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是古老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德化窯是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中心窯址位於福建中部戴雲山腹地,此處瓷土資源豐富,水源充足,交通運輸方便,是燒制瓷器的理想之地。德化縣地處福建省中部,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中國三大古瓷都,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 分類:手工藝
  • 地區:福建省
基本信息,簡介介紹,所獲榮譽,文化意義,歷史溯源,藝術特色,樣式,製作材料具體表現為,傳承意義,現狀,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所屬地區: 福建 · 泉州 · 德化縣
遺產編號:Ⅷ-11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福建省德化縣
遺產級別: 國家

簡介介紹

德化縣我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中國十大主要陶瓷產區之一,全國最大的工藝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和經濟發展最快的陶瓷產區。
德化陶瓷製作生產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發展於當代。德化瓷雕塑始於宋代至今從未間斷,形成獨具特色的傳統工藝,一種是選用優質的高嶺土直接塑造成型,一種是將泥塑翻制模具後再注漿或拓印成型,乾後根據需要決定是否上釉,而後放入窯中在一千多度的高溫燒制而成的。

所獲榮譽

德化瓷塑是民窯瓷塑的傑出代表,其創作不受官窯繁瑣拘謹的羈絆,取材廣泛,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胎釉堅固緻密,其產品器型豐富,集實用、裝飾、觀賞於一體,具有民間陶瓷藝術的芬芳。在明代,何朝宗利用當地優質的高嶺土製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中國白”、“東方藝術珍寶”,享有世界藝術瑰寶的崇高地位。晚清以後,德化瓷雕塑業每況愈下,但是少數民間藝人如蘇學金、許友義在艱難歲月中乃堅持制瓷事業,繼承傳統,銳意創新,其作品“捏塑瓷梅花”、“木蘭從軍”、“關公”等作品先後在巴拿馬、英國、日本等國際博覽會上得金獎。新中國成立後,德化瓷業獲得新生,德化瓷雕與建白瓷、高白瓷一道被譽為現代中國瓷壇的“三朵金花”,德化瓷業獲得新生,瓷雕塑新秀輩出,他們繼承前人的優秀技法和何派的風格,並不斷創新發展,使德化瓷雕塑藝術世代相傳,綿延興盛。

文化意義

自宋代以來,德化瓷雕塑一直是我國對外的重要輸出品,與絲、茶並譽於世界,在國際貿易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的外銷,對制瓷技術在國外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貢獻,推動了各個歷史時期窯業技術的科技進步。
德化瓷塑在故宮博物院、南京、上海、廣州博物館,英國、法國、日本、美國、義大利等國家的各大博物館都有珍藏,且為鎮館之寶,它對於研究、了解、弘揚中國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及友好往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燒成技術、坯釉配方已成為國內外專業人士潛心研究、仿效的課題、它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及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仍垂範後人,成為競相追求的目標。

歷史溯源

德化瓷的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它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品,與絲綢、茶葉一道享譽世界,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德化縣內保存著宋元時代的碗坪和屈斗宮等窯址。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燒造印紋陶器,唐代已開始燒制青釉器,宋代生產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緻,瓷器產品開始大量出口,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經進貢朝廷,得到帝王的賞識。明、清兩代,德化瓷器大量流傳到歐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對歐洲瓷器的藝術產生很大的影響。
明代,德化瓷藝人何朝宗利用當地優質的高嶺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貼等八種技法製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調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成為中國白瓷的代表。鄭和下西洋所帶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歷福建泉州時,盛讚德化陶瓷並將德化瓷帶往海外各地。
因此,德化陶瓷聞名於世界還是以明代生產的白瓷最具特點,也最有影響力。可以說,德化的明代制瓷技術已經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藝術方面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陶瓷世界裡天生麗質、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在清代時出口歐洲,晚清以後,德化瓷業每況愈下,但藝人蘇學金、許友義等仍堅守此業,作品在巴拿馬、英國、日本等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德化瓷業獲得新生,新秀輩出,他們繼承前人的優秀技法和風格,不斷創新發展,使德化瓷燒制技藝重新煥發出青春。

