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

老年人

老年人,按照國際規定,65周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即凡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屬於老年人。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65歲)占總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1% ;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4%。截至2014年底,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2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萬人,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面臨著養老、醫療以及精神贍養等諸多社會問題,值得各界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年人
  • 外文名:The old
  • 國際定義:65周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
  • 我國比重:13.7%
  • 中國定義:60周歲以上的公民
  • 老年期:60~89歲
基本定義,定義分類,國外調查,各種別稱,飲食原則,飲食十要,膳食計畫,老年人一日三餐飲食安排,身體保健,保護聽力,生活方式,需求要求,心理健康,運動原則,運動時間,注意的事項,運動禁忌,中國情況,基本概況,面臨問題,各方關注,預防疾病,防腰腿痛,骨質疏鬆,百歲老人,權益保障,相關新聞,

基本定義

不同的文化圈對於老年人有著不同的定義,由於生命的周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壯年到老年的分界線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認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進入了老年,有的人認為退休是進入老年的一個標誌。
老年人
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0周歲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已開發國家則認為65歲是分界點。中國古代曾將50歲作為劃分。
一般來講進入老年的人生理上會表現出新陳代謝放緩、抵抗力下降、生理機能下降等特徵。頭髮、眉毛、鬍鬚變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顯的特徵之一,部分老年人會出現老年斑的症狀,偶見記憶力減退。

定義分類

年代年齡
所謂年代年齡,也就是出生年齡,是指個體離開母體後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西方國家把45~64歲稱為初老期,65~89歲稱為老年期,90歲以上稱為老壽期。開發中國家規定男子55歲,女子50歲為老年期限。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規定45~59歲為初老期,60~79歲為老年期,80歲以上為長壽期。 也就是外國人所講的oldman、oldwoman。
關愛老年人關愛老年人
我國歷來稱60歲為“花甲”,並規定這一年齡為退休年齡。同時由於我國地處亞太地區,這一地區規定60歲以上為老年人。我國現階段以60歲以上為劃分老年人的通用標準。
就年齡階段而言:45到59歲為老年前期,我們稱之為中老年人;60到89歲為老年期,我們稱老人;90以上為長壽期,我們稱長壽老人;而100以上稱百歲老人。
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劃分,將15-44歲的人群稱為青年人,45到59歲的人群稱為中年人,60到74歲的人群稱為年輕老年人,75以上的才稱為老年人。把90歲以上的人群稱為長壽老人。
老年人老年人
生理年齡
所謂生理年齡就是指以個體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的生理狀態、生理功能以及反應這些狀態和功能的生理指標確定的個體年齡可分為四個時期:出生至19歲為生長發育期,20歲~39歲為成熟期,40~59歲為衰老前期。所以,生理年齡60歲以上的人被認為是老年人。但生理年齡和年代年齡的含義是不同的,往往也是不同步的。生理年齡的測定主要採用血壓、呼吸量、視覺、血液、握力、皮膚彈性等多項生理指標來決定。
心理年齡
所謂心理年齡是根據個體心理學活動的程度來確定的個體年齡。心理年齡是以意識和個性為其主要測量內容。心理年齡分為3個時期:出生至19歲為未成熟期,20~59歲為成熟期,60歲以上為衰老期。心理年齡60歲以上的人被認為是老年人。心理年齡和年代年齡的含義是不一樣的,也是不同步的。如年代年齡60歲的人,他的心理年齡可能只有四五十歲。
社會年齡
所謂社會年齡是根據一個人在與其他人交往的角色作用來確定的個體年齡。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越高,起的作用越大,社會年齡就越成熟。
綜上所述,年代年齡、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的關係為:年代年齡受之父母,不可改變,但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卻可以通過身心鍛鍊、個人努力加以改變,推遲衰老,彌補其不足。

國外調查

日本四成的受訪者認為,70歲以上才算老年人。
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6日報導,日本共同社9月5日獲悉,日本厚生勞動部一項有關老齡社會的意識調查結果顯示,在問到“認為多大年紀算老年人”時,回答“70歲以上”的人最多,達到41.1%。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老年人定義為“65歲以上”,根據聯合國的定義,也是把年齡65歲以上稱為老人。但在日本的此次調查中,回答“65歲以上”的僅占20.2%。
在日本此次調查中,有關老年人的年齡,回答“75歲以上”的占16.0%,“80歲以上”的占4.6%。另一方面回答“60歲以上”的占9.8%,還有8.4%的人認為“與年齡無關”。
此外,該調查中還問及上了年紀之後想在哪裡生活,72.2%的人回答“自己家”。8.7%的人回答“搬到養老院”。對年老後一個人生活感到不安的人達到81.7%。
日本2016年版白皮書的主題是“思考克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模式”,強調無論多大年紀都能活躍在第一線的終生現役社會的必要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發表的報告,2013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為71歲,其中男性為68歲,女性為73歲。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也指出,全球最長壽的國家是日本,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84歲,從性別來看,日本女性平均壽命達87歲,為全球之冠。

各種別稱

中國傳統上對於老年人的高齡有些褒義的稱謂。
  •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 61歲:還歷壽。
  •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中壽:七十為中壽。耄[mào]:民間有“人到七十古來稀”之稱。
  • 77歲:喜壽
  •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傘壽[8]耋[dié]:指八九十歲的年紀。[9] [10][11]中壽:指80歲以上。
  • 88歲:米壽
  •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
  •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即得108歲。
注釋
  1. 《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
  2. 《論語·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3. 花: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從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4. 由於按乾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5. 杜甫有《曲江》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6. 《鹽鐵論·孝養》:“七十曰耄。”
  7. 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 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9. 《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
  10. 《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
  11. 《毛傳》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12. 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13.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飲食原則

