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極大腦信號轉化

目前,他們已能夠較好地區分清每一個單詞的大腦信號,每一次的準確率達76%到90%。不過,當他們一次性檢測所有10個大腦信號時,準確率只有28%到48%。這一準確率比隨機檢測的準確率(應該是10%)要高。但是,對於一個將患者思想翻譯為計算機發音的口語語言的設備來說,這種準確率還不夠高。

基本信息,詳細信息,

基本信息

微電極大腦信號轉化是指美國猶他大學科學家近日利用兩組植入癲癇患者大腦中的微電極陣列成功實現將大腦信號轉化為口語單詞。

詳細信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猶他大學科學家近日利用兩組植入癲癇患者大腦中的微電極陣列成功實現將大腦信號轉化為口語單詞。這一重大研究成果將能夠幫助因患嚴重麻痹症而失去語言能力的患者輕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據科學家介紹,這種微電極陣列每組包括16個微電極,通常植入到頭骨之下,大腦之上。美國猶他大學生物工程學助理教授布拉德利-格雷格爾介紹說,“通過這種設備我們可以獲得大腦信號。只需這些大腦信號,我們就可以將其解碼為人類口語單詞。這種設備將可以長期幫助因患嚴重麻痹症而失去語言能力的患者。”
由於這種方法還需進一步完善,此外還涉及到植入大腦這一複雜的過程,因此格雷格爾表示該方法要投入到用於治療“閉鎖綜合症”等疾病的臨床實驗還需數年時間。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論文發表於九月版的《神經工程學》雜誌之上,論文論證了將大腦信號解碼為計算機發音的口語單詞的可行性。
微電極大腦信號轉化
對於某些通過藥物治療病情仍未得到控制的癲癇症患者來說,可以通過開顱手術,將一個包含有腦皮層電圖電極的矽樹脂墊置於大腦之上數日或數周時間。這種鈕扣大小的腦皮層電圖電極不會穿透大腦,但可以檢測到反常的電行為,從而幫助外科醫生定位並移除大腦中導致癲癇發作的一小部分。
2009年,格雷格爾和同事們已經發表過一篇論文,該論文證明,更小的微電極能夠“讀取”用於控制手臂動作的大腦信號。去年參與研究的一位癲癇症患者志願參與今年的新研究計畫。
由於微電極不需要穿透大腦物質,因此它們放置到大腦的語言控制區被認為是安全的。而利用穿透性電極也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在一些實驗中,通常利用穿透性電極來幫助麻痹症患者控制電腦滑鼠或操縱義肢。
腦電圖電極通常用於放在頭顱之上來記錄腦電波,但是這種電極太大,而且記錄太多的大腦信號,以致於很難將這些信號解碼為口語語言。
在新研究中,微電極被用於檢測來自大腦的微弱信號,這些信號由數千個神經元產生。兩組微電極陣列分別由16個微電極組成,每個微電極相隔一毫米。兩組微電極陣列分別置放於大腦的兩個語言區上方。第一個區域是面部運動皮層,它控制面部、嘴唇、舌頭等部位的運動,主要涉及說話的肌肉。第二個區域是威尼克區,這是人類大腦中關於語言理解功能的區域。
研究實驗共持續四天,每天一個階段,每階段一個小時。研究人員告訴癲癇症患者,當他們每一次指向患者時,患者必須要不斷重複十個單詞中的一個。通過兩組微電極陣列,研究人員將大腦信號記錄下來。每個單詞共重複了31次到96次不等。
格雷格爾介紹說,研究人員接下來通過分析每一個神經信號的不同頻率的強度變化,區別出不同單詞的大腦信號。研究人員發現,每一個口語單詞產生不同的大腦信號。他們認為,這有力地支持了如下理論,即置於大腦上的微電極可以捕捉到大腦的語言信號。
此外,科學家們還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個意外的發現。當患者重複單詞時,大腦面部運動皮層最活躍,而威尼克區則不夠活躍。但是,當患者完成上述動作受到研究人員感謝時,威尼克區則開始活躍起來。格雷格爾解釋說,這表明威尼克區與更高層的語言理解功能的關係更密切,而面部運動皮層功能則是控制面部幫助發聲的肌肉。通過利用錄自面部運動皮層的大腦信號,研究人員一個一個地區分這些單詞時,準確率最高,達到85%。而利用錄自威尼克區的大腦信號進行區分時,準確率則相當較低,為76%。
科學家們又分別選取了每組陣列16個微電極中的五個,這十個微電極在解碼來自面部運動皮層的信號時準確率是32個微電極中最高的。它們在對單詞進行二選一辨別時,準確率幾乎可以達到90%。在從十個單詞中識別一個單詞這樣更複雜、更困難的實驗中,最初每一次取得的準確率僅為28%。這一準確率儘管不夠高,但是比10%的隨機率要高。然而,當研究人員利用每一組中五個最準確的微電極進行識別時,他們發現準確率幾乎可以達到48%。
格雷格爾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問題已完全解決,我們可以回家了。它表明,這種技術具有可行性,但我們還需要繼續完善,直到閉鎖綜合症等疾病患者能夠真正地交流。很明顯,我們下一步計畫是,使用更大的微電極陣列,比如11*11微電極陣列,共121個微電極。我們可以做更多的陣列,可以使用更多的微電極,可以從大腦中獲取更多的數據。這意味著可以讀出更多的單詞,準確率更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