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mental trainlng)是一種心理干預方法。採用專門儀器和手段,具體改變人的某種心理狀態,以達到最適宜強度、最佳狀態的過程。最早出現在病理治療領域,後廣泛套用於體育運動。1932年德國病理學家J.H_舒爾茨開創自主訓練,即通過催眠性言語暗示、肢體鬆弛方法等對自身本體狀態進行自我約束的調整練習,改變本體生理、心理狀態,達到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取得心身雙修的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訓練
  • 作用:提高自控和調節的能力
  • 廣義:形成良好心理狀態的過程
  • 狹義:對人們的心理施加影響的地程
  • 政策支持:由人社部頒發崗位能力證書
  • 培訓機構:中國國家培訓網
對比,作用,基本原則,套用,鄭軍版本,內容簡介,圖書目錄,趙堅版本,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對比

心理訓練與心理諮詢有何區別
1、心理諮詢最初是由一群精神科醫生創立的,知識基礎來源於醫學,操作模式來源於醫療模式。心理訓練的知識基礎來源於心理學,操作模式接近於體育。
2、由於這兩個不同的理論出發點,前者著眼於提高普通人的心理機能,使其變得更強大,更具有競爭力,後者只著眼於將“低常”的人提升到“正常”的水平。
舉個例子,楊利偉等太空人都接受過心理訓練,其效果並非是治療他們的什麼“心理疾病“,而是讓他們的心理素質比普通人更強大,以便適應宇航這種尖端工作。
3、儘管發展到今天,心理諮詢業者很多已經不具備醫學背景,但作為一項工作,它一直保留著醫學模式的框架。心理諮詢業者總是將人們的心理問題歸結於“心理疾病”,將有心理問題的人視為“病人”,並試圖加以“治療”。而心理訓練的前提是將人視為正常人,將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歸結於某些心理機能不足,訓練目標是強化人的各項心理機能。
4、既然心理諮詢是要“治病”,那么其服務對象只能是整個人群中的一小部分,並且只是在這些人一生中的短暫時期提供服務。而心理訓練則服務於所有人的一生,因為人的心理機能永遠會在特定情況下發生衰退,比如在患病或者疲勞時意志力會下降,進入老年記憶力下降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心理訓練來改善。
5、人們尋求心理諮詢和心理訓練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那就是體驗到強烈的負面情緒。但是對抑鬱、焦慮、恐懼這些負面情緒的價值,心理諮詢與心理訓練完全不同。前者認為這就是它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採用各種方式讓人們消除這些負面情緒。而後者認為這是一個人開始人格整合,進而在心靈上得到升華的契機。
僅此而言,心理訓練是在作讓人們如何“痛定思痛”的工作。心理訓練工作者很象是宗教工作者。儘管傳教士向所有的人都宣傳教義,但主要是去度化那些正處在痛苦中的人,而不是把精力放在那些正洋洋得意的人身上。
6、心理諮詢儘管有五花八門的流派,但總是逃脫不了“話療”的色彩,以談話為主要手段。而語言主要是作用於抽象思維,通過抽象思維的改變間接影響其它心理機能,遠遠不及直接作用於那些心理機能來得有效。心理諮詢進行到一定階段,諮詢師往往會對當事人說:“你需要改變自己,只有改變自己才能解決問題”。從這句話里我們能夠看到心理諮詢的邊界。是的,當事人肯定需要改變自己,但不用諮詢師來說,他自己都知道。
心理訓練不是用語言去提醒人們要改變自己,而是用實際操作幫助人們改變自己。
7、由於無法擺脫醫療模式的影響,心理諮詢不管什麼門派,主要是在一間諮詢室里,由諮詢師一對一地進行,這就決定了它的服務環境十分單調,對人們各種心理機能的實際影響十分有限。
心理訓練可以在任何情境下進行——教室、操場、專門修建的場所或者公共場所、甚至名山大川、旅遊景點;既可以通過閱讀、找諮詢師面對面這種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線上自助心理訓練的形式進行。前者“關門”,後者“開門”。心理訓練尤其強調要在當事人自己熟悉的環境裡進行,因為人在那樣的環境裡,自我會暴露得更多。
8、人類自古以來就有各種提高心理機能、調整心理狀態的方法——人文教育、道德修養、宗教修練、音樂、美術、體育、民俗、書法、武術,乃至各種健康的娛樂休閒。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博大精深。心理諮詢業者由於要強調自己的專業背景,總是試圖把自己的工作內容和這些傳統人格陶冶方式區別開來,試圖另起爐灶,結果便是脫離現實。
而心理訓練則承認所有上述方法的效果,只是要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它們進行總結和提高,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這個抽象意義上來講,心理諮詢也是“關門”的,心理諮詢師總戴著厚厚的面紗,做一些在公眾看來很神秘的事。而心理訓練則是“開門”的,要對整個人類文化成果打開大門,把基礎建立在整個人類文明之上。當他們在工作時,你會覺得他和平常人沒有什麼不同。