1.適應個人特點
由於性別、年齡、身體狀況以及個人生活習慣的不同,選用保健食品也不能幹篇一律。同樣的食品對一些人可能效果顯著,而對另一些人可能適得其反。
老年人應注意飲食老年人應注意飲食
例如牛奶對大多數人是理想的營養食品,但有少數人因體內缺少乳糖酶,食後就會出現不適及腹瀉;食用同樣的桂圓肉,有人能安眠,有人則上火失眠。
另外,體質虛弱的老人進行食補時,要注意區別陽虛還是陰虛,陽虛者宜多選用羊肉、狗肉等進補;而陰虛者則宜食龜肉、鱉肉、蛤蜊肉等滋陰食品。
2.注意飲食中的性昧:
食品有寒、熱、溫、涼四種性質,有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
一般寒涼食物有清熱泄火、解毒消炎的作用,適合於春夏季節或患溫熱性疾病者食用,這類食品有糧谷、綠豆、赤小豆、梨、香蕉、柿子等;而溫熱食品則有溫中、補虛、除寒的作用,適合於秋冬季節或患虛寒性疾病的人食用,這類食品有糯米、肉類、鯽魚、黃鱔等。
不同味的食品也有不同作用。辛味能宣散滋潤、疏通血脈、運行氣血、強壯筋骨、增強機體抵抗力,如蔥、姜、蒜、胡椒、花椒、蘿蔔、各種酒類等;
甘昧能補益和中、緩急止痛,如大棗、糯米、動物肝臟、鴨梨、椰子、豆腐、蜂蜜、白糖等;
酸味有收斂固澀作用,與甘味配合能滋陰潤燥,如食醋等;
苦味能泄火燥濕堅陰,與甘味配合有清熱利尿、祛濕解毒的作用,如苦瓜、茶葉等;
鹹味有軟堅散結瀉下作用,如海產品、豬腰子、鴿子肉等;
而淡味食品有滲濕利尿作用,如薏苡仁、白扁豆、冬瓜、藕、花生、雞蛋等。
老年人養生老年人養生
3.因時因地靈活選食:
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生理機能會產生一定影響。
中醫認為飲食順應四時變化,能保養體內陰陽氣血,使“正氣存內,邪不可於”。
一般認為春季氣候溫暖,萬物生機盎然,宜食清淡,應多吃些菜粥,如薺菜粥等;
夏季氣候炎熱、多雨濕重,宜食甘涼之物,如綠豆湯、荷葉粥、薄荷湯、西瓜、冬瓜等;秋季氣候轉涼乾燥,宜食能生津的食品,如藕粥等;
冬季寒冷,食品宜溫熱,可食八寶飯、涮羊肉、桂圓棗粥等,以溫補精氣。平時建議可以用逍降茶這種藥食同源的中醫組方當茶泡飲,可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地理環境不同,對食物結構也有較大影響,如飲食不當,還會發生水土不服,所以也應根據個體差異進行調攝。
根據所患疾病的性質、症狀選食按照中醫理論,食療應遵循寒者溫之、熱者涼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原則。

飲食十要

  1. 飯菜要香
    老年人味覺、食慾較差,吃東西常覺得缺滋少味。所以,為老年人做飯菜要注意色、香、味俱全。
  2. 質量要好
    老年人體內代謝以分解代謝為主,需用較多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雞肉、魚肉、兔肉、羊肉、牛肉、瘦豬肉以及豆類製品,這些食品所合蛋白質均屬優質蛋白,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3. 數量要少
    研究表明,過分飽食對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應以八九分飽為宜,尤其是晚餐。
  4. 蔬菜要多
    新鮮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還有較多的纖維素,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攝入量應不少於250克。
  5. 食物要雜
    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是人體所必需的六大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為平衡吸收營養,保持身體健康,各種食物都要吃一點,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應保持10種左右。
  6. 萊餚要淡
    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鹽吃多了會給心臟、腎臟增加負擔,易引起血壓增高。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鹽應以6一8克為宜。
  7. 飯菜要“爛”
    老年人牙齒常有鬆動和脫落,咀嚼肌變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減少,胃腸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飯菜要做得軟一些,爛一些。
  8. 水果種類要豐富。
    吃各種水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和金屬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成分對於維持體液的酸鹼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為保持健康,每餐飯後應吃些水果。
  9. 飲食要熱
    老年人對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縮,供血減少,並反射性引起其他內臟血循環量減少,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的飲食應稍熱一些,以適口進食為宜。
  10. 吃時要慢
    有些老年人習慣於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對健康不利。應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促進消化。另外,吃得慢些也容易產生飽腹感,防止進食過多,影響身體健康。

