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

概述,症狀體徵,治療方案,

概述

本病病因不明,有認為屬白塞病或血管炎,或為阿弗他口腔炎相似的疾病,好發於口唇、頰黏膜,偶可發生在陰莖頭或女陰黏膜上。基本損害為2~5mm紅色小結節,數日後結節增大、變硬、潰爛成漏斗狀潰瘍,邊緣不齊。經1~2周癒合,留下瘢痕,易復發,有的患者遷延數年。治療可外用抗菌製劑、皮質類固醇軟膏,亦可試用雷射治 療或X線照射。

症狀體徵

多見於兒童及年輕人。初起時為直徑2~5 mm大小、界限清楚、表面光滑的紅色小結節。以後逐漸增大到1~2cm大小,深達黏膜下層,波及腺體。3~4d後損害可自行破潰,排出黃白色壞死組織,並形成疼痛性、漏斗狀潰瘍,邊緣不整,增殖明顯,高於黏膜面,劇痛難忍,影響進食。經7~10d後癒合,並遺留下柔軟的淡灰色瘢痕。損害往往只有一個,有的患者可能同時發生2~3個。通常發生於口唇、頰黏膜或舌、咽等部位,偶可發生在陰莖頭或女陰黏膜上。本病有復發傾向,病程遷延可達數年之久。

治療方案

局部可用皮質類固醇軟膏或用1%硝酸銀、鉻酸燒灼。採用雷射或微波治療可促進潰瘍癒合。屢次復發者,可試用干擾素、白介素等免疫調節劑,亦可採用種痘或注射組胺球蛋白。長期不愈的潰瘍或疑有癌變時,可以考慮手術切除同時送病理檢查,以排除癌性潰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