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葡萄酒

德國葡萄酒

德國葡萄酒是由德國生產的葡萄酒。德國葡萄酒出產於13個葡萄種植區,65000家葡萄種植企業分散於這些地區,種植各具地區特色的葡萄。德國的葡萄種植區除了薩克森和薩勒-溫斯圖特位於東部外,其它基本都集中於德國西部和西南部。

種植的葡萄品種近140種,但是較受市場歡迎的只有20多個品種,其中主要是白葡萄品種雷司令和穆勒-圖爾高。德國出產的葡萄酒中,白葡萄酒占65%,剩餘35%為紅葡萄酒。在總量為9億升的年產量中,約四分之一出口到國外,主要出口到美國、英國、日本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葡萄酒
  • 外文名:Erzeugerabfullung
  • 主要原料:葡萄,水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日常餐酒,優質餐酒
  • 適宜人群:中老年
  • 副作用:無
  • 儲藏方法:低溫避光
簡介,酒標,產區,品種,品牌,雷司令,歷史,酒中女皇,分級,普通酒,日常餐酒,優質餐酒,高級優質餐酒,發展,質量評級,

簡介

葡萄酒在德國已經形成它特有的文化韻味。仲夏剛過,產酒區的人們就歡歡喜喜地籌辦每年一度的“葡萄酒節”,這也是各個葡萄酒廠家展示他們產品的好機會。借著秋陽,人們合家出遊或與親朋相約,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葡萄酒產地,品嘗好酒,享受美好生活。而每年推出的“葡萄酒公主”更增添了節日風采。遊人駐足葡萄酒產區,溫和的氣候、美麗的風光、地靈人傑,構成了德國一道獨特的風景。
以雷司令為主要種植品種的萊茵高地的著名城市呂德海姆,坐落在萊茵河畔,河岸風景秀麗,沿街各具特色的酒家鱗次櫛比,無論走到哪一家能嘗到上好的美酒。
德國的空氣中瀰漫著音樂,德國葡萄酒文化也與音樂生活緊密相連。在葡萄酒產區常有定期或不定期的音樂演出,尤其是夏天,在音樂廳和周圍的教堂都舉辦各種各樣的音樂會,露天音樂會也在這時登場。在萊茵高地,每天夏天都將第一流的演奏家和古典及現代音樂樂團匯集一堂。有的音樂會還在門票中包括晚餐或一杯葡萄酒,人們邊品酒邊欣賞音樂,實在令人難以忘懷。

酒標

酒的產地、葡萄的類別、葡萄的成熟度、酒生產者的特長等要素決定了酒的味道,而德國葡萄酒的商標提供了你想知道和選擇的全部信息:
1、特寫的產區,為德國十三個葡萄酒產地之一。
2、葡萄豐收的年份。
3、生產葡萄的莊園或村鎮的名字。
4、葡萄的類別。
5、酒的味道或類型,如Halbtrocken為半乾。
6、質量的級別,表明葡萄的成熟度。
7、官方的檢測號;獲獎記錄。
8、如果為德國葡萄酒製作者或合作者裝瓶的則注為Erzeugerabfullung,其它則為Abfuller。
9、Sekt:German sparkling wine 德國起泡酒
Weiswein:White wine 白葡萄酒
Rotwein:Red wine 紅葡萄酒
Rötlicher Wein:Rose wine 玫瑰酒/粉紅酒
Weissherbst:Rose wine made by dark-colored grape 黑葡萄製成的粉紅酒
Schillerwein:Rose wine of red and white grapes 紅白葡萄酒相混的粉紅酒
Trocken:Dry 乾型
Halbtrocken:Half-Dry 半乾型
Süss:Sweet 甜型
Weinzergenossenschaf:Cave cooperative 釀酒合作社
Weingut:Winery 酒廠
德國酒標德國酒標

產區

德國葡萄酒的特點首先來自於特有的產地和氣侯條件。這裡的葡萄大都種植在河谷地區,南起的康士坦丁湖沿著萊茵河及其支流,北抵波恩米特萊茵,西從法國的接壤地區,至東部的易北河。全德國葡萄酒產地共分為十三個特定葡萄種植區,如摩澤-薩爾-盧文,萊茵高,萊茵黑森、烏爾藤堡,巴登,法爾茲等。每一個產區都有自已的特產。北部地區生產的葡萄酒一般清淡可口,果香四溢,芳香馥郁,幽雅脫俗,並有新鮮果酸。而南部生產的葡萄酒則圓滿充實,果味誘人,有時帶有更剛烈的味道而不失溫和適中的酸性。最常見到的德國酒是來自Mosel河流域和Rhein河流域的4個主要產區,Mosel-Saar-Ruwer,Rheingau,Rheinhessen,Pfalz.
德國葡萄酒
1. Mosel-Saar-Ruwer(摩塞爾)
2. Rheingau (萊茵高)
3. Pfalz(法爾茲)
4. Rheinhessen(萊茵黑森)
5. Ahr(阿爾)
6. Mittelrheim(米特海姆)
7. Nahe(納赫)
8. Baden(巴登)
9. Franken(弗蘭肯)
10. Württemberg(烏騰堡)
11. Hessische Bergstrasse
12. Saale-Unstrut
13. Sachsen