作用

提高自控和調節的能力
一個健康的人應該能夠有意識地、適當地對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情緒反應強度、動機的趨向和水平、思維的方向和過程、行動的指向和方式等進行控制和調節。當一個人的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處於較高水平時,會表現出以下特徵:思維敏捷,邏輯嚴謹,語言流暢,舉止得體,情感表達充分、準確,不卑不亢,動機水平恰當,行為靈活、有效,容易獲得滿足感,等等。
提高人心理活動的強度
例如:提高注意的穩定性、集中性;提高觀察的精確度、敏銳度;提高記憶的效率;激發思維的創造性;推動正常需要的發展;樹立自信,使人積極主動地活動、高效率地工作,減少疲勞、厭倦和無能為力的感覺。
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個人對於所處的自然條件、生活環境、工作氛圍、人際關係及自身的內部環境,應能夠保持良好的適應。當以上環境發生變化時,應能較快地調整自己的應對方式,重新獲得良好的適應,不會因為缺乏靈活性而導致各方面出現障礙或身心出現不良反應。
增強心理的耐受力
即對於強烈、持久的精神刺激或壓力能夠有較強的承受力、抵抗力。如遇到親人亡故等短暫而強烈的刺激,或遇到疾病纏身等持久的精神壓力,可以堅強地承受並理智地處理它們,或者以更積極、有效的方式化解壓力,使之轉變為進取的動力。不會因為刺激和壓力而導致心理活動出現紊亂、活動效率下降,甚至情緒失去控制等情況。
改善社交能力
要使個人能夠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的需要,主動地與周圍的人交往,自覺、恰當地選擇交往的對象、範圍和方式,把握交往的目的、深度與方向。從對自己有益的角度擴大社會聯繫,增進與他人的交流,從而保證個人能得到他人的情感溫暖、接納、幫助和有用的信息。
增強心理的調節能力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常常會發生,嚴重的打擊和厄運也難以完全避免,所以人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一段時期心理上蒙受創傷,情緒、行為等暫時偏離常態,嚴重的也可能導致身心疾病。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康復能力,可以自己消除心理創傷的陰影,重新恢復往日的活力。較高的心理自我康復能力就意味著:有較清晰的自我意識,有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改變自己有堅定的信念,並且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從態度到行為能夠較順利地納入到新的模式中去。