膳食計畫

長壽是亞洲(Macribiotics)流行的一個話題,以健康長壽為目標的膳食計畫其焦點基本集中在三個方面:
  1. 新鮮的全營養食物(多樣化、應季);
  2. 經過適度烹飪的;
  3. 以素食為主。我們稱這個計畫為精力充沛且長壽的生活方式規劃。
避免過量進食
營養研究者們認為:長壽的最佳方式是避免過量飲食。你吃了多少,是根據進食完畢半小時後的感覺來判斷的。如果你感覺很飽,那么就吃太多了,所以下次吃到一定程度就要停止。正在進行的研究表明,當動物(如小鼠,大鼠甚至黑猩猩)進食量減少至飽和的70%時,壽命增長了40%,並減少了患退行性疾病(如關節炎、心血管病、老年性痴呆、各種癌症等)的風險。
總之,我們應該以低熱量食物為主,這些食物中要有適量的蛋白質,並可以提供大量的、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要在真正飢餓的時候才進餐,保證每餐食入的都是高質量的食品。如果想降低整體的熱量攝入水平,可以嘗試斷食,每周禁食一天,每個月禁食三天。斷食並不是一點食物都不吃,而是以果蔬汁、米湯為整天的能量來源。
註:體質虛弱需在專業人士監督下進行斷食療法。
長壽膳食的食物組成:
  • 糙米、富硒大米和其他全穀類
  • 適度烹煮的蔬菜-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蔬菜,比如花椰菜、胡蘿蔔、南瓜
  • 種類豐富的豆類及其製品,如青豆、黒豆、赤不豆、黃豆及豆腐、味噌、豆豉等
  • 海藻
  • 水果、適量的堅果
  • 適量的優酪乳、乳酪
應該避免的食物
  • 甜食
  • 精加工的麵粉與精加工的食品
  • 畜肉和家禽
  • 果醬、果脯或大量的經過加工的水果(如烤蘋果和果盤沙拉。)
研究顯示,長壽膳食中的食物富含植物營養素或經過研究證明的、對健康有益的食物成分,如維生素A、C、E、B族複合維生素,類胡蘿蔔,生物類黃酮等,這些物質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以保護心血管系統健康,幫助抗癌;同時也提供豐富的鈣質、鋅、硒等維護骨骼、免疫系統、生殖系統的礦物質。
一味吃素不利於老年人的健康
在生活中,很多老人由於害怕血脂過高,所以對葷菜總是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有時很想打打“牙祭”,但出於“健康”考慮,只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其實,一味吃素對老年人的健康也極其不利,它可以導致多種危害。
老年人需要的營養素老年人需要的營養素
  1. 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長期素食會導致低膽固醇血症,膽固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也是人體細胞膜、性激素、皮質醇等的物質基礎,對白細胞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老年婦女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低時,死亡率會增加4倍,其中冠心病的發病率升高是重要的原因。日本、義大利的研究者在調查南北方居民腦中風的發病率時發現,南方居民常吃肥肉等膽固醇豐富的食物,得中風的人反而比北方少吃這些所謂有“害”食物的人少。低膽固醇易致腦出血性中風,是因為缺乏膽固醇者血管的脆性明顯增高,容易破裂出血,特別是在有高血壓的情況下。
  2. 增加抑鬱症的發病率
    老年人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遠高於中青年人。這除了與衰老所導致的社會適應能力下降,以及人到老年之後各種生活不良事件增多(如喪偶、離退休、疾病等)有關之外,還與老人的飲食結構有關。據國外的醫學研究表明,長期素食或葷素搭配不合理的老人,由於血清膽固醇含量低下,出現抑鬱症的相對危險性增大。研究者經過調查發現,在患有低膽固醇血症的老人中,70歲以上者有16%出現明顯的抑鬱症狀,80歲以上者有14%因抑鬱而發生危險。他們的解釋是,低膽固醇可使腦內血清素攝取速度加快,血清素有明顯的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因此低膽固醇血症直接導致或加速老年抑鬱症的發生。
  3. 增加腫瘤的發病率
    長期素食者往往表現為蛋白質攝入不足。許多素食者,攝入蛋白質的來源主要是米飯、麵粉等。這類食物中蛋白質的質量較差,如果食者平時又不注意吃蛋白質質量高的豆類食物,就會發生蛋白質不足。蛋白質不足會使身體虛弱,抗病能力下降,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其中也包括惡性腫瘤,特別是引起消化道腫瘤。醫學研究已經證明,蛋白質不足是胃癌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動物實驗發現,動物食高蛋白飼料可以減少胃內亞硝胺致癌物的合成。這說明老年人適當增加蛋白質是很有必要的。豬瘦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魚類以及海產品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雞蛋和牛奶更是含豐富蛋白質的佳品。維生素被稱為“抗癌先鋒”。動物食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比如,維生素A在動物肝臟、蛋黃、奶油、蝦、蟹、帶魚中含量較高。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A,就容易發生皮膚癌、口腔癌、肺癌等。另外,長期素食會引起核黃素(維生素B2)缺乏,也不利於防癌。含核黃素量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腎、乳類、豆類、蛋類、香菇等。
  4. 影響老人的性功能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吸收過少蛋白質的男性,其睪丸激素分泌亦會偏低,因而直接影響其性能力。而素食者和一些牙齒已脫落或缺乏食慾而少吃肉類的老人,則最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肉類正是蛋白質一個主要來源。負責研究的醫生朗科普解釋,老人缺少蛋白質會令一種妨礙性激素球蛋白分泌增加,因而減少製造睪丸激素。而缺少睪丸激素,除會影響性能力外,還會減少紅血球數目,導致骨質疏鬆和影響肌肉生長。
老人適量食用零食 有利身體健康
通常來講,零食是年輕人的專利,往往與老年人掛不上勾,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的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適當吃點健康零食,有助補充身體能量和營養,有利於身體健康。專家為老年人總結了一份零食清單:
老人飲食要注意老人飲食要注意
  1. 睡眠不好者:
    可在睡前喝一杯溫熱牛奶,或吃兩顆核桃,其中的鈣、鎂元素有助於睡眠。
  2. 記憶力減退者:
    吃一些含微量元素和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堅果(核桃、榛子、杏仁、瓜子、花生等),健腦益智。
  3. 糖尿病患者:
    應選血糖生成指數低的食物,如低脂牛奶、全麥麵包、蕎麥麵、黑米粥、黃瓜、西紅柿等。
  4. 高血壓患者:
    可以在兩餐之間吃一些含鉀高的水果,如橙子、蘋果、香蕉、哈密瓜,或豆漿、紅薯、煮土豆等零食,既可以補充熱量又可以調節血壓,可謂一舉兩得。
  5. 動脈硬化患者:
    可以常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如大棗、獼猴桃、柚子、葡萄乾等,以增加血管彈性。