品種

儘管寒冷氣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德國的葡萄種植業,使得其種植的葡萄品種以白葡萄為主,卻也為其創造出世界上最好白葡萄品種雷司令(Riesling)。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雷司令能夠超過德國, Riesling也是德國最重要的白葡萄品種。除雷司令外,德國種植的白葡萄品種還有米勒-圖高(Muller-Thurgau) 、西萬尼(Silvaner) 、肯納(Kerner)、巴克斯(Bacchus)、施埃博(Scheurebe)、瓊瑤漿(Gewurztraminer)和灰皮諾(Pinot Gris)。此外,德國也種植有少量的紅葡萄,較重要的為黑皮諾(Pinot Noir)、丹菲特(Dornfelder )、藍葡萄牙人(Portugieser)、Trollinger 、莫尼耶皮諾(Pinot Meunier)和萊姆貝格(Lemberger)。

品牌

雷司令

德國最出名的是高精尖的機械類產品,這與德國人的嚴謹作風是分不開的。他們白天一絲不苟地工作,到了晚上則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德國啤酒和香腸因此聞名遐爾。而德國葡萄酒的優秀也是讓世人無法忽視的,雷司令更是箇中翹楚。
德國雷司令白葡萄酒德國雷司令白葡萄酒
雷司令已經成為了德國葡萄種植業的一面旗幟,它對於德國葡萄酒的世界形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非任何其它葡萄品種可比。不同性質的土壤確保了德國雷司令葡萄口味豐富,魅力誘人。全球65%的雷司令葡萄是在德國種植的,說德國是雷司令的故鄉,自然是當之無愧的。
雷司令是個晚熟的白葡萄品種,漫長的成熟期造就了馥郁的香氣,釀造的酒體柔和,帶金銀花、蘋果和桃子的花香,雷司令獨特的香氣使無論葡萄酒資深玩家或是初次接觸雷司令者都能印象深刻。
雷司令葡萄釀造的酒風格多樣,從乾酒到甜酒,從優質酒、貴腐型酒到頂級冰酒,各種級別都能釀造。
雷司令由於其得天獨厚的酸甜平衡特性,使其在配菜方面也有廣泛的適應性。適合和海鮮、豬肉類搭配,甚至與較難配酒的泰國菜和中餐也能搭配。年輕的、清香的雷司令葡萄酒,從乾酒到甜酒,都相當適宜於在夏天飲用。乾或者是半乾的酒特別適宜於作為魚、肉和亞洲菜餚的佐餐酒。晚摘的甜型酒或是顆粒精選的甜型酒最宜搭配甜點。