基本原則

心理訓練來源於體育界,本身貫徹體育模式,所以體育訓練的基本原則也被移植到心理訓練中。包括:
1、主動性原則:訓練有沒有效果關鍵在於訓練者自己主動,自己不動起來就沒有任何效果,教練員不可能代他訓練並取得效果。
這是心理訓練和心理諮詢的一個明顯不同,後者宣稱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是諮詢大師們的某種神奇療法。當然,這是諮詢師對公眾宣傳時採用的口吻。真到了諮詢室裡面,他們也會反覆對你說——你得自己改變自己才行。
2、超負荷原則。訓練中的心理負荷只有超越一個人平時承受的負荷才有價值。比如拓展訓練中有個“高空斷橋”項目。你不是恐懼嗎?那就讓你好好地恐懼一把。因為走高空斷橋超過了絕大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才有效果。可能只有高層建築外層清洗工對恐懼的心理負荷才超過它。
3、循序漸進原則。心理訓練要符合個體自身認識發展的規律,不過,心理訓練在極個別情況下也可以使用衝擊訓練,一下子把當事人的心理負荷頂到極限。但大部分心理訓練都要保持循序漸進原則。
4、持續性原則。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都是用進廢退,必須持之以恆地進行訓練,才能保持高水準。在這點上心理訓練和心理諮詢也有明顯不同。後者宣稱其“療法”的效果可以永遠保持下去。進這個門時你帶著一堆問題,出這個門你就是一個“新人”了。心理訓練不承諾會有這個效果,它只是提供訓練方法,當事人必須長期訓練才能提高並保持心理機能的水平。
5、針對性原則。每項訓練要增強哪方面的機能必須有針對性。現代體育和傳統體育的一大不同,就是結合生理學知識,搞清了各種訓練的針對性,去掉許多危險或者低效的訓練手段。健身房裡的聯合器械就是分別針對你一塊塊肌肉來設計的。
心理訓練在這方面更更困難一些。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各項心理機能都是統一發揮作用的,怎么樣把它們抽取出來,用某種訓練單獨加以強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很準確的答案。但這是心理訓練努力的方向。
6、個性化原則。每個人的生理情況都不一樣,不存在完全統一的訓練手段。教練員必須針對不同選手的情況制定個別訓練手段。
如果說這一點在體育訓練中還不太明顯的話,由於心理狀態的個性特點更明顯,它在心理訓練中必須要更嚴格地貫徹。心理訓練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再編制出特定的訓練程式。
7、全面性原則。必須對全部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進行訓練,不得偏廢。
當然,由於人們從事的體育項目或者日常工作不同,肯定會有某些生理機能或者心理機能會被突出訓練。但在這個時候不能對其它機能有所偏廢。
目前社會上已經存在著不少心理訓練班。由於訓練時間過短,只能針對某一心理機能進行訓練。有的是“注意力訓練”,有的是“自信心訓練”,有的是針對兒童的“感覺統合訓練”,不一而足。在心理訓練目前這個發展階段上,由於社會還不認可,條件簡陋,從單項訓練入手無可厚非。但不發展到全面訓練,單項訓練的成果就不容易保持,因為心理機能在現實生活中是互相配合發揮作用的。比如不進行情緒訓練,注意力訓練的效果就不容易保持。不接受行為訓練,外顯行為笨手笨腳,長期低效率,自信心又從哪裡來?
以上都是體育訓練和心理訓練共同的原則。下面是心理訓練特有的原則:
1、特殊情境原則,一定的心理素質只能在一定的情境下體現出來。訓練情境與真實情境越接近越好。
這是心理訓練與體育訓練明顯不同的地方。在健身房裡練出的力量,在比賽場合下基本能發揮出來。但在教室里訓練出的“自信心”,在實踐場合可能無影無蹤。
人的心理活動與情境高度契合。在汶川大地震中,“范跑跑”拋下學生自己逃生。在這個特殊情境下,他顯示出了“膽怯”的心理狀態。但是那些指責他的人,是否就不膽怯呢?未必,因為他們沒有經過類似情境的試訓,僅僅是在觀念上反對這種行為。而那些支持他的人,如果到了同樣情境下,也許會為掩護家人獻出生命,因為在那一瞬間,他才知道自己最愛什麼。
這一原則也是心理訓練和心理諮詢不同之處。心理諮詢不講究情境的區別,一般就是呆在諮詢室這個小屋子裡進行。所有心理諮詢方法——“話療”、“沙盤”、“心理劇”、“認知療法”——其實都圍繞這個特殊情境為背景設計的,以“足不出戶”為特點。但在這個特殊情境裡形成的心理狀態,回到大千世界裡往往難以保持。所以當事人往往在諮詢時會覺得有效果,時過境遷就恢復原狀。
2、體驗原則,即主要通過實際體驗來進行訓練。心理訓練不是講道理,而是讓訓練者去直接體驗。這是心理訓練和道德教育,以及和心理諮詢的區別之一。今天的道德教育基本上還是以理性的言語教育為主。心理諮詢的基本內容也仍然是“話療”:一對一進行談話,只不過談話方式和內容不斷演進。
但心理訓練的基本活動是體驗,而不是言語。它的原理是,人的非理性心理活動獨立於言語活動,光從言語上下功夫,最終事倍功半。只有實際體驗才能直接刺激感知覺、形成表象、激發情緒和產生行為。
目前一些心理諮詢師通過自己的摸索,已經走到了體驗原則的邊緣。他們在“小屋子”里設計了大量活動,讓當事人獲得體驗,並且形成了“多體驗、少說教”的原則。不過由於還掛著心理諮詢的招牌,這些“體驗療法”在心理諮詢界內部也經常受到指責,被視為異類。