藝術特色

德化瓷的製作方法可分兩種,一是選用優質的高嶺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後再注漿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乾後再根據需要決定是否上釉,而後放入窯中,在攝氏一千多度的高溫中燒制出成品。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德化陶瓷業最初是從燒制日用器皿開始的,後來由於瓷塑藝術的顯著成就,器皿類的產品則比較少的受人關注。器皿類陶瓷產品在德化一直大量生產,供內外銷的需求,到了明代已經逐步形成自己的造型和裝飾體系,成為中國傳統陶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德化陶瓷器皿類的產品從功能方面分類,大致可以分為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盤、碗、杯、碟、罐、壺、文具、燈具和燭台等;陳設裝飾和供器包括瓶、尊、觚和鼎、爐、豆等。這兩大類器物,造型樣式古樸嚴整,傳統意味濃厚。日常生活用器的造型多沿用傳統形式加以演變,或是模擬自然形態加以整合,設計者考慮到造型需要適應陶瓷材料和技術的特點,構成了符合其屬性與特徵的形式語言。德化陶瓷造型與裝飾明顯地看到受商、周青銅器和玉器的影響,同時還有明代宣德爐的意味,特別是爐的造型和裝飾更為顯著。德化陶瓷優秀的傳統造型筒形雙螭壺、獅首筒形瓶、象耳弦紋尊、犀角杯等,都是其他產區很少見的獨特的樣式。

樣式

宋代早期的產品主要是青白瓷,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逐漸發展為白釉瓷。明代白釉瓷瓷質如脂似玉,創造了獨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視為中國白瓷代表。其裝飾工藝主要有刻、畫、印花和堆貼印花裝飾刻花也稱畫花。德化白瓷具有質地潔白、細膩如玉、釉面光滑、擊聲如磬的特點,故有"中國白"之稱。其特製的薄胎產品,薄如蟬翼,精美絕倫。德化民間雕塑藝人將雕塑與瓷藝結合,擅長製作白瓷觀音,所做白瓷觀音儀態生動,是舉世公認的白瓷珍品。德化白瓷不求色彩之華麗,而是追求單純、素潔、典雅之美,對所利用的材料有充分的認識,設計定位與取向是準確的,充分顯示著歷代匠師們的創造智慧。如果說景德鎮窯的白瓷是以青白釉稱著於世,德化白瓷則是以乳白色為主,釉層腴潤,光色如玉,顯示著冰清玉潔的特質,蘊涵著耐人尋味的魅力,相比之下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德化瓷雕藝術在選用材料、製作技巧和表現形式等方面都比其它地區的作品更具有藝術生命力和歷史研究價值。

製作材料具體表現為

1、胎釉質量優良,說明從製作到裝燒工藝都極其認真考究。作品形體厚重,釉面滋潤。少見瑕疵、大件作品不多,追求和諧完美的藝術風格。
2、善於根據不同的人物形象構思造型、整體與局部比例協調、形象完美。在中國封建時代人物雕塑創作中,在無人體模特兒可供參考情形下,能夠如此精確地把握人體各部位比例,得益於藝術家們長期觀察和細心揣摩現實生活中的男女形體,並吸取了書畫人物作品和民間石、泥、木各種雕塑工藝的精髓,從而達到了人們難以企及的藝術境界。
3、擅長把握刻劃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由表及里,展示細膩生動的神情風韻。尤其是觀音像的臉,豐腴、慈祥,人物的形態刻劃生動準確,以犀利流暢的刀法表現衣褶、紋理的層次及深淺變化,正所謂的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大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韻律。由於做工嚴謹,人物的塑造具有形神兼備、出神入化的藝術風格,代表了德化瓷塑在中國瓷塑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
德化瓷雕的藝術成就,在我國乃至世界的雕塑史上,以它獨特的民族風格,利用自然材料和精湛的製作工藝以及藝術創造才能,成為永不凋零的藝術奇葩,立足於世界雕塑藝術之林。把傳說中的神仙人物和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故事,用純樸的藝術語言和獨到的審美意識,通過"瓷雕"技法,去刻劃塑造對象的內心世界,惟妙惟肖,形成與眾不同的美學理念,開闢了瓷雕藝術的嶄新境界。

傳承意義

德化陶瓷源遠流長,在中國陶瓷歷史上曾經書寫過輝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國際影響。德化陶瓷在中國當代陶瓷發展中,同樣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無論在工藝技術和藝術創作設計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和拓展,不僅生產了大量優質的日用陶瓷產品,同時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藝術陶瓷作品。

現狀

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外來文化的影響,年輕人多不願投身這一學習周期長、見效慢的傳統行業,藝人多在60歲左右,有人亡技失之憂,迫切需要有關方面予以重視和扶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