歷史

德國葡萄酒的釀造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年。那時羅馬人占領了日耳曼領土的一部分,就是現代德國的西南部,羅馬殖民者就在這塊土地上開始釀造葡萄酒。釀酒經驗豐富的羅馬人別具慧眼地發現了摩澤爾河流域像匹茲伯特金葡萄園(Piesporter Goldtr?pfchen)那樣種植葡萄樹的風水寶地,並且在那裡進行了葡萄栽培。考古學者在匹茲伯特發現了一個公元400年葡萄酒壓榨遺址,這是迄今為止在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發現的最大的羅馬人葡萄酒壓榨遺址。
我們還不完全清楚雷司令葡萄樹最初如何來到世界,她還保持著那層神秘的面紗,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她起源於德國。關於雷司令最早的歷史記載是於1435年3月13日,萊茵黑森一個叫呂澤思海姆的地方,有個卡森伯根公爵從一個叫克萊菲舍的人那裡購買了六株雷司令葡萄樹。1463年,有文獻記載位於特里爾的聖雅克布濟貧院購買了1200株雷司令葡萄樹。此後,1511年一個叫費德斯海姆的地方出現了“雷司令葡萄園”這樣的稱呼,這顯示雷司令已經開始傳播開來。
雷司令作為“德國的葡萄”開始繁榮的最重要的階段是從萊茵高地區天主教本篤會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開始的。1716年,富爾達侯爵購買了這個已經破落的修道院,在隨後的五年中,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那些之前完全被荒廢的葡萄園又
被整修,重新開始種植雷司令。1720至1721年間,就有294,000株雷司令葡萄樹被種植在該修道院內,這些雷司令是從呂德斯海姆、艾伯巴赫和佛勒斯海姆購買來的,這又一次證明了當時雷司令分布之廣。當時人們都仿效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的做法,爭相種植雷司令。有些地區還頒布法令,強調酒農只能種植雷司令一種葡萄樹。比如1744年,在美因茨的紅衣主教克里斯朵夫·馮·胡頓就堅持銷毀埃爾布靈葡萄樹,全部以雷司令取而代之。尤其是在1787年5月8日,特里爾地區的候選人溫茲斯勞斯(Clemens Wenzeslaus)宣布所有下等的葡萄品種都要連根拔起,而代之以高貴的雷司令。摩澤爾地區還每年在這一天慶祝溫茲斯勞斯所發布的這個著名的雷司令申明。
184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赴萊茵高訪問,她發現了德國雷司令後如獲至寶,並把這種葡萄酒稱為“豪客”("Hock")。在二十一世紀的英國,人們人仍用“豪客”來稱呼雷司令。這個詞原指萊茵地區豪客海姆所種植的雷司令。
由於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和溫茲斯勞斯對於雷司令的大力提倡,在萊茵高和摩澤爾地區掀起了雷司令繁榮興旺的新篇章。用雷司令釀的酒很成功,致使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的修道士在18世紀末宣布在萊茵高不允許其他葡萄釀酒,只能用雷司令。在19世紀末,在萊茵高地區,雷司令占絕大多數,而且她還大量進入德國其他葡萄種植區。那時作出的關於種植雷司令的決定,對後來的德國葡萄酒業影響深遠,還奠定了今天世界雷司令葡萄種植的格局。由於當時的許多修道院竭力推廣雷司令的種植,擁有一批著名葡萄園,所以宗教寺院在德國的葡萄酒文化中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這裡還有個關於雷司令貴腐類甜酒起源的逸事。事情與萊茵高的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在1775年延誤採摘有關。相傳,富爾達侯爵所派遣的傳達採摘命令的信使由於在路上被搶劫拘禁,耽誤了行程,當他到達修道院葡萄園的時候,所有葡萄都爛在地里,並被感染了一種叫貴腐霉的黴菌,後來修道院就將這些葡萄丟棄不用,給了農民。農民們用這些看上去腐爛的、感染了貴腐霉的葡萄釀製他們自己的葡萄酒,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發現這些晚摘的爛葡萄含有很高的糖份,又保持了酸度,由於感染黴菌,具有極其特別的風味,由此雷司令餐後甜酒就誕生了。用雷司令釀造的貴腐類餐後甜酒一直盛行,她們按糖份含量的高低分別被稱為精選、逐粒精選和貴腐精選雷司令葡萄酒。
令人悲哀的是在上世紀初,雷司令作為優勢葡萄受推崇的地位遭到了逆轉。由於德國酒農受所謂科學潮流的影響,人們企圖用物理、化學測量來代替人的嗅覺和味覺,特地培養了很多早熟、高產、抗病力強的雜交品種。大部分原來種植雷司令的地段,開始試種其他葡萄“新品種”,比如西亞瓦納(Silvaner)。至 1930年,萊茵高產區只有57%的葡萄樹是雷司令。
之後雷司令又經歷了一段挫折,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德國的葡萄酒的形象在海外受到嚴重損壞,原因是德國酒商無所顧忌地生產大量甜味的勾兌葡萄酒例如藍仙姑(Blue Nun)和聖母之乳(Liebfraumilch)以供出口,可悲的是,這種糖水味的、平庸廉價的葡萄酒在國際間成為了德國葡萄酒的代名詞。然而在德國國內,人們仍然釀造和品味高質量的葡萄酒。許多德國人跟本就從沒聽說過這兩個牌子。雖然有時候這些酒的生產中會用些雷司令葡萄,但是這個類別的酒跟真正的雷司令葡萄酒毫無關係。
慶幸的是今天依靠德國廣大酒農的努力,這種情況已經獲得改變,雷司令正經歷著一場復興。像摩澤爾和萊茵高這樣以釀造頂級雷司令而久負盛名的產區,由於在葡萄酒釀造歷史和葡萄栽培方面的重要地位,它們在世界範圍內再次得到了廣泛認同。自然這些產區和其他產區的酒農也再次意識到雷司令終究是德國最偉大、最重要的葡萄品種。德國雷司令葡萄酒再一次在世界範圍內成為可以信賴和質量保證的代名詞,又一次躋身世界最昂貴白葡萄酒行列。
來自德國葡萄酒學院的國外市場推廣總監四史蒂芬·辛德勒先生髮言說:“在過去幾年中德國葡萄酒獲得了極大的聲譽。那些世界最知名、最具權威的酒評人都為頂級雷司令而振臂吶喊,從紐約到悉尼,許多高檔餐廳則都隆重推薦德國雷司令。此外,世界60%的雷司令種植在德國,德國的酒農從這場雷司令的復興中則理所當然地獲益最多”。根據最新統計,2006年德國雷司令的出口創歷史最高紀錄,越來越多精美的雷司令佳釀通過各種渠道越過大西洋,重新奪回本來就屬於她的美名。

酒中女皇

德國葡萄酒女皇
德國葡萄酒女皇的歷史開始於本世紀30年代。每年葡萄酒農場或生產商的女兒可以被選出作為當年該產區或城市的葡萄酒公主,作為其聯邦範圍內的德國葡萄酒女皇產生於這些地區級的公主當中。
葡萄酒女皇的選舉條件是:13個葡萄酒產區各送選一名侯選公主;侯選人必須來自葡萄酒生產世家或受過完整的葡萄種植學、釀造學等專業教育;必須年滿18歲,未婚,並在當選女皇的一年內不得締結婚約--根據傳統,這意味著女皇的一年內與葡萄相伴。
女皇的工作範圍包括:主持德國葡萄酒和葡萄酒汽酒節的開幕式,接受新聞媒介採訪,還要參加各地舉辦的葡萄酒品嘗會和訪問一些德國葡萄酒的主要進口國家,如:英國、美國、日本等。
自1996年9月份起,已經有兩位德國葡萄酒女皇來訪中國。1998新春,德國葡萄酒女皇--托瑪·娜塔莎代表德國葡萄酒學會和德國葡萄酒信息中心,向北京人民獻上了節日的祝詞。