套用

抑鬱者的心理訓練
現代社會,人們要承受的各方面壓力越來越大,遭遇的痛苦和挫折常常引發內心的抑鬱和焦慮。抑鬱者的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思維習慣,往往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無意識的動作都會引起他們胡思亂想,進而導致負性的情緒反應。心理學研究表明,抑鬱者消極的、僵化、偏執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是導致抑鬱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思維方式和習慣是可以通過心理訓練來改善的。
從心理訓練的意義上來講,這種痛苦和挫敗是內在心理機制發展不足,需要成長的信號,也是成長的線索和資源,是人們學習和成長所的重要機會。人們往往逃避痛苦和挫敗,希望它們永遠不要發生,希望人生只有幸福和快樂,但痛苦無法避免,除非能夠從中學習,獲得成長,讓心靈變得更加堅韌和強健。思克憂心理訓練專家認為,這種痛苦和挫敗往往源於人們的內心的脆弱和負性、偏狹、僵化的思維方式。思克憂心理訓練能從各個角度幫助人們由淺入深,由局部到整體地進行自我探索和調節。
首先,思克憂訓練系統會引導人們從痛苦和挫敗的具體情緒感受開始進行自我探索,探索導致痛苦和挫敗情緒的負性、偏狹、僵化思維方式。
其次,心理訓練會幫人們逐步深入分析思維中具體的不合理之處,修補思維中的問題,會讓人們的思維過程更加靈活、全面,更具容納性和適應性。
最後,高級階段的心理訓練會幫你進行痛苦和挫敗背後的內心深層脆弱;實現自我突破和發展。
航天員的心理訓練
航天員要在茫茫太空和狹窄環境裡工作,這個職業對意志品質的要求十分嚴格。據說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員捷列什科娃升空後哭鬧不止,差點讓任務無法完成。在比囚室大不了多少的太空站里,俄羅斯太空人阿夫傑耶夫保持著三次總共748天的驚人記錄。“阿波羅十三號”在距地球十幾萬公里處遇險,如果航天員心理崩潰,也就沒有後來的重返奇蹟。
各國航天員都必須進行心理訓練。中國航天員也是如此。他們有自己的心理教練——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和航天大隊的心理學教練劉芳。她要負責航天員選拔時的心理測試;在職業培訓時進行心理訓練,包括強化職業動機、心理相容性訓練、情緒自我調節能力訓練、自信訓練、表象訓練、耐受孤獨訓練。一些訓練內容如壓力測試、表象訓練,基本和體育心理訓練,以及心理諮詢中的意象治療相似。劉芳不僅在平時要訓練航天員,當他們上天后,還要在地面監測他們的心理狀態。
為了提高航天員承受壓力的心理機能,劉芳在訓練時經常製造假像,人為地給航天員製造壓力。比如在航天員操作正確的情況下批評他們,甚至予以訓斥。這和心理諮詢以減壓、製造愉快情緒的作法完全相反,也正是心理訓練的主要作法。
2003年10月14日,楊利偉就要作為中國第一人登上太空的前一天,居然晚上八點就入睡了,早上是被人喚醒的。在21小時飛行中,楊利偉的心率平均保持在75—85次/分,飛船發射前1分鐘心率只有76次/分。這種高度放鬆的心理狀態正是心理訓練的重要成果。
楊利偉楊利偉
太空人心理訓練和其它宇航技術一樣,各國自守其秘。劉芳在實踐基礎上撰寫了《航天員的心理健康與維護》、《航天員的心理素質要求與心理訓練》等文章,是這個領域絕無僅有的寶貴中文資料。
中國登上太空的航天員只有廖廖數人,加上接受過訓練的後備軍也不過十幾個人。但航天員是優中選優的。中國首批14名航天員竟然是從1506名飛行員中遴選出來的,合適率不到百分之一,而且飛行員本身的心理素質就強過普通人。這樣,航天員的心理機能可謂遠勝常人。訓練航天員的經驗完全可以推廣到普通人群中,劉芳後來就對運動員、大學生進行過心理輔導。
