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老齡化

根據英國保柏(BUPA)健康小組剛剛發布的國際健康醫療研究報告,中國45至54歲人群中約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更有超過9成的人認為政府需提高對老年人的關懷……這份報告最近被公之於眾後,引起了網民的強烈反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態老齡化
  • 定義:國際健康醫療研究報告提供的數據
  • 原因:工作、身體的雙重壓力
  • 建議:個人要調整心態
健康報告,原因,專家建議,

健康報告

中國45至54歲人群中約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超過四分之一(28%)想到自己變老時會心情沮喪;26%對變老有恐懼感;30%對晚年生活表示擔憂;91%認為政府需提高對老年人的關懷。這是英國保柏(BUPA)健康小組發布的國際健康醫療研究報告提供的數據。
該機構今年6月至7月對包括中國等12個國家的12262名公眾進行的線上調查顯示:72%的65歲以上的人不感覺自己老,67%仍感覺健康。而65%的中國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在60歲前就已老了。儘管中國是世界上對晚年準備最充分的國家之一,但被調查的人中仍有60%擔心晚年生活,希望生活不能自理時能得到家人照顧。
調查還顯示: 法國是心理最年輕的國家,32%被調查者認為超過80歲才是老年;17%巴西人最盼望老年,遠高於全球水平的3%;印度人最不擔心變老,70% 認為不影響自己或“沒有想過”;印度聲稱為老年做的準備最多,71%的印度人說已經做了某些準備;而65%的俄羅斯人沒有做任何準備;66%認為自己老時會得到家庭照顧。在所有被調查者中,最擔心的是年老時得癌症(34%)或痴呆症(23%)。

原因

1、工作、身體的雙重壓力
物價上漲太快,薪水上漲速度遠遠跟不上,生活壓力大。大家身體都很糟糕,很多40多歲的人就那樣突然生病走了,你說能不覺得自己老嗎?
2、用人體製造成“被老化”
有的上班族認為我們沒把自己當老人,覺得自己在40歲左右正是人生成熟、年富力強的時候,可是單位硬是要把我們朝老人標準靠,有什麼辦法?別說45歲,現在用人單位只要看你超過35歲就覺得老了。
中國45至54歲人群,因為就業的機會被社會拋棄了,所以感覺老了。中國45至54歲人群人未老,心卻老了。 深層原因是45至54歲人群,特別是基層,已經遭遇晉升的天花板,在單位幾乎啥機會也沒了,就等退休了。社會把大於45歲人的舞台給拆了,沒戲唱了不老才怪呢。
3、被邊緣化導致心態變老
40多歲的人如果還沒在領導崗位,在工作中一般缺少競爭力,慢慢的就被年輕的、剛進入社會的代替了,所以自己也就被社會劃分為老年人一類了。

專家建議

“一般來說,到了60歲以上才算是老人,現在45至54歲人群中竟有一半以上覺得自己老了,這不是個人問題,跟整個社會氛圍有關。”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社會學所副所長李寧寧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來自工作上的競爭、家庭負擔以及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太快等諸多因素,導致這些人“身未老,心已老”。
那些在單位中“退居二線”的人,以及正處在社會邊緣的人,他們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就會有種失落感。“現在考公務員,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用人單位招人,也喜歡設定‘35歲以下’這個門檻;在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到了45歲還沒有被提拔,基本就沒事可做了,他們被硬性地劃到‘老人’這一群體裡,客觀上造成一種‘老了、沒用了’的感覺。”
“‘身未老,心已老’,改變這種消極的現狀,首先是個人要調整心態,以更加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多做讓自己感覺年輕的事情,其次就需要社會創造氛圍,為這些被邊緣化的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施展創造力,體現出他們的自身價值。”李寧寧舉例說,“比如幫扶‘4050’就業困難人員,為他們找份工作,既能解決一家老小的生活問題,又能讓他們感覺自己還有用。經常聽到上了年紀的人感嘆‘人老了,不中用了’,如果讓他們覺得自己還‘中用’,就不會有老了的感覺。”
“其實,我們所說的衰老,是指身體機能和心理健康狀態的滑坡。這些變化多是在體內悄悄發生的,外表未必看得出來。”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說。調查也表明,導致白領“早衰”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代謝異常,這與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關係。這些“富貴病”很少獨來獨往,若不及時干預,會發展成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等疾病,成為“精英猝死”事件的幕後黑手。二是慢性疲勞、失眠、心理障礙等,這類疾病的形成除工作緊張、經常加班等壓力因素之外,長時間上網、應酬過多、飲食不科學、作息無規律、缺少鍛鍊以及家庭不和睦、精神壓抑等都是重要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