分級

德國葡萄酒是依據葡萄採摘時的成熟度來劃分葡萄酒等級的,這一點和大多“舊世界”國家(例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按酒莊或產區分級的方式不同。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氣候寒冷,葡萄的成熟度對葡萄酒的影響非常大。對於高品質酒而言,葡萄的成熟度會標識在酒標上,世界上也只有德國和奧地利葡萄酒會在酒標上有此類信息。另外,這種分級制度一定程度也促進了德國葡萄酒的推廣,因為德國文字的發音和拼寫較為獨特,如果依據產區或酒莊分級,那估計只有專家才懂得區分了。
同時,雖然葡萄成熟度在德國的分級制度中是制定“質量標準”的指標,但實際上它和一瓶葡萄酒的“質量”並沒有必然關係。而且,雖然葡萄中的糖分含量是葡萄成熟度的衡量指標,但不代表釀成的葡萄酒就一定是甜型的,請記住,大多數德國葡萄酒都是乾型(Trocken)或是半乾型(Halbtrocken)。
雖然早在1930年德國有《葡萄酒法》出現,但真正有意義的德國葡萄酒法是於1971年修訂和實行的,該酒法正式將德國葡萄酒分為多個級別。但該分級系統較繁雜,也很特別,是以葡萄的成熟度為標準來分級,而成熟度則主要以葡萄所含糖分的高低來劃分。簡單地說德國葡萄酒分為兩大類——高品質酒和普通酒。高品質酒這一類對於原產地葡萄的品種選定、採收時期、所產酒的酒精度、酒標上所標註的內容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其中又分為 QmP 和 QbA 兩個等級。

普通酒

又分為地區餐酒(Landwein)和日常餐酒(Tafelwein)兩個等級。
德國葡萄酒分級德國葡萄酒分級

日常餐酒

包括日常餐酒(Tafelwein)和地區餐酒(Landwein),相當於法國酒中的VdT和VdP。產量很少,只占到德國總體葡萄酒產量的5%;

優質餐酒

(QbA -- Qualita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此種酒的葡萄來自法定的13個產區,而且葡萄往往都不太成熟,需要在釀造過程中加入糖分發酵以保證酒精濃度。

高級優質餐酒

(QmP -- Qualitatswein mit Pradikat):德國葡萄酒的最高級別。
根據葡萄成熟度的上升又分為6個細分等級,而且在釀造過程中是不允許加糖的。
-Kabinett(小房酒)
由正常採摘季節收穫的葡萄釀成;
-Spatlese(遲摘)
葡萄成熟後再過7至10天再進行採摘,香氣和酒體都較Kabinett濃重一些,可以是乾型或是有些微甜;
-Auslese(逐串精選)
在Spatlese基礎上,逐串精選非常成熟的葡萄,並將沒有熟透的葡萄去除。往往只有在好的年份才會釀造這種等級的酒。酒的整體表現會更高一層,通常帶有甜味,價格也會更貴;
-Beerenauslese(逐粒精選)
簡稱BA,手工逐粒精選那些已經長出貴腐黴菌(Noble rot或者稱為Botrytis cinerea)的葡萄,葡萄的糖分含量非常高,釀造昂貴優質的甜酒;
-Trockenbeerenauslese(枯萄精選)
簡稱TBA,等到葡萄基本乾枯了才進行採摘,由於糖分濃度非常高,很難進行正常的發酵,所以酒精度不超過6度,並且需要陳年10年以上。價格當然也是天價,世界上最貴的白葡萄酒“伊貢-米勒(Egon Muller)枯萄精選”就屬於此類;
-Eiswein(冰酒)
等到下雪當天才進行葡萄採摘,葡萄成熟度已經達到Beerenauslese(逐粒精選)的程度,葡萄內部的水分已經結冰,通過壓榨去除冰塊,剩下濃縮的果汁進行釀酒。
德國頂級的甜型葡萄酒基本上都是用雷司令葡萄釀造的,但冰酒就不一定了,有時甚至用紅葡萄品種黑皮諾釀造。另外,由於寒冷氣候的影響,如果年份情況一般,酒莊往往都會選擇釀造比較清淡、酸度高、回味較短的QbA和Kabinett等級的酒,只有遇到好的年份才會釀造更高等級的酒。
另外,在2000年份之後其實都有了第四種分類,針對德國乾型葡萄酒又多了2種標識--Classic和Selection(其實也是屬於上述QbA等級):
Classic
用來表示“產區/品種”酒,在酒標上簡單標明產區、葡萄品種,釀造,較為清淡,酒精度低,通常是乾型的;後加上Classic字樣。這種酒的含糖量不超過15%,即每升酒中的含糖量不超過15克;
Selection
用來表示“產區/品種”酒中的葡萄是在和葡萄園中種植的,在酒標上會標明產區、葡萄品種、Selection字樣,然後是村莊名稱和葡萄園名稱。這種酒的含糖量不超過12%。