值得注意的是,劉芳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時專攻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後來還接受過“國際高級心理治療師連續培訓”、“ 精神分析理論技能培訓”、“ 心理創傷治療理論技能培訓”等諮詢教育。但她在接受採訪時不忘向記者申明——自己不是再作心理諮詢,或者心理治療:“準確地說,我們不是心理醫生,而是心理指導老師。對航天員進行心理調適、評價和訓練,對航天員執行各階段任務時的心理表現進行預想和設計,並從心理學的角度給出應對方案,讓他們的心理素質好上加好,錦上添花,而不是有了問題被動地去治療。”
這既體現了心理訓練不同於心理治療之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心理訓練工作的尷尬之處。心理訓練尚未有自己的人才培訓系統,只能借用學院派心理學或者心理諮詢培養出來的人才。
軍事心理訓練
2005年8月,全軍第一個軍事心理訓練中心在總參工程兵學院建成。從該年9月起,總參所屬院校還統一開設了“心理教育訓練作戰”課。這是中國軍事心理訓練的開端。
同樣由於缺乏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總參有關方面不得不依託國家心理諮詢師培訓體系培養自己的心理人才。不過該中心建立後,發揮了獨立的科研功能。他們要研究各軍兵種心理訓練的特點,規律,制定教學大綱,完善訓練效果評估體系,研發各種心理訓練器材,最終成為全軍心理訓練的科研和教學基地。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些功能,該中心建立有五個軍人心理素質模型實驗室,從而給完全有別於心理諮詢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提供了物質保障。
名正言順的軍事心理訓練剛剛開始,但以軍人心理機能為對象的訓練方法古已有知。西方軍事心理訓練開展得比較早。美國軍隊設定有鮮血屋,裡面有斷肢殘體的人體模式,讓軍人體驗戰爭的殘酷。我軍也有萌芽狀態的心理訓練,如讓戰士俯臥在地上,讓坦克從身上開過去,以訓練戰士的意志品質。
飛行員對心理素質要求極高。某航空學院就開展心理訓練。主要包括“特情預想和演練”。以脫敏理論為指導。他們建立有“空中特情展覽室”,讓學員經常接觸各種空中險情,逐漸實現“脫敏”。
該學院畢業的兩位學員服役期間在空中遭遇發動機停轉事故。他們在五分鐘內完成各種排險活動,把飛機安全降落在一片玉米地中,做到人機無傷。在這一險情中,心理素質起了關鍵的作用。詳見《心理訓練走進訓練場》、《解放軍報》2005-10-12。]
這些特殊行業心理訓練充分體現了“脫敏”理論的普適性。槍林彈雨、刀山火海,這些情境普通人遇不到,接受過脫敏訓練就會更適應。而這已經遠遠超越了脫敏感訓練以前只服務於病態人群的特點。
運動員的心理訓練
概念介紹
有意識、有目的地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施加影響的過程。其目的是培養和發展運動員在緊張的比賽和訓練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及個性心理特徵,使運動員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爭取在比賽中長時間保持最佳競技狀態。
心理訓練是隨著現代運動的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現代運動的特點是運動成績快速增長,運動員之間的技術水平愈益接近,運動競技更加激烈。競賽雙方技術、戰術、身體素質等方面勢均力敵時,勝負往往取決於心理因素。也就是說,運動員體能、技術的發揮、最佳競技狀態的獲得以及戰術的運用均應以良好的心理訓練為基礎。心理訓練與身體技、戰術訓練緊密聯繫在一起,並由此構成現代運動訓練的主要內容。心理訓練分為一般心理訓練和個別心理訓練兩種。兩者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繫。一般心理訓練又稱長期心理訓練,是針對所有運動員均應具備的心理素質所採取的訓練。它貫穿在身體、技術、戰術訓練過程中,主要培養運動員的參賽動機、感知能力、反應能力、挫折耐受力、情緒調節能力、意志力、戰術配合能力和集體責任感等,此外還包括個性心理傾向的矯正和培養。個別心理訓練又稱短期心理訓練。主要任務是使運動員具備該項運動所必需的特殊心理品質,或是使運動員針對具體比賽形成最佳的心理準備狀態。
