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

心理衛生也稱精神衛生,它是關於保護與增強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學原則與方法。心理衛生不僅能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而且可以培養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心理衛生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心理衛生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並且出現與之相聯繫的心理問題。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有效地預防一些心理衝突的發生,及時地解決一些心理問題是個體心理衛生的主要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衛生
  • 外文名: mental hygiene; psychophylaxis; psychoprophylaxis
  • 重要組織:世界心理健康聯合會等
  • 典型疾病: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症等
心理衛生含義,歷史,內容,原則,老年心理衛生,達到的標準,工作範疇,

心理衛生含義

肖漢仕教授認為心理衛生是運用心理學的方法促進、維護並恢復心理健康的各種實踐活動。心理衛生工作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開展心理矯治服務以恢復心理健康;二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普及維護心理保健知識;三是通過提高心理素質以預防心理問題;四是最佳化社會心理環境以減少不良心理刺激。

歷史

心理衛生的思想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但是現代心理衛生運動卻興起於20世紀初。非常耐人尋味的是,她的發起人和倡導者是曾患精神病的美國人比爾斯(C.Beers),比爾斯根據自己住院期間和出院後的親身遭遇,特別是精神病治療機構對病人的冷漠和虐待,以及公眾對於精神病人的偏見和歧視,於1908年,出版了著名的《一顆自我發現的心靈》。此書引起了心理學家和社會大眾的大力支持和強烈反響,由此開始了一場由美國發軔,最後遍及全世界的心理衛生運動。1908年,世界第一個心理衛生組織——康乃狄克州心理衛生協會成立,1930年國際心理衛生委員會成立,1948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下,成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聯合會(WFMH)。中國的心理衛生運動在20世紀30年代也開始起步,1936年,成立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但因抗日戰爭爆發,實際未開展工作而名存實亡。1985年,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終於成立,該學會的成立對我國心理衛生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心理衛生相關圖片心理衛生相關圖片

內容

講究衛生,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這已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可是,怎樣才算講究衛生?這恐怕在看法和做法上就大不相同了。不少人一提講衛生就想到注意公共衛生,講究個人衛生,加強體育鍛鍊,攝取適量的營養,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等等,這些無疑都是重要的。但是,這樣做只能預防顯微鏡下看到的微生物對人體的侵襲,只能把筋骨肌肉鍛鍊得更有力量,還不能確保人們的健康。這時因為,人生在世,難免遭受種種矛盾與挫折,因而社會、心理因素也同樣危害人的健康。譬如,一個人身強力壯,卻理智欠佳,人格異常,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那怎能說他“健康”?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的定義修改為:健康“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與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就是說,人要做到健康,必須體魄健全,身心健康,這種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怎樣做才能達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目的?中國傑出的心理學家潘菽教授早在四十年前就曾指出:“我們因注重身體的健康,故研究生理衛生;我們若要使得心理得到健全的發展,則必須注重心理衛生”。由此看來,心理衛生乃是達到心理健康的手段。
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完整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生理衛生是分不開的。由於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影響的,心理不健康會給生理狀態(人的軀體)造成傷害。因此,講求心理衛生在某種意義上說比生理衛生更為重要。人的心理如果不正常,一方面通過心理影響生理的途徑,會危害人們的軀體健康,甚至造成疾病,特別是各種慢性病,如各種心身疾病。另一方面,一旦人們的心理陷入了反常狀態(輕者形成神經官能症或人格障礙,重者形成各種精神病),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就會受到破壞,甚至無法進行正常的家庭和社會活動,從而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的苦惱和不幸,以至給整個社會造成危害。 心理衛生的任務是多方面的,而首要的任務多在青壯年時期,防止嚴重損害社會勞動力的情況出現。精神病病人通常不能自理生活;在激動興奮狀態下還會毀物傷人或者自毀,破壞生產,影響社會。因此,增進人們的心理健康,防止精神病的產生是整個社會面臨的任務之一。其次是制定培養和鍛鍊健康“人格”的心理衛生原則和措施。第三是根據人生各個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心理特點(包括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訂出保持各年齡階段心理健康的一般心理衛生原則和方法。第四是提供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勞動的各領域中進行活動時所要注意的心理衛生的原則和措施。
總之,心理衛生不僅是個人,而且是整個社會都應該關心的問題。因為心理健康與否既與每個人的個體健康發展有關,也與整個家族、整個民族的健康發展有關。隨著社會的向前推進,物質文明的迅速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就更加複雜,生活的節奏更加緊張,威脅人們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因此,心理衛生問題也就顯得更加複雜而重要。在我國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民眾的身心健康問題受到國家和政府的特別關心和重視,為維護和保持人們的心理健康創造了最根本的良好條件。