老年人一日三餐飲食安排

1.老年人的早餐安排
早餐時間安排:早餐不宜太早進行,老人的最佳早餐時間安排在早上七八時比較合適,因為人的生理生物鐘配合外界大自然環境有一定的作息規律,消化系統一般都會在第二天早上七八時才“醒過來”。如果太早吃早餐,長此以往會干擾胃腸道的合理休息,加重胃腸道負擔。
早餐推薦:鮮肉小籠包,麵粉、肉末、冬筍、香菇做成的小籠包;苣筍豆乾,苣筍、豆腐乾、胡蘿蔔、香菇同炒;燕麥粥,燕麥片、火腿絲、胡蘿蔔末、香菜同煮粥;什錦泡菜,大白菜、榨菜、小黃瓜、辣椒等;菜肉餛飩,麵粉、肉末、醃小白菜、香菇、姜做成餛飩;白果糕:糯米、粳米、白果、核桃、葡萄乾。
2.老年人的午餐安排
午餐安排:宜吃蛋白質和膽鹼含量高的肉類、魚類、禽蛋和大豆製品等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中的優質高蛋白可使血液中酪氨酸增加,使頭腦保持敏銳,對理解和記憶功能有重要作用。宜多吃些瘦肉、鮮果或果汁等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要保證有一定量的牛奶、豆漿或雞蛋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可使人反應靈活,思維敏捷。
需要注意的是,午餐忌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如吃了富含糖和澱粉多的米飯、麵條、麵包和甜點心等食物,會使人感覺疲倦,上班工作精力難以集中。忌吃方便食品代替午餐,例如速食麵、西式快餐等,這些食品營養含量低。
3.老年人的晚餐安排
老年人在吃晚餐的時候應該適量的多吃一些含有色氨酸的食物,在所有的色氨酸食物中,以小米中所含有的色氨酸含量最為豐富,因此晚餐主食中加些小米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有利於提高進入腦內的色氨酸數量。除了小米之外,在南瓜子仁、腐竹、豆腐皮、蝦米、紫菜、黑芝麻等蔬菜中的色氨酸含量也非常高。
另外,在晚餐的食物中不妨多準備一些含有維生素b族的食物,維生素相互間有協同作用,能調節新陳代謝,增強神經系統的功能。

身體保健

保護聽力

1、避噪音
如果老年人較長時間接觸噪音,會使本來開始衰退的聽覺更容易疲勞,內耳的微細血管常處痙攣狀態,使內耳供血不足,聽力就會迅速減退,甚至發生噪音性耳聾。所以,老年人應儘量減少噪音對聽力的干擾。
老年人老年人
2、戒挖耳
老年人喜歡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這是由於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環減弱,耳道內分泌物減少,產生乾裂感,有時感到奇癢,不堪忍受,通過掏耳刺激後,可以得到暫時緩解。但是這樣做容易碰傷耳道引起感染、發炎,甚至弄壞鼓膜。科學的方法是耳道奇癢難忍時,用棉簽浸入少許酒精或甘油,輕拭耳道。也可內服維生素E、C和魚肝油,內耳發癢就可得到緩解。
3、謹慎用藥
人到老年,疾病較多,老年人常常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不要一次過量,或者服用時間過長,可與其它藥物交替使用,也可換用中藥治療。
4、經常按摩
老年人聽力減退,與內耳血液循環減弱也有一定的關係,而局部按摩可增加血液循環,也可保持聽力。按摩時可取翳風穴(耳垂後凹陷處)、聽會穴(耳垂前凹陷處與翳風穴隔耳對稱)早晚各進行一次,每次5~10分鐘。
5、情緒穩定
人到老年要控制情緒,情緒波動會導致體內植物神經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使內耳器官發生缺血、水腫和聽神經營養障礙,出現聽力銳減或耳聾。

