思南縣大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另行文),由縣政府縣長任組長,縣人大聯繫副主任、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相關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衛計局,由縣衛計局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協調大健康跨越工程各項工作落實。
(三)強化招商推介。要立足資源優勢,發展壯大我縣特色中藥材、飲片等民族醫藥產業。創新招商推介服務,充分利用省內外各類論壇、展示展銷、資源推介等會議,引進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到我縣建設原材料供給、產品精深加工及研發等基地,培育發展生物藥品等新興產業,補齊我縣大健康產業發展短板。
(三)強化要素支撐。在政策扶持方面,各相關單位要圍繞上級有關扶持政策,結合實際,出台扶持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相應政策措施。對符合國家有關扶持政策條件的,在財政扶持、融資擔保、稅費減免、用地指標等方面予以傾斜。設立縣級大健康跨越工程專項資金,通過專項資金撬動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大健康建設領域。在人才支撐方面。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和本土人才能力培訓提升力度,建立引進和培育相結合的人才保障機制。積極搭建高層次人才發展平台,制定更加開放、更加靈活、更富效率的人才政策。
(四)強化督促考核。建立推進大健康跨越工程績效考核機制和責任問責機制,將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對各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縣直有關部門年度績效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縣督查局、縣績效辦要加強督促檢查及跟蹤問效,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