發展

德國葡萄酒業的遺憾
德國是世界十大葡萄酒生產國之一,已有兩千年釀酒歷史。十九世紀末,一瓶上好的摩澤爾河(Mosel)的雷司令(Riesling)令人咂舌。而如今,不要說法國、義大利,就是“釀酒開發中國家”如美國、智利、南非、澳大利亞的名氣都比德國響亮。國際著名的葡萄酒作家Robinson女士形容德國的葡萄酒時說:“令人失望地落後於時代,甜甜的像止疼藥一樣的白葡萄酒,雷司令。德國葡萄酒在海外的形象已經被無所顧忌的標著Liebfraumilch或者類似字樣的糖水不可修復地毀壞了。德國正在建立一套新的體制,希望重振中等價位乾酒的概念形象。同時,一些頂級酒莊正在把甜得過分的葡萄酒改造成無可比擬的、更加優雅的白葡萄酒。”
悠久的葡萄酒文化
去過德國的人,都會羨慕造物主對這個國家的厚愛。被無數的詩人、畫家、音樂家讚頌過的萊茵河谷如詩如畫:充足的日照,溫和的氣候,河水清澈豐溢,山坡上有著大片大片的葡萄園……因其美麗的風光,地靈人傑,每當葡萄成熟的時候,德國葡萄酒產區便遊人如織。
素有“啤酒王國”之稱的德國,其葡萄酒雖然沒有啤酒那么大的名聲,但也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德國種植葡萄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那時,羅馬帝國占領了日耳曼領土的一部分,就是現代德國的西南部。羅馬殖民者從義大利輸入了葡萄樹以及葡萄栽培和釀酒工藝。中世紀的時候,葡萄和葡萄酒主要是由修道院和修道士發展起來的。此後德國的葡萄酒文化同基督教有密切的關係,至今有些種植區還在主教的所有權之下或者留下了主教教區的名稱。到了19世紀德國的葡萄酒商業比較發達,總種植面積大於今天的幾倍。但是後來出於工業革命和戰爭等各種動亂的原因,德國的葡萄酒業衰退了許多。如今,葡萄酒在德國已形成它特有的文化韻味,從酒杯酒具,酒館酒吧,到各種葡萄酒節,以及葡萄酒品嘗會,專題講座等活動,每一個享用葡萄美酒的場合都充滿著浪漫氣息。德國葡萄酒文化也與音樂生活緊密相連。一年一度豐收季節的德國葡萄酒女王選舉和仲夏時節在葡萄酒產釀區舉行的音樂會,更是把德國葡萄酒文化渲染到極致,吸引著無數遊人酒客流連忘返。
德國共有24萬英畝葡萄園,葡萄酒年產量約一億公升,以白葡萄酒為主,約占總產量的87%。因為德國的葡萄酒產區分布在緯度47—52度之間,是世界上緯度最北的葡萄酒釀造地區。靠北的地理位置讓德國的氣候比世界其他地方的葡萄產區要更加寒冷,所以德國的白葡萄酒產量比紅葡萄酒的產量要高,而且類型非常豐富。從一般半甜型的清淡甜白酒到濃厚圓潤的貴腐甜酒都有,另外還有製法獨特的冰酒。德國葡萄酒的種植區以及葡萄的品種與其它國家相比,德國葡萄酒最大的特點是清新、透明。
德國沒有像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那樣好的自然條件。該國溫度較低,不能到處都發展葡萄種植。然而德國有萊茵河、摩澤爾河、美因河、內卡河、阿爾河及納厄河等眾多的河流和支流的大片河谷地。在河谷地帶,日照充分,氣候溫和濕潤,冬季的適當低溫又滿足了葡萄枝蔓休養生息的條件。而且河水在白天可以吸收熱量,晚上釋放熱量,葡萄園由此獲得相對較高的溫度。因此,德國的葡萄園全部建在河谷地帶,在河谷發展葡萄園,成了德國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的一大特色。
德國酒在世界上的地位
德國葡萄酒業雖然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而過去,德國的葡萄酒在國外一直被歸入廉價雜牌酒。
由於德國葡萄酒的生產和消費與歐洲其他地方不同,多數人都知道德國是個啤酒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德國人年平均啤酒消費量是127公升,但是葡萄酒消費只有23升。前面說到的歐洲國家都是以葡萄酒作為日常的酒精飲料,因而日常飲用葡萄酒產量較高。相對而言,在德國,因為啤酒是日常的酒精飲料,所以對日常葡萄酒需求不高。德國葡萄酒的聲譽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在很多世界大都會裡還是無人問津。
在巴黎、羅馬、東京、莫斯科或紐約的一流餐館裡都有著相同的說法:德國葡萄酒沒有地位。專家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德國葡萄酒不善於做廣告。德國廉價酒如“nun”對德國葡萄酒的形象有害無益。的確,在80年代Num.“藍仙姑”把微甜的葡萄酒帶給世界,流行一時,然後就是一大堆更為蹩腳的複製品,讓所有人幾乎忘了德國很多地方出產細緻優雅的各種帶有Terroir特點的葡萄酒。