生活方式

老年群體及其個人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制約和價值觀念指導下形成的、滿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動形式與行為特徵的體系。內容包括老年人勞動職業生活、社會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家庭日常生活4方面。
老年人的走路姿勢老年人的走路姿勢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理、心理的老化,必然導致產生各種不同於其他年齡群體的特殊需求,滿足其需求的生活活動模式隨之發生變化,從而構成老年生活方式的特點:
①逐漸從勞動職業生活活動中退出。這是老年生活方式最突出、最根本的特點。越到高齡期,這一特點表現得越明顯。與此相應的是勞動收入的喪失或減少,從而需要依靠年金、保險、社會救濟或個人資產等作為自己的收入保障。其數額一般都比以前有所降低,因而將使消費受到一定的限制。老年人的消費指向集中於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滿足。
②社會政治活動明顯減少,相應的是與社會接觸減少,人際交往的頻率顯著降低,嚴重的甚至可能產生與社會的脫離,於是容易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
老人參加活動有益身心老人參加活動有益身心
③精神文化生活活動的內容發生明顯的變化。首先,從事學習和接受教育的活動顯著減少。老年人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增進社會交往。其次,勞動職業活動和社會政治活動的減少,個人閒暇時間增多,使人們的各種興趣愛好顯著增加。
④家庭生活活動成為活動的主要內容。家庭是活動的主要場所,家庭成員成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夥伴。因此,家庭生活活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老年生活的質量。
⑤生活活動空間明顯縮小。家庭成為老年人生活活動的主要空間;家庭成員成了老年人人際交往的主要對象。這將給老年人生活質量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不同社會的老年生活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中國社會具有敬老的傳統,家庭意識較為濃厚,中國老年人絕大多數生活於家庭之中,普遍受到晚輩的愛護和尊敬,在家庭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家居生活
  1. 很多人誤以為昏暗的燈光適合老人,可以傳遞安寧的感覺,其實並非如此,老人房的燈光要有明亮的主光源,再點綴一些點光源,在書架、寫字檯或躺椅的地方不需要裝射燈,射燈較為刺眼,不適合老人的閱讀習慣。
  2. 老年房材料選擇注意環保,儘管所有的裝修都要做到環保,但是對老人和兒童的住房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如環保標準要求與學校、幼稚園一樣,老人房所用的塗料、板材家具,要格外注意環保標準,如選擇塗料一定要看“VOC”。
  3. 老年房儘量避免拐彎抹角,房間的動線設計要流暢合理,從進房間到床,到去衛生間,到寫字檯等各個區間不要拐彎抹角。
  4. 收納高度伸手可得老人都有很多東西需要收納,可以專門做個陳列牆(架),用來展示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如果沒有特別的需求,做好收納也是必須的。
  5. 洗手間最好裝電話洗手間除了防滑,要用坐廁,淋浴區要有座位,還要有扶手,有條件的最好裝上電話。防滑方面,除了做出防滑的紋理,還可以將淋浴區的四周做出凹槽,讓水流走,減少了滑倒的可能性,此外還可以鋪一塊防滑墊
  6. 衣櫃入牆增加了老人房的使用面積,深色遮光布可以讓主人擁有良好的睡眠環境。柜子的尺寸和款式有特別的講究,簡單的五斗櫃最符合老人的使用習慣,同時老人不便登高或彎腰,柜子和抽屜的高度應控制在80-150厘米,只要伸手就可以了而不用爬上蹲下。如果為了利用空間可以將衣櫃做到頂,但是取東西時就一定要年輕人動手。
  7. 老人房的設計有特別的要求,與兒童房一樣,要採用環保級數最高的塗料,家具沒有尖銳的稜角,洗手間特別注意防滑並裝上電話,方便父母在任何有需要的情形下都能第一時間撥通子女的電話。
  8. 老人房選擇在面對花園的朝向,地面做麻紋處理,既舒適又安全,最貼心的是鋪有軟墊的矮凳,方面老人坐下站起。家具的邊角要圓潤,線條要簡潔大方,造型以穩重結實為主,老人的腰多有不好,偏硬的布藝沙發更吻合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如果是實木家具,可以在上面加一張軟墊。

需求要求

其實,在中國大部分的老年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有時間來陪陪他,在物質上就沒有多大的要求,只求心靈上有個安慰。有些老年人的心理好像是“返老還童”了,對自己的子女就會有所謂的“無理”的要求,子女們就無法忍受。其實,你自己仔細想想那些要求嗎,不過是老人想讓你多關注他,陪陪他。所以,年輕人,有時間一定要多陪陪老人,不要讓他們感覺自己好像被社會給遺忘了。
老年人親情饑渴嚴重老年人親情饑渴嚴重

