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遠中學

心遠中學

南昌市心遠中學創建於1901年,其前身是由江西省南昌縣崗上鄉月池村熊元鍔、熊育鍚先生創辦的“樂群學堂”。1949年5月南昌解放後,心遠中學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江西省立第二聯合中學”。南昌二中傳承與發展了心遠中學的優良傳統。心遠中學在早期辦學中,以其順應時代辦學宗旨、雄厚師資力量、新穎課程內容和出色教學質量,。它與天津南開(1904)、長沙明德(1903)並列為當時國內三大名校,很快享譽海內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昌市心遠中學
  • 英文名:Nanchang xinyuan middle school
  • 簡稱:心遠中學
  • 校訓:勤、朴、肅、毅
  • 創辦時間:1901年
  • 所屬地區:江西省南昌市
  • 類別:私立中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學校屬性:全日制國中、全日制高中
  • 主要獎項:江西首批重點中學
    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
    江西省首批普通高中名校
  • 現任校長:熊韜
  • 知名校友:方誌敏,吳有訓,傅抱石,夏征農,程孝剛
  • 郵編:330006
  • 地址(1):南昌市東湖區愛國路47號
  • 地址(2):南昌市新建區前湖大道1616號
學校簡介,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史,校歌,校徽,辦學思想,教師隊伍,教學情況,辦學輝煌,發展規劃,學校規模,

學校簡介

校訓

勤、朴、肅、毅

校風

心高志遠 步堅履實

教風

愛生 嚴謹 科學 創新

學風

勤奮 樂學 善思 創新

校史

南昌市心遠中學創建於1901年,其前身是由江西省南昌縣崗上鄉月池村熊元鍔、熊育鍚先生創辦的“樂群學堂”。 在我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嚴復先生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心遠中學以優秀的師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吸引了數千優秀青少年來求學。高水平的教學與高質量的成績,使心遠中學與當時著名的天津南開中學、長沙明德中學並稱為中國“三大私立新學”。
熊氏家族在禧祖(1833-1894)時,已經具備了讓大多數子弟專心攻讀的財力。首設家族專門教育機構“心遠堂”,每年抽取家族公產的部分贏利,用來獎勵讀書用功、應試有成的子弟。1901年,在熊氏“育”字輩中順應潮流、首具卓識的熊元鍔(族譜名育鍔)聯絡堂兄熊育鍚、熊育鎬,新建夏敬觀、蔡公湛,高安鄒叔忱等人,創建了一個以修研西洋實科和語言為主的新式學堂——樂群英文學堂。在徵得家族同意後,借用熊氏位於南昌市東湖邊的“平遠山房家塾”為校址。
“樂群學堂”開辦一年後,主要創辦人熊元鍔(1879-1906)便離開了(參加已有革新的科舉考試,成為江西歷史上最後一名解元;在北京拜訪嚴復;回贛開辦江西商辦鐵路公司,修築南潯線;在滬與嚴復一道,參與震旦學院改建吳淞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事宜;前往日本考察鐵路等;因病英年早逝,年僅27歲)。學堂的一切事務,都由原來的監督熊育鍚主持。
熊育鍚接管“樂群學堂”後,於1903年將其改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英文學塾”,成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學。1907年改名“心遠中學堂”,1912年又易名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中學校”。1949年5月南昌解放後,心遠中學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江西省立第二聯合中學”。南昌二中傳承與發展了心遠中學的優良傳統,是江西首批重點中學,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江西省首批普通高中名校。
經南昌市教育局批准,以南昌二中為主體,與省市著名教育專家合作,在南昌二中教育集團愛國路校區恢復開辦南昌市心遠中學。心遠中學依託南昌二中百年文化的深厚積醞,優良的辦學傳統,先進的教育理念,嚴謹的管理模式,優質的師資隊伍,將學校辦成的優質品牌學校,辦成一方育人的園地,學生成材的沃土。

校歌

熊育鍚任校長。他為心遠創作了校歌:
江西教育,
吾校實開風氣先。
篳路藍縷,經營慘澹,
時危志亦堅。
講舍宏開矗湖旁,
一堂誦習樂陶然;
共稟校訓,
以公誠勤毅、深思篤行,
更與日俱新。
儲學救國,
努力向前進!
另有嚴復於1918年為心遠中學南昌二中作的一首校歌,根據手稿亦錄於下:
中華何所有,
四千年教化,
舟車未大通,
指此為諸夏。
五十年來交五洲,
西通安息非美歐,
天心欲啟大同世。
國以民德分劣優,
我曹愛國起求學。
德體智育須交修,
守勤樸,厲肅毅,
涵養性情奮志氣。
此時共惜好時光,
他日為人增樂康。
廬山九疊雲錦張,
彭蠡章貢源流長,
世傳心遠校風良,
世傳心遠校風良。

校徽

心遠中學
整體含義:心遠中學校徽總體設計為圓形,以綠色為主色調、以白色為底色,綠色象徵著希望和夢想、白色象徵著純潔與高尚。內外環中鑲刻中英文校名,圓圈內的圖案將“心遠”二字由圖案的形似呈現出來,右側抽象的“2”字寓意著心遠和二中不可分割的淵源;羽毛和海豚包裹著快樂的小人,寓意著有天有海,就有心遠!