心理訓練的方法很多,如感知覺訓練、注意力訓練意志訓練念動訓練、生物反饋訓練、自我暗示放鬆訓練模擬訓練等等。
念動訓練
又稱回憶訓練或表象訓練。指運動員有意識地利用自己頭腦中已經形成的運動表象鞏固和改進技術動作的一種方法。具體作法是運動員在做動作之前,要對已習得的動作進行回憶和再現,然後再做動作。進行念動訓練時,運動員注意力要集中,頭腦里呈現的運動表象必須是視覺、動覺相結合的準確清晰的綜合表象,唯此,才能達到鞏固、改進技術動作的目的。研究表明,在頭腦中產生一種動作的表象(運動表象)時,大腦皮層的相應中樞就會產生興奮,這種興奮會引起肌肉的相應運動。這種在產生運動表象時所引起的運動反應稱為觀念運動反應或念動動作,可以用肌肉電流來證明。例如,請運動員在身心處於放鬆狀態下在頭腦中呈現賽跑動作的表象,同時記錄他的腿部肌肉電流,結果是有運動表象活動時,肌肉電流也有顯著的增強。念動訓練方法已被各國普遍採用,並且還常與自我暗示和放鬆訓練結合使用。
自我暗示和放鬆訓練
用一定的自我暗示語使自身肌肉放鬆的一種方法。德國精神病學家J.H.舒爾茨曾在臨床上運用過這種方法,後來逐漸在各國的體育運動中被廣泛採用。運動員不僅在大運動量訓練後需要放鬆以消除疲勞,在比賽前出現過度興奮時,也需要放鬆以鎮定情緒,而且要求在賽前處於最佳的準備狀態。所以運動員的這種訓練分為放鬆和動員兩個部分。放鬆部分主要是運動員利用自我暗示語的方式,學會充分放鬆臉、頸、臂、腿和軀幹的肌肉,降低其緊張度,從而減少身體向大腦傳遞衝動,使大腦得以休息。肌肉的放鬆通常與深呼吸密切配合,運動員的注意也依次指向放鬆的各部分肌肉。動員部分主要是運動員在身心放鬆的狀態下默念一些自我暗示語,有意識地對自己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心理活動(如情緒、信心)的強度施加影響;或者回憶自己獲得優異成績的比賽情景,以達到自我動員的目的。自我暗示和放鬆訓練與印度的瑜伽術和中國的氣功很近似。雖然各國都採用這種訓練方法,但還沒有統一的體系。這種方法的理論依據尚待進一步研究。
模擬訓練
使運動員平時的訓練儘可能接近於實際比賽情況的一種方法。模擬比賽情況一般有語言形象的模擬和實景情況的模擬兩種。前者是利用語言描述即將進行的比賽的情況,也可以利用圖片、圖表等使語言形象具體化;後者是在訓練中創造一些接近比賽的條件。不同的運動項目對模擬訓練有不同要求。例如,擊劍摔跤、籃球、足球、排球等個人或集體的對抗性項目,需選擇適當的對手進行“實戰”訓練;體操、藝術體操、跳水等項目,需有裁判評分;田徑中的跑和游泳等項目,則需有預賽和決賽。不同項目的模擬訓練需利用不同的器械設備,以及不同的場地、時間和氣候條件等。模擬有觀眾參加的賽場情境,可以提高運動員的賽場適應性和抗干擾能力。一般而言,實景情況的模擬訓練效果較好,但需要較多時間,而且不能把比賽中的情況完全模擬出來。因此最好將兩種模擬訓練結合進行。模擬訓練的作用主要是為運動員參賽作好適應性準備,增強其信心,消除過分緊張,使之處於最佳準備狀態,為此,教練員和運動員要在賽前詳細了解和分析對手、場地設備、裁判、觀眾傾向性,甚至氣溫、風向等各種情況。
公安的心理訓練
2007年1月27日,“全國公安民警心理訓練上海實驗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該中心設在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三岔港校區里。訓練器材類似拓展訓練,但難度更大,訓練更嚴格。由於警察行業的特殊性,這個訓練中心以練膽(意志品質)為主。
由於有機構支持,並且有物質上的強化、懲罰措施,行業心理訓練比特殊問題心理訓練要深入、有效。行業心理訓練中總結的方法,或者研發的器械,經過改造也可以推廣到一般人群中。
心理訓練