心理健康

對待態度
現代世界上各個文化圈都提倡對於老人的善待,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傳統上要求晚輩侍奉長輩,稱為孝道。另一方面,從古至今,人類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歧視老人,遺棄老人甚至虐待老人,在遠古時有些民族甚至有“棄老”的習俗。
樂觀心態有益老人健康樂觀心態有益老人健康
一、尋找精神寄託
老年人離、退休後,離開了長期從事的工作、熟悉的集體,會感到空蕩蕩的。為此,老年人應當重新安排生活,尋找精神寄託,使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樂趣。所以,老年人應培養幽默感,這樣可為自己創造一個充滿歡笑的天地。還應當走出家庭的圈子,擴大社會交往,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可經常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多結識一些朋友,平時可以聊聊天、串串門,若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可以找朋友傾訴,使情緒得到發泄,恢復內心的平靜。老年人的生活應有規律,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這對保持身體健康和良好的心境都頗有裨益。
二、正確對待離退休
退休後,老年人應愉快地面對角色的變化,將退休看作是合理的社會安排,是新的社會生活的開始。可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尋找新的社會角色。老年人更要扮演好在家
老年人老年人
老年人切莫自我封閉
庭中的角色,與老伴要搞好關係,雙方能夠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就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
三、念好“老”字經
老年期是人生經歷的最終年齡階段,無論生理特點還是心理特點,都與青壯年階段不同,因此,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安度晚年,必須從“老”字出發,念好“老”字經。
①要知老:老年人必須承認自己已經老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強,更不要好勝逞強,不要去做有害身體健康的舉動;
老年人應保持樂觀心態老年人應保持樂觀心態
②心不要老:就是心理上不怕老,不服老,要不斷激發自己,戰勝自我,始終保持年輕人那種雄心;隆志;
③要忘記老:就是不要讓“老”字占據自己的頭腦,要對生活抱樂觀的態度,從心理上避免自我老化。
四、堅持健身運動
人的心理健康,是以身體健康為基礎的,而健康的身體主要來自不斷的健身運動。老年人最大的變化是從“多動”到“少動”,由於活動減少,不僅會加速機體衰老,同時也會導致心理衰老。因此,經常堅持健身運動,既是心理養生的重要內容,也是心理養生的有效手段。
老年人經常堅持健身運動有以下好處:
①能提高心臟的功能,加強心臟收縮力,使心臟輸出血量增加,並獲得充足的氧氣,從而增加心臟的儲備力;
②能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從而使機體獲得更多的氧氣;
③能增強機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對環境的適應力,改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功能和人體素質;
④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健身運動是延緩心理衰老的有效途徑。
五、勤奮用腦
人的心理活動是以大腦的生理狀態為物質基礎的。大腦老化是一個不間斷的逐漸發展過程,堅持讀、寫、繪畫和各種思維活動,是保持大腦活力的有效措施。經常思考問題,可使大腦皮層中主管思考領域的神經細胞之間形成新的聯繫,使思維活動更加敏銳靈活。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
  1. 感知覺尚好。稍有衰者,可通過戴眼鏡、助聽器等方法彌補,判斷事物不常發生錯覺。
  2. 記憶良好。能輕鬆地記住一讀而過的七位數字可說明記憶良好。
  3. 邏輯思維健全。說話不顛三倒四,回答問題條理清晰。
  4. 想像力豐富。不拘泥於現有的框框,做的夢常新奇有趣。
  5. 情感反映適度。積極的情緒多於消極的情緒。對事物能泰然處之。
  6. 意志堅強。辦事有始有終,能經得起悲傷和挫折。
  7. 態度和藹可親。能知足常樂、制怒。
  8. 人際關係良好,樂意助人也受他人歡迎。
  9. 保持學習的興趣。能堅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學習。
  10. 有正當的業餘愛好。如養魚、下棋、種花等喜好。
  11. 與大多數人的心理活動基本保持一致。
  12. 保持正常的行為。能堅持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和活動。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變化。
心理保健
根據國內心理學研究機構進行調查發現,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患有認知功能減退和痴呆、心理障礙焦慮障礙的分別占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四。人老了,包括大腦在內的諸器官的功能逐漸下降,這是自然規律,所以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減退是難以逆轉的。
關愛老年人關愛老年人
而因為對老年人的陪伴等心理健康關往不夠,導致很多老年人會情緒低沉、心情鬱悶。再加上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消極事件”,如配偶去世,子孫輩工作不合自己的要求,晚輩對自己不孝順,兒孫在外地謀生不能和自己朝夕相處,退休了昔日的同事、下屬對自己日漸疏遠等等原因,老人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認為自己對社會已經沒有貢獻,而自己也被社會拋棄了一樣,從而心理健康狀態更加不良。
在一些人看來,老了就沒有順心的事情,怎么能夠快樂起來呢?這是一種典型的把自己的心情歸結於生活事件的思維方式,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按照這種考慮問題的路徑走下去,則必然是“要想老年人心情好,心理健康,就必須讓老年人避免碰到這些事情”。可仔細想想,這現實嗎?問題的關鍵在於,這是一種不合實際的有偏差的思維方式。按照這種認識問題的方式,結論只能是“老年人的好心情、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只能靠別人給予,自己是決定不了的。
而現代心理學的一種觀點是:人們的心情不是直接由所謂的“消極事件”引起的,而是通過自己對這類事件不恰當的認識引起的。同樣遇到這些事,認識不同,引起的情緒反應也就不同。社會不是為某個人而存在的,許多事情的出現不是以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假如你改變不了這種現實,那么需要改變的就只能是自己的認識,否則就是“作繭自縛”,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健康的心理就不屬於你了。
所以在這裡,問渠心理網多建議老年人參加老年娛樂活動,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有精力,也可以進入一些非職業性的工作,發揮自己的餘熱,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同時子女也要多關注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多陪伴老人,多與老人進行交流,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

運動原則

  1. 要選擇適宜的鍛鍊項目
  2. 運動鍛鍊要循序漸進
  3. 運動鍛鍊要持之以恆
  4. 要按運動處方進行體育鍛鍊
  5. 運動過程中加強醫務監督
  6. 老年人在體育鍛鍊期間要遵循正常的生活制度

運動時間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人們靜臥了一夜,特別是老年人,清晨早起到戶外去呼吸新鮮的空氣,進行適度的運動,這對舒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機體對氧氣利用的功能,都會大有益處。
老年人參與活動有益身心健康老年人參與活動有益身心健康
近年來,有的專家對老年人晨練問題提出不同看法,並告誡老年人要慎重對待晨練。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等主要疾病給老年人的健康帶來危險,如心肌梗塞和心臟猝死等大多發生在上午。因為上午六時至九時這段時間,人體血小板凝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再者清晨體內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增大,易引起冠狀動脈收縮或痙攣。若在這時進行鍛鍊,特別是運動量過大,使心肌耗氧曼增加,易造成冠狀動脈痙攣或形成血栓,這就是冠心病發作的“清晨峰”。而下午。特別是黃昏時刻,人的感覺最為靈敏,協調能力最強,體力的發渾和身體的適應能力最強,並且這時血壓和心率既低又平穩,因此,下午特別是黃昏時分鍛鍊身體最為有益。
也有專家認為,儘管。黃昏練。比晨練好處多,只要已養成晨練的習慣,未必強求改為“黃昏練”。只要堅持鍛鍊,持之以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並注意運動量要適度,就會避免晨練的弊端,發揮晨練的作用,這樣,晨練仍不失為運動的較佳時間。

注意的事項

(1)循序漸進: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及運動習慣、運動強度來決定運動量的大小。動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鍛鍊時間可以逐漸延長。每次運動要由靜到動,由動到靜,逐漸過渡。
(2)持之以恆:進行運動鍛鍊,必須長期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有好效果的。
(3)選擇適當的項目:應選擇各關節、各肌群都活動的全身性項目,動作要有節奏而慢。不宜做強度過大、速度過快的劇烈活動。
(4)避免飯後運動:因為鍛鍊時呼吸過速。飯後立即運動,要從消化系統調動部分血液去支援全身,造成消化器官的血液不足而減弱了消化功能,而且肌肉活動時交感神經興奮會抑制消化器官的活動。也會減弱消化功能,如經常這樣做,會引起胃腸病或消化不良等。因此,飯後不要馬上運動,過1~2小時後再運動較好。