辦學思想

學校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對學生終身負責”的辦學理念,確立了“勤樸肅毅“的“求精文化”為校園文化的精髓。圍繞學生“健康、成人、成才”的目標,以德育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以教師的發展促使學生的發展、以教師的提高確保學生的提高。遵循教育規律,依法辦學,走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前列,將學校辦成理念一流、管理一流、師資一流、設備一流、學生素質一流的優質品牌學校。出經驗、出人才,辦成省市乃至全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示範基地。

教師隊伍

在富有傳統的“鐵軍”精神的感召下,湧現了一批在管理、教育、教學、科研各方面德藝雙馨的帶頭人。他們忠誠於教育事業,關心熱愛學生;他們奮發進取,敢打硬仗,敢攀高峰;他們刻苦鑽研專業知識,在教學藝術上精益求精;他們追求創新,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在學校“四個基地、一個視窗”建設中各展風采。在2013年南昌市第七屆“園丁杯”競賽(教學競賽)南昌二中國中部代表隊,在全部14個學科的比賽中,獲得10個一等獎、3個二等經、1個三等獎;14名參賽選手全部獲獎,獲獎率100%。此外學校有較為完善的人才建設計畫,青年教師隊伍不斷成長,並在教學上嶄露頭角,多名教師在市級以上各類業務大賽中獲獎。

教學情況

一所注重理工的學校,心遠中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實驗,培養動手能力。學校“理化儀器,博物標本,均有相當設備。而尤以理化設備較全,且另有實驗室二處,布置均堪實用;實為本省私立學校之冠。”(《江西教育旬刊》第四卷第5-9期合刊《省督學視察私立心遠中學報告》)。文藝、體育等課外活動也頗有特色。民國初年,校園裡便盛行足球,籃球也是心遠強項,在省市戰功卓著。到五四時期,各種課外活動更是如火如荼,形成高潮。以後一直長盛不衰,學校“課外作業,如遊藝、體育、各種研究會,以及月刊、季刊、特刊,均有成績表現”(同上)。
南昌市心遠中學紅谷新城校區
南昌市心遠中學愛國路校區

