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經

心印經

氣功內丹術著作。全稱《高上玉皇心印經》。共一卷。不著撰人,約出於晉魏朝。此經為四言韻文,共五十句。主要講述內丹術的基本理論,闡發精、氣、神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心印經
  • 作品別名:高上玉皇心印經
  • 作品出處:諸子百家
  • 文學體裁:四言詩
心印經詞,內容大要,心印,評價,

心印經詞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
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升。
智者易悟,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氣合其真。
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
不凋不殘,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
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
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
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誦持萬遍,妙理自明。

內容大要

《心印經》由四言韻文組成,共50句,全經200字。講述道教修煉的方法及理論,十分精要。經文首先指出“上藥三品,神與炁精”。說明精、炁、神是人身的三品“上藥”,然後以此作為藥物,修煉內丹。接著論述內丹煉養過程中的精神境界,就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修真之士以“存無守有”為訣要,先天大藥“頃刻而成”。然後用“迴風混合”的方法,一百天煉就大丹,十二年後,即可道成飛升。從此“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盈,骨散寒瓊。”乃到“神可入石,神可飛行,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不受造化限制,了道成仙。經中還提示了精、炁、神、形四者之間的關係,即“神依形生,精依炁盈”。最後說出“誦持萬遍,妙理自明。”強調對此經不但要“誦”(讀誦),更重要還是要“持”(修持)。
《心印經》與道教
《心印經》的字數,較《清靜經》更少,但是此經的位置,和《清靜經》同樣重要。道教徒認為《清靜經》講的性功修持,《心印經》講的是命功修持,二經珠聯璧合,為道教性命雙修之大法。《心印經》是玉皇大帝傳出來的教義,其中提到,我們都是小宇宙,我們的體內都有太陽月亮星星和宇宙我們怎樣用氣來滋養和保護我們的肉體,修出一個長生不死之體。如果氣只來源於外部,很容易精疲力盡。修道不容易,關鍵是要聚氣。一旦把氣聚到一起,你的智慧自然而然就會生起,容易得,像生火、下雨一樣。道教將其作為日常念誦的經文之一,編入《早壇功課經》之中。全真道士領受初真戒時,也必須誦習此經。因此,《心印經》在道教修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心印經》注家
《心印經》註解,歷代較多。《道藏輯要》箕集收有《高上玉皇心印妙經》(八祖合注)、《終南八祖說心印妙經解》、《高上玉皇心印經》(蜀抱真注)、《高上心印經》(玄谷帝君注)等,皆以內丹作解。《藏外道書》還收有《無上玉皇心印經》(李簡易注)、《無上玉皇心印妙經測疏》《陸西星注》等。

心印

“心印”者,即以心印道,以道印心,印無所印,心無所心。心印於事,則體必紛,心印於物,則體必淫。於無印,於無心,心從無宅,印從無精,一靈不昧,善果臻身。人本有心而自失之,人能印而自失之失非其失,則可有心;棄其所棄,則可能印。即知其心,既知其印。既知其印,即知非心有心。既知非心,即知有印非印。印不印印,心無心心,真神真氣,合我真精,一元三品,是印是心。斂情斂意,忘見忘聞。三年乳哺,一紀飛升,如此真道,名得真心,真心一得,七竅皆靈。
心印經,是闡敷至道之玄機,剖露性命之根蒂。實登真之路徑,為度世之梯航。學者苟能造其理,達其辭,窮神以知化,參玄以入妙,知心為一身之宗,操養不失;勿塞勿閉,四闥光明,天宇泰定,虛室生白,即心是印,即印是心,心印相融,上下洞徹,如月現於江,如星涵于海,真空寂照,一性超然,不知孰為心,孰為印,至於心印俱忘,神與道俱返其天真,則心印之妙,自我而得之矣。
「七竅相通」,是用來形容悟道後,感官可以互用,甚至不用感官而能知能見外 界事物。這種悟後的體驗,在先秦典籍中也有類似之記載。《列子·黃帝篇》,敘述 列子學道九年後之悟道境界,耳目口鼻無不同,與此經所說者相似,文云:
「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 一眄而已。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後,從 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並席而坐。九年之後, 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 夫子之為我師,若人之為我友,內外進矣,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 ,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乾殼,竟不知 風乘我邪,我乘風乎?」
又,《列子·仲尼篇》載亢倉子悟道後,也有類似的境界,而所述悟道次第,更 與內丹修煉次第,有驚人的巧合,今錄於下:
「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魯侯聞之大驚,使上卿 厚禮而致之。亢倉子應聘而至,魯侯卑辭請問之。亢倉子曰:『傳之者妄,我能視聽 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魯侯曰:『此增異矣。其道奈何?寡人終願聞之。』 亢倉子曰:『我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 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乾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 所覺,心腹六藏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
文中亢倉子所言之「體合於心,心合於氣」,頗似內丹修煉之「煉精化氣」階段 ;「氣合於神」,則似內丹家之「鍊氣化神」;「神合於無」,則為煉內丹所說之「 煉神還虛」先秦時期的《列子》與唐宋後的內丹書,年代相隔懸遠,而所述修道次第,則若合符 節。

評價


《道藏輯要》所收文昌、純陽二帝君校閱《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註解》之後,附載此經,並曰:“一切人物至誠解脫,全得經功。真得之基,存乎一心。”

明代道士白雲霽在《道藏目錄詳註》中評《心印經》說:“內雲上藥三品,神與炁精,履踐天光,呼吸玉清等請戰,此是內修神經。”

《道藏精華錄一百種》有孕真子(即抱真子)注《高上玉皇心印經》,其目錄提要說:“《心印經》者,乃無上玄穹主金闕大道君之所述也,其辭恢奧,其旨淵微。為蜀孕真之注射器。至道之玄機,性命之根株,莫不闡敷剖露。實登真之徑路,度世之梯航。學者苟能造其理,達其辭,窮神以知化,參玄以入妙,即心是印,即印是心,則心印之妙自我而得之矣。”

於此可見,《心印經》無論在道教人士還是在社會好道者,均極受推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