在巴黎,只有行家才會看中德國葡萄酒,而在塞納河邊的一流餐館裡卻不大見到德國葡萄酒,即使是個別的餐館有,也很少有人問津。這也難怪,在葡萄酒的天堂法國,當然是自產的葡萄酒地位至高無上。
比利時,德國葡萄酒同樣是行情不好。在高檔餐館裡,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下都是點法國葡萄酒。通常,餐牌上只列有三種德國白葡萄酒和一種德國紅葡萄酒,而德國的葡萄酒種類實際上有2000多種。
在羅馬,德國葡萄酒的境遇也好不了多少。一位在羅馬工作的德國著名廚師說:“我們只提供很少種類的德國葡萄酒,因為客人們更喜歡義大利葡萄酒。不過,義大利人倒是喜歡德國的冰酒(Eiswein)”
在紐約一些著名的酒店,如瓦爾多夫阿斯托麗亞大酒店,餐牌上根本就看不到德國葡萄酒。只有誰在那裡舉辦晚會時,才可以點德國葡萄酒,但是這要提前三周預訂。在42號大街的希亞特大酒店和百老匯的馬里歐特馬奎斯大酒店,德國葡萄酒則名不見經傳。
德國葡萄酒在莫斯科也賣不動。莫斯科堪平斯基大酒店的餐館總管說:“我們雖然供有德國葡萄酒,但卻沒人會點它。”與此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智利或南非的葡萄酒在莫斯科很受歡迎。在日本,60%的進口葡萄酒來自法國。而且,智利和美國加州的葡萄酒在日本正越來越受到青睞。
倫敦是世界上唯一能在一流酒店和餐館的餐牌上看到德國葡萄酒字樣的大都會。在那裡,常見的是莫澤爾、萊茵谷地和萊茵地區的葡萄酒。
葡萄酒法急待維新
導致德國葡萄酒在國際上地位不高的原因,德國的酒法自然“功不可沒”。
德意志這個名字聽起來總給人一點冷冰冰,甚至有些機械的感覺。總覺得德意志民族乃至他們的產品都有著一點嚴謹甚至古板的科學精神,德國的釀酒業亦是如此。德國的葡萄酒法律相當繁瑣,這一點繼承了德國人嚴謹的作風。德國酒標的取得程式極為嚴格,通常做法是:不以出產地作為質量檢測標準,而是以瓶中盛裝的成品酒為檢測對象;所有成品酒裝瓶後,生產者必須持樣品和有關材料送往官方主管機構進行全面理化分析和感官測定;每種酒按照檢查後所獲評分方能得到相應的可使用酒標。反映到酒的標籤上就是一大堆令人云里霧裡的德文符號。德國葡萄酒酒標看上去非常複雜冗長。從一瓶酒的標籤上,只能看到生澀難懂而又饒舌頭的辭彙。上面布滿各種各樣有用沒用的法律要求的信息,再加上巴洛克式的字型,給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
於是,德國酒碰到與義大利酒同樣的困難,使得不懂德語的人面對異常複雜的酒標,感到非常迷惑。在購買德國酒時,消費者自然會產生兩種心理,第一是只買最流行和廣為人知的產品如“Liebfraumilch”,其次是害怕會吃虧,而不買貴价酒。結果便是局限了該國葡萄酒業正常的發展。
我想很少有人會認真研究德國酒標上每一個字代表的意思,因為那就要說起繁文縟節的德國酒法,更增加了德國酒給別人的刻板印象了。很長一段時間,德國葡萄酒價錢一再暴漲。專家們都把責任賴在1970年的德國酒法(Das;deutsche;Weingesetz)上,特別是其中對葡萄酒的分級,更是眾矢之的。
這個酒法把葡萄酒分作兩大類:普通酒(亦稱餐酒)和高質酒。高質酒對原料、加工等都有明確、細緻的規定,要經過嚴格、繁瑣的檢驗。而普通酒除去常規的食品檢查,不受特別的質量限制。
德國酒法不僅規定了在哪個地區適宜栽種什麼葡萄品種,同時還規定了葡萄收穫的日期和含糖量。
加不加糖,這是個關鍵。德國人是個愛乾淨的民族,喜歡講究純潔,這也體酒法中。德國的啤酒有所謂的“純淨原則(Reinheitsgebot)”,即:在德國生產與出售的啤酒中,除了水、大麥與酒花,什麼也不許加。1970年的酒法對葡萄酒也特別講究單純。葡萄要含有充足的糖分,就需要日照。但是,中歐的氣候偏偏是陰雨連綿,難見天日。種出來的葡萄,往往糖分不足。所以,在釀造時需要加糖。這卻是德國的消費者與立法人不能接受的。所謂高質酒,第一大忌諱就是加糖。原則上講,一切高質酒都不許加糖,發酵全要靠葡萄本身的糖分。但是,因為氣候的原因,這樣規定未免太苛刻。所以,酒法特地網開一面,在高質酒加入了“特定種植區的高質酒(簡稱QbA)”一級。QbA允許在釀造時加糖,但其對葡萄品種和種植區域的選擇、釀造工藝等等,都有嚴厲的規定。
