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賬戶理論

所謂心理賬戶就是人們在心裡無意識地把財富劃歸不同的賬戶進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賬戶有不同的記帳方式和心理運算規則。而這種心理記帳的方式和運算規則恰恰與經濟學和數學運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經常會以非預期的方式影響著決策,使個體的決策違背最簡單的理性經濟法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賬戶理論
  • 外文名:mental accounting
  • 提出人:心理學家薩勒
  • 提出時間:1980年
來源,定義,套用,

來源

英文:mental accounting
17個經濟學定律之一:1980年,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薩勒在一篇題為《Using Mental- Accounting In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的文章里,針對消費者行為首次提出“心理賬戶”理論

定義

所謂心理賬戶就是人們在心裡無意識地把財富劃歸不同的賬戶進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賬戶有不同的記帳方式和心理運算規則。而這種心理記帳的方式和運算規則恰恰與經濟學和數學運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經常會以非預期的方式影響著決策,使個體的決策違背最簡單的理性經濟法則。

套用

人們在做什麼事情之前,一般都會根據自己的“心理賬戶”來決定事情的重要性,進而決定取捨。說的專業一些就是,在決策過程中,決策者的心理與行為,如情感情緒、成就動機、價值權衡、才智品德、心理偏好等都是影響做出決策的重要因素,因而使得決策過程呈現出種種非理性特徵。
可見,心理賬戶對於理財,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幫手,因為如果一個人在心理上事先把這些錢歸入了不同的賬戶,他一般就不會產生挪用的念頭。
可是如果把心理賬戶和決策聯繫起來,恐怕誰都會清楚它的危害,因為非理性狀態下做出的決策往往是有失偏頗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