運動禁忌

  1. 不要在空腹或飽腹狀態下晨練。可吃少許食物,至半飽後稍事休息再到戶外進行晨練
  2. “聞雞起舞”不宜提倡。有的人清晨三四點鐘即爬起來鍛鍊,然後再回去睡個“回籠覺”,這樣不但易吸入污染空氣,還會使生物鐘錯亂,導致疲勞、早衰。最好是等太陽出來後再開始晨練,因為日出前地面空氣污染最重且此時氧氣也少,日出後綠色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氣,空氣方達清新。
  3. 氣溫過低不宜晨練。秋、冬季早晨若氣溫過低或氣溫突降不宜晨練,尤其是老人、體弱者,體溫調節能力差,受冷易病。
  4. 陰雨天忌在林中晨練。雖然雨天仍可進行晨練,但不宜在樹林中練,因樹木此時未受陽光照射仍吸氧吐碳,會使人二氧化碳中毒。
  5. 雨霧天氣不宜晨練。今天的“霧”與過去的“水霧”不同,由於污染嚴重,因此多為“污染霧”,細小的霧滴含有大量污染物質和致病菌,晨練時呼吸量增加,會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嚴重者會產生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等。
  6. 鍛鍊身體應選擇空氣清新的環境,有花草樹木的地方,才是鍛鍊身體的好地方。因為植物有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淨化空氣,釋放負離子,調節氣溫,過濾空氣的功能。某些植物還能散發、分泌強烈的揮發性物質,殺滅病菌。

中國情況

基本概況

2009年開始,我國迎來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齡老人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幅增加,空巢化趨勢日益突出。截止200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一億六千萬人,占總人口的12%,也就是說全國人口將近八分之一是老年人。
隨著老齡化的加重,中國老年人的比重越來越大,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13.7%。
截至2011年第底,根據全國老齡委的統計,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有1.9億,占總人口的14%。2013年,這一數字將突破2億,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1年中國老年人比重達到13.7%2011年中國老年人比重達到13.7%

面臨問題

養老問題
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我國城鄉養老機構發展到4.18萬個,養老床位365萬張。但平均下來,每50個老人擁有不到一張床。
讓老人安享晚年讓老人安享晚年
養老護理員更是短缺,且專業化程度低。我國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約有3300萬,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備養老護理員,需要1000多萬名,而從業人員不足百萬,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
養老服務機構和護理人員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國養老服務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的矛盾。
養老是一門科學,不能粗放管理。一方面公辦養老機構“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民辦養老事業發展緩慢,服務方式單一,缺乏特色,難以滿足老人的多元需求。
很多老人都是被哄騙到養老院的,有人說帶老人來串親戚,有人說帶老人來看病,等送到了養老院安頓下,孩子們立刻消失,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也只能認命。有的老人糊塗,甚至住了大半年,還不知道住的是養老院。
空巢家庭
民政部的數據表明,至2012年10月,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單身。預計到“十二五”期末,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無人照顧,情感慰藉更是無從談起。
關愛老年人關愛老年人
包含精神贍養訴求的案件明顯上升,約2/3的老人反映子女忽視了他們的精神需求。
精神贍養問題成了老齡化問題的新挑戰,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經濟上具備自我養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如何給予老年人更多精神關懷,已經成為一個緊迫的社會問題。
醫療保障體制不健全
衛生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近半數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老年人是一個多發病的群體。然而,我國老年醫療服務的制度、理念、體系均明顯滯後。
大多數老年人患有多種疾病,但醫院分科細,流程繁雜,缺乏針對老年人的特色醫療服務。
如何安寧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也是眾多老人的憂心事。在國外有相當規模的臨終關懷事業,在我國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30年了,全國仍然僅有100多家相應機構。
經過30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也存在很多問題。
  1. 城鄉、區域間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醫療資源分布向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集中,特別是醫療衛生技術人才明顯集中在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衛生院很難留住人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基礎設施落後,民眾看病難、看病貴。
  2. 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流通秩序混亂,價格過高。患者經常被多用藥、用貴藥,甚至虛報藥價。
  3. 醫療保障體系與醫療公平不相適應。現有醫療保障覆蓋率低,全國只有享受國家公費醫療保障的少數人得到了較實在的醫療保障,其他均處於一種較為脆弱的醫療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費比例逐年攀升,個人負擔加重,醫療公平明顯不足。

各方關注

應對急速到來的老齡化社會,有許多養老服務的短板亟須彌補。
我國養老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無論是針對孤寡、殘疾等困難群體老人的公共服務還是針對空巢老人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都取得明顯進展。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公辦養老機構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條件不斷改善,服務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與快速發展的老齡化相比,我國養老事業發展與實際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偏低的養老金讓低收入者心裡沒底,一些地方的老年人想進養老院要排隊等十來年。公辦養老院反映投入低、發展陷入困境,民營養老機構貸不到款、生存艱難,公共服務和社會養老多元補充的養老格局尚未建立。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而根據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的最新數據,未來20年間我國老年人口將以平均每年1000萬的數量快速增長,到2050年左右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可以預見,我國養老事業面臨的挑戰將持續加大,養老服務需求將進入“井噴期”。能否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考驗著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智慧。
妥善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加快養老服務工作,需要各級政府、社會各界付出更多的熱情和精力。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多停留在解決老人看管和衣食溫飽的初級水平,面對空巢老人不斷增多、老年人缺乏心理關愛的現實,如何針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更有待於深入探索。
人都會慢慢變老,敬老愛老就是關愛每一個人。養老不是單向付出,而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希望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共同破解養老難題。