而恰恰矛盾的是,德國酒法又規定,只要葡萄足夠成熟,含糖量夠高,就一定能釀出好酒。此法一出,不論優劣,大家都爭著造甜酒。只要葡萄熟、糖分高,都可以入極品。其實,在評定葡萄酒優劣時,要靠那些超級鼻子和超級舌頭,再精密的儀器也派不上用場。葡萄酒好喝不好喝,除去其中的糖、酸與酒精,很多測不出來的元素,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它們之間相互的配合,更是個心裡知道,嘴上說不出的東西。但是德國酒法恰恰違背了這個原則,企圖用物理、化學測量來代替人的嗅覺和味覺。他們特地培養了很多早熟、高產、抗病力強的雜交品種。大部分原來種植雷司令(Riesling)的地段,都改種這些“新品種”了。結果,酒味越來越淡,喝起來象甜酸汽水。加上眾多釀製精細、有特色的小酒農紛紛倒閉,工業化大批量產品充斥市場。
杜工部有句詩說“戶大嫌甜酒”,消費者喝多了這種甜而無味的“酒”,也厭了。尤其是年輕人,並不太喜歡甜酒,再者甜酒只適宜當餐前開胃酒或餐後甜點,與現今喝酒是隨興的消費型態有所衝突。於是,德國葡萄酒的名聲一落千丈,價格也跟著跌下來。價格越低廉,酒農的盈利就越少,就更被迫提高產量,而高產又反過來壓低酒價。年景不好,酒農收入當然不好;而好年景,產量高,價格下跌,酒農的日子又不好過。於是,年年靠歐共體補貼。如此惡性循環,不可遏止。
雷司令葡萄酒的革命帶來希望
幾十年來,德國的葡萄酒一直被外界嘲笑為味甜、廉價。德國種植葡萄的農民希望這一現象能一去不復返,正試圖改變德國葡萄酒在國際酒業眼中低廉、刻板的形象。一些有勇氣、有遠見的酒農,看到問題的關鍵,重新恢復雷司令的種植,精工細作,降低產量,強調特色,拒絕大路貨,才使得德國葡萄酒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回升。薩爾河畔有個小小村子,名叫Wiltingen,這裡有位叫Egon Müller的年輕酒農,經營著一片13公頃的雷司令園。他釀出的特選品雷司令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白葡萄酒。幾年前在世界名酒拍賣上,一瓶1990年的Egong Müller zu Scharberghof的Riesling Auslese竟達到了三十多萬美金的價格。他是德國新酒農的典範。
“雷司令葡萄酒的革命”似乎並非源自名流顯貴們的心血來潮,據說雷司令是現代清淡菜餚的理想佐餐伴侶。除此以外,幾乎沒有任何一種葡萄酒像它這樣與亞洲和中美洲烹飪技術最佳地協調起來。雷司令酒的純淨度,以及果香味、清鮮和不上頭都是它廣受歡迎的原因。
雷司令葡萄酒的復興無疑要歸功於在國際葡萄酒業起定調作用的美國葡萄酒雜誌。它稱讚2001年釀造的雷司令酒是“30年來最佳年份的葡萄酒”。布魯斯·桑德松在《葡萄酒旁觀者》上撰文說,他在德國隨機品嘗了425次雷司令酒,其中超過60%可以評90分以上。這使雷司令以及整個德國葡萄酒突然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而且馬上就反映在出口方面。據德國葡萄酒研究所訊息,德國葡萄酒對主要市場出口在銷量及金額方面均有大幅增長。以雷司令為主要品牌的德國葡萄酒已進入全球高檔酒市場。
奠定雷司令成功的基礎是葡萄園以及現場措施。德國種植葡萄的農民追求的不是高產值。他們把每公頃的葡萄酒產量嚴格定在低於100百升的水平之下。產量壓縮的更低。所謂頂級頭等葡萄酒必須出自嚴格界定的頭等葡萄園。
無論如何,對古老的德國名貴品種雷司令酒而言,這一成功是期待已久和當之無愧的。雷司令的成功是遵循一種內在邏輯,因為這一經典品種的再度輝煌並非偶然或市場的變化無常,而是以嚴格的質量要求為基準的,它也是對所有人付出的辛勞的一種回報。
然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清楚的意識到,無論技術領域如何革新,也無法彌補葡萄酒體系本身所留下的遺憾。
“德國製造”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因為,德國產品規定嚴,做工精,反覆檢查,一絲不苟。但這隻適用於工業產品。農產品的質量常常不能用物理、化學標準來衡量,而是徹頭徹尾的“口味問題”,這裡特別需要農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但德國苛刻的酒法卻給釀酒業帶來了很多的限制,要在遵循這些繁瑣而不合理的規定下釀造出香醇的美酒畢竟是任何釀酒師都難以做到的。
因此,勸戒德國酒界,不僅要靠質量取勝,德國酒法的維新更迫在眉睫。