原則

心理衛生的基本原則如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青年時代起,人的自我意識開始成熟起來,能夠進行自我估價、自我檢查與自我督促,並且也能正確評價他人的行為。一個人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就能對社會、對人生有了正確的認識,就能科學地分析周圍發生的事情.保證心理反應的適度,防止心理反應的失常。
防止與克服心理衝突。主觀的要求與客觀的限制可能會引起強烈心理衝突或持續的心理衝突。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造成心理疾病。人在生活、學習與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經常發生心理矛盾,但是要控制其強度不宜過猛,持續時間不要過長。有了心理衝突要設法正確解決,不能消極對待。
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一個人如果經常與集體隔離,不與人交往,容易養成孤獨的情緒,往往心情抑鬱或孤芳自賞,影響心理健康。一個人經常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進行正常而友好的交往,可使人消除憂愁,心胸寬暢,心情振奮,精神愉快。
要有自知之明。耍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狀況。經常用心理健康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促進心理健康。辦事要根據自己的智力等情況量力而行,切不可設定經過努力而無法達到的目標,否則容易受到挫折,產生心理衝突,情緒不安,影響心理健康。
此外保持健康的身體,有規律生活,去掉不良嗜好,保持樂觀的情緒等都是心理衛生的原則。

老年心理衛生

世界衛生組織新的年齡劃分法提出:
45歲以下為青年
45—59歲為中年
60—74為年青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歲為老年
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1.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26億,占總人口的10%,並且老年人口還將繼續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長。據估計,2025年將達到2.9億。老年精神衛生問題包括老年期精神疾病和老年期特有的心理問題。老年期精神疾病如老年性痴呆(阿爾茨海默病)、老年抑鬱等。老年期特有的心理問題包括心理老齡化、離退休後的心理適應,喪偶與再婚,“空巢現象”等。
2.老年期的心理特徵和心理變化
對外界事物的感覺能力逐漸衰退,學習新事物較慢,但是老年人豐富的閱歷和人生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心理機能上的不足。注意力轉移緩慢、分配困難。死記硬背比年輕時差了,但理解之後的記憶能力並沒有明顯退化。想像力受到經驗的限制,很難活躍,愛嘮叨。消極、抑鬱,容易煩躁、悲傷、害怕、不滿等,情感脆弱,生活、社交圈子變小,表現出對新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領域的畏難、畏懼、擔憂,甚至拒絕等表現。
3.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變化的性格
自我概念即如何看待自我的問題老年人的自我概念表現為:我是否老了?是否有價值?我是否真的老不中用了?我生活中還有什麼希望?我們鼓勵:能接納自身的生理老化,也能接受自身心理功能的部分改變。鼓勵的原因:更能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更能主動去適應角色改變,調整自己的角色行為。老年人的性格變化因人而異,一般既有穩定、連續的特點,同時也由於生理因素、環境、社會心理因素、認知和人生閱歷的影響,性格會發生一些改變,使性格具了有變化的特點。

達到的標準

心理衛生的目的是要達到心理健康,但心理健康有沒有個標準?對這個複雜的問題心理學工作者已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還沒有個為大家公認的理想標準。為了使心理衛生有個大致的遵循,下面將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期羅(Maslow)和邁特爾曼(Mittelman)幾經修訂的十項標準列出,僅供參考。
1. 有充分的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做恰當的估計;
3. 生活目標、理想切合實際;
4. 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
5. 能保持個性的完整和諧;
6.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 適度的情緒發泄與控制;
9. 在不違背集體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10. 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情況下能適當滿足個人基本需要。
按照上述十條標準一一嚴格對照,可以說很難找到一個心理完全健康的人。因此,我們只能說,講究心理衛生的人就接近上述標準,不注意心理衛生的人就遠離上述標準。遠離上述標準,不僅人格異常,而且容易罹患種種心因性疾病。所以,為了心理健康,人人應當注意講究心理衛生。

工作範疇

人人都要講究心理衛生,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要講究心理衛生;人不僅要自覺主動地講究個人的心理衛生,還要照顧老人和兒童的心理衛生。所以,心理衛生的範圍很廣,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心理衛生的範圍還會擴大。如果從當前中國外心理衛生工作的狀況來看,心理衛生工作的範圍可概括為如下四大方面:第一,從優生學的角度指導婚姻配偶、受孕等過程,提高個體的心理衛生素質;第二,研究各年齡階段(如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心理衛生特點與規律,指導各年齡階段的人們搞好心理衛生;第三,研究各社會群體中的心理衛生問題,使人們在家庭、學校、工作單位、業餘團體中能良好的適應環境,搞好人際關係,以便心情舒暢地工作、學習與生活;第四,研究個體主動積極講究心理衛生的機制與措施,指導人們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做情緒調節控制的主人,改正不良行為與性格特徵,掌握一至幾種身心放鬆技術,以便隨時調節身心平衡,講究心理衛生。 通過有益的教育和訓練,以及醫療預防措施,在人的一生中的各個年齡階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訓練,培養健康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靈活的適應能力,使心理活動的功能狀態達到較高的健康水平,這一系列的工作屬於心理衛生工作的範疇,稱為心理衛生,也就是心理保健
心理衛生-工作範疇心理衛生-工作範疇
心理衛生包括一切旨在改進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如使人們能處於按自已身心潛能進行活動的身心健康水平,減輕充滿著衝突的世界給人們帶來的精神(心理)壓力,對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進行預防和促使其康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