預防疾病

防腰腿痛

  1. 鍛鍊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2.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
  3. 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4. 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儘量做到不彎腰。
  5. 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最大,其活動度也最大,而位於這兩個節段的後縱韌帶卻相對較窄,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盤是最容易受損的部位,臨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盤突出最為常見。
  6. 飲食均衡,蛋白質、維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膽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菸控酒。
  7. 避寒保暖。
  8. 腰椎間盤突出是運動系統疾病,預防原則要求減少運動,放鬆休息。
  9. 平時應加強腰背肌鍛鍊,加強腰椎穩定性。
  10. 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確,不宜久坐久站,劇烈前先做準備活動。
  11. 臥床休息,宜選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骨質疏鬆

一、戶外運動。
戶外運動不僅能通過全身運動,促進骨密度增強,還可以因為太陽光的照射,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每日曬太陽20分鐘左右,對骨質疏鬆症有很好的預防作用。所以,戶外,特別是陽光下的戶外運動,是預防骨質疏鬆的好辦法。
二、適當補充鈣劑。
能夠預防骨質疏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合理的補充一些鈣劑,而補充鈣劑的完美時間是吃過晚飯之後,因為這個時候人體對於鈣劑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都非常的好。但是補充鈣劑一定不能過量。成人每日補鈣800毫克即可。
三、中醫艾灸。
有關研究表明,艾灸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等相關穴位,可以防治肝氣不足、肝腎陰虛、腎陽虛,充實腎精腎氣,從而達到預防骨質疏鬆的作用。
四、平衡飲食,拒絕不良生活習慣。
多吃含鈣和維生素D和礦物質的食物果蔬,如牛奶、蛋類、波菜、洋蔥、魚蝦、堅果、五穀雜糧等,少吃高磷食物。另外,要避免不良生活習慣,長期抽菸,大量喝酒,常喝碳酸飲料都可以加速骨質疏鬆的發生。
五、適當用補腎益氣的中藥進行調理。
特別對絕經期的女性,可以適當選用杜仲、桃仁、黃芪、丹參、淫羊藿、木香、黑豆、熟地、骨碎補等中藥進行定期調 理。它們有填骨生髓、補腎壯骨、調節血鈣及激素平衡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因激素突然減少引起的骨代謝紊亂,改善臨床症狀,促進骨密度增加。

百歲老人

百歲鎮長巴西戈雅斯州沃西登塔爾鎮上世紀90年代,有位鎮長的年齡是107歲。他在競選時儘管年過百歲,但記憶力超群,且十分健談,最終脫穎而出,成為該鎮歷史上最年長的鎮長。
年齡最大的跳傘者(97歲)年齡最大的跳傘者(97歲)
百歲編輯 瑞士的卜爾·奧古斯丁在百歲時還在主編一家周報,108歲的他不僅從事編輯工作,而且還管理著一家印刷公司。
百歲詩人 美國的奧法·努斯鮑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到了92歲時開始寫詩,112歲時出版了個人詩集
百歲報童 智利的巴爾德尼格羅·羅曼從12歲時開始當報童,超過百歲後仍熱衷於這份工作。
百歲球迷 捷克布拉格有位球迷名叫英德日爾·夏斯特內,在101歲時還活躍在看台上。
百歲模特秘魯的佩德羅·阿亞拉有一張典型的印第安老人的面孔,臉上皺紋密布,滿頭白髮。然而正是這種形象,使她成為一家美術學院的模特,到了112歲時仍在從事這項工作。
百歲新娘澳大利亞的明尼·芒羅在102歲時與一名84歲的男子結婚,此舉使她成為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新娘子。
百歲新郎南非的拉爾夫·坎布里奇在105歲時與艾德里亞納結婚,新娘當時70歲。

權益保障

第一條 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老齡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以上的公民。
第三條 國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
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有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
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
第四條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
國家和社會應當採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各項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第五條 國家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對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國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倡導全社會優待老年人。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老齡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老齡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並鼓勵社會各方面投入,使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國務院制定國家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的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老齡工作的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
第七條 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
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和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應當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為老年人服務。
提倡、鼓勵義務為老年人服務。
第八條 國家進行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意識。
全社會應當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助老宣傳教育活動,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
青少年組織、學校和幼稚園應當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敬老、養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制教育。
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網路等應當反映老年人的生活,開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宣傳,為老年人服務。
第九條 國家支持老齡科學研究,建立老年人狀況統計調查和發布制度。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和敬老、養老、助老成績顯著的組織、家庭或者個人,對參與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年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第十一條 老年人應當遵紀守法,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十二條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相關新聞

日本調整
2017年1月6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老年學會2017年1月5日在東京都內舉行記者會,就當前的65歲以上為“老年人”的定義公布稱,建議日本政府將“老年人”的定義上調至75歲以上。
據報導,日本老年學會稱,對日本國內死亡率,及認定有必要接受護理的老年人比例推移等的分析結果顯示,與10年至20年前相比,由於醫療進步和飲食生活的改善等,日本人開始出現體力衰弱的年齡延後了5到10年。
為此,日本老年學會將目前定義為“老年人”的65至74歲人群,重新定義為“準老年人”,並希望藉此推動全社會輿論,支持該人群的工作及志願活動訴求,幫助他們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增添活力。
報導指出,日本老年學會的此番建議,並不立即導致退休金支付年齡上調等結果。“老年人”的社會定位也不會立即改變。
大內尉義醫生說,“年輕勞動人口逐漸減少,被認為是老年人的人群有必要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