質量評級

德國葡萄酒最突出的特點是以葡萄採收時的自然含糖度作為評定葡萄酒等級的依據,依此構建了德國葡萄酒質量等級體系。《酒標法》中最重要的規定是在酒標上必須標示該款葡萄酒所屬的質量級別。德國《酒法》在兩大質量級別:普通酒即餐桌酒和高質酒(包括QbA和QmP)制定了比歐盟《酒法》的規定細分許多的級別體系。這是其他產酒國無一能夠做到的。
葡萄採摘時的成熟度是衡量葡萄酒等級的主要指標。成熟度是指葡萄汁的天然含糖度。葡萄越成熟,葡萄汁里的天然含糖度越高,同時在釀造過程中獲得的天然酒精含量也越高。德國《酒法》規定含糖度是用奧斯勒度(Oechsle)來表示,每個級別都有法律規定的最低含糖度的範圍,以使各級別都有硬性的指標加以區分。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葡萄酒等級的劃分是基於葡萄採收時的成熟度,而非葡萄酒裝瓶時的糖份殘餘。同一葡萄品種可以釀製各種風格的酒,從乾型到醇香如蜜的餐後甜酒。如果酒是乾型的,酒標則顯示成"Trocken",這與葡萄酒所屬的級別無關。有時酒標顯示 "Halbtrocken",這指的是半乾型。半乾型酒的口味在乾型和傳統的甜型酒之間。
德國葡萄酒等級中的高質酒分為兩個大級別:高級葡萄酒QbA和優質高級葡萄酒QmP.。餐桌酒(又分為日常餐酒和鄉村餐酒),她們在德國葡萄酒質量等級的金字塔中,處於最底層,但是總產量與QbA和QmP兩大級別比起來,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根據德國葡萄酒學院2005年的統計數據,餐桌酒年產量只有30萬百升,而且很少出口到德國以外的市場。
餐桌酒:由一般成熟度的葡萄釀製而成,在德國由兩個級別的葡萄酒組成。
· 日常餐酒
· 鄉村餐酒
高質酒:由一般成熟度的葡萄、非常成熟的葡萄或者過於成熟的葡萄釀製而成,在德國由兩個級別的葡萄酒組成。這個類別的所有葡萄酒都要經過官方的質量檢驗,並獲得質量控制檢測號碼之後,方能銷售,該號碼必須在酒標上顯示。
· 高級葡萄酒(Qualit&auml 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簡稱QbA)
· 優質高級葡萄酒(Qualitatswein mit Pr&auml dikat,簡稱QmP)
金字塔以外的葡萄酒:氣泡酒(Sekt Wine)
氣泡酒這個特別的類別沒有被包括在以上這個德國葡萄酒質量等級的金字塔體系中。按人均消費,德國人氣泡酒的消費居世界首位。人們在各種各樣的場合飲用氣泡酒,很多時候她也被當作餐前開胃酒。
大部分氣泡酒由規模大的氣泡酒廠生產以供應大眾消費市場,也有規模較小的酒莊用傳統的香檳釀製法生產風格活潑的氣泡酒。大部分情況下,釀製氣泡酒的葡萄是雷司令,但是有些酒莊用Chardonnay釀造氣泡酒,或者用Pinot Noir成功地釀造了玫瑰紅(Rosé)氣泡酒。
德國氣泡酒是採用香檳酒的釀製方法,在酒瓶里進行第二次發酵,並在18-24 個月裡,用手工進行晃動和轉動。她們的風格多為活潑、清爽,比她們法國香檳產區的親戚們含有更多香氣。最常見的風格為極乾(Extra Brut)、乾(Brut)和半乾(Trocken),但是也有甜型(demi-sec或者doux)氣泡酒。德國製造的高質量的氣泡酒很難在德國以外的市場上找到。
高級葡萄酒(Qualit&auml 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簡稱QbA)
高級葡萄酒(QbA)必須產自德國十三個法定葡萄酒產區中的任一產區。所使用葡萄的成熟度並不是非常高,允許補糖,即可以在沒有發酵的葡萄汁里加糖來提高葡萄酒的酒精含量。這個級別的德國葡萄酒產量最大,也最常見,根據德國葡萄酒學院統計數據,2005年該類葡萄酒總產量為590萬百升。
高級葡萄酒德文為Qualitä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縮寫成QbA。這個級別的酒必須產自德國十三個法定葡萄酒產區之一。這十三個產區是:摩澤爾(Mosel),阿赫(Ahr),巴登(Baden),弗蘭肯(Franken),黑森山區(Hessische Bergstrasse),米特海姆(Mittelrhein),納赫(Nahe),法爾茲(Pfalz),萊茵高(Rheingau),萊茵黑森(Rheinhessen),薩勒-溫楚斯特(Saale-Unstrut),薩克森(Sachsen),烏藤堡(Württemberg)。這個級別的葡萄酒同時應該滿足以下條件:
· 由德國法定認可的葡萄品種釀造。葡萄必須在十三個法定的種植區種植,並直接在該產區釀造。在酒標上必須
標示產區。
· 這個級別的最低天然糖度為51到72奧斯勒度,故這個級別的酒必須到達或者高於這個數值。具體規定視不同產
區和葡萄品種而定。
· 酒精含量必須至少達到酒體積的7%。
這個級別的葡萄酒可以在發酵前進行補糖,以增加酒精含量。
在QbA這個級別中,有一個專為雷司令葡萄酒專設的級別雷司令-Hochgewächs。
雷司令-Hochgewächs:是由100%雷司令葡萄釀成的葡萄酒,符合QbA等級的所有要求,必須比法律規定的QbA級別的天然糖度至少高 1.5% (相當於10奧斯勒度)。雷司令-Hochgewächs級別的葡萄酒必需在官方質量檢測中獲得至少3分,這一分數超過了德國《酒法》的一般規定,即所有成品優質酒(QbA以上級別含QbA)必須獲得1.5分以上才能獲準銷售。
優質高級葡萄酒(Qualitatswein mit Pr&auml dikat,簡稱QmP)
優質高級葡萄酒是德國葡萄酒質量等級的最高級別,如果按照德文Qualitatswein mit Prädikat逐字翻譯即為:“具有優異特性的高級葡萄酒”,簡稱QmP。酒莊出產的每批QmP葡萄酒都要通過德國官方檢測,並且不允許補糖。從 2007釀造年份開始,QmP的德文全稱簡寫為“Prädikatswein”,以後在德國酒標上都將這樣顯示。這個等級的葡萄酒,以葡萄的成熟程度依次遞增的次序又分為六個等級。最開始的等級為頭等葡萄酒,然後是晚采葡萄酒,精選葡萄酒,最後是餐後甜酒包括: 逐粒精選葡萄酒、貴腐精選葡萄酒和冰酒。根據德國葡萄酒學院公布的統計數據,2005年德國優質高級葡萄酒總產量為280萬百升。
優質高級葡萄酒(QmP) 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 必須達到《酒法》規定的最低天然糖度。針對不同產區、不同葡萄品種以及採摘時的葡萄成熟度等情況,《酒法》都分別作了具體規定。
· 酒精含量必須至少達到酒體積的7%,對於逐粒精選葡萄酒、貴腐精選葡萄酒和冰酒,酒精含量必須至少達到酒體積的5.5%。
這個級別的葡萄酒禁止人工補糖。
此外,葡萄酒裝瓶後必須在酒標上標明具體屬於以下六個級別中的哪個等級。不同級別還要遵守各級別關於葡萄成熟度、採摘方式等的具體規定。
優質高級葡萄酒按照葡萄收穫時的成熟度依次遞增的次序分為以下六個等級:
· 頭等葡萄酒(Kabinett Wines)
· 晚采葡萄酒(Spätlese Wines)
· 精選葡萄酒(Auslese Wines)
· 逐粒精選葡萄酒 (Beerenauslese Wines,簡稱BA)
·冰酒(Eiswein)
· 貴腐精選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 Wines,簡稱TB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