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衛生

兒童心理衛生

兒童心理衛生是以培養兒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性格、靈活的適用能力為目標,使兒童心身健康得到全面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心理衛生
  • 目標:培養兒童健康的心理等
  • 問題1:明顯智力弱的4‰等
  • 問題2:閱讀困難的占3~5%
現狀,培養方法,分類,

現狀

兒童心理疾病發病比較高,切不可忽視,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統計,在已開發國家中3~5歲的兒童,有心理病的占5~15%,其中語言發育遲緩的占1~5%,閱讀困難的占3~5%,明顯智力弱的4‰,輕度智力弱的占3%,10歲兒童遺尿的占3%。我國於1980年在南京地區調查結果: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的兒童占8.9%,學習成績差的占8%,情緒不穩,容易激動的占16.8%依賴心理的占21%,挑食偏食的占34.1%,吸咬指甲的占11.6%,其餘尚有睡眠不安、夜驚、遺尿、說謊、逃學、吸菸飲酒等。北京醫學院調查7~8歲的小學生113名,發現口吃者占4.4%,遺尿者占11.85%,情緒不穩、任性者占45.65%。兒童多動症在上海(1983年)調查為13.4%,濟南(1985年)為6.25%。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學文化的進步,家庭結構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兒童心理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產生各種各樣的變化,事關國家的興盛,民族興旺,不可不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

培養方法

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將來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後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一、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
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賄賂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三、不要太親近孩子。
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四、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五、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
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六、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
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七、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過分誇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讚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產生沾沾自喜求虛榮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
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十、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
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要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不但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給他們做出良好的榜樣。