辦學輝煌

110年前的心遠中學,這所歷史悠久的知名學府,曾開創了許多教育傳奇。11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由教育家熊育鍚創立的“心遠”和他的教育理念,無疑是百年輝煌里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在最初近50年的“心遠”歲月里,心遠中學和省立二中培養了10名中科院院士,其他行業的精英人才更是不勝枚舉。
熊育鍚創立江西最早的私立中學
提到南昌二中的歷史,熊育鍚是個繞不開的名字。1901年,在熊氏“育”字輩中的熊元鍔(族譜名育鍔)聯絡堂兄熊育鍚、熊育鎬,新建夏敬觀、蔡公湛,高安鄒叔忱等人,創建了一個以修研西洋實科和語言為主的新式學堂——樂群英文學堂。在徵得家族同意後,借用熊氏位於南昌市東湖邊的“平遠山房家塾”為校址。
“樂群學堂”開辦一年後,主要創辦人熊元鍔離開了學堂。學堂的一切事務,都由原來的監督熊育鍚主持。接管之後,熊育鍚於1903年將學堂改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英文學塾”,成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學。1907年改名“心遠中學堂”,1912年又易名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中學校”。當時,在熊育鍚的努力下,“心遠”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新穎的課程內容和出色的教學質量,與天津南開、長沙明德並列為國內三大名校。
在出任心遠中學校長的同時,熊育鍚也主持著江西省立第二中學的工作,他對教育的理念和付出令許多學生感懷於心。新中國成立後的南昌二中,雖然是在私立心遠中學、私立劍聲中學、私立青年中學基礎上建立,但省立第二中學走出的學生們,仍然將自己視作南昌二中校友。
曾走出10名中科院院士
吳有訓陽含熙徐采棟程孝剛蔡方蔭劉恢先游效曾黃家駟吳式樞盛彤笙,這一串閃亮的名字,都是從新中國成立前的心遠中學或省立二中走出的中科院院士。如今,他們的銅像仍在南昌二中高中部的校園裡屹立,見證著學校的百年歷史。
說起這些院士,每一位都可謂來頭不小。最為人們熟知的,莫過於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吳有訓。1916年,他畢業於省立第二中學,1920年回到母校任理化教員。除了吳有訓之外,另外9位院士,也都是各自領域的精英。1910年畢業的程孝剛是機械工程專家,1920年畢業的蔡方蔭是土木建築結構專家、力學專家,1921年畢業的黃家駟是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的奠基人之一,1925年畢業的盛彤笙是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1929年畢業的劉恢先是結構工程和地震工程專家,1935年畢業的陽含熙是生態學開拓者,1939年畢業的吳式樞是理論物理學家,同年畢業的徐采棟是有色冶金專家,1949年畢業的游效曾是化學家。
傅抱石胡先驌曾是心遠教員
當年,熊育鍚不惜重金聘請省內外名教師:北洋水師學堂高才生李岑、陳持正,分任三角、幾何和英語課程的教學。學生用的數、理、化及外國史地教材,一律是西文原版,有的甚至是美國一、二年級學生用的。除了注重英文和自然科學的教學外,熊育鍚還特彆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學習,把《四書》《通鑑》《讀通鑑論》等列為學生的必讀教材。心遠中學當年的師資力量,可以說在全國都享有盛譽,傅抱石和胡先驌都曾在心遠中學任教。
國畫大師傅抱石可謂是中國美術史上一座豐碑,1923年至1930年,他曾在心遠中學任美術教員,他的夫人也曾經在心遠中學教過書。當時的“心遠”,雖然名為英文學堂,但卻非常注重理工科教育。1916年,中國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就在心遠中學擔任生物教員。
多位曾在心遠就讀
“心遠”的名號雖然只沿用了近50年,但這段在南昌二中歷史裡占據一半江山的歲月,可以說是人才輩出。也正是這些從心遠走向社會的精英,用自己的品德與成就,令“心遠”這塊金字招牌愈發耀眼。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心遠”為革命事業也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他們之中有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江西早期革命領袖袁玉冰;有年僅24歲,高誦“革命何須怕斷頭”而慷慨就義的革命志士楊超;有大義凜然面斥日寇侵略暴行而慘遭殺害的“義烈千秋”汪國鎮;有在文化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的政論家、著名“救國會七君子”之一、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的鄒韜奮;也有參加八一起義,轉戰江南華東,後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革命家夏征農
而《可愛的中國》一文的作者方誌敏,也是心遠中學的校友之一,他1922年至1923年在心遠就讀。1934年11月,方誌敏率領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在江西懷玉山遭到了國民黨軍的阻擊。由於叛徒的告密,方誌敏被俘,並在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
校友許淵沖獲國際文學翻譯最高獎
2014年8月,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獲得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這個獎項是國際翻譯界文學翻譯領域的最高獎項,許淵沖是首位獲該獎的亞洲翻譯家,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在國際翻譯界獲得最高獎的第一人。1999年,許淵沖還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2010年曾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這位翻譯界的名家,也是1938年畢業於省立二中的“心遠人”。許淵沖曾在回憶錄《逝水年華》中,曾經提到過在二中就讀的歲月,也在書中將當時的二中稱之為“全省最好的中學”。

發展規劃

繼續傳承南昌二中的“求精文化”,“育精英,出精品、煉精華、提精氣、揚精神”,升華人格、全面發展。樹立學校的核心精神﹑打造核心競爭力。不斷完善挖掘名校資源,樹立優質的教育形象。運用靈活機制,藉助社會力量,推進“名校辦民校”的健康發展新路子。市民可以從各自需要出發,選擇“名校辦民校”的辦學條件、選擇教育的特色,推動心遠的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心遠的優勢和資源,實行小班教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追逐教育理想,為南昌國中教育出經驗出成果,塑造 “學在南昌”的全國知名教育品牌。國中輻射高中,不斷探索十二年一貫制整體發展模式。

學校規模

2004年,南昌二中提出“四基地一視窗”的辦學目標,即“江西省素質教育示範基地、教育教學改革試驗基地、學科競賽培訓基地、一流高校優秀生源輸送基地,江西基礎教育對外開放視窗”。2006年南昌二中整體搬遷至紅谷灘新區;2007年,學校恢復國中辦學,成立“中加雙文憑高中班”;2009年,組建“高考零班”;2011年,在紅谷灘新區開辦國中教學班;2012年,全面接管“四中”和“二十二中”;2013年,在南昌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利用四中閒置校園,由心遠進行租賃,復辦心遠中學。2015年,心遠中學紅谷新城校區開始招生,並開辦“中美國際教育班”。這一系列的重大決策開創了學校教育教學的全新局面,回響“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心遠中學現有46個教學班,學生2424名,其中國小部6個班270人,國中35個教學班1924人,高中4個普通高中、1箇中美國際教育班230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