鄭軍版本

圖書信息
書 名: 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心理訓練》
作 者:鄭軍
出版社:華東師大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5月
ISBN: 9787561769300
開本: 16開
定價: 34.00 元

內容簡介

《心理訓練(成就一生的心靈加法)》試圖以專業心理學的視角,整合形形色色的心理訓練方法,分析與解釋心理訓練的理論、技能與方法。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不僅僅是有哪些心理訓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為什麼會有效;更深層的用意是,讀者可以根據作者提供的思路,開發出適合自己或者適合自己的訓練對象的心理訓練方法。具體而言,涉及自知力、意志力、情緒能力、認知能力、溝通能力、人格整合、問題解決、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心理訓練。《心理訓練(成就一生的心靈加法)》適合於心理學專業的師生、各行業中的心理學工作者、社會上的心理學愛好者、各類體驗式培訓或拓展訓練的培訓者,以及所有希望通過努力提升自己心靈的朋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追本溯源話“心育”——什麼是心理訓練/1
第二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心理訓練的理論基礎/19
第三章
互幫互學方為高——心理訓練的組織形式/37
第四章
鋼鐵要這樣煉成!——意志力訓練/57
第五章
知情識趣亦可期——情緒能力訓練/85
第六章
洞明世事真功夫——認知能力訓練/107
第七章
灑掃庭除亦是道——行動能力訓練/129
第八章
心有靈犀一點通——互動能力訓練/147
第九章
積小勝來為大勝——問題解決訓練/177
第十章
讓你成為你自己——人格整合訓練/199
第十一章
一生一世不停息——終身心理訓練/231
結語
心理訓練,僅僅是開始!/251
參考文獻/255
……

趙堅版本

書 名: 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
作 者:趙堅
出版時間: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811375954
開本: 16開
定價: 12.00元

內容簡介

《心理訓練》內容簡介:每一個進入技工院校就讀的學生.都必須為成為一名優秀的高級藍領而努力。如何實現從學生到高級藍領的轉變,尤其是成為企業所歡迎的現代職業員工.除了需要不斷學習、提升專業能力以外,還要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這是成功的開始。什麼是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從事職業應該具備的品質和修養,是職業意識、職業精神和態度的綜合體現。為幫助廣大學生塑造良好的職業素養,我們編寫了這套《職業素養訓練系列教材》。

圖書目錄

學習領域3心理訓練
訓練單元3.1擁有好心態贏得好人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訓練單元3.2幾種常見心理問題的自我測試與自我調適——自卑心理、妒忌心理
訓練單元3. 3幾種常見心理問題的自我測試與自我調適——虛榮心理、焦慮心理
訓練單元3.4幾種常見心理問題的自我測試與自我調適——恐懼心理、抑鬱心理
訓練單元3.5放鬆訓練——腹式呼吸、局部肌肉群的緊張與放鬆、全身練習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