分類

嬰幼期兒童的心理衛生
嬰兒逐漸懂事,此期,值得高度重視的有如下幾點:
1.斷奶的心理衛生問題 斷奶對孩子來說是件大事,常因處理不當而對其幼小的心靈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比如,有的媽媽為了斷奶與孩子暫時隔離;有的突然斷一次未斷成,又突然斷一次,接二連三地給孩子不良的情緒刺激;還有的往乳頭上塗辣椒麵。這些做法容易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大哭大鬧,或者夜驚、拒食,成人後易患神經症。因此,母親為孩子斷奶要有計畫地逐步進行。在斷奶之前二、三個月里,就應有計畫地添加輔食(蛋糕、稀粥等食物),使斷奶達到“水到渠成”。
2.訓練孩子自己控制大小便的心理衛生問題嬰兒期的孩子已漸漸能夠控制自己大小便,但這也需要成人耐心訓練。從心理衛生的角度來說,孩子大小便的自我控制訓練不宜過早,以從22個月開始訓練為宜。有人研究,過早要求孩子自我控制大小便,或採取打罵、斥責來訓練,不但訓練過程延長,而且容易造成心理創傷。
3.逗著孩子玩的心理衛生問題 嬰兒雖已開始懂事,但又非常幼稚單純,許多行為令人喜愛,成人逗著他們玩耍時,可達到雙方的心理滿足。但是,在逗著孩子玩的時候,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心理衛生問題。不要以嚇唬孩子的方式來逗孩子,以免造成恐懼情緒。逗孩子玩要控制好時間,不能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時間長的話對小孩子晚上的睡眠有影響。
幼兒期兒童的心理衛生
本期心理衛生問題比乳嬰兒更多也更複雜,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幾點:
1.要讓孩子擺正在家庭中的地位珍愛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家往往把溺愛與珍愛混淆起來,把孩子擺在至高無尚的位置上,以孩子為核心,嬌生慣養、諸事依從。果容易形成孩子自我中心、任性、自私、缺乏獨立性、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徵。將來一旦結失去家人的保護,就會變得膽小畏縮、人際關係緊張,再加上他們心理承受能力低,勢必要在心理上造成更大更多的挫折。
2.讓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溫暖 和諧而又溫暖的氣氛,是有利於幼兒心理衛生的,對形成他終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義。相反,有的家庭不和睦,爭吵不休,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恐懼不安。有人研究證明,這樣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至於父母離婚,對子女的影響更壞,因為喪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離婚者的子女受人歧視,更有害於心理衛生。
3.正確對待和處理幼兒口吃和遺尿症等疾病口吃多是因幼兒模仿或精神突然緊張造成的,男孩大約4%、女孩大約有2%患口吃。口吃看起來是“小事”,但對孩子的心理挫傷很嚴重,往往形成孤獨、退縮、羞怯、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徵。所以,一方面,家長要防止孩子口吃,而患了口吃後不要譏笑他,更不要打他、罵他,要鼓勵他樹立信心,精神放鬆,慢慢糾正。遺尿症患兒大都是由於精神緊張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對孩子溺愛不加訓練造成的。這些兒童遺尿後,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家長萬萬不可再施以羞辱或責罵。因為孩子越緊張,遺尿症越難治好。因遺尿而受責打很容易形成孩子焦慮、抑鬱、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徵。
4.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和錯誤孩子小、知識經驗少、能力不強,許多是非不清,因而出現過失和犯錯誤都是不奇怪的。對於孩子的過失和錯誤要心平氣和,教育要耐心仔細,尤其要講道理,不要讓孩子心裡感到委屈。打罵孩子,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不利於批評和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批評教育孩子時,父母口徑要一致。以免使孩子無所適從,不願接受教育。
5.支持孩子多做遊戲遊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也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要讓孩子多玩自己愛玩的遊戲,要支持孩子與他們一起玩,成人不必多加干涉。與孩子們在一起玩,就是學習,就是交際,而且更能飽賞遊戲中的樂趣,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幼兒在心理發展上是個自我中心時期,三歲就可表現出獨立願望。雖然他們本領不大,但往往這要自己來、那要自己乾,顯得不太聽話了。其實,這正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個明顯標誌,是獨立性開始發展的表現。有人稱這時為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這個提法也好,有助於提醒家長和教養員對孩子獨立性的重視)。所以,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因勢利導,切不可違背規律是要治服孩子的“強勁”。
童年期兒童的心理衛生
這是他們由遊戲為主導活動轉變為以學習為主導活動的時期,此期應當注意的心理衛生問題主要有如下三點:
1.做好孩子從幼稚園進入國小的銜接工作 處理好幼稚園和國小的銜接問題可以減少孩子入學後的適應性困難。為此,學校和家庭都應重視這個問題,家長應給孩子做入學準備,進行入學教育;學校要布置吸引孩子的環境,和藹可親地歡迎新生。例如,為了防止孩子發生適應困難,可在入學前提前改變飲食習慣和起居規律,使之漸漸與學校要求一致,尤其要教育孩子熱愛學習、嚮往學校。如果學校能在準備妥善的基礎上讓幼稚園的孩子到學校參觀,給孩子形成個好印象,也很重要。一般說來,愉快的學校生活有益於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生,如果讓孩子把上學視為精神負擔,甚至產生“學校恐怖症”勢必有害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甚至形成缺陷的人格。
2.不要培養“標準兒童”(normol child )所謂標準兒童,就是一切聽從大人囑咐,一切按大人意圖行事的特別聽話的孩子。這樣的兒童一般是老師喜歡的學生,也往往是父母盼望的形象。其實,這才是有問題的兒童。因為心理上及早過分防衛,一切按成人的指揮辦事,一旦沒有大人的指點,就會茫茫然不知所措,沒有獨立見解,沒有獨立適應環境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常常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智力的發展也受到束縛。孩子有點“淘氣”並非壞事,往往這種孩子興趣廣泛,知道的事多,思考問題的路子更廣闊,心理發展比較健康。所以在教育兒童時應注意讓孩子有一定的獨立性。只要孩子遵守良好的生活制度、講衛生、有禮貌、不自私、不說慌,其他問題則不必多加干涉。
3.不要給孩子“加碼”有些小學生的課外負擔偏重,已屬不當,更有的家長望子成材心切,還要額外增加孩子的學習內容,這都是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另外,家長也不要逼著孩子去名次,爭分數。實際上分數高低並不能完全顯示其智力水平,要鼓勵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童年期兒童的心理變化
1、忌無注意力。平日裡就應該要讓孩子去選擇他自己感興趣的遊戲或者是一些運動來培養他的注意力,這樣還能夠培養孩子們專心完成工作方面的能力。
2、忌缺乏毅力。在平日裡就應該訓練孩子持之以恆方面的毅力,要讓孩子形成做什麼事情都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3、忌缺乏適應能力。在平日裡要訓練孩子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因為這樣一來的話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4、忌缺乏自控能力。在平日裡要訓練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其中還包括控制孩子他自己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和願望的能力。
5、忌憂鬱沉默。在平日裡要注重培養孩子樂觀和幽默等性格,千萬不要讓孩子鬱郁沉默。
6、忌過於依賴。在平日裡不要孩子一遇到什麼困難就急著幫他解決,而是應該讓他學會面對一些困難,學會去克服他,讓他從困難中進行磨練。
7、忌不能夠獨立的生活。在平日裡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為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是兒童心理健康衛生的關鍵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